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周末游

作者:皇家男人星宇 显示图片

11月底的一天,闲来无事飞猪搜机票,发现北京往返二连浩特的机票非常便宜,含税价格不到400。因为之前了解过二连浩特这个地方,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个边陲城市。外蒙古对于我来说也有意思神秘,虽然它和我们挨着,离北京也比较近。我对边境城市也比较感兴趣,也特别想体验一下一天的时间出个国然后晚上再回来。

蒙古国对我们不免签,需要提前办好签证。之前看论坛攻略,不少人在二连浩特参加过蒙古扎门乌德一日游,报价大几百,而且是还得提前一天到达二连浩特,把护照交到二连浩特国旅办签证,第二天再发团。考虑到我到达二连浩特的时候已经是周六凌晨了,因此只能提前办签证。蒙古签证万能的淘宝就能解决,找了一间店,只需要护照原件+照片就可以办理,价格是300元,正常7个工作日出签。
考虑到内蒙的天气特别冷,11月的时候最低温度已经是零下十几二十度了,因此必须带足保暖的衣服,防止冻感冒。护手甘油之类的保健品也携带一点,防止冻疮或者脸被风吹坏了。拍照方面,就带一个手机,毕竟轻便。大冷天的电子产品极其容易被冻关机,因此充电宝也是必需品。关于到了外蒙通信问题,之前上网查了一下一些游记,不少人说扎门乌德有的地方能搜到国内运营商的信号,因此通信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就呆半天,晚上就回二连浩特了。


北京飞二连浩特的航班每天只有一班,而且都是夜里飞,首都航空独家运营这条线。这条线因为航程短,因此机票价格往往比较便宜。


11月23日,正好是星期五。忙完了实验室的事情就从学校赶往首都机场T1航站楼。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年代也挺久远了,里面的装潢远远没有T3航站楼高大上。T1航站楼好像都是国内航班,并且还是海南航空的主场。



T1航站楼标志性的圆形出发厅。海航服务台上方的四个显示屏提供航班信息。


北京飞二连浩特的航班,因为前序航班延误再加上机场流控,也跟着延误了。延误,没啥别的事干,就是刷刷手机。这班飞机不少都是外蒙人,从二连浩特回国。闲着无聊的我就开始跟前面几个外蒙的女性搭话了。他们都不会英语,没关系,就用谷歌翻译的语音功能,也能聊下去。


延误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登机了,估计到了二连浩特得夜里12点多了。这架空客A319的座椅是红皮的,坐着还算舒服。


这班飞机的上座率大概百分之六七十吧。我旁边两个位置都没人,坐了这么多次的飞机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前面也提到了,北京飞二连浩特航程比较短,就一个小时出头。机场建在戈壁滩上,降落的时候下面看不到一点灯光。之前订酒店的时候还考虑这一晚在机场附近找个宾馆凑合的,只是奇怪怎么搜都搜不到宾馆,离这里最近的宾馆都得十几公里。现在才知道原因了。


这边的风沙是非常大,机场的廊桥玻璃都沾满灰尘了。隔着廊桥就能感受到呼呼的风,有种预感出了机场候机楼,会冻僵了。


果然,预感得到了应验。一出机场候机楼,就被刺骨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手都冻僵了用手机看一下时间对我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了。此时已经过了12点。从机场去市区,有免费的机场大巴。二连浩特机场大巴的发车时间是按照航班的起落时刻的,再加上二连浩特机场小,航班也不多,因此不必担心这个点找不到去市区的机场大巴。候机楼外的停车场,黑车司机拉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他们甚至对旅客说别坐机场大巴了,机场大巴至少要等三四十分钟才发车。然而,他说完这句话还没五分钟,车就开了,这算是瞬间打脸了。总之我出门在外从来不坐黑车,第一是黑车价格往往太坑了,第二是黑车太不安全了。二连浩特机场去市区的公路两边都是无人的戈壁滩,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万一半路上司机再坐地起价,把价格抬得非常离谱,要是不给的话,被司机扔半路上,再遇到手机冻关机或者是没信号,只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从二连浩特机场到市区的车程大概是四十分钟。下了车,赶紧在周边找一间店吃点热乎的东西。这不找了家拉面馆,店里的装修也是很奇特,还设了小包厢。


点了个牛肉炒拉面,口味一般般,价格的话差不多二十块钱吧。想想都这个点了,别的店都打烊了,能找到吃的地方就不错了!在店里,我也和老板聊起了明天要去外蒙扎门乌德的事情,我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因为之前不少网友说外蒙人比较剽悍比较野,老欺负咱中国人,让我不免有些怕。老板跟我说放心吧,扎门乌德挺安全的。听了这句话我放心了一些。


吃碗面,走了5分钟的路就到了预定的宾馆。这装修,挺“蒙古”的。


单人间已经订满,只能订双人间,反正价格也不贵也差不了多少,住一晚不到100。只不过床的对面是一面镜子,胡思乱想的话总能联想到什么不好的东西。夜里睡觉,总能听到橱柜每隔一段时间发出嘎吱声。发出嘎吱声可能是因为橱柜木头进白蚁了老化了。要是让胆小再加上喜欢胡思乱想的人睡这里,怕是整夜睡不着了。这家宾馆离铁路比较近,夜里能听到火车通过的声音。洗漱完就睡了,顺利到达二连浩特!


虽然夜里没睡好,不过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想想今天能解锁一个新的国度,就比较激动。


在收拾行李出发之前,跟宾馆的值班大爷聊了会儿,也跟他提及今天会去外蒙的扎门乌德。大爷跟我说:“小伙子,你还是别去了吧,外蒙人欺负咱中国人......”这让我开始纠结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不去嘛,来都来了,蒙古签证都办了。去嘛,外蒙人可能欺负咱中国人。后来,是好奇心战胜了我。我是一个好奇的人,喜欢探索的人,总想发现新鲜的事物。毕竟网友也好,面馆老板也好,宾馆大爷也好,他们对外蒙人的印象很可能都是道听途说,不具有代表性。不去,怎么知道外蒙人怎样呢?要去的话,我也考虑了安全问题,就尝试联系二连浩特国旅,看看今天有没有去扎门乌德的旅游团,跟旅游团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清早的二连真的是比较冷,冻得直哆嗦。去二连国旅,先打个车吧。



二连浩特街边的建筑,店铺不是卖土特产的就是做货运代理的,毕竟这边盛产牛羊肉,并且是边陲城市。


司机开了不到200米就把我送到目的地了,并且还没有收我的钱。二连的出租车司机真的是非常nice。到了二连国旅,发现还没有开门。我照着广告牌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了旅行社,旅行社表示还没到点,八点半才开门营业。问到了去扎门乌德的价格,旅行社问我几个人,我说一个人。对方叹了口气说,这个时间没什么人来二连浩特,去扎门乌德的团也不发。要想去的话,1200吧。天哪就10公里不到的路程,就出了个国门,就半天不到的行程,竟然1000多,是非常坑。既然跟团价格严重不合理且远超预算,那只能丰衣足食自己找车去了。问了路人,二连浩特去扎门乌德的包车在义乌市场那边,并且兑换蒙古货币图格里克也是在义乌市场。去义乌市场,就打个车。


打车之前,先在附近转了一会儿。二连有不少上了年代的老建筑,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这里就是二连浩特火车站了。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就会经过这里。坐K3去趟莫斯科也是我的一个梦想,期待以后有一天能抽个时间体验一下。
二连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距国境线4.9公里。属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务段管辖的二等国际联运口岸车站,是我国通往欧洲各国的重要门户。始建于1955年,承担着进出口车辆与货物的交接业务。


打了个车到达义乌市场。就几公里的路程再加上二连打车也不贵,只花了6块钱。二连的市区也不大,打车几块钱市区随便坐。


换了折合人民币150块钱的图格里克。汇率大概是1:300。因为只待半天所以没换太多。义乌市场不少坐在马扎上的大妈,专门做换汇的生意。直接微信转账就可以换图格里克,花不完的图格里克回来再通过微信转账换成人民币,是挺方便的。


义乌市场不少这种苏联生产的UAZ系列吉普车,专门用来拉货。这个吉普车,我在吃鸡里面开过,有几次甚至靠它吃着鸡了。



店铺的广告牌都是由汉语+传统蒙语+西里尔蒙语构成的,甚至包括酒店。巴里岛,瞬间让我联想到印尼巴厘岛。只是印尼巴厘岛现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而这边寒风凛冽。


西里尔蒙语的标牌,完全看不懂。西里尔蒙语跟俄语是长得很像,蒙古之前好像决心要跟毛子了,连语言也俄化了。
在义乌市场花了50块钱拼了个车,车子是国产的江淮瑞风商务车,不过挂的车牌是外蒙的。司机是蒙古国女性,她的中国丈夫也跟着车,在义乌市场负责吆喝揽生意。车上的乘客除了我和司机的丈夫以外,其他都是外蒙人。除去司机以及她丈夫,准在人数应该是6人,并且车子最后一排座椅已经拆除了专门用来拉货。不过至少要拉10人才能发车,可以说是严重超载了。就几公里的路,挤一会儿就到。在车里和几个蒙古姑娘聊天,她们也都会一些英语。她们都是住在乌兰巴托的,其中一个刚刚结束了湖南之旅准备回去。我也和她们交流了我的旅行计划,她们问我不去乌兰巴托?我说时间不允许,她们深表遗憾,觉得我错过了精华的景点。


到了这个彩虹门,就表明已经到达国门了。从这里下车步行去海关大厅准备出关。在来这里之前有个检查站,哨兵会检查每个人的护照,车里的乘客只需把护照打开翻到首页即可。可能由于我坐在角落里并且是唯一一个拿中国护照的(司机的丈夫拿的边民证),哨兵还特别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我的护照。


这个彩虹气势特别宏伟,算是二连浩特的地标之一了。


出境的时候,边检问我是不是去蒙古上学,我一听瞬间蒙圈了,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去外蒙这种地方留学。我连忙摇摇头和边检说是去外蒙的边境城市扎门乌德旅行。毕竟扎门乌德这地方是坐火车去乌兰巴托换乘的地方,估计边检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去扎门乌德旅行,对我也是比较好奇。好奇过后对我说:“小伙子注意安全!”我一听,心咯噔了一下,边检的意思难道不成是扎门乌德比较乱?都到这一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对面好像是一个服务区,正好想上厕所,准备去对面解决了。到了对面,营业员说这边没有洗手间,出境大厅才有。


没办法,只能折回到出境大厅了。从这个门进去左手边就是洗手间。


由于司机以及车子还在另一边过关,速度要慢很多,没办法只能等。


等了有二十多分钟车子终于来了。今天算是比较快的,上午也没多少车子过关。要是车多的时候,得等一两个小时。一般过关的车多的时候都是在下午。戴红色帽子的蒙古女性就是司机,长得挺壮实,皮肤也挺白,戴个墨镜有社会大姐的风范。从二连浩特去扎门乌德也必须坐车才能通关,毕竟这里是公路口岸。


车子开了一段路就到了蒙古这里的边检。蒙古的边检楼修建得远远没有我们这边的有气势,就是个两层的小屋。



到了这边,荒凉感就会扑面而来。


从这个屋进去就是入关的地方。刚刚在中国边检出关的地方,外蒙人还挺老实,规规矩矩排着队,到了蒙古这边,都开始插起队来了。没办法,毕竟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还是怂一点好。蒙古的边检不会汉语也不会英语,只会蒙语,因此对我来说就等于没法和他沟通了。入境需要填写入境卡,用英语简单填写一下就完事。边检拿过我的护照,然后来了一个中年的蒙古军官一样的,把我的护照拿到了旁边的小屋里,并示意我也进去。我想,完了,会不会刁难我。不过还好,进去之后,那个军官看了我的签证页,然后就敲了个章把护照返还给我了。蒙古人也真的是事多,敲个章还绕个弯,浪费时间。敲完章之后就是包过安检,然后就是正式进入蒙古国了。


这个就是入境章,直接盖在签证页上。


天色湛蓝,远处停着一排牵引卡车。二连-扎门乌德看样子的确是中蒙最大的贸易口岸了,据说蒙古60%还是80%的物资进口就是靠这个口岸来完成的。


随手拍老嘎斯吉普车,这台是加长轴距的。这些嘎斯虽然外观破了点,甚至有的车车门关不上得靠行驶的风阻把车门顶上,不过皮实耐用,可以拉一大堆货把车厢塞得满满的。嘎斯的尾气挺难闻的,估计是发动机的工况不佳,燃油在气缸内没有得到充分燃烧,使得排出的尾气很臭。


从边检站到扎门乌德最繁华的地方,坐车差不多10分钟吧。这个停车场就是扎门乌德最繁华的地方了,感觉我老家的乡镇都比这里繁华。
扎门乌德,(蒙古语:Замын-Үүд),意为“道路之门”,是蒙古国东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连浩特市交界处的一座边境城市,邻近中国边境的二连浩特,是中蒙铁路自中国进入蒙古国后的第一站。蒙古国南端口岸扎门乌德的行政建制为县级,隶属东戈壁省,东南与二连浩特口岸相距9公里,行政区划面积为460平方公里,下设两个行政村,现有居民1428户,6071人。有国家机关、驻市单位、联检单位、企事业单位共80多个。


停车场旁边有银行、超市,基础设施也算完善。旁边就是火车站了,去乌兰巴托的火车就是在此发车。


商场门前带着棉帽穿着迷彩军大衣的男人就是司机的丈夫。旁边站着的戴着蓝帽子的高个子蒙古人也是跟我一辆车过来的。感觉蒙古的男性个头普遍较高。看这身高差就知道右边的蒙古大汉是多高了。
在物资方面,蒙古国对我国的依赖性挺强,看这海尔空调就知道了。



发现一台日版丰田皇冠。这台是sedan版本而不是hardtop版本。车主也是粗枝大叶,后尾灯都碎了也不换。


这座建筑就是扎门乌德火车站了。火车站门口的旗杆上没有飘扬的国旗,少了一份气势与庄严。火车站主体建筑好像在装修,外面搭着脚手架。火车站广场的水池也不喷水,可以说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蒙古国的车绝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日本的二手车,并且基本上都是丰田系的,毕竟丰田车皮实耐用是公认的,然后就是韩系车了,比如说现代。突然发现一辆大众途锐,这台途锐在日系为主韩系为辅的车辆中可谓是一股清流了。




让当地人给我拍照,主要还是找年轻一点的人,毕竟他们可能会一点英语,可以交流。


火车站旁边的小屋。






这里应该是居民区了,紧挨着火车站,夜里火车经过也是很吵了。话说住在这种小区的应该是蒙古的这里的富人阶级了。


这栋绿色的建筑应该是幼儿园。


在火车站一角看停车场,看扎门乌德最繁华的地带,确实觉得这里实在是太荒凉了。


进火车站月台不需要安检也不需要车票,直接就能进去。作为伪铁路迷的我一定要来看个究竟了。


月台上的火车时刻表。这张画应该是摆在这儿很久了,都褪色了。


火车站的办公室。这个点里面好像没啥人,蒙古人也是够懒的,都中午了还不上班。这要是在我们国内敢这么干,怕是被记作旷工并且扣工资了。不过也有可能是今天没有列车班次,工作人员放假了。


停着的一列列货运车厢。



火车站的主体建筑。


还有一间快餐店,不过没有开门营业。


刚刚坐在车上的时候还能收到中国移动的信号,到这里信号已经几乎没了,即使有也基本上没多大用途了。要解决通讯问题得买手机卡了。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办手机卡的营业厅在这栋楼里面。


进来后先上个厕所。上一次厕所收费100还是200图格里克,反正不贵,要比在欧洲上一次厕所花1€要好多了。在欧洲玩的时候,如果兜里没多少现金了,都不敢喝水了,怕上厕所。


进来之后,发现办手机卡的营业厅还没开门,到这个警察局问了一下,到11:30才开门。就先在里面转一转。里面也没多大还不如去外面逛一逛。


我又来到火车站,开始沿着铁轨往北走了。


月台边的建筑,应该是旅馆。


这个旅馆的样式挺像欧美的汽车旅馆。


蒙古国的铁轨是宽轨,因此北京到莫斯科的K3列车经过二连浩特的时候需要摘挂换轨。轨枕是木制的,而不是混凝土的。


扎门乌德旅馆,欧式的建筑。规模不大,估计客房是比较难订到。


月台往北延伸了很长的距离,在这里散步是不错的选择。


浓浓的苏联风格的居民楼。沙地上就零星的树木以及枯草,来了这里真以为进入吃鸡的世界。



这边铁路货运业很发达的样子,货运车厢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人字形轨道。远处有两栋烂尾的建筑。





这边停的应该是摘挂的车厢。




铁路信号灯。


让散步的一对年轻夫妇给我照了张相之后,正好时间差不多11:30了,可以去办手机卡了。


来了之后,发现还没开门。蒙古人的懒让我彻底心服口服了。


门口一只胖猫,正在慵懒的晒着太阳。


实在太饿,找了家店解决午餐。


问服务员要了一份英文版的菜单,可还是看不懂,只能照着图片点了,有点像赌博。


餐厅的用餐环境,看着还挺有情调的。



门上方的平台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铁皮工艺品,有汽车,有飞机,还有喇叭、萨克斯等乐器。这家店的老板真是有情怀的人。


点的“牛排”(其实是肉片),里面还有炒蛋、木耳、青椒之类的,价格15000图格里克,折合人民币50来块钱。味道很鬼畜了,酸酸甜甜,我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蒙古人吃饭也已经西化了,用刀叉。


吃完饭就去办手机卡,正巧营业厅开门了。办卡的小姐姐真的是抗冻,这么冷的天穿个短袖。她会一点英文,交流没多少障碍。办Skytel的卡需要登记护照信息。花了6000图格里克,办了个5G流量包的卡。


办完卡,来到附近的超市看看。这些啤酒都是进口的,有德国产的,有俄罗斯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