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出行~游走于石家庄周边古迹和博物馆(攻略、游记)

作者:zhouy 显示图片

开篇语:
     淡季旅行,景点内不再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博物馆里可以静静地欣赏自己喜欢的每一件展品,酒店住宿便宜,景点门票降价......;眼下虽是冬季,白天~有太阳光的直射也并不觉得很冷,一言以蔽之,淡季出行真的是太好了~ !


河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北京距石家庄300多公里,定州、正定、赵州桥都在石家庄周边,一直想去看看那里的古迹,苦于几人时间交错,直至步入寒冬忽然都有了短暂的空闲,耐得天寒地冻 ,难阻心潮澎湃,快速拟定五日行程,裹厚衣装,自驾~出发!
  下图:拟前往景点图示



   下面分为攻略和游记两部分。
    说明:所有照片均为手机拍照,不够专业但已尽力。

一、目标行程。
      都说人算不如天算,淡定~很重要!
     出发前查询京津冀实行统一的交通限行政策,找了一辆恰好5天内不受限的车子出发了。没想到~在办理第一晚酒店入住时得知从明天起石家庄地区开始实行车辆单双号限行,晕~!不过限行期间乘公交车全部免费~,呃.....,能享受石家庄人民的福利也是不错滴!
      马上调整行程。下面是调整后的行程,看着有点绕路,结果~完成了预定目标,还增加了第五天上午的行程。下图为五日行程。


二、部分景点门票价格:
   (说明:1.网上订票为淡季价格仅做参考;2.出发前一定看看自己所有的卡证,说不定哪一张可以用于景点免票呢)


三、博物馆讲解:
     去博物馆玩建议一定要听听讲解,可以收获很多知识和乐趣。听讲解的方式可以选择蹭听(一般人都知道的哈~)、看展馆视频、听志愿者免费讲解、听馆内工作人员的免费讲解(有些博物馆提供),付费讲解排在最后。土豪可随意!
    有些地方也可以事先做好功课,比如下载一些景点资料带着,现场再对照看看也是很受益的方式。
    例:下图是到河北博物院看到的讲解收费标准。但我们咨询后,上午选择了9:30到《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听志愿者免费讲解。下午选择听馆内工作人员(每天上午10:00、下午2:30)免费全馆通讲一个半小时!!!然后自己再细看一些喜欢的展品。


下图:我们团队中的义务“讲解~自带资料的朗读员”,偶尔也会吸引其他游客驻足聆听呢~


四、酒店推荐:
     1、正定朗华国际酒店 3星,284/标间,含早,服务非常好,门口免费停车;
     2、石家庄华庭时尚商务酒店 4星,280/标间,对面是繁华商业区,早餐很赞,免费地下停车; 
五、交通:
    石家庄附近高速和省道有多条,道路平整,淡季出行基本上没遇到大堵车情况。如果时间富裕,也可以选择省道节省点银两。 
     定州、正定等景点都是免费停车,其他景点收费也不算很高 。

定州有久远的历史,因历朝在此地建国、建州,所以古迹丰富,如定州开元寺塔被称为中国第一塔,定州贡院是中国北方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还有著名的定瓷、中山汉墓等。

★景点1.开元寺料敌塔。
     定州是历史上宋、辽交界的军事重镇,宋为防御契丹族,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此塔主要是用于瞭望敌情,故又被称开元寺料敌塔。
     塔为八角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 
     去前看介绍说可以登塔到6层瞭望定州城。带着满心的期盼~直奔塔去,停好车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入口处,却被一份为期两年的维修告示拦在门外。


既然已经来了,就围着你~360度无死角看个够~!留点遗憾,以后再来~
下图:定州开元寺料敌塔




★景点2.定州博物馆。
   定州博物馆距离定州塔不远,走路过去即可。  
   定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107件。馆内分为天下大白、北朝佛陀、汉家陵阙、尘外千年、畿南文献、故乡星空等六个展厅,藏品之多、规格之高,令人叹赞。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馆内配备的多块数字显示屏,对展品以拆解的方式进行演示说明,即使不会看宝的小白也可清楚明白展品所表现的含义。真是太赞了~
   下图:定州博物馆


下图为馆藏三件国宝之一:青玉龙螭衔环谷纹壁(东汉)


下图为馆藏三件国宝之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也有称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一定要放大看哦,找找上面的东王公和西王母吧~!


下图为馆藏三件国宝之三:白釉龙首莲纹净瓶~礼佛净手之用。


下图:进馆大厅里有一幅馆内精品宝贝合成图,看到国宝在哪儿了吗?


再放上几张馆内展品吧~




下图:放舍利的石棺


下图:汉画像砖


下图:彩绘木雕大力士像,五代-北宋时期


★景点3. 贡院。
      贡院在正定博物馆北面,过一条马路就到了。贡院的建筑群是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东西对称的建筑形式,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庄严雄伟。
下图:贡院的大门


下图:考试主场~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可容纳上百人,最南间魁阁为半四角攒尖结构,殿脊叠涩四层出檐,翘起的翼角如鸟似翼,如翼似飞,结构严谨复杂,与出三檐硬山卷棚顶形式的号舍相连,构造独特别致。




下图:考场内部,试想当时考试场景~


下图:魁阁号舍前廊的柱础


下图:位于最北的揽胜楼,竖排大标语很有时代感~


正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说。其中:
   “九楼”指的是原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及阳和楼;
   “四塔”为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
   “八大寺”指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前寺、后寺、崇因寺;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指正定曾有大小二十四座牌坊,像较大的许家牌坊、梁家牌坊等。

      因今天汽车限行,原定的一天半行程缩减为一天,所以我们把隆兴寺、四塔和南城门作为游玩重点。

★景点1.隆兴寺。
     隆兴寺是我们近三年讲古建筑时提及最多的一处,其实十几年前曾经来过一次,只是因为那时对中国古建筑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什么也没记住;这次是因为有了了解,是带着欣赏和探索的心情来的,所得到的是享受和收益匪浅,估计这辈子也忘不了~。下面言归正传!
    隆兴寺又称大佛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朝改建寺院,更名龙藏寺,唐朝改名龙兴寺,清朝改名隆兴寺。寺内有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摩尼殿和两个二层阁楼都是宋代遗存精品。
下图:隆兴寺照壁。(刚发现了官网~摘录,下同)  琉璃照壁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壁心是由三十六块高浮雕琉璃砖拼砌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颇为壮观。照壁建于大门之外,在环境氛围上起到了庄重和森严的效果。



下图:隆兴寺天王殿。隆兴寺没有山门,第一道门就是天王殿。     


隆兴寺最出名的是“六最。
“六最”之一: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的艺臻极品-摩尼殿。其面阔进深均为七间,所以是个正方形的大殿,因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 见下图:


下图:梁思成先生绘制四面出抱厦的摩尼殿,十字形建筑,为我国古建中的孤例。


下图:摩尼殿中的明代壁画也很棒,下图是绘制的西方盛景图。




“六最”之二: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的情况,是研究隆兴寺历史的重要遗存。
       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极高,在南北朝至唐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也称其为“楷书之祖”。 见下图:


“六最”之三: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堪称海内孤例。 见下图:



“六最”之四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观世音像。
      隆兴寺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1000年前铸造这尊观音像时,采用屯土的方法,整体分七段接连铸造而成的。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都自然地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见下图:



“六最”之五:中国孤例~五彩悬山倒坐观音像。
     在摩尼殿北壁是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座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座观音”形象。观音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那双智慧深藏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虔诚的礼佛者形成感情的交流。 见下图:


“六最”之六:中国最古老、最大的转轮藏。
      转轮藏阁北宋时期二层楼阁式建筑。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 见下图:


下图:慈式阁和转轮藏阁是隆兴寺中的对称建筑,也是我国仅存的宋辽时期四座二层阁楼中的二座
下图:慈式阁。


下图:转轮藏阁 ,外部已搭架准备维修了~据说时间不会很长。


隆兴寺里还存有有碑刻、石雕等文物 ,后面的花园不小,走走看看也乐然!

★景点2.正定四塔。
     正定县城不大,从隆兴寺出来,一路步行着前往各塔。
1.凌霄塔/木塔。
    凌霄塔坐落在天宁寺内,始建于唐咸通初年(公元860年)。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原高度为60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1966年因邢台地震重建,高度减为40米,结构也不尽同于原塔。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


下图:塔的上半部分 为木质构建。


2.须弥塔/砖塔。
    须弥塔坐落在开元寺内 ,塔为密檐九级,42.5米高。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刻有“须弥峭立”四字,并以此而得名。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似西安唐代小雁塔。
下图:开元寺须弥塔


下图:须弥塔的塔身下部大力士像,四面共八尊。



下图:须弥塔与钟楼


3.澄灵塔/青塔。
    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称澄灵塔为青塔。澄灵塔坐落在临济寺里,始建于唐。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砖砌基台上。塔第一层较高,四正面为砖雕拱形假门,四侧面饰方形假窗,转角刻圆柱,柱头有卷刹。第二层以上,层高逐减,密檐相接,各开间宽度也相应递减,形成协调轮廓线。塔各檐下均施砖仿木构斗拱。塔身各檐角梁为木制,檐瓦、脊兽和套兽均为绿琉璃制作。各层檐角悬挂风铃,微风吹来,叮吟作响。塔顶覆绿琉璃瓦。整个塔显得清秀玲珑,稳重挺拔。


下图:仿木~不仔细看真会以为是木制的~



4.华塔/花塔。
    华塔位于广惠寺内,也称多宝塔,砖灰结构,高40.5米,始建于唐贞元年间 (公元785—805年),到清代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角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第四层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
    





★景点3.古城墙(南城门)。
      正定古城墙始建于北周 。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现存里城门和瓮城门。呵呵,在北京早已见不到瓮城居然在这里看到~即使是重修的,可惜手机无法拍下瓮城全貌。
     下图:南城门/老城墙



下图:站在南城门上看正定及四塔。


如果时间充裕,也还可以转转正定的其他古迹,兴许就能看到不少有趣儿的古迹。
    我们在四塔间游走时,曾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街道傍的高楼之间,石碑(下图)已被保护,见证这里的历史变迁:


★景点1.中山国王陵遗址。
     最早知道中山国是从小学课本《东郭先生》一文,记住了狡猾的中山狼形象~;   
     中山国也有称之战国第八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鲜虞族人,都城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距石家庄市约40公里处。在2000多年前,这个夹在燕赵之间、东西疆土宽500里,且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千乘之国” ,却创造了堪称“中华辉煌”的灿烂文化,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20000余件。其中,中山王厝(读错音)墓就出土了万余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其他珍贵文物。
      众多珍贵文物,让人重新认知2000多年前中山君王的奢靡享乐生活,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带着猎奇和惊叹心情,驱车前往中山王陵遗址。
      从正定出发前往中山王陵遗址的道路非常平坦好走,一个多小时即达。
      因持有京津冀公园一卡通故可免费进入参观。请了一位讲解(50元)为我们介绍 中山王陵陈列馆的内容,应该说讲的还是很不错滴。不过进去参观后才发现,中山王厝的墓早已回填,陈列馆所有展品基本上都是仿制和图片(原件大都存在河北省博物院等处)。好在听了一遍讲解为我们下一站参观河北博物院奠定了基础~明确知道想要看什么了;再就是感受一下战国中山国王陵的气场了~,也不错


下图:中山王厝墓


下图:远山处是未发掘的夫人墓


下图:中山王陵陈列馆很气派



下图:战国中山国是个崇拜山的国家,山字型器是这个国家标识


下图:中山王厝墓室再现~前面是摆放的九鼎


★景点2.石家庄毗卢寺。
     石家庄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中心10公里处,地图导航很好找,坐落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市区边偏僻处。寺不大,人不多,门票也不贵,讲解费只收20元。去之前只是偶然看到一个网站评价提及那里的壁画不错,所以只是想顺道看一下就好。没想到却被这里的壁画震到了~!
      毗卢寺壁画共200多平方米,分布在释迦殿和毗卢殿内。
      讲解带着我们逐一打开释迦殿和毗卢殿(保护需要随时关锁门)参观,讲解里面的壁画。他告诉我们此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市区内的佛教名刹古寺,占地28亩,这里现已改称毗卢寺博物院。因为是民间出资修建的,所以时间上拖的比较长,里面绘制的壁画也是一段一段的。其中,释迦殿内的壁画为佛传故事,毗卢殿内绘制的是精美的儒释道三教的诸神祗壁画,每个神祗和人物都富有寓意或有一篇神话及传说,该殿有122平方米,绘有122组,每组均标榜题名,通俗易懂~是给老百姓看的嘛。在画法上技艺精湛,像房上部画的水波纹真有些以假乱真。这里的壁画风格独特,可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齐名。另外,壁画请甘肃敦煌研究院帮助完成维护,最近刚刚开放。
     哈,我们真是幸运~!
下图:石家庄毗卢寺


下图:释迦殿


下图:毗卢殿


下图:前面忘了说了,这里的壁画是不允许拍照哦!但还是忍不住偷拍了2张,对不住啦~



下图:寺里展示的汉代文物。


这么好的景点为什么没上热搜?答曰:为了保护文物(壁画),不是为了宣传。

★景点3.赵州桥。
   赵州桥,也是小学课本里的内容。赵州桥是隋代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代表我国古代工匠的水平,虽然后来大修做了一些改变,但还是想亲眼一见,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到达赵州桥已是下午4点,不多说了,放几张冬日斜阳下的赵州桥美景吧!






下图:清代~赵州桥上的深山猛虎栏板


河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众多藏品。9个常设陈列为:《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百年掠影——近代河北》、《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
    看看下图中河北省博用的图标就知道它重视哪一部分了吧~


今天车子限行,也好~可在河博泡上一天了~
     想看的重点在二楼,即《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和《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后者是汉代中山靖王墓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真品,同战国中山王陵一样,这些宝贝都存在河北博物院。
      可到达博物馆后方得知,满城汉墓的展品除了长信宫灯外,其余全部已打包准备运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又遇到一个偶然~,那就细细地欣赏中山国的宝贝吧!
     9点半到达二楼展区,等来志愿者讲解员~带我们看展。遇到的那个志愿者小姑娘在这里已经服务5年了,看的出来她非常热爱这里的一切。她说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研讨馆内的藏品,看到和听到了很多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因为上午馆内参观的人不多,边讲边聊,不知不觉中度过二个小时。先后有两位志愿者为我们讲解,将她们知道的”秘密”逐一告诉我们,一起乐享其中,最后还成为了朋友。这应该就是缘分吧!  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河博的志愿者们!!! 
    下图:志愿者讲解员


晒晒河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1、铁足大铜鼎(复制品)。(文字介绍主要摘自河博官宣)
     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高51.5厘米。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2、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3、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中山王厝墓出土,长51厘米。猛虎身躯浑圆、色彩斑斓,弓身右曲,三足着地,一爪腾起,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凶猛与小鹿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


4、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燕国宫门构件。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出土,长74.5厘米。作兽面衔环状。兽面为卷眉,凸目,卷云鼻,飞卷的胡须间露出獠牙,口衔八棱形环。兽额上站立花冠尖喙、展翅欲飞的凤鸟。两条长蛇缠绕凤鸟双翅,曲颈回首奋力挣扎。铺首两侧各有一条攀龙。龙头、凤首和蛇颈均为圆雕,通身雕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器形巨大,纹饰华丽,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系燕国代表性器物。


5、长信宫灯(也称环保宫灯)。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高48厘米,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灯盘可转动,灯盘的屏板可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清洁。全灯分为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下图:长信宫灯拆卸图


6、彩绘散乐浮雕(五代)。是墓葬墙面装饰品,1995年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长136、高82厘米。由15人组成,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右边第一人着男装,可能是乐队指挥。12名演奏者皆为女子,身着窄袖襦衫,长裙曳地,分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筚篥、横笛等。乐队指挥下方有孝子2人。盛唐风格,国内仅见。


7、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高洋墓出土,长37米、最深处8米。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彩绘图案,面积约320平方米。地面绘莲花和缠枝花卉组成的装饰图案,东西两壁绘制106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41个祥禽瑞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为保护壁画,展厅内灯光比较暗,手机拍的效果差,所以最终放弃拍照了~



8、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元代)。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通高42.3厘米。罐体使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共有11层纹饰。腹部作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颜色纯正,蓝红辉映,工艺高超,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


9~10、刘胜金缕玉衣和错金博山炉正往北京国博送展,这次没有看到。准备到国博拍了再补上吧~

再放几张河博藏品:
 下图: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它是中山王厝陵区的建筑规划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比例的铜板建筑图,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建筑平面规划图。


下图:错金银双翼神兽。为镇席之器或陈设品。


下图:狩猎宴乐图铜盖豆。高仅为19.6厘米,深腹盘口径17厘米。这件盖豆的器表饰有四层图案,共绘有90个人物、63只野兽、26只鸟和6条鱼,纹饰繁密,形象鲜活。


下图:有兴趣的可以在平面图上细数数哦~


下图:白釉凤首盖贴花皮曩壶(唐瓷器)。很像皮制品~


下图:中山国是个崇拜山的国家,有很多山形物品。陶人拜山佣~拜山神,就是一个典型


下图:山字形的瓦钉~屋顶建筑构件


下图:山型~中山侯铜钺,古代兵器,也是象征王权的礼器


下图: 铜扁壶和战国时的酒,中山王厝墓出土。


下图: 银手人蛹铜灯~ 灯由人佣、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人物不高,整体部件平衡很赞


下图:放大看人物~表情生动


下图:蟠虺纹兽首流嵌松石铜匜~古代贵族的盥洗用具。透漏一下它的“小秘密”~找对角度可以拍到一个微笑的它哦~ ,看下面第二张



       河博的宝贝是在太多,记不住也不要紧,到一楼书市买本喜欢的,即可作为留念,也可闲时拿出来翻阅欣赏。 如下:


     第五天一早离开石家庄,顺便绕道前往满城汉墓看看。
     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封皇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在都卢奴(今定州)设中山国。自此,西汉、东汉十七代中山王在此绵延达329年之久。 
     满城汉墓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和夫人窦绾的墓,位于保定市区西北的山上,它的发现证明了汉代“以山为陵”的埋葬制度, 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汉代山崖墓。
     墓室内现存放的都是仿制品,原件存于河北博物院等处。
下图:靖王和夫人窦绾的山陵(远处中间位置),坐西朝东。


下图:靖王刘胜墓室结构图示



下图:靖王墓和窦绾墓入口。 



下图:进入墓室后左右两个耳室,分别存放车马和其他随葬物



下图:墓室最里面还有中室~象征刘胜生前宴饮的厅堂;后市存放着棺木(金缕玉衣)和贵重物品



    满城汉墓也出土了大量文物,不巧的是除了长信宫灯,全部送国家博物馆展览去了。回头到国博补课了~
下图:长信宫灯。汉代,窦绾墓中出土。长信宫灯表现的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形象,通体鎏金。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该灯为汉武帝时皇太后窦氏为巩固家族地位赠与孙媳妇窦绾的,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内,故名为长信宫灯。是满城汉墓出土的三大国宝之一。


下图:长信宫灯也被成为环保宫灯。可分解拆卸。



五天出行,时间不长,信息量极大,粗粗记录于此。
2018.12.31完


2019.1.2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满城汉墓文物展补充:
下图:汉代中山王~刘胜金缕玉衣


下图:错金博山炉~香薰用具,刘胜墓出土


下图:满城汉墓出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