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铺前镇百年老街的旧时光中 —霞姐海南行之铺前镇

作者:霞姐 显示图片

海南来过无数次,文昌逗留无数回,铺前镇也是车游过一遭,但是真真正正在铺前镇走一回还真没有。而我决心去铺前镇一探的真正原因居然是我在马蜂窝网点了铺前镇的足迹,而没有一张那里的照片,于是为了补充信息,我决定再去一次,自己一个人计划,一个人实施,在到达海南没有几天,就开启我一个人铺前镇慢游之旅。
      铺前镇素有“海南岛中之岛”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拥有铺前港、木兰湾等共5个天然港湾 。       
      这里具有海底村庄、木兰灯塔、七星岭等旅游资源。
      这里还有百年骑楼老街、斗炳塔、溪北书院、孺初公故居等历史人文景观。
      但这次我既不观海也不看湾,不去其他人文景观,不看其他自然景观,只有一个目的,只看一个点——那就是“百年骑楼老街”。
      细数铺前镇老街几大看点:


仿若草原般迤逦风光


焕然一新的铺前镇新街


凌空飞架的铺前大桥


仿佛走进旧时光的铺前老街


焕发新颜的老街


老街内硕果仅存的古老小商铺


铺前镇最为著名的马蛟鱼


闻名海南的铺前美食“糟粕醋”
……正文……


到达海南,到达文昌,到达文昌汽车站,去策划已久文昌市最北端的重镇——铺前镇。


为了打探去铺前镇的情况,我去年曾经到过汽车站几次,今年发现有了新气象,汽车站注入了旅游的元素。


售票大厅内容详实一目了然


文昌至铺前镇全程票价19元,70几公里,需要坐1个半小时时间。


候车室内宽敞明亮整洁


排队验票上车


居然是宽大明亮的旅游大巴,而非破旧肮脏的农村客车。


毛老人家的画像张贴在车门上


汽车刚出门就被拦下检查,几个交通执法人员上车到处查看,后面跟一摄像师全程摄像。



摄像师下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在车头前摄像


我端坐在第一排位置上,侧面看景直面看路,享受沿途的风景。


汽车途中要经过几个小镇,首先是潭牛镇。


潭牛镇处在文昌市中部,是文昌通往省会海口的北大门,面积141平方公里,有248个经济社。


汽车继续前行,道路两旁绿绿葱葱,仿佛行进在风景如画的景区内。


车至抱罗镇。抱罗镇位于文昌市北部枢纽地带,毗邻湖山、潭牛、翁田等镇,面积206平方公里,有278个经济社,是著名的侨乡。


车过锦山镇。锦山镇是文昌北部重镇,土地总面积164平方公里,29个村(居)委会。这个塔就是旅泰华侨捐助修建的。


经过一座很大很宽阔的水库


将近2个小时到达铺前镇


铺前镇位于文昌市的最北部,面积134.7平方公里,12个村委会。铺前镇三面环海,依港傍海,渔业发达,华侨众多,是文昌市的侨乡、鱼米之乡。


焕然一新的铺前镇,已经不是我们去年来时的破旧模样了。


铺前镇的建筑大都是仿照南洋倚楼的建筑风格,如今全部粉刷一新,感觉旧貌换新颜。



道路宽阔街道整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牌子处于公路正中央,标明铺前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拥有5个天然港湾,有海底村庄、木兰灯塔、七星岭等旅游资源,拥有百年骑楼老街、斗炳塔、溪北书院等历史人文景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海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海南省最美的十大小城镇”。


我穿过大街走进小巷,入幽巷探秘。


小巷有密集闹市



曾经的琼剧乐园如今变为杂物间


进入铺前镇,不用太复杂的寻找,便能窥见楼房后那露出的骑楼。


转入铺前老街,首先看到的是这样斑驳破败的楼房。


文昌铺前镇老街叫“胜利街”,建于1895年,是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建业,形成了今天的老街。


铺前镇老街属典型的南洋风格的骑楼,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但也是海南最破败不堪的老街。


老街上的老式商铺亦不多了


老街长400米,街道寛12米左右,呈S型,两旁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充满异国风情。在斑驳的老墙上,还能依稀看见民国招牌的印记。


这些带着沧桑岁月痕迹的建筑,时光仿佛停留在那久远的年代,让我们一下子穿越回到一百多年前。


老街的骑楼许多建筑年久失修,基本上残破不全,失去了当年繁盛时期的风采,却增添了历史沉淀感。



很多老字号的手艺还在这条街上传承着


老街店铺基本上是卖各种商品的小店,有理发的、修表的,还有小食店。


同海口的骑楼老街相比,铺前的老街少了一丝城市的气息、多了几分蜿蜒的气质,显得更加古朴而幽静。


铺前骑楼造型奇特,风格优雅,线条纤细柔和,卷曲带风洞的山花墙,勾勒出一道异常美丽的天际线。


窗楣、壁柱和大量的浮雕砖刻花饰更是中西合璧,变换万千。


骑楼老街就是铺前的一座时光机,我置身于老街里,细细感受当年的繁荣和辉煌,体会如今的凋零和落暮。


铺前镇是文昌的出海港,过去从这里每年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同时也成就了铺前镇的经济繁荣。


再往前走,发现两边的建筑逐步在进行维修,还原当时骑楼的风貌。



老街的生意也是淡淡的



一台老式的缝纫机放置在店面显眼位置


老街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只有我,还有偶然经过的摩托车和汽车。



修膳一新的老房子可以窥探到当年的精细和巧妙


新的楼房旧的骑楼并排在一起,显得不十分协调,新的完全是崭新崭新的,破坏了老街固有的美。


铺前镇依港而建,三面临海,一直是舟楫繁忙、货物进出便利的重要港口,早有“东走西走,离不开铺前与海口”的俗语。


翻新的楼房里居然关门闭户


铺前镇的镇政府就在老街上


门墙上的装饰品很雅致


一过镇政府,又见破败楼房。


伤痕累累的柱子好似经历了场劫难


朱红色的木门散发出旧时的气势


野草围绕着旧时的木窗


这是南洋归侨为文昌留下的南洋风情遗韵


这是这条街上特别败旧特别沧桑又特别完整特别有韵味的骑楼


铺前镇的深海大马鲛鱼品质是最为上等


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剌少肉多,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赞誉。


蜿蜒的老街尽头,视野突然开阔起来,繁忙的铺前港就在眼前,这也是铺前老街最独一无二的原因。


铺前港口与“下南洋”文昌人有紧密的联系,他们正是从这里搭上了一艘艘前途未卜的船,去到南洋打拼。


铺前跨海大桥赫然出现在眼前。跨海大桥长3.959公里,主桥长460米,于2019年3月18日建成通车。


铺前跨海大桥是海南省第四座大桥,文昌市第二座跨海大桥,海南省内最长、桥塔最高的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铺前跨海大桥创下的七个全国第一,举一二:抗震设防烈度国内最高;设计基本风速国内最大;国内唯一跨越地震活动断层跨海大桥。


一艘万吨巨轮停靠在港内


渔市场是铺前最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方,海风中夹杂着鱼腥味,又为铺前增添了几分沿海的生活气息。


渔民正在解剖马鲛鱼


转头开始往回走,开始慢下脚步细细观赏沿街的建筑。


搭起脚架,开启自拍模式。


鲜红旗帜迎风飘扬,给沉闷的街道注入活力。


铺前老街的建筑袒露着经百年风吹日晒的岁月痕迹。


老街的“阿妹糟粕醋”已经做了60多年,是大家公认最正宗的铺前味道。


“糟粕醋”是铺前镇一种传统民间小吃,采用民间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海菜、动物内脏、脆骨、蟹籽、蚵类等做成的一种小吃,味道微辣酸甜可口。可惜我吃不惯。


走过“阿妹糟粕醋”就走出了铺前镇老街


进入大街发现到处是脚手架,到处都在整修。


走出铺前镇,两边是青青大草原,悠悠牛羊群。


这次时间相当仓促,没能去其他地方走走看看。我想,我会再来这里,看看当地的人文景观,看看美丽的海港海湾,看看迤逦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