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去越南芽庄旅游的周围朋友越来越多,之前就有过去一趟的念头。11月的银川就该进入冬季供暖期,树木休眠一片萧条。夫人怕冷,出行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山清水秀的南部。按照我们的出行原则,方便省事不操心为第一,游程轻松不累为第二,景观和饮食大同小异,休闲关键在于心境。
芽庄气候温润,气候宜人,盛夏的平均温度也不过28度,又是新开放的市场,海滨观光一定不错,芽庄,就是芽庄了。
芽庄在南越的中部,庆和省的省会,人口五六十万,是越南众多海滨城市中相对僻静的一个海边小城,与多年前已是旅游热点的下龙湾和岘港相比,芽庄对我国开放旅游市场也就这几年,确切地说是自2015年,四川航空公司开通成都包机直飞芽庄航班之后,才渐渐热起来的一个旅游景点。
芽庄没有著名的古迹,没有悠久的历史,但不看古迹,不忆历史,有清静舒适的海岸,享受温和的海风,踏白沙逐碧浪就够了。
下面的图更细致。
这张图很活跃。
芽庄景点一览。
第一天:清早银川登机经重庆出关,正午抵达芽庄。
第二天:天堂湾,踏沙逐浪看海,午后暴风雨来了。
第三天:半夜楼房晃动,海面白浪翻滚,台风芽庄登陆。
第四天:出海禁令,逛购物点,泡泥浆浴。
第五天:轻松游览占婆古塔,收工返程。
五天的游程,算是一个加长版的周末,挺悠闲。只是不期而遇的台风“达维”让行程有所改变,但也多了些风和日丽时难以记录的场景,记忆更为深刻了。
大清早银川登机经重庆出关,航班正点,中午抵达芽庄金兰国际机场,出关也还算顺利。
传说中的越南的国服“奥黛”,很雅致。其实在后面的几天行程中除了商店售货员穿着“奥黛”,好像再也没有看到其他人穿,好像她们也是在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
机场里旅客不少,有兑换货币的窗口,换点儿零钱。
天气不错,温度适中,有点清风和煦的感觉。
有人戏说越南有“四瘦”,“楼瘦”、“路瘦”、“人瘦”,还有一“瘦”是越南的版图细长,窄瘦。
在路边看到了“瘦楼”。在越南,住宅一般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财产,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占地面积不大,但可以根据住房需要不断地向上加层,形成瘦高个。
街巷不算宽敞,人们穿着简朴,有点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城市。
在芽庄大教堂门前停了一会,大教堂不收费但也不接待团客,拍张照片吧。
路对面的风景很喜庆招人,列宁像、红旗、三轮车、行人……
人们很悠闲。
钟屿石岬角,一座很小很小的岛,因远处一块大石头面朝海边处有一个五指的石印,所以又称五指岩。五指岩入口处有几间平房,几位演员用竹片、石片制作的乐器演奏着越南本土音乐,好像当时还演奏了一首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大门旁边的一块比较大的场地,已开辟为游客休息区和咖啡厅,五指岩是来芽庄的游客必到的景点,所以人气极旺。
下面海边的小小石岛就是五指岩。这里因为是金像奖影帝梁家辉参演的法国电影《情人》的外景地之一,而被国人知晓。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少女与中国阔少在西贡发生的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影片于1992年在法国上映。影片尾声男女主角就是站在这里的海边礁石旁做最后的道别。
据说天晴日落时分,在晚霞映照下,这里更为宁静美丽而浪漫。
19世纪中叶 法国侵略越南 ,在被法国殖民的200多年历史中,越南就渐渐形成了咖啡文化。芽庄人爱喝咖啡就像中国人爱喝茶一样,这里不喝速溶咖啡,也不用咖啡壶煮制,而用专门的滴漏咖啡杯,将咖啡配以浓郁的炼乳,据说滴漏咖啡既有炼乳的甜蜜丝滑口感,又不失咖啡本身的苦涩,具有极特殊的口感。
也许功夫不到,没品出啥特别,倒是这燕窝饮料清凉可口。
看来我就是喝茶的命。
宁静海酒店(Calm Seas Nha Trang),这几天就住这里了。房间不大,但设施一应俱全,最大的优势是观海视角极为开阔,从宽大的窗户向外看去,海面一览无遗,五指岩就在右前方不远的地方,步行10分钟可达。
出酒店,过马路就是沙滩。椰树、海风,翻涌的白浪。
芽庄旅游区有长达六七公里的海滩,海滨大道外侧是海,西边路旁栽种椰树,环境很好,众多的高档度假酒店都集中在海滨大道内侧。
酒店背面就是芽庄市区了。
芽庄人出行摩托车看来是主力军。
酒店门前就有公交车站,只是几天也没有去乘坐,有点可惜。
晚上出去吃饭,相机等贵重物品就交给保险箱了。
打车去城里,品尝芽庄牛杂火锅。
芽庄不大,一刻钟的工夫就到了城里比较热闹的地方,这家牛杂火锅店条件简陋,食材并不复杂,味道还不错。
人不少,感觉还是国内游客居多。
就是这家店。
回程的出租车沿海滨大道而行,司机给我指着这个建筑,说啥也没听懂,总之是要告诉我啥,我拍了一下,他看似很满意,好像就是要让我拍照。后来知道这是芽庄的一个标志,沉香塔。
酒店门前散散步,休息。
早饭后由窗户向外看,海滩上已有不少游人,很舒服的感觉。
芽庄海滨沙质柔软,潮平浪缓,是踏沙逐浪的良好海滩。早在越战时期,芽庄就已经是美军的度假胜地,近年芽庄又以海滨游作为特色,把旅游业打造的极具规模,也极够水准。
众多的海滩中天堂湾(White Sand)的白沙更具特色,从英文翻译看,天堂湾就是白色的沙滩。天堂湾是芽庄市区以北60公里开外的一处小海湾,游客较少,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空气清新,是非常原生态的一处海滩。天堂湾也叫仙境湾,据说比我国三亚的亚龙湾环境更胜一筹,是芽庄最美的海景之一。
海滩细细白白的沙子,岸边是成排的高大椰树,远处有隐约的岛屿,眼前是戏水的游人。
俄罗斯曾在金兰湾租用过军事基地,大量的军人家眷就在毗邻的芽庄城度假生活,目前有很多俄罗斯人在芽庄开酒店、餐馆、酒吧,甚至长期居住,所以海滩上俄罗斯人很多。
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敢抱着下水吗?
小小游泳健将。
午饭间开始下雨,本计划下午是要去蚕岛,但导游接到有台风的通知,船只禁止出海,全部靠岸停泊,必须尽快返回酒店,如果明天台风登陆可能会取消一切游程,芽庄的11-12月正是雨季。
雨下得很猛,返回路过一段看似村庄的路段时,路面完全被雨水淹没,大巴车门处已经进水,司机全凭感觉在开车。
行车中却拍下这雨中浪漫----任你雨飘,怎奈何我快乐悠闲。
大巴外,一辆小小的摩托车冒雨奔驰在雨中,一扭头看见了车上的我,帅哥美女含笑挥手,就留下了这被雨滴模糊了的照片。
大约半夜四五点钟,被楼房的晃动惊醒,再看窗外,海面白浪翻滚,任性的2017年第23号台风“达维”正面袭击芽庄了。
卫生间的花洒软管一直有规律的晃来晃去,当时尽然冒出一个傻傻的念头“这么强劲的台风,会不会把楼吹倒”。一直挨到天亮,发现多个楼层进水,大堂已经被雨水倒灌浸泡。
天已经大亮了,但外面依旧狂风暴雨。
不知是谁家的太阳能储水罐跌落,这部车被砸得够呛。
四处是被风吹倒的树和坠落物。
酒店前已是一片狼藉。
拍了几辆汽车,忽然觉得街拍很有意思。
就这样站在酒店门前,看来往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一人、俩人、三人,甚至四人同乘一辆摩托,也挺有趣。
有的人光着膀子淋雨,有的人捂得严严实实。
有的人惊愕凝重,也有的人自得其乐,有的人俏皮的向我致意。有没有感觉到?
这两位是不怕雨淋还是出门没找到雨披。
这两位出门准备充分,全副武装。
这位仁兄好像冒雨吹着口哨。
这位好像在唱歌,还打着拍子,哪管什么下不下雨。
这几位一定在想着上班可别迟到了。
猜想两位的对话:
后:雨还挺大,你冷吗?
前:你裹好雨衣,咱这身体棒着呢,不怕雨……
文艺青年,腿淋雨可以,琴一定要裹得严严实实。
这位就决不能让裤脚打湿了,这样骑行可有点危险啊。
旁边两位是不是在说,这家伙雨披很鲜亮啊,姿势也很独特,骑车高手。
这位装备好,头盔上是不是装着行车记录仪?
哈哈哈哈,这两位抓紧时间,冒雨还在商量着啥事情。
三口之家。
上班路上。
观景四人行。
这哥俩俩车速不一致,该追谁呢,没法追,一犹豫虚了。镜头不够长啊,拍着玩就很开心了。
不甘心待在酒店,又担心空中坠物不敢走得太远,就在对面的海滩上看看台风的“杰作”吧,看来不只是我,酒店里待不住的人又出现在海边。
临近中午,雨小了。
沿海边向南走,歪倒的树已挡住了路。
返回海边,这景也不错。
由于台风“达维”的登陆,下午海是不能出海,还收到了正式的通知。“达维”就让时间就蒸发在酒店隔窗看海了,水边散步了。
出海上岛是不可能了,上午安排去几家购物店。街道两边有很多被抬风折断的树枝,居民们在清理倒塌物和折断的树木。
街边一家庭院的对联,看来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还是挺深的。
据说芽庄沉香不错,通常都是收藏级的,价格不菲,不懂也没有几个人购买。乳胶垫和丝绸倒是有不少人购买,反正直接邮寄就好了。
芽庄的泥浆浴场很多,闻名遐迩,据说该地富含大量矿物质元素,滑溜溜的泥浆对清洁皮肤有显著功效,不过泡半个来小时不会有什么功效的。既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还是要体验一下。
因为昨天的台风导致一些浴场还没有开业,我们去了100 egg,所谓的“百蛋泥浆”。浴场挺大,也很热闹,像个花园,也是个度假村,集泥浆、温泉、游泳、餐饮于一体,环境还是很优美的。
人很多,要排队,相机背包等都要寄存。池子有大有小,也有两人的,三人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人数安排,可以不计次数,但一次只能泡20分钟。
每一批客人离开后蛋壳形的浴缸内泥浆立即放掉,再重新注满一池新的泥浆,不用担心泥浆不干净。
下午天基本晴了,尽管海滩上还没有完全打扫干净,但丝毫不影响人们下水,海浪里又是开心的戏水人。
黑白照,也很漂亮的。
水电已恢复的差不多了,还是有开门的餐馆,有的吃就好,啤酒还是少不了的。
出太阳了,今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大清早海边就满是踏浪人。
下午返程,上午来到了距离酒店不过十几分钟车程的婆那加占婆塔,也就是天依女神庙。
路边被抬风掀掉的棚架还没有恢复。
据说早在公元前2世纪,印度教徒就在这里修建神庙供奉希瓦神(Siva),后来占婆王国将其修建成供奉天依女神的神庙。现在只剩4座神庙,其中最大的主塔内供奉占婆女神,她是古时候统治芽庄的占婆王国之母,印度教徒称占婆女神是印度教希瓦神(Siva)的化身,越南佛教徒称她为天依女神,天依女神保护着靠海吃饭的渔民,相当于中国东南部渔民心目中的妈祖。
婆那加占婆塔建于公元7-12世纪间,属印度教的建筑,建筑风格有些吴哥窟的味道,但规模小的多,雕刻也没有那么细致,塔身一层层的由砖块垒起来,没有任何粘性物,1000多年过去了仍坚挺的屹立,这里是越南人民十分神圣的地方。
占婆塔和石柱组成的一景。
占婆塔脚下的石柱群,想当年一定是气势雄伟。
佛塔呈现砖红色,浮雕造型各异,大小不同。每一座塔都是一座小神庙,但进入神庙必须脱鞋,且需要有特定的着装,神庙旁有免费提供的装束。
民族歌舞表演。
从小山上往下看,就是海港和市内建筑。
从占婆塔出来游程就结束了,对面山上红色的建筑就是占婆塔。
向机场出发,打道回府。
芽庄游,还不错。
除了享受沙滩海水,还让我这个北方人看到了台风的威力。
人民币和越南盾的兑换大约在1元人民币兑3400--3500越南盾左右,越南盾数字太大,换个千儿八百的人民就是几百万的越盾,要一下明白支付的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币,还真得费一阵脑子。
后来导游教了一招,将越南盾去掉后面的4位数,再乘于3,基本就是人民币的面值了。
试算很灵,购物立刻知道花了多少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