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七律
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
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北京的故宫(紫禁城)是名动天下的皇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转自百度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区中心,周边的道路大都不准随便停车,因此自驾车等交通工具不是首选。但故宫博物院周边公共交通很方便(公交车、地铁),去参观的游客可以首选。
我们那天约车前往,从北三环直接到达故宫东侧的南长街(那里可以短时间上下乘客),车费20多元。从下车的地方步行前往故宫的安检门只有几百米。请记住,故宫博物院现在参观的线路已经规定只能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午门进入,从北面神武门出),不可逆行!
参观门票最好网购可以打折优惠。我们网订票淡季40元/人,平时好像是60元。发个链接~
@***
妥妥的北京蓝!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进入故宫博物院,天安门是必经之路。
看看此图对故宫博物院的全貌就OK啦
天安门前的华表
往西南方向看去,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沐浴在霞光之中。
广场东侧那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右侧的国旗就是每天看升旗仪式的地方。
经过安检进入天安门,就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大门(端门)。
如今端门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正式大门
气势恢宏、整修一新。
午门(Meridian Gate)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午门这个词大家肯定熟悉,宮斗剧都有“-----推出午门斩首!”云云。
看见午门你就明白,古时紫禁城是多么难以攻破------
说真的,今天游客真的不算多。
午门两侧的角楼,修得很不错。
气势逼人
久违了,太和门!
反观午门上的建筑,精美绝伦。
走在太和门前广场里,感觉真得不一样-----
东出太和门广场,直奔文华殿而去。
冬 趣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殿后的文渊阁是藏书楼,《四库全书》49000余卷曾收藏于此。
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文华门
文华殿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2]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59岁。
文华殿内现为郑振铎先生的个人毕生收藏品,他家人根据其遗嘱将全部收藏品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展品非常有价值,有的也是稀世珍宝,非常震撼!
文华殿外绿树成荫,环境幽静。
位于文华殿后的文渊阁
逛完文华殿一看时间吓了一跳,时间已过正午。我们慌忙奔向午门的角楼------
回到太和门广场,从东南角开始登上城墙去角楼(以前的故宫城墙是不开放的)。
登城俯瞰太和门广场
琉璃瓦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红墙里、黄瓦下、埋藏了多少风雨沧桑------
咦,这是什么呐?
以前的角楼只有在故宫外围筒子河西北和东北角(神武门两边)可以从外面欣赏。在午门里的角楼我们从未观赏过。现在开放真是一大福音,终于可以让普通人近距离欣赏角楼啦!
对古迹保护很到位,修了铁栈桥通道。
这建筑据说世界绝无仅有,整个角楼没有铁钉,全部靠榫头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没有图纸和有经验的工匠,拆开后无法装回去。
换个角度看角楼
镜头里的紫禁城-----
这里显然是一个修复古迹的场所,各种门墩、柱头、碑座都在此修复。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能顺着城墙从午门走到东华门,我等足矣!
可以看见城外的护城河
因为要登午门城楼,只能原路返回。
又见角楼
护城河畔柳丝依依(咋搞得像春天呐?)
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看见北海的白塔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北魏洛阳阊阖门和唐朝洛阳应天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
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站在中轴线上,南眺端门。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门广场
风雨沧桑的太和门(殿),我们又来了!
中华民族的象征------
进入太和门,眼望太和殿(很显然俺站在东城区拍太和殿)
太和门前的丹陛
太和殿(金銮殿)前的汉白玉丹陛
位于太和殿西南侧的文物(是全国统一度量衡的东东)
紧随其后的神龟
注意神龟尾巴,其实是条龙。
想当年太和殿是可以随便进入,甚至可以去摸龙椅宝座。现在只能远而观之啦!
中和殿(皇帝上朝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
东侧的偏殿。右侧地砖是老砖。
反拍中和殿和太和殿
栏杆和吐水龙头全是汉白玉制成
大名鼎鼎的军机处(里面特别小)
钟表馆设于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当中的。清乾隆年间,宫廷中已经大量使用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
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
清代自造的钟
珍宝馆,分设于皇极殿(第一室)、乐寿堂(第二室)、颐和轩(第三室)。主要是清宫收藏的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器、冠服、装饰品、生活用品以及宫室内的陈设品。
珍宝馆大门
这是真正的九龙壁
皇极殿
各种巧夺天工的珍珠宝藏,令人眼花缭乱。
这个是一块完整的和田玉雕成,重2.5吨。(简直是无价之宝!)
著名的珍妃井
此时已经红日西沉,寒气袭人。故宫要关门清场了-------
北出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明崇祯皇帝就吊死在此山)
故宫博物院的北门神武门(出口)
故宫博物院太大,一天只能走马观花。这次重点游览了东部的各馆、殿,下次有机会准备再游后宫(东、西六宫、慈宁宫等)、御花园。顺便说一句,重修过的故宫还是很有参观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