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隆重而来悄然而去,又到岁末,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收获颇多,是旅行使我改变了太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领略了各地不同风土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会了包容,学会随遇而安。回首一年足迹所到之处,兜兜转转,如诗人余光中余老所言:不管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来,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的桥,一切的路,无论是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所以这一年的总结就从家门口的看黄河、登长城、穿越太行山说起吧。一直研究长城、徒步长城与同时行走于黄河与八百里太行山!长城基本走完了,等再走几段著名的长城景点后,总结并出一个《长城徒步专辑》,《太行山专辑》也在整理中、《最美黄河山西段》专辑基本完成,这段时间同时做的几个专辑有《最美边境口岸界碑游》、《红军长征专辑》、《五十八个少数民族专辑》等等。把分省的旅游专辑介绍完毕后就开始发表专题游记!人生真是激情如火、寂寞如雪啊!行走在火与冰的心路上,终于悟道了些什么。。。。。。。。
走遍中国,最喜欢红色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佛门圣地参禅拜佛!中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饱含着各种丰富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资料、历史遗迹遗存、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事迹和鲜明生动的政治事件,多数红色旅游景点及历史遗迹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与文化烙印,是世界级的政治、历史、人文遗产。福建旅游暂告一段落,精彩之旅广东开始!
中国有两个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另一个是福建长汀。这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20世纪30年代说的。因此,长汀是我的一个梦,尤其是1995年秋去了凤凰以后,这种感觉就显得特别强烈。
多年以后,我不知道,长汀留给我的是美丽或者伤感?
长汀之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心灵之旅,想来也不应是遗憾的事,因此在圆梦之余,竟有丝丝的期待。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刚。只有那些以不争为争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低调者更容易成事,无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万不可锋芒毕露。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才可能赢得整个人生。生命的境界, 行走的意义在于改变一层不变的思维,就像卢帧所说:“旅行其实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钱,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你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哪怕只是绕床一周,也能胜过徒步地球一圈。或许你真的应该出去走走了,不一定是名胜风景,医院、书店、墓园、监狱,都是不错的选择,也许一不小心,就改变了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一碗浑浊的水,老摇它,水便总是浑浊,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动,便能泥沙沉底。同样,当我们内心迷惘、迷失自我、烦恼丛生、疲惫不堪的时候,最需要做的也是让自己静下心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静静的呆着,直到内心烦恼落地,我们的心自会清澈见底,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长汀博物馆,我流连在院内,浏览了客家起源和发展的文字介绍,观看了实物展览,对历史沿革有了一定的了解。院子里有两棵1000多年的古柏树庄严肃穆,参天耸立,非常引人注目。在院内,还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我们还似模似样的站在台上振臂高呼状,留影了一张。在四周察看之际,我们在右侧一个小门还发现一个特别之处,这是当年囚禁瞿秋白的地方,里面有他的事迹介绍,当年的蜗居及学习之地,别样的小天井。虽所处黑暗,仍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纪念铜像--杨成武;福建长汀宣成下畲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干事,第十二师秘书,连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率部夺取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前卫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役和百团大战。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后任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冀中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组织指挥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汉北段战役等。1948年后任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组织指挥了绥远战役,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战斗英雄功勋荣誉章。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了1958年炮击金门,1959年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研究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著有《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军事文选》等。
长汀中华基督教堂位于中国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人民巷43号,原为中华基督教会的教堂。1988年作为长汀革命旧址之一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入长汀后,将中共福建省委设于此处,周恩来也在这里住宿、办公。
辛耕别墅在长汀县城关,坐西朝东,原系民国时期长汀商会会长卢泽林的别墅。
民国18年(1929)3月14日,红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设于此,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此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532平方米。由外而内依次为大门、庭院、门楼、天井、大厅、后厅和天井。大厅前的天井左右有四间对称厢房,大厅与后厅左右各有2个房间,毛泽东、朱德分别住在大厅左右房间,后厅楼上有3个房间。1974年,省文化厅拨款维修复原。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3月至1933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曾先后到闽西长汀从事革命活动,创建了长汀红色区域。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1932年3月成立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试院。
景点简介
长汀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西部长汀县,开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转战到赣南、闽西,3月份,第四军发动的长岭寨战役告捷,红军攻占了长汀城并成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长汀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到5月时,红军控制的区域达到五个县,方圆数百里。又经过不断的发展,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长汀革命根据地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三元阁位于汀州古城,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城楼,清代改称“三元阁”,“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
三元阁原是唐代古城门,始建于大历年间,为汀州刺史陈剑迁州筑城时的南大门,原名鄞江门。
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圭改名为广储门,弘治十二年,汀州卫指挥建广储门楼。明崇帧年间加以扩修,始名三元阁。 潍坊市2000年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着对文化遗产进行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其保留阁子原貌,从而形成和白浪河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由于三元阁正对着汀州试院,因此在阁中设有一尊魁星塑像,手执朱笔对着试院,意在镇文风、盛科举。
汀州三元阁简介: 初到长汀者,乍见在现代建筑中显得清粼粼的三元阁,会给人晃如隔世的感觉:一时间不知自己身处某朝哪代。
三元阁历史
志载,原为“四檐三层”,“明崇祯间,改合郡县二城炎一,知府笪继良因葺广储门楼更名为阁”。
阁上设对着试院的魁星塑像,象征振文风盛科举之意。
民国十七年,开辟州城大街为马路,城楼城堞遭到拆除,取城砖以铺马路,引起民情激愤,县中父老入衙呼吁力争,才得以制止。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批款修复。
现在,三元阁己成为长汀城内代表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三座白石拱桥仿佛三元阁美丽的流苏。阁北为宽阔的园林广场,两边建有与其风格配套的琉璃瓦房仿古低层民宅。
整个三元阁长廊飞檐,灯笼摇曳,加上四周的商店市场,古色古香中一派十分养眼的古典式繁荣。
晚间的三元阁是当代长汀百姓的文化娱乐场所,红灯奢华,绿光迷幻,神秘而优雅。城门内外,栏栅上,绿地中,老人唱山歌,孩儿嬉猫犬,纳凉聊天,欢声笑语。
无数文人墨客、摄影爱好者,对这座展览在当街闹市风情万种的古建筑吟咏颂扬、拍摄留影,还有那红灯笼照耀下的各色汀州美食、醇醇客家酒娘,更不知醉了多少人的心。
汀州三元阁在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古城墙: 1200多年历史的物体与你朝夕相伴,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的“待遇”。
福建长汀人就有这份荣幸。 现今保留的汀州古城墙从东到西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西水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多米。
人们如果有机会鸟瞰长汀城,会看到古城墙以汀江为界向向两边延伸至卧龙山顶,经山脉蜿蜒而下将整个城包围,恰似一串挂在脖子上的佛珠,被称为“佛挂珠”。
身处穿河而过的汀江古城,沿河的古城墙又成了护城河,看上去几分神秘几分沧桑。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2]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福音医院旧址,位于长汀县城关东后巷。英国教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办,1925年“五卅”运动后,由傅连暲主持院务。该院是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毛泽东等人曾在此治病。1933年初,迁往江西瑞金,改为“中央红色医院”。
建筑结构
福音医院旧址为土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1871平方米,四周围墙,地势前低后高。共有房间30间,作礼堂、传达室、挂号室、妇产科、外科、内科、药房、化验室、手术室以及医生、护士住房、男女病房、膳厅等。
保护状况
1966年按原样修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龙潭公园位于县城中央。
龙岩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珍贵的自然生态,拥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悠久的历史,是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著名的"客家首府"长汀县就在龙岩境内,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永定土楼也是在龙岩市的永定县。不仅如此,龙岩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圣地。
长汀是福建省西部重镇,自盛唐到清末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长汀作为客家首府,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给长汀留下了独具魅力客家文化。同时长汀还被称为“红军故乡、红色的土地和红旗不倒”的“三红”土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半个世纪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说。
边城凤凰已美名远扬,而位于龙岩北大门的长汀就像一位面披薄纱的闺中少女,给游人更多期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泛舟汀江,慢慢揭开这位神秘“少女的面纱”,寻找最美汀州。
初到长汀者,乍见在现代建筑中显得清粼粼的三元阁,会给人晃如隔世的感觉:一时间不知自己身处某朝哪代。
长汀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城。
卧龙山位于福建长汀县城北。《古今图书集成·州府山川考》载:“环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突起一山,不与群山相属,如龙盘屈而卧,故名。又名九龙山,亦名无境山”。
自宋以来即为汀州名胜,曾被称为汀州八景之首。山上有北极楼、金沙寺、千松亭、风香亭、新乐亭等名胜。尤以建于宋代的金沙寺较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名山风景区的寺观建筑艺术。
从山上下来之后走到店头街逛逛,听说这条街挺有名的。汀州城因江而兴,因市而繁荣,成为闽粤赣边区商贸重镇。店头街见证了汀州城的兴起与繁华。店头街是汀州城四大历史街区之一,北邻兆征路,东临唐宋古城墙和汀江,是宋至民国汀州城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
店头街对面就是孔庙。汀州文庙又称孔庙,汀州府学,由棂星门、泮池、拱桥、仪门、门庑斋舍、文会堂、题名策,名宦乡贤祠、大成殿、崇贤祠等建筑组成。门前立石碑,上刻“历代官员下马处”。
走出文庙,接着走了一段路,来到客家宾馆旁边的汀州试院也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其实长汀的美不仅仅在这些方面,长汀县城郊外的风景也美得令人向往……
长汀县佛教协会位于长汀县南廓寺
长汀佛教的源流
佛教在长汀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据《临汀志》载,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时唐玄宗诏令天下各州均须建一寺一观,以“开元”命名。(汀州开元寺原址在今中区小学东侧)民间相传“未有汀州府,先有博罗寺”,但未发现史料依据。唐代尚建有:感应天王院、天王堂、龙兴尼寺等。唐贞元间(785∼804)有一僧人灵澈从长安来汀,他原与著名僧人皎然友善交游,皎然荐于朝庭大臣,于是灵澈名扬京都。后遭其他僧人嫉妒、诬陷,获罪宦官,遂被流放。灵澈在汀传教多年,曾有一诗云:初放到汀州(一作沧州),前心讵解愁。旧交容不拜,临老学梳头。禅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几年犹在此,北户水南流。(据《临汀汇考》)灵澈本姓汤,唐元和十一年(816)卒于宣州。
五代时(907∼960),闽王王审知及其家族笃信佛教,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僧侣优厚待遇。福建增建佛寺267座,几年间,官方发给文凭(度牒)的僧尼达3万多人,一时福建有佛国之称。在此期间,长汀也增建佛寺20座,有报恩光孝禅寺、东禅院(苍玉洞)、南山同庆禅院等,僧尼千人以上。汀州刺史王继业,在衙内大厅塑十八尊者和五百罗汉像。随后在汀创建罗汉院、法林院等。罗汉院盛时有僧百余人。此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
北宋时佛教继续兴盛,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
“伏虎”禅师(?∼962)本姓叶,法名惠宽,宁化县人。在汀州开元寺出家为僧,遍游诸方丛林,访师学道,领悟佛家要旨,然后返汀。时境内虎豹出没为害,据说他以解脱慈悲力驯服虎豹,于是众称之“伏虎”禅师。南唐保大三年(945),伏虎禅师途经平原山,见左右有龟峰狮石,便在此创建普护庵。庵侧有一吊军岭,山高无水,行人苦渴。据传他在盘石上,用锡杖叩击出水。保大七年(949)汀地苦旱,官府请他祈雨救旱。建隆三年(962)农历九月十三日示寂,徒众塑其像于庵。熙宁三年(1070)庵赐名“寿圣精舍”,乾道三年(1168),改赐名“广福院”。惠宽经四次皇帝封号为“威济灵应普惠妙显大师”。南宋淳照元年(1174)汀郡守迎武平均庆院定光真相入州衙后庵,又于广福院迎伏虎禅师真相与定光差肩为宾主,同祀于州衙后庵。其后,庵改名为“定光寺”。
定光大师(934∼1015)本姓郑,法名自严,泉州同安人。父任同安令。11岁即出家,皈依本郡建兴寺契缘法师。17岁游访南昌、庐陵等地,参拜西峰圆净大师学佛五载。后又经太和、梅县,于乾德二年(964)到达武平南岩。见石壁峭峻、岩洞罗列,立誓在此传教。摄衣趺坐数日,传说大蟒猛虎见之,皆俯伏而去。乡人神之,争为筑庵。景德初(1004)住南康盘古山数年。郡守赵遂良闻之,敬请入汀郡,为其建庵于州衙后,以便往来交谈。遂良表闻于朝,赐“南安均庆院”匾额。真宗在汴京(河南开封)设御宴斋僧,定光应邀赴宴。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六日,定光坐化。终年82岁,僧腊65年。僧众收其舍利遗骸塑为真相。遗偈有117首。
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国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在正月十三、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正月十三日佛像由汀城抬往平原山,九月十四日由平原山抬至汀城。
南宋开庆年间(1259)全县有名的寺、院、庵、堂达47座,,连同私人自建的庵、堂不下百座。其中宋代兴建的主要有:定光院、护国塔院(塔高十丈)、文殊院、南安廨院、广福院等。
宋代长汀僧人,除在本地传教外,有的还到外地讲经说法,主持丛林,创塔建寺,影响颇大。如:小南禅师(住庐山)、僧慧昌(住南岳)、广照大师契证(住赣州、南昌)、祖镜大师从密(住福州)、神鉴大师智孜(住南昌)。
南宋时代县内僧尼多属佛教禅宗中的曹洞、临济、法眼三派。另有少数属净土宗、密宗。有的僧人因投师多人,兼属二、三个宗派,甚至有个别信徒兼信道教的。
元代佛教继续发展,二度赐封定光寺。明代中央与地方均设有佛教管理机构,州设僧纲司,县设僧会司,皆由僧人担任。成化十八年(1482)在鄞河坊(今营背)新建南廨寺。天启四年(1624)在界院岭畔(今南薰亭)建戒愿寺。崇祯八年(1635)在宝珠门外建同庆寺,连同原有的定光寺、报恩寺、南禅寺(原为南山同庆寺,明代改名)、普惠寺、罗汉寺合称汀州八大寺。每月朔望日僧众依次到八寺礼佛诵经,一般群众也有参加者,俗称“走八寺”。僧尼每年举行“八寺会”,邻省邻县不少信徒成群结队来汀焚香拜佛。
明末清初,山东—佛教流派—罗祖教,逐渐传入闽北、闽西一带。罗祖教徒,不在庙中持戒修行,专以做经忏、放焰口,替人念经赚钱为目的,饮酒茹晕。人称之“香花和尚”、“野和尚”。一时人们对佛教产生怀疑,僧尼信徒渐少,佛教在长汀逐渐衰落。光绪年间,从湖南来一位能透和尚,住宝珠楼,坚持素食,坚持戒律,颇受僧人与居士尊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深感佛学知识和戒律的重要,于是礼请宁化法轮寺见镛法师返汀讲经。见镛法师(1894∼1941),长汀城关人,俗姓李,旧制省立汀中肄业。24岁出家,到福州鼓山受戒,后住杭州灵隐寺,拜方丈慧明法师(长汀钟屋村人)为师,研究佛经。返闽后在邵武、顺昌创办僧尼学校。后于宁化主持法轮寺,有较高深佛学理论知识。见镛应邀来汀住南禅寺,于南寨广场设坛讲经,影响颇大。同年冬,见镛住八宝山,刻苦修行,专心念佛,提倡净土宗。每月朔望日召集附近信徒讲经书讲戒律。当年八宝山、东阳山等处共有24人至明溪瓦子坪聚龙寺受具足戒。此后,每年有十几人往广东南华寺受戒。从此,长汀佛教又逐渐复兴。
见镛法师在汀期间,组织僧尼居士成立莲社,抗日战争时期,发动莲社妇女做军鞋400余双支援前线将士。民国二十九年(1940)见镛回宁化,次年12月,一日夜间,他突然要求僧众停止晚课,由他向僧众告别,趺坐而逝,年仅48岁。在信徒中影响很大。
本湛原信罗祖教,在见镛法师影响下彻底抛弃罗祖教,在八宝山小木屋里拜诵《地藏经》,日仅一食,不漱洗,不躺卧,不理发,三年如一日,名声大振,信徒多拜他为师。
民国三十一年(1942),本湛赴广东曲江南华寺,拜全国名僧法眼宗大师虚云和尚为师,苦练参禅,领悟禅机,得到虚云嘉许。虚云为他举行隆重接法仪式,传给衣钵。5年后,本湛从南华寺出发,步行入川,朝拜峨嵋山。返抵成都近慈寺时,趺跏而圆寂,终年仅41岁。
本湛从香花和尚转变为苦行僧、禅师,为振兴长汀佛教,创建八宝山,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今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
见镛与本湛生前为八宝山徒嗣制定法派32字辈:慧光普照,谛理融通,法相全幻,尘念永空,教规勤学,度生愿宏,智灯远朗,大道昌隆。截止1987年,传有慧、光、普、照四辈。龙岩地区佛教协会会长、连城中华山性海寺主持慧瑛法师即为八宝山第一代慧字辈僧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慧观、常醒从湖南衡山佛学讲习所和南岳佛学研究所学习返汀,同住南禅寺,弘扬佛法,发展佛教。三年后全县出家僧尼增至近百人,在家修行诵经居士数以千计。
慧观(1901∼1978)长汀庵杰人,原姓陈,字维山,36岁出家,赴江苏宝华山受具足戒。先后朝普陀山、九华山、庐山等佛教圣地。受见镛法师开示,坚持戒律刻苦修行。42岁赴南岳祝融寺,45岁返汀,主持南禅寺。终年穿百衲衣,打赤脚。常采种中草药,炼制膏药。他擅长针灸,施医施药,治愈者众多。深受佛教界崇敬。
常醒(1926∼1961)姓彭,名友文,长汀南寨人。10岁即皈依佛教,18岁赴南华寺受戒,后赴南岳,21岁返汀。
民国三十七年(1948)秋,“中国佛教会福建分会长汀支会”成立,有会员724人,选举理事7人,释慧性被推为理事长,会址设在宝珠楼。同年释常醒在霹雳岩观音阁创办“佛教文化社”组织信徒学文化、学佛经,印行《佛学原理》等书,广为赠送流通。“佛教文化社”办了数年,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佛教界颇有影响。时长汀复成为闽西、赣南十数县佛教活动中心。
1950年长汀佛教支会邀请全国著名高僧慈舟法师弟子慧果法师来汀宣讲比丘,比丘尼戒律。同年冬僧尼及居士400余人参加抗美援朝游行示威,并捐款购买飞机大炮。
1951年僧众集资购置两部宋代碛砂版《大藏经》,每部592册6310卷,八宝山和北极楼各藏一部。
1953年长汀佛教支会举行第二届会议,更名为长汀佛教协会,并进行改选,选出理事9人,释慧性连选为会长。时全县有寺庙86座,住寺僧尼、居士279人,在家信徒567人。农村僧尼多分得土地,靠务农或做工维持生活。同年县佛教协会派送释常醒赴北京三时学会(中国佛学院前身)学习,后又派送青年僧人丘学耕赴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
1965年中共长汀县委统战部与县佛教协会举行为期12天的青年佛教徒会议,进行爱国守法社会主义教育。同年全县有佛寺庵56座,僧尼252人。
1966年长汀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月由县社教工作团在如意宫召开僧尼返俗动员会,与会者百余人,有中青年僧尼8人当场宣布返俗。9月全县城乡掀起破“四旧”,寺庙首当其冲,于是定光寺、波罗寺、八宝山、木鱼山、龙门等20余座寺庙,顿时被拆毁一空。其余皆封闭或被占用。100多尊佛像及2部价值万元的《大藏经》付之一炬。
1979年,人民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寺观教堂重新开放,恢复宗教活动,原僧尼多重返寺庙。1980年全县进行寺庙情况调查。1981年1月召开佛教徒代表座谈会,传达全国和省佛教协会会议精神。同年3月恢复长汀县佛教协会,并召开第三届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理事15人,推选释光众为会长,释光胜、释定慧为副会长,释光兴为秘书。会址设宝珠楼,后迁南廨寺。
自1983年至1987年共有7名僧尼分别到福州佛学讲习班、连城中华山省佛协举办的佛教律仪培训班学习。同期有17名尼姑、3名和尚分别到莆田广化寺、福州崇福寺受比丘尼戒和比丘戒。
长汀主要寺庵简介
长汀佛寺据历代志书记载,唐代5座,五代25座,至南宋发展到50座。唐宋时僧众住处多称“院”,少数称“寺、庵、堂、道场”。元明时则多称“寺”。清代光绪年间,全县有寺庵83座,其中寺33座、庵32座、院堂等18座。民国初期寺庵大量减少,40年代又逐渐恢复。1953年全县寺庵86座。1965年为56座。80年代后迅速恢复和新建,至1987年全县城乡有寺庵92座,至2003年估计长汀全县城乡寺庙达100多座。
长汀各地主要寺庵介绍如下:
朝斗岩位于城南2里许,南屏山中,创建年月未详,明代已有庙宇亭阁。现有大雄宝殿,殿中央塑有四面佛。殿东侧有观音亭。1981年修建,现住僧尼十余人。
水云寺位朝斗岩左畔,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僧太虚最早在此结庵名水云,清末已废。1984年开始重建,现有大雄宝殿,卧佛殿。
接引寺位南屏山麓,朝斗岩东1里许处。又称海会塔,民国时建。现住尼约十人。
南禅寺位于南寨,原名南山同庆寺,五代周显德间(954∼960)建。宋绍兴间(1131∼1162)驻兵,后寺毁重建,明万历间(1573∼1619)改今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三十年归国立侨民师范学校,3年后归还佛教。原租于长汀县二中,现移至宝珠峰重建,成为福建长汀著名景点,闽西最大的佛教丛林寺庵。
南廨寺位于城区营背街,坐北朝南。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张子邈建。民国八年(1919)在后殿余基建金沙小学,不久毁。民国二十六年(1937)重修前殿,1987年重新建大殿。现为长汀县佛教协会驻所,住僧尼10余人。
汀州城隍庙地处汀州城西门内卧龙山阳,,距今已有1260多年历史,临街森立,气势雄伟,为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古建筑,也是福建省内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府级城隍庙。 据载,宋绍兴年间,太守陈直方、董华相继扩建前后殿,至庆元初太守陈晔是竣工。明嘉靖初年,知府邵有道浚城壕八百余丈,扩建厅堂、寝室、廊房。崇祯三年,知府笪继良扩建延拓,竖牌坊以壮庙观。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府王廷伦重修。道光十五年,郡人又倡资重修。 汀州府城隍庙规格体制均依照府级衙门建筑,唐代建立之后,历代均作修葺、扩大,逐渐形成了一座建制完整、规模宏大、建筑考究、风格独特的庙宇建筑群。从中可以考究汀州历代在官场建制、民俗民风以及建筑、雕刻等方面的变迁和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等价值。 由于历史悠久,级别高显,建筑珍贵,影响深远,汀州府城隍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