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去外地出了几天差,没时间写游记,前几天有队友在催更新了,回来后接着继续码我原本的计划是从拉萨到林芝后先上鲁朗拜峰台看南迦巴瓦峰后再去来古村看来古冰川,谁知道天气不给力了,天气预报显示鲁朗这一带接下来后面几天都是大雪天气,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以在车上临时改变行程先去来古村看冰川,返程后再上拜峰台看南迦巴瓦峰(其实后面几天不光是鲁朗这一带,从林芝到波密再到然乌湖以及察隅整个藏东南地区全是雨雪天气,而且今年这一带的雨雪也特别多)。
当天坐车翻色季拉山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确实漂亮
从色季拉山看南迦巴瓦峰的角度还是很好而且可以同时看到他的弟弟——加拉白垒峰,就是距离远了点,想在这里拍雪山特写必须备长焦镜头了!从上图可以看到左上角有座山有之字型的盘山路上去,上面是雷达站属于军事禁区不让上,其实那上面的视野和角度绝对好过这边,前几天去羊湖也是观景台上面的几个位置绝佳的山头都划入军事禁区了。
色季拉山口现在围起来了平时进去的话肯定要买门票了,现在国内好多这样比较好的观景点都被围起来了收门票了(个人比较反感)比较好的一点是上面现在修了厕所,以前都是背过人就地解决的!当然现在是冬季藏区各景点免费期间,不少自驾的游客围在观景台上,在那里自嗨刷抖音
所以我没有进去在路边拍了几张!
这张是2013年骑行时拍的,当时完全不知道对面有座中国最美的雪山
第一次知道南迦巴瓦峰是2013年骑行滇藏线时在拉萨的青旅里,一个骑川藏318的同学问我们翻色季拉山时有没有看到——南迦巴瓦峰,我们当时都是一脸蒙圈,同行的几个队友都不知道林芝有座叫南迦巴瓦的7K级雪山那次骑行的功课确实没有做到位,记得当时在色季拉山口下方的一个观景平台看见很多人在往一棵大树上抛献哈哒,我以为是献给鲁朗林海的,其实是献给神山南迦巴瓦峰的
只是当时正是雨季很厚的☁️层反正我当时什么都没看到!这里我专门从旧台式机的硬盘里翻出了几张当时用华为荣耀1📱拍的照片
当时正值夏季好厚的云层,连雪山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啊!据说一年之中只有60来天时间会完全显露全貌(当然不知道这是谁统计的数据,这里不讨论这个数据的准确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南迦巴瓦峰一般不会轻易露面的!)难怪大家也把南迦巴瓦峰叫"羞女峰",确实很难看到,夏天雨季基本上不可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全貌!如果你看到了说明你要么有时间可以天天守在这里,要不就是你的运气极好!
夏季的鲁朗林海还是可以的,不过这次经过这里时发现这一段路边的原本几个比较好的观景点也全部围住收费了(这难道是想钱想疯了)
其实爬拜峰台看南迦巴瓦峰的构想应该是2015年就有了,比去年去牛背山、四人同的计划早多了,当时无意中在百度上看到一篇关于拜峰台的贴子(当然后来又找不到了)后才知道拜峰台这个名字,这绝对是个超级冷门的地方,连百度都搜不出什么资料蚂蜂窝上也找不到几篇相关的游记,甚至在各种地图中都找不到这个地点
一个与川西牛背山不相上下的观景平台竟然如此冷门有点不可思议!说起牛背山可以说80%的人都知道,但是说起拜峰台的话可能不会有8%的人知道!不过这正是我的菜,我就喜欢这种冷门人少而且景又好的地方!鉴于拜峰台的资料很少,这里我尽量收集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再结合我这次的实地体验合在一起作了一份稍微完整点的信息资料!
号称东方小瑞士的鲁朗镇海拔:3400米左右,地处川藏公路交通要道,早年因人员往来而聚拢人气。货车司机在开阔地歇脚,难得远道的游客流连美景不愿离去。近些年因为这是骑行川藏和滇藏线的一个重要的住宿点,再加上美食石锅鸡的诱惑所以鲁朗镇的的名声还是比较响亮的!时至今日随着鲁朗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这一带的民宿、餐厅已是比比皆是,其主要客源从本地居民和外地司机变成了骑行者,背包客、自驾游客和探险者。“中国最美公路”与“中国最美户外小镇”的搭配格外诱人,国际旅游小镇的兴建确实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实质变化,而我个人认为鲁朗今后最好的旅游开发机会应该是在拜峰台这里,至于鲁朗小镇这个项目我并不看好,毕竟像这种定位的地方国内像四川、云南等很好地方各方面条件比这里好多了。但是像拜峰台这样的极佳观景平台除了川西贡嘎一带真的不多!当然国内户外运动目前还没发展起来,一但这个市场成熟起来了,拜峰台绝对会成为鲁朗最大的旅游资源,这个平台如果假以时日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开发,那绝对会是个美过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存在!
拜峰台位于鲁朗花海景区深处的东巴才村东侧达绷山口,这里是鲁朗林海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分水岭。从东巴才村的入口到拜峰台的距离10KM左右,徒步体力好的话轻装3小时左右可达拜峰台,重装可能要4~5小时。拜峰台的名字也取得非常好,所谓要拜的峰就是南迦巴瓦峰了,在这里与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体验是绝佳的。这里的海拔有4500多米,正对南迦巴瓦峰,其下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也许是高度的关系,平视就能看到全貌的南迦巴瓦峰。而且与南迦巴瓦峰之间的直线距离应该只有20Km左右,在我看来单从看雪山的角度来说这里应该是观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点没有之一!从这里看南迦巴瓦峰和从子梅垭口看贡嘎雪山的感觉一样震撼!
南迦巴瓦峰:(藏文:གནམས་ལྕགས་འབར་བ།,藏语拼音:Namjagbarwa,) 海拔:7782米
地理位置:西藏林芝地区,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会处,有“西藏众山之父”的美誉。因为终年云雾缭绕,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又被称为“羞女峰”。但别被它的“欲遮还羞”所迷惑,它素来以险恶挺拔著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的意思为“直刺天空的长矛”。
南迦巴瓦峰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的乃彭峰,海拔7043米,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坳"。因其主峰高耸入云,常年云遮雾绕,充满着神奇的传说。当地人们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此山,聚会、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成为众神们燃着的桑烟。自古,这座陡峭的山峰就吸引着人类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脊线突出着6936米、7146米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这使得南迦巴瓦在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顶的最高的“处女峰”,驴友只能步行到海拔3512米的大本营,再往上则难于登天。直到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这也是至今唯一的人类登顶南迦巴瓦的记录。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残忍地将弟弟杀害了,并割下了弟弟的头颅扔在了米林县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它永远驻守在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选美中国"活动中,南迦巴瓦峰位居第一。
接着上篇来古冰川的游记,早上从然乌湖镇坐到八一(林芝)的车在鲁朗镇下,春节期间从昌都和察隅发过来的班车很少,而且到达然乌湖镇的时间应该是中午的样子,我想早点走所以坐的是私人拉客的商务车,价钱差不多都是150左右,然乌湖镇到波密这段路上有两个检查站,所有人都要下车刷身份证刷脸过,昔日通麦老虎嘴那段超级烂路被两座特大桥和一串隧道替代了,所以这一段的路况很畅通,2013年骑车过这段的时候我记得在烂泥浆里推了5~6公里的车,完了到鲁朗后还扔了一双鞋(基本没办法洗干净了),中午在波密停车吃饭,水边俩口子从波密出发比我先到几个小时,我到达鲁朗镇时快下午5点钟了,由于可查到的信息非常少加上手机地图在这里定位偏差很大,我提前2~3公里就下车了,水边她们比我先到2~3个小时,她们据说比我下的还早
白走几公里路!
这里才是正确的下车点(鲁朗风景区入口)。如果看图片还不清楚的话,只要记得一点就可以了,不管是搭车还是自驾,从林芝方向过来的在下完色季拉山后第一个丅型路口右转进景区,从波密方向过来的相反在最后一个丅型路口左转进入景区,路口有个很显眼的显示牌。当然平时进去可能要收门票,因为我们是免门票期间进去的,景区门口一个人也没有,后面进入鲁朗五寨景区也有一道门加上进入东巴才村子里也是有一道门一共有3道门,不清楚他们平时是怎样收门票的,这里很抱歉没有准确的信息(希望有知道的朋友能够提供相关信息)
这段路应该修了没多久,目前水泥路面铺到东巴才村门口至,从景区入口到东巴才村门口距离5Km左右,基本上全是平路,不过也是走得够呛的!
路边草地里有几头藏香🐷,这个才是真正散养的,不过大家都不大可能吃得到正宗地道的藏香🐷,看着这几头在草地上乱窜的美味,我也只能是默默的咽了两下口水继续行走
利用路边一小滩水凑合着拍了张倒影
进去4Km左右就到了五寨景区门口,依然空无一人看看旁边的大停车场,我估计平时自驾的话应该只让停在这里不会让开车进去的。走了1个小时了在这里休息一下,水边之前说已经找到住宿的地方了,给水边发微信要她发个定位给我,回复是定不了位?后来几天证明村子里以及拜峰台上面手机地图都无法定位,不管是高德还是百度都不行,Gps的定位都是定在318国道上,也因为这个后面在拜峰台以及周边几个山头垭口的海拔没有收取到准确的数据,后续游记中的海拔使用的是网上的数据。
想利用休息时翻看一下这两天拍的照片,掏手机时我才发现少了个📱那个用了4年的努比亚手机应该是下车时掉车上了,📱根本不值钱了不过里面那张64G的卡里面存储了很多这次拍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原本很轻松的心情一下子有些沉重了,没办法只能希望捡到的朋友可以联系我(📱里有装一张副卡并绑定了我的主卡)不过📱我设了指纹和密码,要解开估计要刷机才行。手机我不要了把卡还我再掏200都可以啊!庆幸的是掉的不是主用的这个手机,不然绑定了这么多东西绝对会整死人的
所以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出行在外,一个手机一个身份证一定要保管好,不然弄丢了将会让你寸步难行
……
哎呀想多了也没用自己犯下的错只能自己扛着了,我在心里狠狠地自己两个耳光后,收拾好心情继续走起!
又走了1km左右终于看到东巴才村的门口了,一群耗牛也在门口等着进村,门是栓住的有个小姑娘在里面值班,小姑娘态度还蛮好开门让我进去并告诉我水边他们就在对面的餐厅里。敢情这个村子都已经完全商业化、企业化了!整个村子都是封闭起来的,里面还有家民族手工艺作坊,看来这些年广东省对这边的援建开发已经让这些村民富裕了。他们应该已经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农牧业也开始淡出了他们的生活,现在基本上靠村里发工资以及分红生活了!从色季拉山口到鲁朗林海再下到鲁朗风景区这一片应该都是他们的地盘,到旅游旺季的时候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加上他们村里人口又少,想不富都不行啊!所以曾经的村民以然变身为企业股东和职工了
因为这也算是个比较热门的景区了,从进他们村的餐厅开始就能感受到很重的商业化味道,进屋跟里面两个大姐打招呼,居然没有一个有回应,感觉这里比内地的大城市还没有人情味,连最起码的招呼客人的热情都没有?当时搞得我还蛮尴尬的(幸好这两天把脸晒黑晒厚了)尤其昨天刚从来古村出来,加上刚刚丢了个📱的事,当时失落的心情只能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了
所以放下包先到村子后面打探了一下明天上拜峰台的路口,向一个大姐问路确定上山路口后回餐厅吃晚饭,餐厅里几个大妈大姐闲的都在刷抖音。这实在不是一个我喜欢的氛围,吃完饭就回去睡觉了!所以村子里面只拍了上面这棵大树一张照片,其它的一带略过不值一拍,甚至连晚上住宿那家的主人的名字现在都不记得了(其实当晚住宿的那家男、女主人以及第二天早上给我们煮早餐的男主人的妈妈人还是不错的
)
早上起来好冷屋外的草地上打的全是霜,吃完早餐开始出发!这是昨天那个大姐给我指的入口,后来发现这是个大坑啊,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听错了这个入口跟本到不了拜峰台,害得我们一个上午都在树林里乱窜浪费半天时间!这里必须得向水边俩口子道个歉,我这次算是客串了一把🐷队友把她俩口子顺带也坑了(其实水边老公早上开始有说走牧场左边的入口,那才是正确的入口)
她俩口子因为没有带装备再加上她老公高反没有缓解,她们今天轻装上阵,晚上还要赶回村里住。
其实俩个路口相差也就一两百米吧,中间就隔了个草场,关键是这一路上还有以前的驴友用经幡和丝带作的记号刚开始我深信沿着记号应该是可以上到拜峰台,后来在林子里沿着这些记号窜了半天发现几条上去的小道全是死路
最后只能放弃了,沿原路返回下山,给水边发了条微信,树林里因为信号的问题并不能实时的联系到她们。等我回到山下已经中午时分了,关键是背着个大包这一上一下也消耗了我大部分的体力,吃了两片巧克力补充点水后穿过草场总算回到正确的路上。
这几张照片都是下山时补拍的,上山时太累了加上☀️又大基本上没拍什么照片!离入口不远处有一排显眼的经幡。
上山的路从一个牧场中穿过,遍地🐮粪到处是牛!
这两头耗🐮可能把我误当做它们主人了,跟着我上山了
上山路虽说是只有10Km,但是我完全低估这段路的难度,可能跟上午透支了大部分体力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雪线以下的松林带这一段好陡啊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从村子里3400左右的海拔到拜峰台4500左右的海拔,10Km的距离海提升了1100,这个坡度还是很陡的,部分路段感觉是在爬楼梯一样,爬到后基本上是爬个200米左右又要休息,这个强度超过了去年爬的牛背山、四人同那段上山路,爬到最后我也是到了快崩溃的边缘了
好不容易才爬出下面这段林木带,这时碰到下山的水边俩口子,再次见面我也是满怀歉意的主要是耽误了她们的行程,今天不走错路的话她们应该可以在山顶多呆些时间。时间不早了没闲聊太多她们给我说了下上面的路况后大家道别!我必须赶在☀️下山前爬上垭口,上面这段路缓和一些了,不过很多滑坡碎石段加上后面的积雪结冰路面,也是走不快的。至于之前的部分攻略中所说的可以开越野车上去,那些应该是很多年前的信息了,这条路给我感觉像是被废弃了,应该好久没有修整了,越野车和摩托车应该还是可以上到雪线附近的地方,但后面那两、三公里的冰雪路段应该没办法上去了,而且途中万一上不去了连个调头的地方都没有,风险很大所以还是老实走上去靠谱点!
爬到垭口夕阳照在南迦巴瓦峰上,居然看到了漂亮的日照金山而且主峰上还有两层高山碟云!像两个叠在一起的蘑菇一样很漂亮!☀️马上落山了,拍了几张照片后赶紧赶往前方的蓝顶小木屋,这种高海拔的地方☀️一旦下山后气温会下降得很快!所以必须尽快弄好晚上住的地方!
赶到小木屋天色已暗,这坐小木屋在谷歌卫星地图是可以看到的,很简单的一座小木屋,木板、石头搭建的,一共有三个小隔间,这要是在山脚下的话顶多算是个牛棚了,但是搭在海拔4500的山头上那简直算是山顶豪宅了,另外加上对面就是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对于搞户外的来说这简直就是山顶五星级山景豪宅啊!刚开始还打算在外面这个堆柴火的隔间里搭⛺️,后来发现里面那间屋的门并没有锁,开门一看好家伙里面有床有灶,床板上居然还有一块床垫,这真的是个意外的小惊喜啊不用搭⛺️确实省了不少事,生个🔥铺个睡袋就可以了!
烧壶开水冲杯奶茶吃点东西后身体暖和多了
这个火塘上用钢圈和铁丝做的铁网巴适的很,相当好用,这简直就是为我的小饭盒量身打造的啊不知道是哪位天才做的
看看这🔥候!这时如果能有几串羊肉再配上一瓶小酒,那应该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不过这些只能是想象中的事,现实条件不允许啊
!
睡前定好4点钟的闹钟后睡觉…可能是白天太累了加上📱放在睡袋里,居然没有听到闹钟响!结果是一觉睡到天亮,错过了当晚最好的拍摄银河的机会而且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都不适合拍星空了!所以冬季拍星空银河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这次进藏最大的遗憾。
早上南迦巴瓦峰的日出
爬上拜峰台西面的达绷山头,上面码了很多玛尼石堆,还立了一根很高的经幡杆,这里真的可以称作360度无死角雪山观景台,周围一圈全是雪山,除了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和Tiba Kangri外包括西边的多雄拉山、色季拉山和米拉山甚至连念青唐古拉山都是在视线范围内,当然很多不知名的雪山数不胜数。这里单看雪山的话绝对胜过牛背山,不过牛背山最大优势是可以看到四川盆地的云海和瀑布云,这里因为地型的关系能看到云海的机率应该非常小。
随着太阳升高☁️层也开始多了起来
四人同和牛背山的山顶是以草甸为主的,这几个山头上全是乱石滩,极不好走,所以在爬这几山头时一定要小心别扭伤脚了当然在没有积雪的季节会安全很多!
加拉白垒峰左边有座接近标准三角形的卫峰在阳光下特别显眼,上面很多积雪看起来特别白。
这几座雪山最佳的观赏时间应该是早上日出前和傍晚日落时间段,中午☀️直射在雪山上很快就起云了,一旦有印度洋湿气流过来,这些雪山立马会云雾缭绕,这几座大雪山几乎是掌控了这一片地区的天气气候,所以称他们神山并不为过!
下午爬上拜峰台左手边的业马拉山垭口,这个垭口也是码了很多玛尼石堆,去往大峡谷的话从这里翻越应该是最佳的位置了。
下面这个山谷里是个叫哈登的牧场,可以看到下面有小木屋还有两个冰封了的小冰湖,夏秋季节也许可以尝试在冰湖边拍南迦巴瓦的倒影,玩穿越的朋友可以选择这里为住宿地,去大峡谷的路线还要翻越对面那座山头,应该难度也不小,线路不熟加上山谷里雪也特别深,所以这次并没有计划穿越到大峡谷,安全起见依然是原路返回!下午云层开始厚起来了,天气预报显示这两天会变天了!
对面这座山好像叫杂木座(这附近的几座山基本上属于无名山头,地图上也没有明确的标识)从鲁朗镇上也能看到,它的背阳面冬季还是有很多积雪的,找不到它的具体信息,不过这座山的位置很好接近有成为一个登山训练营的潜力。
从东巴才村修上来的路到这里结束,这条土石路通到蓝色小木屋下面1Km的样子结束,接下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爬小路上业马拉山头。
下午从西边漂来了好多云,看来真的要变天了,周围的雪山也都渐渐地隐藏在云层内。
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此时也都隐身云层里了
这个位置已经可以看见江面以及大峡谷内的几个村子了。这个玛尼石堆的位置应该是一个拍摄南迦巴瓦峰最佳的位置之一,只是天气不好我在寒风中苦苦等了两个小时也没有等到云散天开
天空中开始漂雪了,仔细一看哇哦居然能看清每一片雪花的形状,就是这种标准的六边形!这个一般不是要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的吗?是不是有点小惊喜,确实用肉眼直接就可以看到
雪开始越下越大只好往回撤了。
下撤途中捡到一个🐮头骨,太大了不然拿回来当个工艺品挂在家里也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昨晚上好大的风雪,狂风刮得整个小木屋都在吱吱嘎嘎作响,我躲在睡袋里真担心小木屋会被狂风刮跑此地看来不宜久留决定立马下撤,吃的应该还够两天,但这种天气呆在上面也看不到什么了,已经没必要在上面冒这个险了,弄个早餐吃后赶紧收拾东西走人!
看看对面色季拉山上多厚的☁️那边肯定在下大雪。下山还是挺快的两个小时左右就下到村子里了,没有在村子里停留直接出门继续徒步到景区的入口,时间大概中午的样子,在路口等车回八一。
等车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副卡打过来的,一接一女的普通话话还不太好,说了半天总算是听出了个大概的意思,📱应该是捡到的人卖给手机修理店了,问她在哪说是在八一,问她手机和内存卡在不在她说没在她手上,气人的是挂了电话后一查自己主卡的余额居然只剩几块钱了一查扣费清单全是副卡打了一大堆本地电话还发了好多付费彩信,而且📱流量也超出不少,两天时间100块钱话费差不多被干完了!内存卡不在就算把手机卡拿回来意义也不大了
还是赶紧将绑定的副卡解除了,我怕等会儿半路上给我整停机了!
坐从波密到八一的过路车50,色季拉山上大雪纷飞,已经下了好厚的一层雪了,大概只有200米左右的能见度,两个小时左右到达林芝客运站,入住客运站对面的贰加贰青年旅社,东西多的话住这儿还是很方便的。
下午去逛了一下菜市场,和内地的菜市场差不多,各种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唯一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里卖牛肉、羊肉的摊位很多,而且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卖奶酪的摊位,其实就是酥油啦,打酥油茶放的就是这个了,这个全是牛、羊奶中的精华欧美又叫Cheese!
十人间的房间就我一个人住,30算是超级实惠了,而且房间里带有独立的卫浴!
内部的装修风格很不错!
一共有三层每层都有一个超大的公共空间,灯光、摆设、环境氛围都很好。
住青旅的好处也就在这里,除了玩📱外,还可品品🍵,玩一下乐器又或者是翻一本书看看都是可以的!
第二天早上在客运站坐班车回拉萨,大巴155好处是空间大乘坐舒适感好,但是如果客不多的时候可能会要等差不多一车人才走,赶时的话可以坐旁边的商务车,票价185坐7~8人还是挺挤的,好处是很快就满了,满了马上就发车走了!
拉林公路的路况还是相当好的,400多公里5、6个小时的样子就到拉萨东郊客运站了,这次的藏东之行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这次上山带的食品及装备,这张照片出发前拍的,图中的📱已在途中丢失。
两套功能内衣,一套抓绒服加上一套运动羽绒外套。
回来后清理背包时翻出了这条哈达,我才记起这条白色哈达是我从来古村徒步出来的路上,一个开车去来古村的朋友给的,原本打算把它挂到拜封台献给南迦巴瓦,谁知道后面居然给忘记了,可能是天意注定要等下次再把它带上拜峰台了,既然现在带回来了那就先好好收藏起来,闻一闻上面还有很浓的酥油香!期待下次有机会再上拜峰台,也希望这天不会太遥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