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周边游】东梓关、荻浦村、深澳村古村自驾一日

作者:幸存者格蕾丝 显示图片

杭城的秋日很短,一不小心就直接冬日了。于是,秋高气爽的周末总想着去周边转转,美其名曰“寻秋”。其实,重要的不是去哪儿,而是和谁一起去。从皖南回杭的途中,老伙伴们三下五除二就确定了下个周末去桐庐荻浦花海和附近的东梓关。皖南篇详见:@https://imfw.cn/l/22002325。

几天前本大师掐指一算,11月24日为黄道吉日,秋高气爽宜出行。果然,碰上了难得一见的好天气,整个人也跟着兴奋起来。早8点出门,晚8点归家,一天时间去了东梓关、荻浦、深澳三个古村。

国际惯例,先上几张照片,诸亲感受一下。












从杭州城南出发,过之江大桥,杭州南上高速,场口互通下高速,一路顺畅,第一站先来到了富阳的东梓关,全程约1小时15分。

东梓关可以说是近两年的网红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网传的那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在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掩映中恬静自然,那不正是每个忙碌的城里人梦想中的诗意生活吗?

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书“美丽中国,设计先行”,取自大文豪郁达夫的手迹。


原来郁达夫和东梓关的渊源颇深。他在小说《东梓关》中写道:“这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民风淳朴……” 这么好的素材,总要拿来消费一下的。


石碑的左手边是老邮局,目前的功能是监控室。邮局旁的小路停满了出租的双人脚踏车,一直往上走可通往江堤。


石碑正后面是一个狭长型的池塘,左右两侧分布着一些有年代感的老建筑。空调外机都特意“打扮”过的,显得不那么突兀。


老供销社旧址变成了小吃店。


从几个细节看,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得不错。首先,村口有停车场,指示牌很明显,游客多的时候,有专人引导停车方向。其次,进村无需门票,村民们多以售卖土特产、小吃为业。这个理念比较先进,游客受益,好口碑带来了更多的游客,村民也跟着受益,良性循环。第三,村里的池塘等小微水体有专门的水处理系统,公厕分布合理且干净卫生无异味,路面上有专人清扫。第四,栽种的花花草草都有“名牌”,什么佛手、忍冬、枸杞等等,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辈”少了拍照对着App识花的步骤,很赞。

老板亲手制作花生芝麻糕,看着他现熬糖浆,现场投料现场搅拌,吃的就是一个新鲜。



白白的粉团,应该是番薯制成的番薯粉,我们那儿也叫“山粉”。做玉饺、当水淀粉勾芡都非常好。会此手艺的人毕竟是越来越少了。






王老说这是“一大家子在晒太阳🌞”…… 恭喜王姐在此喜提“大宝”一枚



对于熙来攘往的游人,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该干嘛干嘛。




厕所也是挺有格调的。



这儿的烟道因地制宜画上了各种植物图案,有些逼真得简直真假难辨。




洗衣洗菜养鸭,池水依旧清澈透亮,得益于水处理系统和保洁人员的精心维护。






废弃的民居,废弃的橱柜。


火热年代遗留下来的标语,总能让人莫名的亢奋。



在自己菜园子里,随便挑挑就能收获满满的一篮荠菜。鲜嫩多汁的荠菜炒年糕,哎呀,想想就流口水。


跟着富阳土著🐑🐑🐑去家访。


老奶奶住的房子以前还养过猪,奶奶自豪地告诉我们,她有两个孙女都是医生哦。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一片光。很美,对不对?



奶奶种的菊花开得正旺。祝福奶奶健康长寿!


炊烟升起,在做啥好吃的?


兜兜转转至江堤。顺着台阶而下,来到亲水平台。



水天一色,竟然觉得有一丝洱海的感觉。





太贪心了!三根鱼竿,提哪根?





这个土灶正在煮饭,柴火饭想必很美味了。想起了小时候的锅巴饭



此时前方来电,名媛孟家n年前的保姆阿姨盛情邀请去她家吃饭。想请不如偶遇,一行六人就舔着脸去了…… 阿姨一家热情好客,满满的一桌农家菜,每一个都好好次。富春江的鱼头、红烧羊肉、大虾、笋干老鸭煲、红烧肉烧木耳、炸鸡米花、东腌菜香菇、地里刚拔下来带着魂儿的青菜、还有梅干菜馒头……吃饱喝足不说,临走前还给我们打包了热腾腾的刚煮熟的番薯🍠 和玉米🌽。只顾着自己吃,忘了让镜头先吃。

饭后,再次回到江堤。




午后的阳光更刺眼了。逆光拍一片灰。



看那轻盈飘逸的☁️














银杏树的叶子已经稀稀拉拉的了。






每家每户的窗台上几乎都摆上了盆栽花草。


这柴垛码得挺有设计感的。


在这堵破墙边拍合照,旁边的扫地阿姨热情地给我们喊一二三~~~





惦记着要在最美的光线时拍最美的花海,从东梓关出来驱车几公里我们来到了桐庐的荻浦村。

荻浦村位于桐庐县东部,与富阳交界,以申屠姓氏为主。村里的古建筑至今保存良好,多以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为主。

我们到的时候村道两旁都停满了私家车,只好见缝插针找了个偏僻的空位。


孝子牌坊是乾隆皇帝为表彰村里的孝子申屠开基而建的。留着大清三十年乾隆的亲笔。进入牌坊,穿过一片绿树掩映的石子路,来到了花海前的广场。花海门票三十元,问了刚从里面出来的游客感觉怎样,纷纷摇头不语。绕外围走了一圈,透过栏杆看了一眼花海,里面光秃秃的,除了一小片粉袋子草,几乎没有花了。大门口放了电动恐龙模型,发出阵阵嘶吼,这分明就是一个儿童游乐场嘛,花海名不副实。承包给私人后只顾赚钱也不好好经营,可惜了!


没有花海我们自己找乐子。走上田间地头和村民探讨一下来年的樱桃长势。



路边的蒲公英也是景。



玩稻草


看蝴蝶🦋



麻糍,裹上香喷喷的黑芝麻,生意好的很,做做都来不及,想吃请排队。


还是逛逛村子吧!沿途都有这样的指示牌。






这棵树叫兄弟树,有点年头了。关于这棵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突然间乌云密布,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后,人们发现这原本粗大壮实的树只剩半棵,另一半不知去向。与此同时,深澳村青桥头,新发现了半棵樟树,从树干到树冠,都可以与荻浦的半棵合而为一。人们议论纷纷,啧啧称奇。原来,荻浦、深澳两村均姓“申屠”,同根同宗,把此树一分为二,是老祖宗的安排!后来,人们便把这两棵树称为“兄弟树”。(据搜索引擎)






猪栏改建的茶吧,这跨界




每个猪栏都有一个名儿,春光猪、幸福猪、快乐猪等等……今天你想做什么猪?


猪栏内部的格局都不一样。


沿着猪栏茶吧继续往前,没多久就会看到一排低矮的房子,这是牛栏咖啡了。


无意中谷子被堆成了一个爱心🧡


申屠氏的宗祠





警示后人的一副对联。








米粿,十元四个。里面的馅有笋干、菜干等五六种食材构成,带点微辣。







路过这样的一个摊子就来到了保庆堂。保庆堂前厅为接客厅,正厅为戏台,徐玉兰等名角都曾在这个戏台上展现风姿。三进为香火厅。保庆堂是明代尚书姚夔为报舅舅大恩而建,也是荻浦村的孝义文化的体现。(据搜索引擎)

这里的每一根梁、栋,枋、斗拱等逢木必雕,造型有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布局严谨,造型优美。特别是牛腿,雕刻精美、十分华丽。


戏台中部的几根支撑柱子被雕成了狮子腿的造型,露出台面的是狮子。












独居的老人,早早地就吃饭了。凳子当桌,一菜一饭足矣。







趁着天还没黑,我们来到了邻村深澳村。


深澳村居呈长方形。中有老街,南北走向,长500余米,宽约3米,卵石铺面,下筑引泉暗渠(俗称澳),澳深水洌,因而得村名。街之两侧各有3条弄堂,形如非字;80年代北端公路两旁建成新街与老街相衔变成韭字形。





三生一宅民宿,据说杰克马和四通一达的老板来桐庐开会的时候在这里住过。




老街非常安静,店铺早早地就关门了。




村名的源头——澳!









州牧第的英文译名很有趣,亲们自己去找找。现在只剩一个外墙了。


戴公馆——戴笠训练特工的地方,想不到藏在这样的地方吧?




回到村口,小吃摊都收起来了。被🐑🐑🐑蛊惑,让老板娘重新支起摊子,一人来了一副桐庐汉堡包。


桐庐汉堡包是我取的名儿。其实就是炸馒头裹臭豆腐。暄软的酒酿馒头,炸得外脆里软,在馒头中间割上一刀,先放上一勺自己喜欢的甜酱或辣酱,再塞上两块臭豆腐。这个吃法我还是第一次见,一口下去,满嘴生香,从嘴巴一直满足到心里,回味无穷,怪不得🐑同学小时候常常吃。


一个馒头汉堡下肚,原本不打算吃晚饭了。耳尖的王老师听路人说旁边有一家好吃又便宜的餐馆,我们也去凑热闹啦!一个好心的大叔自告奋勇带我们去了,从村口的牌坊出来,往右转,走大概100米,餐馆就到了,名字叫“樟春”。因为刚刚吃过玉米、馒头啥的,只点了5个菜,笋干煲、炒野菜、韭黄炒鸡蛋、青菜粉丝木耳锅,还有一个菜忘了,一共140元,味道还可以。又是只顾着吃,此处缺照片。

吃好饭回到村礼堂边。湖边的建筑都已亮灯。






回杭前三进东梓关,去看了一眼夜景。圆月当空,彩灯辉映。










晚上气温下降,长时间在室外就感觉有点冷了。原路返回回杭。圆满的一天!

东梓关、荻浦、深澳几个古村各有各的味道。相比而言,东梓关毗邻富春江,更具有灵气。荻浦村倡导孝义文化,但因为失败的花海显得过于商业化了。深澳村,历史悠久,更像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芊芊女子,难得的安静,我个人很是喜欢,只是这次游览的时间短了一点。

乡村旅游,广阔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