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两日战高温登山游:大龙湫、方洞、灵岩、灵峰、三折瀑

作者:永远的提督大人 显示图片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形成于1亿2000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世界地质公园……主峰雁湖岗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
  雁荡山很大,总面积达450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泰山的面积),可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处。
  东雁,即雁荡山位于温州东部海岸上的大罗山及其有成因联系的海上的洞头诸山的统称。
  南雁,位于平阳县。
  西雁,又称泽雅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西部的泽雅镇。
  北雁,主要位于乐清市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一般称雁荡山,指的就是北雁。
  中雁,位于乐清市。
  雁荡山(北雁)主要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是其两大特别景观。
  七月初天气预报报的最高气温不高,不到30度,为什么说是战高温游呢?因为在山里动动会觉得很热,一会儿衣服就湿了,山里并有没有大家想的凉快……


  2006年8月去过一次北雁,当时没有高铁,从上海坐大巴过去要6个多小时,还是跟团游时间比较紧张,只游了雁荡三绝,游了也不尽兴。但对北雁印象还是不错,所以现在有高铁了决定再去一次。文中也会贴一些10多年前的老照片作为对比或怀旧。


  上海每天到雁荡山高铁动车班次只有8班,速度也不快,500多公里需要开3个多小时,最慢的要4小时以上,坑爹的是这条线上高铁车速和动车车速相差并不大。赶了首班车D2287,上海虹桥站7点46分发车,到雁荡山是11点31分。
  一出站就有很多人围上来围猎游客,要不要车!要不要车!要不要车……和一位说话有点轻声轻气的大叔谈好价格,包车两天一共280元。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虽然北雁主要景区离的不远,但还是能省下景区到车站,景区到高铁站,还有等车的时间,第二天退好房不值钱的随身物品直接扔车上。不差钱的推荐包车玩。  
  雁荡山站是个小车站,看样子坐车的游客比当地居民还多。


  雁荡山站,远处是乐清湾。



  看图说话,北雁的交通算是比较方便的,一般游客都是到响岭头(图里的错别字不高兴改了,反正就是这个地方)中转,这里是山中一小村,食宿配套齐全,由于北雁主要景点集中在灵峰 - 响铃头 - 雁湖一线,出行方便。显胜门不在这条线上,要从其他方向过去,这次没去。
  从高铁站到响岭头约7公里,从响铃头村到灵峰约1公里,从响铃头村到左下最远的雁湖也不过13公里。从高铁站有能到大龙湫的公交专线和旅游专线。贴张公交站牌,大家自己看。
  时间关系,这次去了大龙湫、方洞、灵岩、三折瀑和灵峰。
  至于马蜂窝LOGO下的那个马小窝纯属截图巧合……
  北雁采取各景区分开售票:大龙湫50元/人、方洞40元/人(索道单程30元/人)、灵峰日景和夜景分别为50元/人、灵岩50元/人、三折瀑20元/人。


  响岭头村一侧,往高铁站方向。


  响岭头村一侧,向往灵峰方向。



  响岭头村一侧,这里是村里的一条主干道,旅馆、饭店、商店主要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到达响岭头村已经是中午快下午了,根据司机大叔推荐,午饭就在街上一家叫海底总动员的店里吃一碗海鲜面。料还不少,有虾、蛤蜊、蛏子等,25元一碗。



  吃完就出发了,第一天的行程是大龙湫和方洞,车行半路,只见远处山峰云雾环绕宛如仙境,这是观音峰,在方洞附近。

  大龙湫是北雁核心景区“两灵一龙”中的“龙”,与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并称中国四大瀑布。大龙湫落差190余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就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在晴朗的冬日,瀑流从半空中漂洒而下。
  大龙湫发源于百岗尖,流经龙湫背,从连云峰凌空泻下,像从银河倒泻下来,十分壮观。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晴朗冬日,飞溅而下,阳光照射,呈现彩绚丽的五色长虹的奇观。阳春三月,雨水稀少,珠帘下垂,不到几丈,化为烟云。
  这次运气比较好,大叔说前两天刚下过雨,瀑布一定很壮观。


  景区指示牌,北雁各个景点的指示牌和介绍牌很全,全的让人都不想看了……


  景区入口处的龙湫庙。







  北雁不是一座爬的山,很多时候看到这些怪石要展开各种想象,想一想,像不像。
  进入景区不久便能看到看到一峰耸立,上分为二,似两股略开口的蟹螫,看去又像一把大剪刀,即是剪刀峰。然而剪刀峰就像北雁很多峰一样,不仅仅是剪刀峰,所谓“移步换景”,走几步,换个角度,再想一想,就成其他东西了……如剪刀峰会变成啄木鸟、熊吃蜜、桅杆峰等等。


  估计这家的黄瓜和玉米经常遭游客毒手,所以要竖一块告示吧。


  这是剪刀峰换一个角度,大家想想像什么。


  这又是剪刀峰换一个角度,大家想想像什么。



  溯溪而上,已能听到隆隆声响,逐渐豁然开朗,大龙湫已在不远的前方山崖倾斜而下,被右边的树木挡住了。还未到大龙湫下,已能感觉到气温骤降许多,之前气温还是30多度,而又像置身在另一个清凉世界里。靠近瀑布,如狂风暴雨扑面而来,本来就没带伞,根本无法靠近,靠近了应该也被吹翻了。


  190多米的落差,和右侧旅人游客相比可见差距有多大。


  换个角度看看,可见水势滂沱。


  因为水势很大,离开大龙湫一段距离地面都是湿的。



  靠近出口处有高空表演,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演,就称他为“高空自行车”吧。

  方洞在大龙湫和灵岩中间,是在北雁群山中的一条山上栈道,个人觉得可能是两灵一龙名气太大,但这个地方不输三绝,绝对值得一去。山上有高空栈道、悬空桥、山泉和洞,可以俯瞰也可以远眺。


  方洞有两个入口(也就是两个出口),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山上入口一侧是盘山公路,穿过景区另一侧是可以步行下山的路,山下有索道站可以上山,山上的索道站就在入口附近。
  所以玩方洞有三条路:坐车到山上步行下山,山下步行上山索道下山,山下索道上山步行下山。
  因索道站离山上入口很近,如果全程索道上下山就只能在景区里走一段路再折回,同理如果全程步行从另一侧上山那要么走盘山公路下山,要么也是走一段路就要折回。且要是走到头再折回太累。
  大叔建议他开车上山,这样索道费也省了,然后步行下山,由于大叔还要回去务农,留了他儿子的手机说到时候让他儿子在下山的地方等。




  山上的索道站。


  高空栈道俯瞰山下(其实是半山腰)的村落和梯田。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的比较清楚,方洞有很长一段路就是这种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路”,现代技术高了,整修一下基本没有危险系数了。


  山上的一处“洞”,当地人在这里开了小卖铺,也可以主人,这种洞在山上还有几处。走累了在这里喝罐啤酒,歇歇脚很是惬意。



  又是一处山洞,这里是方洞的一个观景平台,可以看到另一侧的群山(一侧是前面已经上过照片的山下村落和梯田),如下图。



  穿过山洞来到悬空桥,这是连接两个山头的一座空中桥。


  一处山泉,中间那个乌龟背上的元宝有个机关,扔一块钱硬币进去,音响就会放一段音乐……


  从这里开始就是下山的路了,中间那个山上的天心亭可去可不去,上去的那段台阶很长,不去就可以不爬那一段台阶走下面的土路下山。下山的路还算好走,距离也不远。


  既然到了,就上亭子去看看,凉亭的另一侧下去有个景点叫景天湖,其实就是一汪泥水,没什么好看。倒是在亭子里可以看看四周不错的景色。


  换个角度看半山腰。



  下山的路。


  在下山路上仰望悬空桥。

  因为觉得中午那碗海鲜面味道还不错,晚上就在午饭的那家店点几个小海鲜。由于离海边很近,所以虽然说是“山里”但海鲜却是特色。炒粉干和雁荡香鱼是当地的名菜。





  晚饭后本来想去看看灵峰夜景,不过天公不作美,刚到灵峰景区外便下起了雨,雨势还不小,于是就在景区检票口外转了转就让大叔儿子送回酒店了。也算是这次出行唯一的遗憾吧。

  北雁的住宿主要集中在响岭头到灵峰一线,住宿以当地人开的私家小旅馆为主。这次选了一家评价还可以的叫颐和莲花的旅店入住。早饭一般,洗手间有点小,整体还算满意,也就200多一晚,也不用那么挑。



  从景区命名上来说,灵岩就是小龙湫,小龙湫就是灵岩,因为灵岩里有小龙湫,小龙湫就在灵岩里。不过和大龙湫不同,大龙湫是从下往上看,小龙湫既可以从下往上看,也可以爬上山从上往下看。而且灵岩看的不仅仅是小龙湫,还有多处山峰,灵岩飞渡表演。



  入口处的灵岩两字的石刻。


  大神霞客曾三游雁荡山,所以灵岩里有其塑像不足为奇。《徐霞客游记》有两篇是关于雁荡山的。游览雁荡山后,写下了“望四面峰峦累累……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景区入口不远处的灵岩禅寺。灵岩禅寺是雁荡十八古刹之首。宋太宗赐御书经书,真宗赐额“灵岩禅寺”,仁宗赐金字藏经。明清时重建,规模缩小。20世纪80年代修葺宝殿、僧舍,重塑三宝、观音,整座寺宇焕然一新。


  灵岩禅寺外的一大片空地,每天这里会有“灵岩飞渡”表演,这里也是观看灵岩飞渡的位置。



  上山的路,以前这里有个电梯可以上山,下山后才知道原来的电梯已经荒废了(后续不知道是否还会维修)。现在要上山只有这条登山道。想当年排队坐电梯的队伍也是相当壮观的(下图)。



  上山后的一条玻璃栈道,玻璃有点脏,所以走在上面一点不害怕,而且不用穿鞋套……左侧瀑布就是小龙湫。


  在小龙湫上方回望来的路。图左边树枝伸出来的地方是“断肠崖”,因拍摄新版神雕侠侣断肠崖镜头而闻名。以前是可以走上去跟石头合影的,现在栏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人在这里殉情了。




  这个桥叫登高梯,以前这条登高梯也是可以上山的(下图),现在也荒废了,猜测是不是有安全隐患。这个地方以前上山有三条路,一条是登高梯再前面的山路,一条是登高梯,还有一条就是拍摄位置,最终汇集到里面的卧龙潭。



  从登高梯上去有个“山寨”,内有仿水浒梁山108人塑像。由于现在和以前的路不一样,这地方这次没找到,不知道还在不在。



  游客能走到的灵岩景区的最深处,一个叫卧龙潭的池子。


  原路返回下山,有一条路通往小龙湫下方,由于前几天下过雨,小龙湫水势也很大。



  观看灵岩飞渡的VIP座位,当然,是要消费的,除了下面这位。



  灵岩飞渡,始于1916年,最早起源于农民上山采草药,后来演化成现在的高空飞渡表演。在天柱峰和展旗峰的峰顶拉上一条绳子,高270多米,两峰之间宽200多米,人在绳子上表演翻跟斗、飞翔等动作。每天上午10点半一场,下午好像有2-3场。这次正好赶上。不过没带长焦,拍不清。


  北雁的特点山清水绿,景区的条条小溪小河都清澈的不行。

  出了灵岩,让大叔先送到响岭头在一家名为宏锦海鲜城的饭店解决午饭。昨天主食吃过了海鲜面和炒粉干,这次换炒年糕,炒得也不错。这家店还有些菜有点意思,比如下面那个海苔跑蛋。
  加上之前来过一次,在响岭头吃过几顿饭了,可以说当地人烧菜味道还是可以的,价格也能接受。





  好像记得以前灵峰景区入口附近有个朝阳洞和古代钱币馆,这次没看到,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


  双笋峰,两峰矗立,高80余米,因其形如两笋并立而得名。


  果盒三桥,又称灵峰第三桥,因桥北堍正倚果盒岩下,故名果盒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现桥于1989年复修。果盒三桥长14.3米,宽2.2米。桥面铺筑方形块石及条石,两侧设有栏板、望柱,末端置抱鼓石。桥拱券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青石砌成,拱券两侧基座由自然岩石构成。北堍地势原因,桥面向外出檐,与山道相连,略微呈喇叭状,此做法较为特别。


  以前桥下是能下去的,好像现在水位比以前高了,周围看了看,现在不给下了。


  鸣玉桥,过桥前方可到观音洞、北斗洞、白云庵、长春洞等处,右手边可到灵峰古洞。


  通往灵峰古洞的台阶,一侧有十二生肖的石雕。


  灵峰古洞,由于下过雨洞里太过湿滑就没有进去,从地图上看洞内往上可以到这边山上的一处观景台叫东瑶台(那西瑶台在哪?),不从洞里上去也是可以从旁边的山路上去的。
  


  灵峰景区很大,感觉比大龙湫和灵岩大得多,过了鸣玉桥分为两条路,一条最终到长春洞,另一条最终到真济寺。两条线中间的山上则是观音洞、北斗洞。由于时间和体力的关系,两条路都没有走到底(走到底还得返回的)。
  往长春洞方向前进,碰到一队运送建筑材料的“马帮”。


  往长春洞方向主要是些道观,由近及远依次有白云庵、雪洞、紫竹林、古竹洞、长春洞。


  走到紫竹林,看到还有那么长的台阶,实在是走不动了也不想再往里走了,就在这里返回去观音洞和北斗洞。路遇一东北大哥,他说:“坚持啊!快到终点了。”我说:“大哥!你走得动你先!”



  观音洞,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这雁荡山算不得高,但是它胜在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变幻多端的险峰奇嶂,更在于这独一无二的观音洞。观音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佛教偶像,在佛门中,菩萨是仅次于佛的第二等级。
  观音洞正在装修,只能走到上面的平台处,贴张以前拍的观音像。



  从平台透过两山壁间,可从另一角度看双笋峰。


  北斗洞,离观音洞很近,面对伏虎峰,古称伏虎洞,因洞口正对着伏虎峰而得名。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
  洞口高大宽敞,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为雁荡山诸景所不及。洞顶偏左,在赭黑色的岩石中嵌着一条虬曲的青色岩石,是一块挨一块连接着的,好象龙腹部的鳞片,因称“青石卧龙”。洞内还有“金乌玉兔”、“倒挂青蛙”等诸景致。洞左下方有石髓泉,俗名“龙井”。泉水从石罅中渗出,晶莹清澈,水质甘冽,常年不枯。


  当年在北斗洞找了一位道士大叔帮我们拍合影,可惜大叔不会玩数码相机,拍胡了。后来找了路人甲再拍了几张。不知道这位大叔还在不在。



  北斗洞前是一处很不错的观景平台,可以看到双伏虎,美女梳妆,金童、玉女、金蝉脱壳诸景。


  从北斗洞下来,这条路左侧就是鸣玉桥,向前出景区,背后方向往真济寺。看了看地图还有一段路就不去了,往景区入口方向走。


  为配合灵峰夜景,景峰景区内有很多这种指示牌供大家想象,比如婆婆峰、公公峰、睡美人……等等等。


  出了景区,在等大叔儿子的时候竟然看到旁边谢公岭外有一片花田。


  离开灵岩,看时间还早,就近三折瀑和净名谷二选一,选了三折瀑。其实赶一赶两个地方一起去也来得及。
  三折瀑,故名思议,从上往下一共有三个瀑布,上折瀑、中折瀑、下折瀑,瀑布与瀑布之间打个弯而下。这在北雁中是个很冷门的景区,徐霞客二过其门而未发现,直到民国期间才渐为人们所瞩目。实地一看也是,从进景区到出景区,加上景区门口买票验票的,遇到的人不到10个。
  大叔儿子说走到中折瀑就别再上去了,中折瀑到上折瀑的路还没修好很难走。





  据说下折瀑三个大字是民国24年(1935年)刻的,下折瀑高约50米,仰望天空,呈葫芦状,人称“葫芦天”。右侧有一个洞穴,叫做“龙游洞”,洞深7、8米,相传古时有游龙过此。


  从下折瀑到中折瀑还是这样新修的石阶,从下折瀑向上爬将近20分钟便到了中折瀑。


  据说中折瀑是三折瀑里最壮观的一个,高约120米,而上折瀑为100米。这个高度已经比小龙湫要高了。


  从中折瀑往上折瀑就是这种“年久失修”的石块路了,确实不太好走,事实证明大叔儿子没有忽悠。
  三折瀑就像是雪窦山中的三隐潭一样,你在外面是不知道里面会有三个瀑布,也不像大龙湫和小龙湫一路使劲走就能找到,也难怪徐霞客走过路过错过了。
  从三折瀑出来就让大叔儿子送去雁荡山站了,从景区到雁荡山站很快,其实应该先回响岭头吃碗海鲜面再去高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