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打个出租,只要一说去桐梓林,司机都会多看你两眼。桐梓林,富人区得嘛。
贵气也好,傲娇也罢。桐梓林就是桐梓林,它压根儿不愿意和紫荆、新希望扯上一点点关系。
方方正正的街区里,从上到下是桐梓林北路、桐梓林中路、桐梓林南路;从左至右是新光路、桐梓林路、桐梓林东路、最后是人民南路四段。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晨起会光顾面包谷,抱着面包奔向写字楼;中午会在高端私房菜餐厅里宴请生意伙伴;晚上则到某个西餐厅带着妻子儿女家庭聚会;凌晨是某个烧烤店或是某个饺子馆,喝上二两白酒吹吹牛皮谈谈人生。
90年代初,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从锦江宾馆迁址到领事路4号,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们带着一身欧美气住进了人民南路。
1992年,富豪楼盘锦绣花园强势入驻桐梓林,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块的年代,接近6000元每平的价格让整个成都投去了惊愕的目光。
2006年,300多米的欧洲风情街修建完毕。红页岩路面,大理石街沿。有了欧洲风情街的桐梓林它容光焕发、贵气逼人。
欧式,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和吃穿住行。
在桐梓林东路,锦绣花园西区的对面有一排欧式庭院餐厅。
这条路上的每一家餐厅几乎都是开了十多年的老店,而且无一例外带着大大的露天庭院。一排欧式小建筑里,有银滩鲍鱼、柴门公馆、半山餐厅,还有一家彼德西餐厅。
━━━━━━━━━━━━━
扎根桐梓林13年:彼德西餐厅
21世纪初的桐梓林,雪茄威士忌比茅台有派头,银光闪闪的刀叉比筷子有格调。
作为一家主打家庭氛围的美式墨西哥西餐厅,彼德西餐厅在桐梓林已经开了13年,它陪伴着桐梓林的家庭们度过了无数个愉悦的周末之夜。
它不仅是孩子们长大后的温馨回忆,也是早期的桐梓林在“吃”这件事上,对欧洲风情的家常化诠释。
不同于传统西餐的正式讲究,彼德西餐厅主打温馨的家庭氛围。它有着黄绿相间的墙壁、色彩活泼的欧式挂画和红白格子的桌布。
每逢饭点,桐梓林东路上会出现几个蹦蹦跳跳的小孩,后面跟着几对外国夫妇,这样的场景在这条路上已经上演了十几年。
除了外国人多,家庭聚餐多,怀孕7个月的孕妇挺着大肚子来吃牛排,70多岁的老夫妇在这里点意面和沙拉作为自己的晚餐。
一些从小就在彼德吃西餐的人就算搬离了桐梓林也会专程来点一杯margarita,哪怕他早已是公司高管,见惯了大世面,吃过的西餐无数,却还是忘不了这份家庭式的温馨与体贴。
如果要去彼德,推荐它家的自创菜:烤薯皮,墨西哥主食:法嘿塔,再来一杯热门鸡尾酒:margarita,彼德之旅就足够完美。
彼德西餐厅
地址:桐梓林东路12号
电话:028 85180903
人均:89元
营业时间:周一到周日 7:30-23:00
如果彼德西餐厅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西餐的痴迷,麦可披萨则代表了桐梓林对外国食物正宗与否的追求。
当时的桐梓林聚集着全成都70%的外国人,多元的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仅仅过了几年,桐梓林便有了一大批外籍餐厅和背后的外国老板。
在美国长大的加拿大人Mike就是其中一员。
━━━━━━━━━━━━━
最懂披萨的老外开的披萨店:麦可披萨
2010年,住在桐梓林的Mike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工作的飞机制造公司需要进行人事结构调整,要么去另外一个城市,继续质量工程师的老本行;要么留在成都,和家人在一起,抛开稳定舒适的外企工作,自己创业。
他选择了后者。
有一技之长真的不是坏事。Mike曾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最好的一家披萨店工作了快四年,他的老师是全世界披萨界的泰斗,在不知不觉中就奠定了他扎实的披萨行业基础。他想:既然飞机都能造,为什么不能做披萨?当时的成都少有地道的外国披萨,于是,他将自己家乡的味道带到了成都。
披萨的种类更偏向美式,但是面团的发酵方式、披萨酱和烤制方法来自意大利。Mike和他的团队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口味的创新。
兔八哥披萨里是来自加拿大的辣牛肉,加上洋葱蘑菇、墨西哥辣椒和超多的芝士,川味十足。小叮当披萨的酱汁是开心果现磨+橄榄油,其上再洒满嫩嫩的芝麻菜和风干火腿,细嚼慢品中口感奇特,咸中回甜。
最初来光顾的绝大多数是外国顾客,就连国际航空公司的机组成员也要时不时来麦可披萨打打牙祭,麦可披萨逐渐成为外国人周末聚餐的根据地。
络绎不绝的外国食客让桐梓林的邻居们打消了疑虑,追求正宗的他们不知不觉也成了麦可披萨的粉丝。
哪一位客人爱吃辣、哪一位客人喜食甜,店里的人清清楚楚。要是某个小朋友隔一段时间再来,老板娘会惊呼怎么长高了这么多,时光真是匆匆,自己在不知不觉地变老。
就像桐梓林,斗转星移间,也悄无声息地老了。
麦可披萨
地址:桐梓林路4号附7号
电话:18628093914 028-85226453
微信:mikespizzakitchen
人均:95元
营业时间:周二到周日,11:00-13:00, 16:00-21:00。
(注意每周一店休,不营业。座位提前预订,特别是周末。)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人们对桐梓林的欧洲风情开始不那么稀奇。吃了十几年的土司面包换回了豆浆油条;欧式小阳台里挂满了香肠腊肉。
随着城南一轮又一轮的开发,老街始终抵挡不住新楼的迭起。如今,新一代的南富在更南的城南,那里有高尔夫还有游艇。
老城南像一个仍然体面却掩不住两鬓风霜的老绅士,目睹着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年轻人离开,剩下老去的富一代和未到学龄的儿童。
从风光不再的CBD里涌来一批批白领租客,慕名而来的游客和谈生意的商人们在这里进行一次次目的性消费。桐梓林,开始有了一丝丝烟火气。
它在变老,却也在变新。它思考着如何在传统和欧式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自己中西结合得更完美。饺子可不可以配马爹利,川菜能不能吃成西餐?
建造于2001年的凯莱帝景成了第一块试验田。老去的ABC栋楼接待了快20年的人来人往,作惯了办公楼或住宅区,没想到还能做私房菜集中营。
━━━━━━━━━━━━━
川菜融合西餐的私房定制:搭膳·沁享
私房菜是目的性消费里最流行的餐厅,因为它私密、小众、不那么的千篇一律,还拥有当下年轻人们最迷恋的定制式专属服务。
搭膳·沁享就是这样一家私房川菜餐厅。
三个包间三个主题,大厅里装饰着老板们在世界各国带回来的精致小物,五张餐桌面朝着大大的落地窗。每逢傍晚,能看到灯火阑珊的人民南路好似一条浮动在人间的光影星河。
两个女老板,小可是外航的媒体人,月月出身川菜世家。曾经漂泊在外的两人格外地想念家乡的味道,一拍即合,一起开了家私房菜。
说是川菜,其实是融合料理,在保留古法川菜精髓的同时,融入粤菜,湘菜的调味,吃的是中餐,摆盘和上菜却用的是西餐的方式,厨师都是中西两套班底。在桐梓林,这样的融合料理是对街区气质最好的解读。
老树抽新枝的变化没有逃过成都人的眼睛。苹果公司的一个技术部门来搭膳私下聚餐,为的是当年周总理宴请外宾的开水白菜。这一道需要用17个小时熬制的工夫菜,得到了技术部门里几个新加坡高管的赞扬。
店里有名的甜品,圣罗兰口红总能带给每一位客人惊喜,巧克力吃到最后,还有来自墨西哥辣椒的劲道口感。
有一位女顾客曾在搭膳给男朋友过生日,男朋友是曼联球迷,于是老板就在包间里布置了很多曼联球服和旗帜,连蛋糕也是定制的曼联主题。这样的环境布置是免费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搭膳作为自己举行求婚或者纪念日庆祝的地方。
所以,捡回传统,讲究待人是一件好事。
搭膳·沁享
地址:桐梓林北路2号凯莱蒂景C座24楼A
电话:13880178924 19940684859
人均:206元
营业时间:周一到周日 11:00-22:00
在搭膳里,古老的川菜在新的流行中被融合成最体贴美好的样子。在搭膳外,骄傲的老绅士挂起了香肠腊肉,吃起了豆浆油条,也吃起了讲究的饺子。
━━━━━━━━━━━━━
中西结合的dumplin bar:饺子·酒馆
作为成都餐饮界数一数二的牛人,杜兵旗下高端的店有高宅、宽坐、轻安和崇德里,中端的例如转转会、小场合、成都映像, 但没有一家是专门卖饺子的。
直到2017年年初,饺子·酒馆正式揭牌营业,经营理念来自北方的一句老话: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对饺子这样接地气的食物,大师们也爱的深沉。开业不到一个星期的饺子酒馆已经被文艺圈大佬们作为组局圣地接连举行了10场“马爹利鼎盛大师饺子家宴”。
进门正中间挂着书法家王川的字:饺酒,室内设计来源于设计师刘家琨。高级灰的墙壁、极简的装潢、硬朗的线条无处不在。
一个是热气蒸腾的饺子,一个是理性冷淡的优雅,融合之下,成为了诗意。
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朋友曾经在饺子酒馆吃过一顿饺子,直呼自己几十年的北方饺子白吃了。
“就没见过吃饺子能吃得那么讲究的。”她忍不住咋舌道:“那个皮儿薄得让人怀疑,煮饺子居然用的是高压锅,几分钟就捞起来,最后还得过一次冷水。”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饺子保持鲜度、更有嚼劲。
至于给饺子配马爹利干邑白兰地,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果问店长还有没有其他选择,他会笑意盈盈拿出“饺酒”,成都映象集团专门为吃饺子研发的白酒。
作为一家营业到凌晨2点的深夜食堂,饺子酒馆也卖各种卤菜。所以,它尤其适合那些外出归来,不想应酬又不想马上回家的男人们。
饺子·酒馆
地址:桐梓林路3号附8号
电话:028 85448348
人均:48元
营业时间:周一到周日 11:00-02:00
除了拥抱传统,对于新的生活方式,桐梓林从未落后。
时代在不停地前进,风向也在不停地改变。研究互联网的人知道,每一种新业态的出现都是为了迎合新的需求。虽然欧式风情依然还是桐梓林的主旋律,但在此基础上,它点亮了另一种更前卫的生活方式。
比如卡路里博士沙拉轻食,比如完全可以当主食来吃的面包,又比如工作室牛排房。
不管是西餐还是中餐,正正式式在馆子里吃上一顿早已司空见惯。细数全成都有名的西餐,专业如岷山饭店的The river house,奢华如群光君悦酒店的牛排坊。
仔细翻一翻大众点评的西餐口味榜,名列前茅的还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牛房”。瞄一眼位置,开在一个小区。
━━━━━━━━━━━━━
来自客厅和卧室的西餐口味榜第一:牛房Beefun牛排馆
去一次,才知道原来是主打工作室理念的西餐厅。老板在The river house工作过,因为对西餐的热爱以及想要展现自己在西餐上新的Idea,便开了这样一间小小的牛排工作室。
最初只是亲戚朋友来品尝,口碑越来越好后,他便在7322创意工厂内筹备了一家新店。位于观南上域的工作室也升级成了『牛房』Beefun牛排馆。
虽然只是工作室,但牛房的性价比却极高,在这里能吃到澳洲和牛M9级别的一级部落肉眼(其实这是隐藏菜单的食材)。除了和牛,店里还有澳洲的安格斯牛肉,品质相当地道。
和其他传统西餐不太一样的是,牛房采用厚切的方式来烹饪牛肉,一块肉的厚度绝对不会太薄。厚切烹饪的牛肉吃起来的口感会更加醇香厚重,回味无穷。
端上桌的牛排还是原来的形状,只是被切割成几大块,并且它本身没有被覆盖上酱汁,就是原汁原味烤好的一块肉,旁边还有几碟酱料,里面甚至有四川的辣椒面。
老板认为只要牛肉的品质足够好,烤好后,它本身的味道就非常惊艳。如果想体验不同风味,川式辣椒粉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大概是因为牛房里榻榻米包间的存在,曾经有一对日本老夫妇在这里举行周年日庆祝,品尝过后,赞不绝口。
编辑部走访牛房时,还碰到了几对年轻情侣,看来酒香确实不怕巷子深。
牛房·Beefun牛排房
地址:新光路1号观南上域3栋2单元203
电话:18140211819 15108236718
人均:261元
营业世间:周一到周五 17.30-22:00
周六到周末 12:00-15:00 17:30-22:00
如果说私房川菜是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智慧结晶,那主营牛排的私房菜便是嘴刁的桐梓林对西餐的进一步挑剔。
从郑重其事地外出吃一次西餐,到如今更青睐小区的牛排店,老城南的一些人开始拥有全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更时尚、更健康、更回归本质。
面包也不例外。
━━━━━━━━━━━━━
回归简约的健康生活:Grains n' Beans 面包谷
开业近两年,Grains n' Beans 面包谷仅有两家店,第一家在九号公馆,小区楼下;第二家在桐梓林,烤肉店旁。在今天各种网红店当道的餐饮行业,这个速度不算快。
毕竟在成都,好吃的美食实在太多了。但是,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太少了,健康的食材又很难买。——这让曾在澳旅居十几年的面包谷谷主开始怀念土澳的乡村风味,尤其是每个周末在Farmer's Market里的面包。
外国人把面包当白米饭吃。白米饭可以配菜,也可以配酱。但是,即使搭配的花样再多,那只能是白米饭。一碗白米饭可以越做越香,但它永远不是蛋炒饭。
当然,面包也同理。
与填满肉松和奶油的甜面包相比,面包谷的面包更像简朴素颜的邻家妹妹。所有的配料都写在盒子上,所有的面包都不使用改良剂或者添加剂,所见即所得——所有的面包,身家清白。
寻常面包店里买的面包总是要找半天保质期,但是在面包谷里买面包则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它家的包装很讲究。
拿吐司来说,吐司表面会裹着一层保鲜膜,保鲜膜外是一层用贴纸固定的油纸,最后是大大的牛皮纸袋,纸袋封口的位置还有一张贴纸。
所有贴纸上,都有非常显眼的三个字:“尝味期”。上面清清楚楚地印着:常温1天,冷冻7天。下方则是一些如何保存面包的方法。
层层叠叠的包装,但能让你明明白白知道这个面包如何吃、如何保存、保质期又是多少。这种简单的细节对于爱买面包的人而言,安全感十足。
给出的保存方法中有一点很有趣:“冷冻七天”。没有看错,就是我们理解的那个意思。
面包要放在冰箱下层的急冻区冷冻,可以保存7天,而不是放在上面的冷藏区,因为会越放越干。贴纸上还写了怎样解冻:撒几滴水,在微波炉里加热一小会儿。
我们按照这个方式尝试过几次,味道比起刚买时也差不了多少。
Grains n' Beans面包谷
地址:桐梓林南路8号梓楠餐厅一楼1号
电话:17341313379
人均:36元
营业时间:周一到周末 07:30-21:00
很多住在桐梓林的外国客人是面包谷的常客,点点头再笑一笑,店员们就乐呵呵地开始做咖啡、装面包。即使在工作日的下午,店门前的小院也有几位坐客,或路过歇脚或午后小聚。
谷主说,面包谷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火锅店——大众所习惯的那种过度饱和及过量摄入的生活状态。不禁让人想起“打败方便面的不是其他品牌方便面,而是外卖”这句话来。
或许对面包谷而言,桐梓林这个鼓励文化多元化的街区,才是一个可以真正输入健康的简单公式的地方。
三种不同的业态,三种不同的生方式。它们能够在寸土寸金的桐梓林留存至今,说明有人正源源不断地在为它们买单,有人正过着这样的生活。
桐梓林就是一位英伦老绅士,两鬓斑白又优雅体面。和新南富相比,它是老了旧了,但这二十多年在生活方式上沉淀出的审美和品味,让它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文章只是选取了桐梓林的部分业态,如果想真正理解一个街区的生活方式,那就得让自己慢下来去认真体会。
去桐梓林随便吃一次吧,也许就能了解这个街区是如何形成、如何选择,又是用什么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验证了它的这份选择。
* 有点编辑部 出品 *
* 公众号:有点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