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游记和图片还在持续更新中)
杭州 . 西湖 .
怎么玩?
大部分人想到的无异于 . 环湖游玩 .
环湖游玩确实是最经典的路线,所以很多人一天就可以玩完了,但其实大部分人无异于到站打卡而已,不过匆匆一瞥怎能尽赏“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江南盛景呢。
所以我并不推荐这样走马观花的看风景,既然来了,那就慢下脚步吧!
我们寻常说的环湖是湖滨路—白堤—苏堤—南山路这样的环线,自从苏堤白堤禁止骑行后,环湖就只能步行和坐游览车。(环湖骑行的路线会在下一篇游记详说。)
这里介绍的环湖行程分开两天,大致行程如下:
day1 西湖北线
上午:龙翔桥—湖滨公园—圣塘景区—钱塘门遗址—断桥—平湖秋月—孤山公园—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
下午:岳王庙—曲院风荷—苏堤—花港观鱼
day2 西湖南线
上午:龙翔桥—西湖天地—钱王祠—西湖博物馆—柳莺闻浪—学士公园—长桥公园
下午:净慈禅寺—雷峰塔—三潭印月
从地铁站出来百米内就是西湖音乐喷泉,所属的公园是三公园。我们今天先往北走,到的分别是五公园和六公园和圣塘景区。
湖滨路和西湖相隔的这一带长达一公里湖滨公园被划分为一公园至六公园。至于由来要从民国说起,在浙江省民政厅长褚辅成主持下,拆除古城门、修筑湖滨路,在沿湖东岸一线,建起了公众运动场、民众教育馆和由南而北的五大块绿地,以“公园”之称逐一编号,加上1929年前后辟建了地处最北的第六块绿地即六公园,统称为“湖滨公园”。
湖滨公园是杭州西湖的精品公园之一,虽然位于杭州的闹市,但是游步道和浓浓的树荫把这里和闹市隔开,闹中取静。因西湖的景色四时不同,杭州市政府在这里开辟了西湖新十景之一的“湖滨晴雨”景点。
六个公园里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雕塑景观。沿路经过四五六三个公园可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雕像,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唐李泌引水纪念标志等。
顺着游步道看到荷花时就到圣塘景区了。这里是2003年整治中按照景观优美、亲民亲水、生态休闲的设计原则新建的公园。大面积的绿地和植物间藏着各具特色的雕塑,其中最有名的应是马可波罗雕像。
没错,这一带除了是看西湖水的最佳观赏点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五公园有块杭州西湖的石碑,排队合影的人可不在少数。
我推荐的是位于圣塘景区的古钱塘门遗址。
钱塘门原为南宋皇城的西城门之一,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又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民国二年,因杭州计划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湖滨路、南山路。钱塘门遗址于200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
再往前是北山街,对面是少年宫,这里是地图上标注的西湖景区西北门,圣塘闸亭前的空地常常聚集了好几波旅游团。从地铁站到这里步行+游览大概30分钟。
接着沿北山街行人游步道不过10分钟就到了断桥。现在的白堤和苏堤不让骑车,所以只能步行。比较推荐大家乘坐环西湖观光车的,各个观景点都是可以停的,车上会有导游随时解释景点的前世今生。
因为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让大家对这座桥印象深刻,这也是断桥最为杭州旅游的必打卡地之一。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说的就是这里,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所以这一景观最佳的观景时间在于冬雪之后。以至于18年的杭城第一场雪后,人影憧憧。据说这是十年后再现了断桥残雪的奇景。可见这一景观的难能可见。
(下图来自网图)
官方称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或许说断桥残雪只属于冬雪,而其他的时间属于许仙和白娘子。所以经常能看见有人扮演许仙和白娘子,但这并非官方演出哦,如果遇到合影收费的请婉拒。
走过断桥即是白堤,它把西湖隔为西湖与北里湖,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很多人都说这是纪念白居易的,其实这话只对一半。白堤原名白沙堤,当年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建造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白堤的尽头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顾名思义,赏月。
除了历史公认的良辰美景之外,他还是有科学原因的!
从地球和月亮的关系看,钩弦圆确都有规律,秋季时,月亮离地球北半球较近,从杭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月亮夹角不会超过60度,月光是太阳的反光,柔和清凉,产生一种虚泛,虚无的感觉。杭州秋季的天气以晴好为主,晚上的气温20摄氏度,相对湿度的80%,风速每秒三米到四米,大气中的飘尘杂质较少,月光的穿透率特别高,云淡风清,天高气爽,气候特别宜人,因此看到的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所以就有“四时月好最宜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说。
白天虽看不到月景,但带给你更多的历史感和文学感。穿过平湖秋月的石碑和曲桥,便是唐代的望湖亭,因年代久远,如今所见的已是修复后的建筑。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美术木雕项目的摇篮,既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西泠书画院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会集了江南众多的书画篆刻名家,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在承接传统文化方面显现了独特的魅力,一直备受书画界关注。
全程不过30分钟的时间,之后我们前往北边的孤山。
这是西湖最大的岛,也是被誉为文物胜迹荟萃之地。不过38米高,20公顷的岛屿现存30多处胜景和历史遗存。简单举例就有放鹤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玛瑙坡、一眼泉水、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六一泉、苏曼殊墓园、半壁亭等。正如介绍中所说,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
山崖上是南宋人镌刻的孤山二字。关于山北麓的放鹤亭,便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梅妻鹤子的传说说的就是其长期隐居孤山,终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林死后葬在孤山,鹤在墓前哀鸣而亡。亭内立“鹤舞赋”刻石,碑文为清康熙皇帝临摹明朝董其昌书法的手迹。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中山公园,自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还称的。这里原是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在此营建的行宫、御花园。
再往下是文澜阁,浙江省博物馆,美术学院旧址,西湖美术馆。其内一个精致绝伦的小园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园中仿佛置身深山谷底,获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爬完山下来我们紧接着前往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江南园林式风格的建筑,以“园中馆”“馆中园”为特色,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又能感受江南园林的魅力。因主馆已经迁至武林馆区,所以这里的建议游览时间是0.5~1小时。
之后便是孤山公园,所谓的孤山公园实则是原西泠印社。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的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并于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图是西泠印社景区刚进门的印刻画。
整个孤山行程便是今天上午的主要游览区,建议游玩时间2.5~3小时。
游览完西泠印社,继续沿着孤山路走,看到的即是连接了孤山路和北山街的西泠桥。先不过桥的一端是秋瑾墓,说是墓不如说是纪念碑,小小的花园里是一座秋瑾雕塑和生平事迹石碑。
刚好在这一带的风景也是无可复复制的,你可以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聚集在这一带。
走过西泠桥是苏小小墓。亭子往下的地方是拍摄西泠桥和孤山路的最佳机位。
不往北山街,继续沿着湖滨走就好了。接下来这一段的看点有三个,跨虹桥牌坊,黄宾虹塑像,武松墓。
今日的午餐就推荐楼外楼了。
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这副楹联说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馆楼外楼。
楼外楼如今已成为集工、商、贸为一体的楼外楼实业有限公司,并以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丰厚的历史文化跨进入了全国名楼的行列。 “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先后迎来了不 计其数的历史名人,俞曲园、吴昌硕、孙中山、宋庆龄、鲁迅、竺可桢、马寅初、马一浮、周恩来、陈毅、贺龙、丰子恺、潘天寿、吴湖帆、盖叫天、江寒汀、赵朴初、唐云等都光临过楼外楼。而让楼外楼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不仅是因为周恩来总理九次莅临,更是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等国家元首和众多国外贵宾。
说回正题,楼外楼的特色菜自然是以杭帮菜主打的江浙菜为主,当然除了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宋嫂鱼羹、东坡焖肉等传统名菜外,还有一大批风味特色菜。
“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所以西湖醋鱼自然是首推的菜品。
岳王庙与其说是景点,不如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岳飞的生平我想不用多说大家都略有耳闻,当时岳家军大战金国,差不多完胜的时候,宋帝选择了投降,最大的“功劳”就是秦侩。后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降罪,也多亏了秦侩的“积极献言”。岳飞最终的冤死,也恰好应证了历代武将不如文官的事实。
说回景点本身,岳王庙内现存最主要的有三个大字匾额和石碑。(石碑如下)
一为进门大殿的檐间是“心昭天日”的大字匾额,是当年叶剑英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
二为殿内的岳飞坐像前高悬的“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三为正殿西侧壁有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现存的是后来修复的。
正殿以西的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岳飞墓阙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均是明代的遗物。
配殿都是历史陈列馆,关于岳飞的生平事迹,和宋朝的往事。很推荐大家一睹岳家军的风采。
有趣的是岳飞墓阙下的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或许大家口口相传的那个罪臣只是秦侩,但实则构陷的有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景区很贴心的在四个石像后贴了请勿吐痰的告示。
整个岳王庙的游览大致就是正殿,正殿西侧的尽忠报国墙,偏殿历史陈列馆,岳飞墓。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
从岳王庙出来后,正对面即是曲院风荷景区。这里在很早以前这里只有一碑一亭半亩地,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外的郭庄,迤逦数里,建成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5个景区,成为了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最精彩的景区自然是风荷景区,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上百种荷花。
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如一幅画映入眼帘。
南宋时建有宫廷酒坊,所以更有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不饮亦醉之感。
但大宋覆灭后,院颓塘堙,其中的景色也不复存在。直到康熙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虹桥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但“曲”字在当年可还是错别字哦,虽然说自宋开始这里已经被叫做“曲院”,但当年的“曲”并非如今的简写字“曲”,而应该是“麯院風荷”。所以在当年,这位千古一帝写的就是一个别字。如今,它已经是整个景区最具有历史感的景碑,现存于岳湖景区的景碑小院,那块景碑也是仅存的两块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
另外的竹素园景区是近年才建成开放,它原为清初西湖名园之一。滨湖密林景区则为游人准备了帐篷,吊床,竹木小屋。
看到指示牌之后可以拍一张大致了解方位。
沿着友好公园走都是水榭的建筑,夕阳的景象更是锦上添花了。
曲院景区的游览是下午的主要行程,大致游览路线从竹素园至水月廊至岳湖景区至风荷景区,最后沿玉带晴虹桥到苏堤。推荐游览时间1.5小时左右。
简单休整后步行苏堤。去年还是可以骑自行车的,但考虑到人流量和安全性只能步行了。不过环西湖游览车还是从苏堤经过的。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说的就是这里,顾名思义,春天是最佳观赏时节,但抛开十景之说,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不同。
和白堤一样,苏堤是为了纪念苏轼(苏东坡)命名的。苏堤也确确实实是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的。如今的苏堤保留了北宋所建的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每座桥看到的景致又略有不同。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离小瀛洲最近,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三潭印月也能视野所及;望山桥上西望湖可以看西侧群山,峰峦叠嶂,如水墨山水画,近可观丁家山,远可看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是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御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可看雨后的彩虹。
堤旁又是遍种花木,据统计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走过压堤桥后,步入岸边的游步道,可见阮墩环碧和湖心亭两岛。阮墩环碧是嘉庆年间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淤泥堆积而成的岛屿,后人称之为阮公墩。湖心亭是西湖最中心的岛屿,不仅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也是西湖最早的自然岛屿。这两处岛屿都可以乘船到达,无需门票。
整条苏堤将西湖分为外湖和西里湖。我们常说的西湖其实指的就是外湖。
一个小时足以走完全程,尽头便是花港观鱼和码头商业区。旅游团往往都在这里集散,加上花港观鱼公园又是热门公园,游客自然很多,想在这里坐着休息显然不容易。建议在商业区买点小吃进花港观鱼公园里休息。这时候差不多下午4点,旅游团开始回程,整个行程的安排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花港观鱼里有什么?自然逃不过花、港、鱼三者。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整个景区呢,就是一个植物性园林。相传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溪。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凿地为池,立埠为港,故为“花港”。
刚进来能看到的是藏山阁,马一浮纪念馆,往林徽因纪念碑方向走,在这一带找地方休息,这里游客相对比较少。
往里走便是红鱼池,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里面可以喂食,周边也有小店出售鱼饵,十元五元不等的都有,当然你也可以喂自带的面包屑什么的。这群鱼还是挺有意思的,这边喂完了就去另一边蹭吃的,这一条条的都是大胖子,去了那么多次就没见到瘦的哈哈。不过我不太推荐大家喂鱼,一来这鱼毕竟是给人观赏的,这一条条都是大胖鱼了也影响美感,二来本来就有饲养员按时喂养,吃太多反而导致各种病。我看到过好多鱼已经胖的不成样子了,本来整片红色的鱼,长出了大大小小的白斑。
接着经过牡丹园,密林区,芍药圃。这一带沿着小南湖边的游步道走就行了,最后穿过大草坪出来。全程建议游览1小时左右。
这里还是得说说最有名的那块花港观鱼石碑。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石碑上鱼字繁体四点少了一点。有一个说法是康熙乾隆都写了别字,另一个也是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鱼字繁体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还有种说法:康熙一生崇信佛教。乾隆爷崇尚“好生之德”。但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结束花港观鱼的行程,才算是走完了苏堤。如果时间富余,纪念馆值得一览。
最后可以到苏堤站乘公交回湖滨,也可乘观光车回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