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旅15——慕尼黑高雅精美教堂篇之一

作者:芳菲 显示图片

在德国每到一个地方,您所能看到的最辉煌、最耀眼、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无疑是那些各具特色的教堂了。
教堂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从一个侧面综合反映了德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参观教堂是您在旅途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
欧洲的教堂主要分为四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主义教堂。

德国的教堂⛪️甚多,慕尼黑教堂很有特色,在这里只介绍几个有名的或自己比较喜欢的教堂。

地址:Frauenplatz 12, 80331 München
开放时间:周一至六:10:00-17:00,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门票:免费
玛丽恩教堂(Frauenkirche)即圣母教堂,远观就是绿色双洋葱头建筑,是慕尼黑最醒目的地标,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标和受欢迎的游览胜地。
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直到50年后的16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在当时哥特式的建筑时代已被文艺复兴风格时代所代替。哥特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人们将其称为“罗曼国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异国风味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意大利风味的”。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


红砖建筑之美,美在朴实无华、不加雕饰。圣母教堂用红砖建造,建造工程持续了20年。它外观质朴而粗糙,看起来似乎有种“廉价”的感觉,但是质地坚固耐用,又因其多孔而具有通风、散热的效果。
圣母教堂长109米,宽40米,双塔高达99米,其中一座比另一座高12厘米,十分雄伟,其样式属于晚期哥特式风格,由于没有太多的装饰,而显得十分庄重。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红砖建筑,都是一道靓丽、自然、生动的风景线,外观墙上的雕刻也很有特点。


教堂外面有一雕像。


色彩斑斓的彩色镶嵌玻璃,一扇窗户就画有一个圣经故事。


高大、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


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各种庄严圣像、雕塑及夏加尔创作的彩画玻璃都十分精美。



教堂简约、现代、大气,中间的22根大理石白柱朴素而不失肃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拼成的窗花的确很美,许多人都留恋观看。






在教堂铁栅栏们后面的地板上可以看到一块黑色的印记,这就是著名的“魔鬼的脚印”。魔鬼的脚印传说有许多版本,建筑师Jurg von Halsbach对魔鬼许诺说建造一个从里面不能看到一扇窗户的教堂。因此,魔鬼就帮助他建造了这座教堂。在他完成了大楼以后,建筑师带魔鬼到教堂的中间,告诉魔鬼说在这里你不能看见一扇单个的窗户,但是所有经常去做礼拜的人都在一个拥有充足光线区域就坐。魔鬼听后非常愤怒的跺脚,他的脚印就留在了石头地板上,成了“魔鬼的脚印”。


传说故事的完整性在1858年之后的一次重修中被破坏了。当时人们在重修的时候,将原来正前方没有窗户的地方重新开了一扇窗户。
我试了一下,站在这个脚印上,摆正身体,目视前方。穿过铁栅栏的孔正好看到耶稣的脸,但真是看不见旁边的一个窗户,只见中间这个后来重建的一扇窗户。


由于教堂在维修,没有登顶。
圣母教堂出来不远处有一建筑,吸引好多小朋友来此嬉戏。


像一个一个的小荷叶。据说到了晚上荷叶造型的灯会亮起,好有感觉。


地址:Prälat-Miller-Weg 3, München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免费  


圣灵大教堂位于玛丽恩广场的东边,1208年由路德维希一世建立的一所圣神救济院,也是慕尼黑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正门墙顶上立有金色的徽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现在看到的教堂是战后重建和修复的,大家所说的千纸鹤,一个也没有看见



由科马斯.达米安.啊萨姆创造的壁画是教堂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天花板布满美丽的壁画。


祭坛上面的这幅画描述的是天使簇拥着一只白鸽,是圣灵的象征。




有旅行社的导游对教堂进行讲解。我也坐下来听听,一句都听不懂啊






地址:Rindermarkt 1, 80331 München
开放时间:7:30~18:00 
门票:免费   


圣伯多禄教堂(St. Peter)是德国慕尼黑内城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处已经建有教堂。8世纪修道士居住在山上教堂周围。12世纪末新建了一座巴伐利亚罗马式教堂,在1327年被大火摧毁前不久曾扩建为哥特式。此后在1368年又新建了教堂。17世纪初增建了92米高的文艺复兴式尖塔和巴洛克式唱诗班席位。18世纪因火灾重建,改变为巴洛克式建筑,高塔也只剩下一座了。
教堂外观为红瓦白墙,顶部有绿色装饰,红配绿,色彩的鲜明对比让这里更具活力。


教堂内部的装饰风格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色调,非常壮观,气势。


安放在主祭坛的中央处的是圣佩特罗像,稍下方处的四位圣人像非常精美。


教堂内部的装饰融合了不同时期的风格,这里面既有哥特式的古老绘画,也有18世纪上半叶的天顶壁画。








每一幅壁画都栩栩如生。


地址:Sendlinger Str. 32, 80331 Munich, Bavaria, Germany
开放时间:7:30~18:00 
门票:免费 
在商业街上一个不起眼的教堂。第一次真的是不经意的就走过了,第二次开着手机导航,顺利找到。  


阿桑教堂(Asamkirche)的正式名称是内波穆克圣若翰教堂,建于1733年到1746年,由阿桑兄弟(Egid Quirin Asam和Cosmas Damian Asam)建造,作为私人教堂使用,受外界压力而对外开放。


建于18世纪的阿桑教堂是巴伐利亚晚期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风格最辉煌的建筑之一。其右侧是建于1733年的阿桑宅邸,左侧是建于1771年的神父楼。是德国最出类拔萃的洛可可之一。
教堂以巨大的内波穆克圣若翰(St. Johann Nepomuk)雕塑为特色,并描绘波希米亚-内波穆克圣若翰的光辉事迹。


教堂的内部金碧辉煌,华丽无比,目不暇接,无论是设计、雕塑、耗材都奢华精美到了极致,踏进教堂的那一刻,就会被彻底的征服。


天主教和上古历史的绘画、装饰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教堂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了两兄弟天才的艺术才能和丰厚的财富,内部装修十分炫丽华美,立体感极强尽显奢华大气。


教堂的每一寸都被精心雕刻成漂亮的曲线,或者镀上了黄金,彰显奢华。


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华丽的教堂,非常贵族化,雕刻之精细,让人无法用词汇来表达,游客们无不赞叹其精致、华美。


壁画讲述了一个个圣经的故事。


现实世界和人类艺术活动的完美结合。



天花板上的绘画及金饰装饰让人惊叹。


艺术家用他们精湛的手法和超凡脱俗的想象,表达了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奉献。


真是洛可可风格和巴罗克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品。


本想在这里坐一会,但总感到有点阴森恐怖,教堂很特别,幽暗的光线让人有点不舒服,不像其他教堂那样敞亮,这些照片都是经过后期调整的,否则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但这个教堂还真是值得一看。

地址:Theatinerstrasse 22, 80333 Muenchen
开放时间:6:30-20:00 
门票:免费   


这座巴洛克式教堂是由意大利建筑师Agostino Barelli于1685 - 1688年间设计建造完成的。巴伐利亚选帝候夫妇为了庆祝期待已久的继承人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出生而建造的。


教堂的外观有耀眼的明黄色带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


一进教堂令人瞠目结舌,纯白一色,颜色单一,但这座教堂内部的灰泥装饰显得及其高贵、素雅。


纯白大理石雕花仿佛像凝固的奶油,雕塑也是极其精美。


华丽质感,丝毫不会因为颜色的单调有所减少。



细腻的雕塑体现在每一个建筑上。



浅色单一的涂料,给人以轻松、宁静的感觉。


气势恢宏的穹顶以及纯白的内饰极为震撼,的确与众不同。


安静的坐下,仿佛唱诗班的圣歌在耳边响起……


整个高大的教堂墙壁上或人物或装饰雕花的雕刻的精细和立体感超强,令人惊艳。


我非常喜欢这里,静静的坐下来,闭上双眼静心模式开启。


地址:Ludwigstraße 22 München
开放时间:7:30~18:00 
门票:免费   
圣路易堂(Ludwigskirche),也称作“路德维希教堂”,是德国慕尼黑一座宏伟的天主教堂。
外观白净素雅,简洁优雅,气质独特,两座尖塔高耸,采用了新罗曼式风格。


圣路易堂(Ludwigskirche)建于1829年,是“皇家广场(Place-Royale)”建筑的代表作,二战后经重建,如今是德国最具风格的巴洛克式新教教堂。


圣路易堂拥有世界第二大祭坛壁画。此壁画为柯内留斯所作,是近代最重要的壁画作品之一。
大型壁画《最后的审判》(1836年至1840年)高达20米,宽12米。







屋顶壁画雕刻精美。






造物主、耶稣诞生、上十字架等壁画也非常巨大,这座教堂成为其他许多教堂效法的模型。





1、进教堂不要大声喧哗。
2、有唱诗班的孩子不要拍照。
3、因为我膝盖不适,没有登顶,建议可以上去看看,票价1—3欧元也不贵。
4、游客走累了,来教堂坐下,休息的同时欣赏教堂的容貌,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