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一座即将涅槃重生的千年古府

作者:土豆爷爷 显示图片

一条乌龙卧江口,江中碧水映双塔。
繁华水运千帆下,四方商贾涌城门。
半朵梅花媲皇都,三丈红墙护古城。
统辖浙西十三县,名冠华夏千余年。

千百年的光阴流转,可以使一个小地方变得繁荣,也能让一个兴盛的古城归于沉寂。在浙江西部,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交汇处有一座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她就是浙江建德市的严州古府----梅城。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座千年古府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乎已被人们遗忘。
由于家中领导的外婆家在梅城,LP大人又是出生于梅城、在梅城长大,所以自结婚后每年都要回去几趟。从我第一次到梅城始,三十余年的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没有吹到过这里,这座古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古朴的民风、破旧的房子、拥挤的街道,每年回去情景都是一模一样,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一般。只是仅存的几处古建筑和一段靠近江边的古城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但是就在几年前,这座古城忽然像沉睡百年后苏醒了一样,渐渐地开始发生变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昔日破败的古城墙得到了修复,无论是门楼的设计、还是城墙的选材和规模,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堪称是一次大手笔,可见政府这次真的要让这座千年古府恢复昔日的辉煌。

现在的城门夜景


说起历史悠久的古严州府梅城,建德人颇为自豪。梅城最初形成于秦汉,归富春县管辖。公元222年,孙权被曹丕册封为吴王正式建国。吴国的开国功勋孙韶是建德人,孙权赞其建功立德被封为建德侯,辖境即为孙韶的封地,公元225年建德置县,从此有了“建德”之名。至今,梅城作为县城有近1800年历史。公元697年,睦州州府从雉州迁至梅城,从此计算,梅城作为州城已达1200年之长。


梅城古时因水运而兴起,曾经是一座繁华程度能与杭州媲美的古府。在明代的时候,严州的地位可谓非常显赫,仅次于省会杭州,排在全省第二。就算到了清代的时候,这里仍然能够排在第四。



一、曾经的古镇
下面这些照片大多是十多年前拍的,以前的这些老照片现在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它们是古城曾经的样子,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它们承载着当年我们许多的美好回忆。让我们先跟着这些老照片回忆一下一二十年前的老梅城的样子。

范公祠----光绪年间的老建筑,曾经的辉煌。虽然门口墙上立了一块牌子,但里面仍住着很多人家。



抗战时期浙大西迁时路过梅城,这里是竺可桢校长的住处。从这个门脸看,原来也是一处非常漂亮的深宅大院。



镇上仅存的几处重点文物保护景点之一----六眼古井。古井整个井身是用石板砌成的六角形,水很深,水也很清。据说是东汉末年丹阳太守吴景,家住梅城时所建。吴景之姐嫁给孙坚,是孙策孙权的母亲,世称吴国太。此井距今至少也有1800余年啦。后人在井圈上刻了“六合古井”四个字。民间还另有其他版本的传说,说这是孙权外婆家的井,当时其外婆嫁到梅城时,为了显示娘家富有,水也不吃夫家的,才挖了此井。不管何种说法,这井是有故事的,而且还很有来头。现在这口井仍完好无损,水质仍是清清的,百姓门照常在使用。



梅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口,平日里车水马龙,过节时还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许多梅城人的美好记忆。


为纪念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任睦州知府而立的牌坊伫立在梅城古街的正中央。原来的老牌坊已经被损坏了,这个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翻建的。


十几年前的街景。拍摄应该是在春节期间,街上人声鼎沸,小摊主们辛勤地忙碌着。


梅城的特色小吃--烤饼;远处还有当时的梅城一景----人力三轮车。


小百货车、小吃摊。当时的老街还不是步行街,汽车可以随便进出。


这间老人开的杂货店在镇上已有很多年,看着有些破旧,但卖的东西品种繁多。


这个卖酒的老店,改造后依然保留着,后边有新店的照片。


这是老街南端的“建德候”坊,这个牌坊是梅城镇人民为纪念“建德候--孙韶”而在1993年建造的。它与古城墙遥相对应,坊高9.4米,阔为8.5米,重有60吨,当时造价10.8万元。坊底还有四只石狮子,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人们走过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抚摸它,也许人们是用此方法来纪念建德候的功绩吧。



远处就是老城墙的城门洞,封闭了几十年,外面就是奔流不息的新安江。



老城墙的城门楼。


大街上随意晾晒的咸肉。冬春时节咸肉与春笋是绝配。在江浙一带有一道名菜叫“腌笃鲜”,就是咸肉、鲜肉炖春笋,这道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鲜


来到城墙的上面,里面是梅城老城,外面就是著名的新安江。


大坝上的小吃摊,一对老夫妇在忙碌着。


新安江江景。江面上行驶的就是当时的渡轮,好像是5毛钱一次。后来梅城东西两侧各修建了一座跨江大桥,所以渡轮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远处江对面就是梅城著名的一景----南峰塔。


当时码头的景象,略显衰败。



水泥船上晾晒的鱼干似乎在告诉大家,小船虽旧,但主人生活富足安逸。



二、现在的古城
上面的老照片已经变成了永远的记忆,如今的老街已经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梅城老街,几年前翻修的,而且只改造了一部分,另外的半条街目前正在施工。


相比江浙地区的其它古镇,梅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而且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是其它古镇无法比拟的。梅城背靠乌龙山,面对新安江,城内有东西两湖,城东南面对三江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必将成为“一山两湖三江”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几何时,钱塘江流域的民生需求,即生活在浙江三分之一土地上的百姓及为数不少的皖南人民,大量的生产、生活物品的运输都必须途经严州咽喉之地。当时的泊船码头车水马龙,岸上的街市人流如织,古城一派繁荣景象。
由于梅城这些年的没落,而且宣传的力度也不够,改造好的老街平时游客也不多。


倘若时光倒流100年,游人可以在古府严州的街头欣赏中华文化的一大奇迹——牌坊群。倪孜耕先生据旧县志统计:梅城牌坊有115座之多;朱睦卿先生在《梅城》一书中称:“到清末为止,州城内共建有各种主题内容的牌坊113座”。
众多的牌坊中,最为壮观的是60余座为科举登科而立的牌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478年,立在府前街的三元坊,该牌坊为明朝三元宰相商辂而建。商辂生于建德梅城,曾任兵部、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要职,因其为官前在乡试、会试、廷试中“连中三元”而获“三元宰相”之誉。三元坊最初因火灾被毁,道光年间后裔重建,1942年8月,又在日军空袭中被炸。经天灾、人禍,清末尚存的100多座古牌坊,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只剩19座。
听说古城改造完成后一些重要的牌坊将恢复。期待着!


古城文化深厚的底蕴,州府建制的政治地位,水运商贸的大型港埠,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美丽如画的山川,为严州古城孕育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众多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千百年来,梅城吸引了难以计数的文人墨客,刻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从徐霞客的足迹开启,在崇祯九年的“万里遐征”在严州府曾留下过足迹;到唐伯虎游江感叹出“壮观也,双塔凌云”的名句;再从黄公望、黄宾虹、傅抱石的一幅幅绚丽画卷中,都能从一笔一墨中看到严州文化的内涵,成就了清代的“新安画派”;最重要的,则是晋代谢灵运、唐代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杜牧、徐凝、宋代苏东坡、杨万里、陆游、范仲淹、清代纪晓岚等名人都在这里谱写了一首首传世之作,创立了中国重要的诗歌流派“睦州诗派”,成为了“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佐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佑元年被仁宗贬至睦州做知州。范公被贬,不消沉埋怨,却忧国忧民。在睦州,他修建严子陵祠,创办龙山书院,兴修水利……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老百姓为怀念这位廉洁勤政的州官,先后在梅城建起“思范亭”、“思范坊”、“范公祠”。



老街上新增的雕塑----崩爆米花的老人。


烤饼者—干菜酥饼是梅城的特色小吃。


担水的村姑。


小店卖的梅城特产。这种面条好像以前并没有,这几年变成了老街特产了


据说是新安江里的野生小鱼干。


旧城改造,很多老房子被征收,随之老街上开出了多家买卖老物件的商店。这些老物件升值不少,都成了艺术品了。




老街上已修缮完成的梅城卷烟厂旧址,据考证这里可是杭州卷烟厂的前身。梅城卷烟厂搬到杭州以后,这里变成了梅城棒冰厂,当然后来棒冰厂也关门了。房子内雕梁画柱的木结构还是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老街夜景,晚上来逛逛还是挺漂亮的。



老街的杂货店,经营的还是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的接地气。夜晚虽然顾客稀少,仍然开门待客。



严州的酒文化和饮食文化,深藏着引人入胜的传说,飘散着馋涎欲滴的美味。乾隆皇帝盛赞的严州干菜鸭;程咬金发明的严州烧饼;品种繁多的严州小吃一定让你不虚此行。著名徽商朱仰懋以民间秘方酿造的严东关五加皮酒,1876年就在新加坡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畅销国内外市场至今二百余载。建议到古镇一定要尝一尝严东关五加皮,买两瓶回家送送亲朋好友也是非常不错的伴手礼。


在老城墙和新城墙之间设计了一排商业用房,只是现在还没有商家入驻,估计不远的将来,这里将现人声鼎沸的景象。


偶遇两位摄影爱好者在拍古城的夜景。


古代的严州,现在的梅城,也称梅花城,古城的临江城墙雉堞半作梅花形。关于梅城的由来之谜,千百年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却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梅城的城墙最后一次重建于明初,为朱元璋妹夫李文忠所建。至于雉堞为什么做成梅花形,一直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据民国县志记载,这是因为宋代有三个皇帝在未登基前都曾经领过严州的地方官职务,严州被认为是潜龙所在地,其制故与南京北京同 ,所以这一带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的俗谚。

古城城墙



至于梅城的古城墙是半朵梅花的说法,历史上一直都有疑问。著名学者戴不凡先生则力主,仿南北二京说,他在《梅城漫话》一文中写道:跑过不少国内古代名城,留心观察过,雉堞成梅花形的,除南京、北京外,我所亲眼见的,的确只有建德这半座,缺正北及东北角。
戴不凡还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认为梅花形雉堞是为明代皇帝的一个宠妃而建的,这个宠妃是严州人,她向皇帝要求建造梅花城,后来,她不幸短命死矣,所以只造了一半云云。


另一种说法认为梅城是为了纪念汉代高士梅福而命名的:相传严子陵是梅福之婿,梅严两人都以节操高尚闻名于世,严州就是为了纪念严子陵在此隐居而得名的。元方道睿思台文集序:吾郡山水闻天下,以严名州,子陵高节故也,民间有严子陵造梅花城的传说。为了纪念梅严两人,所以严州城又名梅花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建德特有的梅花“建德山梅”而得名。建德山梅生长在高山之上,冷坞之中,不畏寒湿,花开五瓣,花朵洁白而芬芳,盛开于春末夏初,这在梅花中是很独特的。
这是一段仅存的古城墙,在修建新城墙时还是把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可是,“半朵梅花”的梅城却在近代开始慢慢衰落!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浩劫,梅城自然也逃脱不了人为的灾难。古迹遍地的严州府无法躲避以破四旧为重要目标的红卫兵之手,包括千年古刹玉泉寺、乌龙山上近百座寺庙群在内的古寺庙、古牌坊、古建筑……一切历史文物。


其实历史延续到今天,古城墙是不是半朵梅花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有这样一些关于梅城历史美丽的传说让后人联想就已经足够了。


依据《建德县治》和《严州府治》的凸字形的城墙图,严州的城墙城垛成凸字形,有如半朵梅花。本人认为关于“半朵梅花”的典故,这样的解释更令人信服。


新老城墙结合在一起,把老城墙保护起来,也是一种不错的文物保护举措。


目前的古城墙共有3个城门,自西向东分别是定川门、澄清门和福运门。
最西面的定川门没有老城门,完全是新修的。



“澄清门”则是由内外两个城门组成。正对老街的是老城门上书“澄清门”;而对着江边一侧的城墙是新建的,新城门上面镶嵌着“严州”两个大字。



福运门也有新旧两个城门,沿江一侧是新修的,另一侧还保留着老城门洞。





梅城是千年水路重埠,可见曾经的繁荣兴盛。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的时代,严州,也就是现在的梅城,独占风景。历史上的严州古城地处钱塘江流域的中段,背靠巍巍乌龙山,怀抱泱泱三江水,是钱塘江上游,徽州下游唯一州府。
现在,城门洞已打开,通过它可以直接走到江边,城墙外面的江边公园现在也修好了,非常的漂亮。

梅城大坝外的新安江江景,远处是南峰塔。


大坝外新建的江滨公园。远山近水古城墙,到过国内不少的古镇,但有如此美丽自然景色的古镇,可以说没见过第二个。


江滨公园内的雕塑,体现了三江渔民特殊风俗、极具表演色彩的“九姓渔民水上婚礼”。该习俗曾被人民日报等众多报纸刊登文章作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数次现场录制专题播放,在人民网、新华网各大网站广为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在飞快地发展,梅城的地位却急剧地倒退。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开工建设,105米的大坝彻底切断了徽商的贸易航道;1958年8月,梅城下游富春江水电站动工兴建。汹涌澎湃的新安江、兰江成了微波荡漾的富春江水库,虽有船闸,但通行有限,大大妨碍了上下船只的过往。加之铁路、公路陆上交通的快速发展,昔日黄金水道宽阔的江面,从60年代之后就难觅几点帆影,只有月明风清之夜能见水上依稀渔火。

公园中的一组雕塑
快乐的渔夫。


捉迷藏的小朋友。


渔家姑娘织渔网。


下面的雕塑是梅城人民为孙韶而立的“沙场点兵”。孙韶(148-241),字公礼,本姓俞,三国时代梅城人。善用兵,深得孙策欣赏,收为义子,赐从王姓改姓孙。魏黄初年,孙权为吴王时,升迁为扬威将军,封建德候。吴黄武八年,任镇北将军。韶任边将十余年,边防安稳,军威大振。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卒,后代世居梅城。


革命烈士童祖恺,浙江建德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国国民党左派建德县党部成立,任监察委员,负责全县农运工作,并参与成立了建德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1930年5月9日,参加组织和领导建德农民暴动,为暴动领导人之一,担任政治委员,并兼大洋大队政治委员,负责大洋地区暴动。由于地主告密,7月20日在桐庐被捕,27日上午,被枪杀于建德梅城南门码头。


近处是一座垂钓老翁的雕塑,远处为三江口景色,即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的汇合处。


黄昏时分的江边,景色迷人。


这里不但景美,而且水更美。江水清澈碧绿,清澈的可以看到几米深水下的水草、鱼虾。江水来自上游千岛湖的水下百米之深,装到瓶子中就是“农夫山泉”。



这天偶遇一打扮成孙悟空模样的小伙在江上练功,他就踩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靠手上的一根小杆子保持平衡行走在水面上,真有点“水上漂”的味道。




最喜欢黄昏的江边,太阳慢慢落山,染红了天边和江面,美爆了!





多上几张江边日落的片子。










三江口景色。从镇上沿江滨公园一直可以走到这里。





原来的一处老房子,整成了村文化大礼堂,还挺漂亮。


从梅城对面的南峰拍的新安江江景----梅城古镇和后面的乌龙山。




建德二院。主要是这里的建筑和长廊很有特色,据说这里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康复医院,为祖国的英雄们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目前也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院子里地面上的八卦图形。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廊一直延伸到山脚下。



三、建设中的古府
现在梅城的旧城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市政府的口号是2019年“五月可看,十月可玩”。


大坝上正在进行部分的地面修补。


到处张贴着希望广大市民配合拆迁工作的标语。


老城内到处都在拆除没有保存必要的旧房子,修缮老房子,整个梅城镇成了一个大工地。














除了主要街道,一些小巷也在加紧进行改造。


老房子的修缮工作已初见成效。





镇政府也是旧貌换新颜了,只是门口的路还在施工中。


旧城改造虽然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热爱美食的梅城人民仍然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梅城的又一特色小吃----鸡蛋饼。菠菜鸡蛋馅的,油里一煎涨的很大,味道确实不错,大人小孩都喜欢。



四、未来的古城
2018年10月17日下午,杭州市举行建德梅城镇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动员会,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精神和市委书记周江勇专题调研的讲话精神,动员杭州市、建德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以百倍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打赢梅城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这场硬仗,把梅城打造成杭州历史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浙江美丽城镇建设的新样本、世界级滨水区域的新地标,为全省美丽城镇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制度性成果。
未来的梅城将开发建设7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8亿元。  


建设中的古城。















五、古城文化
这天到江边散步,正赶上他们在排练梅城虾灯舞,很有地方特色的一种表演,据说已经是浙江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它的地方都是舞龙、舞狮,我们梅城来个“舞虾”,绝对有自己的特色。












运气不错,这天在城墙上散步,又赶上梅城的舞龙队在表演。



加入了地方特色的创意,中间的应该是蚌壳的造型。





六、古城周边的景点
下面是梅城周边其它一些可以去玩玩的地方。距离梅城不远的江对面有个“三都渔村”。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可以到这里看看、走走,吃吃江鲜,这里的“渔家乐”还是不错的。





渔村远眺,村中有一个小的水塘,景色还不错。几年前我们曾在村子边上的水库中钓过鱼和螃蟹,但是要付费的,喜欢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



村中水塘中的长廊。


水中的栈桥。



村中的“文化大礼堂”,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像村村都有一座。


下面还要特别介绍的是近两年在梅城“七里扬帆”码头附近新开的一家度假酒店,价格不菲,但据说生意非常火爆。主要是她依山傍水环湖而建,建筑也很有特色。要奢侈一把的话,到梅城来度假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堂外的景色,这里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主要是酒店的选址非常有创意,所有的客房都围绕着这个小湖依山而建。


这片的客房是茅草屋的外形设计。









这片客房的外观好像又很现代。




青蛙应该是这里的吉祥物,到处都是青蛙造型的雕塑。


这片客房是船屋的造型,房间大部分悬在水面之上,很有特色。











这里的客房又有点树屋的感觉。




酒店门口的富春江江景,著名的富春江绿道也经过酒店的大门口。




说到梅城,乌龙山也是必须要介绍的。乌龙山位于梅城古镇的北面,坐落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交汇处之北岸,因山石乌黑,山体巍峨,蜿蜒如龙而得名。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连约7里,最高处海拔916.6米。《水浒传》中宋江攻打方腊的战事就发生在乌龙山上。而在佛、道教鼎盛时期曾建有一百多座寺庙、道观和尼庵,著名的玉泉寺历史非常悠久。 
乌龙山上南麓的玉泉寺(俗称石佛坳),寺旁有泉,冬夏不竭,而得名。古寺掩映在松林之中,环境清幽。站在寺门南望,但见山峦起伏,像是莲花开瓣,南北双塔高耸其间,犹如亭亭玉立之莲蓬。庙内有一奇石,人称之为息石,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49年前后),净宗五祖少康大师在此建道场,并将边上的一块谓“息石”的岩石雕凿成一尊“阿弥陀佛”石像,此石据说不是产自乌龙山上的,它与周围山上的岩石色泽不一样,凡人烧香拜佛后,常有到石边靠靠、贴贴,说是能祛病消灾的。“息石”是玉泉寺镇寺之宝。
在通往玉泉寺的入口处最先看到的是这个“乌龙山”的牌楼。



玉泉寺的入口。


虽然不是周末,但来这里的游客还是不少。据说乌龙山的登山绿道已经竣工,人们可以骑车或步行登到山顶,中途设计了几个补给站很是人性化;玉泉寺近几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两处景点也是游玩古镇不错的选择。


如今建德也已经进入高铁时代,每天有近百趟高铁经过建德,特别一提的是建德的高铁站距离梅城只有8公里,比到建德新安江距离还要近,到千年古府梅城旅游度假非常的方便。



为落实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打造“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杭州市运河集团与建德市人民政府全面开展梅城镇(严州古城)保护与复兴的合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为国内考古文博领域公认的最高学府,也参与了这次梅城古镇的考古、保护、开发和恢复性重建工作。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一座有着深刻底蕴和内涵的千年古府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待旧城改造完成,会继续补充照片。)

七、改造后初具规模的严州古城(2021年春节拍摄)
正大街上的思范坊。


春节时古街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从古城墙澄清门上远眺古街。


远眺三江口(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的汇合处)。






江家塘新建的。


江家塘已基本成型。





连接东、西湖的玉带河已经可以划船通行。





从东湖处远眺乌龙山。湖中的石牛也是新放置的。


外观龙山书院的范文正公祠。



与严州府有关的历史名人塑像。


书院的格局有点像其它地方的文庙。








古镇夜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