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婆王朝的遗迹----占婆塔

作者:云踪 显示图片



越南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四个民族。京族是越南最大的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2%。而占婆塔是占婆族文明的体现。公元初的几百年,在越南中部生活着一个名为占婆的民族,正是他们创造了显赫一时的占婆王朝和占婆文化。千年之后,这种文化依然能够通过尚存的占婆庙塔建筑艺术呈现于世人面前。








虔诚跪拜的越南妇女


位于越南中部的占婆王朝,曾经与在柬埔寨兴建吴哥窟的真腊王国,以及在爪哇兴建婆罗浮屠佛塔的诃陵王国并称为“东南亚三大古代王国”,在东亚、东南亚甚至亚洲和世界的文化、经济史上,占婆王国都曾经占有过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世界上许多显赫一时的王朝一样,繁华过后,占婆王朝也只剩下一些精美绝伦但残破不堪的遗迹。


中国的史书曾经赞扬占婆人是“砌砖艺术大师”,观看之后,不得不说,这一说法的确有其根据。占婆塔集中展现了占婆艺人的建塔技术、石砌雕刻艺术和审美观。砖块颜色一致,硬度均匀,它们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之后,依然紧密地重叠在一起,如果不是人为破坏,丝毫不见松动的迹象。令人吃惊的是,砖与砖之间并没有使用灰浆。那么,当年的“砌砖艺术大师”们所用的是什么粘结剂呢?


在越南的其他地方,到处可见中国文化影响的印记,但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彻底的异域文明。


一座庙塔的建筑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塔基、塔身、塔顶。塔基部分建造得很坚固,有通往正门的阶梯。塔基常见的是带有附属建筑物的样式,这是占婆庙塔建筑的特征之一。附属建筑物基本包括三个部分:上面是菩提叶形的顶部,中间部分为长方形,底部是用砖和石头建造的较大底面。塔身常常是相同的一个横截面,装饰主要在柱子、各构造门框以及门拱上。塔身上大部分的构件,特别是门拱的形式,都是评价占婆庙塔建筑年代及风格的重要标志。门拱形式在断定占婆庙塔建筑的年代与风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早期的一些门拱常为钝角样式,以后明显发展为槊头形。倒“u”字形的钝角样式和升起的槊头形样式是占婆庙塔常见的拱门形式。


越南占婆庙塔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类型。虽然它受到较多国家文化因素的影响,如印度文化,但占婆庙塔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无论跟哪个民族相比都毫不逊色。从细节角度来看,每一座塔都是一个统一的实体,并且带有传统占婆建筑的特点,这也是其特色之处,所以我们几乎看不到两座完全一样的庙塔。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也要归功于占婆人的特殊建造技术。在严格地遵循建筑艺术造型规律的基础上,占婆人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





各位神的形象在墙上、塔心中的各祭台上常常以浮雕形式出现,且大部分只用来雕刻在各塔殿上。而花叶、草木、野兽等雕刻花纹则在各座塔上使用,且刻意地使其样式统一,增加建筑比例的和谐、匀称




占婆庙塔建筑文化的特色要素之一是各种雕刻艺术。如花纹、神像等雕刻类型常具有表象性,体现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在宗教建筑中,花纹装饰常扮演能体现宗教教理与雕刻艺术情感的角色,这在所有占婆庙塔上都能看到。它们多呈自然的花叶、草木形状,存在于描写生活和战斗的场景中。有时这些装饰甚至覆盖在各位神灵的形象与坐骑上。





这是占婆的神像,进来参观需要换上灰色的罩袍。和之前在伊朗进清真寺里面发一个黑色罩袍类似。






















里面有一件写着中文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