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行第六天。计划行程西岛、南山寺。(本篇内容不含南山寺)
西岛,位于三亚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岛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多人,世代打渔为生,是海南省沿海仅次于大洲岛的第二大岛屿。
西岛离三亚市区很近,从我们住地大东海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天空晴朗,白云下又是一个热热的感觉,来三亚还没有遇到下雨的天气,对于来旅行的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导航到西岛售票处,买好票坐游船,船满即开,用时约十五分钟。票价98元/人,无优惠票。
西岛是以水上娱乐项目为主的岛屿,海水清澈,沙子细腻,这里海域相对风平浪静,船上没有颠簸的感觉。
上岛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广告牌一个挨着一个。岛上正在大建土木工程施工中,吊车、水泥罐车来来往往,尘土飞杨……我们匆匆走过直奔去牛王岛电瓶车售票点,一打听只去牛王岛35元/人,牛王岛+渔村60元/人,真心不便宜。来都来了就去吧。貌似还实名制,只留了姓名,其他信息都没要,即使乱说个名字也无妨。电瓶车开了十分钟就到了牛王岛。
牛王岛位于西岛西南方,因为形状酷似牛鼻子,所以也叫做牛鼻岭。牛王岛是与西岛几近相连的袖珍小岛,小到二十分钟走完,我们顺着小路攀爬上去,看到拥有最原始的海岛风光展现在眼前,又欣赏到壮阔的海天一色,除了骄阳似火没有其他毛病,天气给力,碧海蓝天,在这里听不到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岸边一座座礁石是牛王岛一大特色,奇形怪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切都是这么任性!
眺望三亚湾是绝佳的好地方。
一看就是新修的金牛雕塑,毫无艺术感哦,国人喜好这个。
靠近岸边的地方全是礁石。
从牛王岛坐电瓶车回到西岛然后再坐去渔村的电瓶车,等了一会儿一辆车就我俩去,绝大部分的游客都是来玩水上项目的。五六分钟就到了。进村路口有保安要进行登记,想必游客自己是不能进去的,除了渔民只有坐景区的电瓶车才能进去。
一艘艘停在那里作业船只看着还很原始,村里的渔民仍然有以打渔为生,从一位村民口中得知近海的鱼已经非常少了,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禁止打鱼,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了。
在巷子里转转看到有的村民家建起了两层楼,还有平房看上去也很漂亮。下图是老屋小卖部哦。
就地取材船桨制成的路标好有特色。
有立体感的墙画。
发现一处别致的建筑,趴在墙头往里望了一眼,小小的院落整齐干净,芭蕉树和盛开的三角梅红配绿形成鲜明对比,粗框的装饰回归了原始风貌,二层阁楼上一块发旧的牌子上刻着“远方”,门口牌子上写着:客栈。
西岛渔村部分老房屋改造成了创意示范民宿,全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最大可能保留老房子原有的样貌,也融入现代化创意,增加舒适感,同时体验渔家文化。
一边是渔民新宅一边是老宅,形成鲜明对比。
渔村菜市场,蔬菜品种也蛮多的,转了转就是没有<。)#)))≦鱼卖。
貌似是村委会办公的场所,船桨、罗盘装饰的墙面古朴、自然、温馨又有质感。
进村去找百年珊瑚老屋。走着走着竟然看到了这个《西岛女民兵展览馆》,哇这是意外收获耶,赶紧进去瞧瞧。
西岛女民兵1952年10月西岛开始驻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榆林指挥部管辖。著名的西岛女民兵连创建于1959年,她们顶着世俗的压力加入了民兵炮兵班的行列。她们曾受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40多年来86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进行了实弹射击表演。“八姐妹炮班”一度名扬全国。现如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愿她们的精神能够被传承下去,爱岛、守岛,把西岛建设成为最美的渔村。
看了展出的照片和实物,想起了我们曾经最热衷背诵的毛泽东诗词《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主席的题词写得太经典啦,对女民兵精神的高度赞扬影响了几代人,至少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女性都有着当兵的情结。牛王岛就是当年女民兵的操练场。
这几张照片又使我想起了7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海霞》,其素材就是以八姐妹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那个年代塑料皮的笔记本是很珍贵的,为了鼓励对方在第一页上留言,签上名字和时间。
八姐妹为守卫海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勇敢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西岛光辉的历史长河画卷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从展室望出去居然可以这么美。
走出展馆内心稍稍有些激动,这绝对是意外收获,因为之前查攻略没有人提到这里,也许现在的人对这都不感兴趣,但女民兵这段光荣的历史的确不该被人们遗忘。
渔村里的孩子好可爱,不声不响跟着我们,警惕性这么高俺们又不是特务,开个玩笑哦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非常友善,是在欢迎游客来这里旅行参观。
头顶烈日在村子里转悠终于找到了。哇,一幅原始渔民生态景象呈现在眼前,这些百年老屋的墙是珊瑚礁石垒起来的,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淋的珊瑚房屋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这是渔村的历史痕记,斑驳的珊瑚石写满了沧桑。
渔村现有珊瑚礁垒成的老屋100多撞,保存的基本完好。
别看是老屋且也不住人了,窗台上,墙根下被绿植和小花美化的别有韵味,渔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不言而喻。
历经百年的洗礼,斑驳陆离的墙壁,有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淳淳的老酒香耐人回味,老屋包容着一个世纪的创伤,延续着一个民族不变的精神。
在不经意间走到了这里。。。。。
老瓦片,旧木门,原有的老房子风貌没变,走进之后却别有天地。扬帆的渔船、潜游的海鱼、古老的石井、西岛乡土画室……都定格在西岛文创馆。它更像是展示西岛过去、未来的一个窗口。
西岛文创馆的前身是西岛渔村村民王身吉家的百年祖宅,房屋主体结构为珊瑚礁砌成,是典型的西岛特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房屋主体和原有风貌,融入了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元素。建成之后的西岛文创馆,承载了西岛文化创意展示、老屋体验、村民文创培训、国际艺术交流等功能,为西岛渔村孵化创意精品,带领渔民文旅致富。
说起文创馆需要认识一位歪果仁,文创馆艺术总监、来自加拿大的CRAIG先生。CRAIG先生带领村民就地取材用岛上的椰树叶编制可以遮阳、当摆件的帽子。
文创馆一角。
我们正在里面参观遇到了文创馆艺术总监、来自加拿大的CRAIG先生,只见他一身随意的打扮,很旧的T恤,好像刚刚干完活,工作人员赶紧递上咖啡,我问工作人员能给他拍照吗,工作人员翻译给他听,CRAIG先生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跟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帅锅合了张影。
关上小栅栏门,离开渔村文创馆,结束了西岛之行。
西岛留给我太深的印象,这里有风光秀丽的海天一色,有飒爽英姿女民兵的故事,有百年历史的海岛老屋,有渔村现代文化创业基地,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