古村镇系列--宁波慈城古镇

作者:信天游 显示图片

@慈城镇  位于@宁波  市@江北  区,为@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慈城镇  是原@慈溪  县的县城,是@江南  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城内建筑多建于明代清两朝,包含民居、会馆、街区、牌坊、古井等各种古建筑。目前列入文物保护的以及共计33处。2006年6月,@慈城  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慈城  古建筑群由于保护得力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荣誉奖。

交通:天一广场药行街站坐311直到终点站,或汽车东站335,第三医院337可到达。

我的游览线路:旅客服务中心→东入口→太阳殿路(冯俞宅、慈孝馆)→贞节坊→冯岳彩绘门台→金家井巷(布政房、福字门头、甲第世家)→民权路→孔庙→解放路→城隍庙→ @古县  衙→校士馆→东城沿路→@清道  观(黑体字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东入口

 








 

2、冯俞宅,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为当地俞氏旺族和冯氏重要的聚居地,建筑整体为座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建筑工艺和用材颇为考究,现存建筑主体保存完好,整体布局稍有改动和破坏。现在里面设有青瓷、椅子、茶壶等专题展览。

 






























































 

粮仓




















 

3、贞节坊是明万历时翰林冯有经为其母刘氏立,坊单开间,面阔2.98米,柱高4.12米,用高浮雕,透雕工艺手法,层次分明,艺术性较强。

 











 

4、冯岳彩绘台门,明代嘉靖年间南京  刑部尚书冯岳住处,万历帝赐建,是明代南方建筑彩画现存不多的典型。台门座北朝南,五开间,@三明  二暗,通面阔13.16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05米,台门所有梁、柱、枋、额、斗拱上都有粉彩的“孔雀@牡丹  ”“鹤”“荷花叶”图案,部分斗柱上还有龙、凤、麒麟、灵芝、如意等透雕木刻。

此处门票30元,小贵。实际上精华都在门口,不用买票就看到了。

 


























 

里面是女红展览




















 

腊染

















 

尚未维修、开放的布政房、福字门头

 





 

5、甲第世家,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嘉靖进士钱照住处,其建筑形制是典型的明代晚期建筑。该宅座北朝南,平面布局为纵长方形,东与福字门头接邻,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前后二进,前进分大厅和东西边房。该处正在维修中,我悄悄地溜进去的。

 























 

6、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中路建筑大成门

 








 

棂星门、泮池

 





 

大成殿

 








 

四贤塑像








 

明伦堂

 



































 

7、城隍庙位于@慈城  县衙西侧,现重建的城隍庙建筑属清代规制,座北朝南,是@中国  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殿宇戏台层层叠进,厢房配殿纵深相连。现为@慈城  手工DIY创意园区的组成部分。

 





























 

8、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第一任知县是唐朝名相房玄龄孙子房琯,他来@慈城  前在朝为宰相,以唐都长安的格局始建@慈城  ,至今格局仍清晰存在,古城内的古建筑遗留浓郁唐风,县治中心地更是历史悠久,涵盖我国古代基层政权机构政务文化要素。目前的建筑几乎全部是@新建  的。

 








 

仪门

















 

院内两侧的三班六房办公的景象























 

大堂














 

二堂











 

萧何祠














 

后花园





 

内宅




















 

9、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  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  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  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10、@清道  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层峦叠嶂,宫观宏大。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  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建筑质量及艺术皆达到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材料进行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清道  观内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东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

 





 

山门

 


























 

东岳殿

 









































 

转轮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