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东
@中东 地区古老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我。。。但那片烽火大地,多年来一直战事不断,让习惯行走的我却步在@中东 的大门前,远远观望着它,而不敢踏足那片神秘的地域。。。。。。
2012年11月得知一个去@伊朗 的队伍可以收我,于是请假、下订金、出机票、填表办签证,就这样我用一天的时间定下了这次探访波斯帝国之行。。。在2012年和2013年交替之间,我用11天匆匆走过@伊朗 的@德黑兰 、@设拉子 、@亚兹德 、@伊斯法罕 ,这次跨年之旅让我第一次走进@中东 。。。。。。
感谢收留我的队友们,谢谢你们一路上的照顾,并陪伴我走过@伊朗 大地;感谢行前给我行程建议的驴友们,谢谢你们实用的攻略,让我可以轻松上路;感谢在@伊朗 给我帮助的波斯人民,谢谢你们用热情带我们走出每一次的困惑,让我回来后无比怀念你们;感谢@伊朗 ,谢谢你用最美的冬天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来充实我的行程,让我的人生阅历里多了@中东 的印记。。。
想了解更多的摄影旅行资讯,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微信号:什么明堂
——我在@伊朗 的11天
D1。(2012-12-29,星期六)@广州 —飞—@上海 (马汉航空23:15)—飞—@德黑兰 Tehran(宿飞机上)
D2。(2012-12-30,星期日)@德黑兰Tehran机场 (5:15)—包车(140美金/1天/7人,)—@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白宫 White palace,门票5000R & @绿宫 Green palace,门票5000R))——古珠宝博物馆National JEWELS MUSEUM(门票30000R)——自由纪念塔Azadi Tower,波斯语:برج آزادی—飞—@设拉子 Shiraz(宿@设拉子 Shiraz的Niayesh Boutique Hotel,41美金@/3人间含早餐;48美金@/4人间含早餐,TEL:+98 7112233622-4,EMAIL:niayeshhotels.com)
D3。(2012-12-31,星期一)@设拉子 Shiraz古城闲逛——AGE-KARIM KHAN城堡(门票5000R)——@天堂花园 BAGH-E-ERAM(门票4W)——哈菲兹墓ARAMGAH-E HAFEE(门票5000R)(宿@设拉子 Shiraz的Niayesh Boutique Hotel)
D4。(2013-01-01,星期二)@设拉子 Shiraz—包车(50美金@/1天@/7人)—@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 d——Naghsh-e-rostam——N-E-Rajab——@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设拉子 车站—夜车(酒店代订95000R,自己到车站买60000R,5。5小时左右)—@亚兹德 Yazd(宿车上)
D5。(2013-01-02,星期三)@亚兹德 Yazd———@Ateshkadehymh火庙 (The Fire Temple,门票10000R——广场Amir Chakhmsap Comple——@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水博物馆 WATER MUSEUM(门票1W)(宿@亚兹德 Yazd的SILK ROAD HOTEL,60W@/2人间@/含早餐,75W@/3人间@/含早餐)
D6。(2013-01-03,星期四)@亚兹德 Yazd——包车(27W@/人@/天)—@Kharanaq (village back to 4000 years ago,爬村里的摇晃塔)——CHAK CHAK(拜火教遗址village of zoroastian)——Maybod(@Narein Castle —@鸽子塔 pigeon Tower—邮局Pose office—冰房Ice house)——班车(4小时)—@伊斯法罕 ESFAHAN(宿@伊斯法罕 的@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三人间有空调卫浴含早,500000R@/2人间@/天含早餐,650000R@/3人间@/天含早餐。电话:0098-311-2237525,地址:between takhti cross roads and ayatollah tayeb Ave. Masjed Seyed St.)
D7。(2013-01-04,星期五)@伊斯法罕 Esfahan ——Jolfa@亚美尼亚 人社区——@亚美尼亚 教堂VANK CATHEDRAL(门票30000R ,Vank大教堂的博物馆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关门)
——33孔桥Si-o-She Bridge又叫Bridge of 33 Arches——@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
——@伊玛目广场 Naghsh-i Jahan Square (میدان امام—)———CHEHEL SOTUN PALACE里面的博物馆5000R(宿@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
D8。(2013-01-05,星期六)@伊斯法罕 Esfahan——@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门票5000)——哈基姆清真寺Hakim Mosque(门票5000)——@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六楼的音乐房里的镂空花纹屋顶很有特色,门票5000R)——Museum of Aliqoli Aqa Bath——Hammam-E Ali Gholi Agha(宿@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
D9。(2013-01-06,星期日)@伊斯法罕 Esfahan——@四十柱宫 Chehel Sotun Palace (门票5000R)——@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门票5000R)—夜车(6小时)—@德黑兰 Tehran(宿Holet Arman,700000R/2人间不含早餐,电话:+9821 33963421-22-23)
D10。(2013-01-07,星期一)@德黑兰 Tehran——@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Takht-e Marmar——Khalvat-eKarim Khani—镜宫Talar-e Berelian,门票5000R———Talar-e Almas,门票5000R)(马汉航空21:15)——@上海 (宿飞机上)
D11。(2013-01-08,星期二)@上海 —飞—@广州
----------------------------------------
——关于@伊朗 旅游的小贴士
1.时差:
@伊朗 实行冬令时和夏令时
冬令时:比@北京 时间晚 4小时30分(9月23日—3月20日);
夏令时:比@北京 时间晚3小时30分(3月21日—9月22日)
2.关于汇率、货币和换钱:
(1)汇率:
@伊朗 IRR对美元汇率变化很大,每天都有浮动,每个城市也有一点差异,2013年1月的汇率:1美金=3150-3200 Toman,1民币=5000 Rial
(2)货币
Rial是@伊朗 货币的基本单位,但比较困扰人的是,在交易的时候一般用另一个货币Toman,1Toman=10Rials,所以问价钱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是Toman还是Rial我在@伊朗 这么多天,还是不太搞得清楚,一般买东西、吃饭或坐Taxi,伸一个手指就是1,000 Toman,也就是1万Rials,相当于2元人民币。讲价的时候用手代表数字更清楚一些,,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就用计算器或手机打出来,再问是Toman还是Rials,就基本不会出错了。
(3)关于换钱
1.@德黑兰 换钱要去@土耳其 embassy对面的Fedowsi Street换(2008年版LP@德黑兰 地图上的E23,或者到了问酒店前台),如果找车就说@土耳其 大使馆对面就是。
2.@伊斯法罕 Esfahan的换钱在Sepah St,街上很多搭讪换钱的,不要理他们,直接进店面里面换,货比三家,保证安全。Naghsh e Jahan Exchange, 就在那街上,可以打电话去问汇率。电话0311-2237811
3.@亚兹德 Yazd在@Ateshkadehymh火庙 对面的二楼有一家Exchange,汇率不错,如果去@Ateshkadehymh火庙 的话,可以去随便换钱。我们住的SILK ROAD HOTEL的那条街上也有一家Exchange,汇率也不错。
3.关于衣着的提示:
女士(学前儿童除外)在@伊朗 境内须戴头巾(不管任何国籍,只要在公共场合都要戴,同伴试过到酒店的餐厅打热水忘记戴了,被当地人很严肃批评了)。穿长袖、宽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风衣,衣长必须盖住屁股(这点好象对外国游客比较),官方场合须穿颜色较深的长风衣,不得显露腿及脚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裤外出,违反有关规定标准的女性或男性,即可处以罚款或监禁。
4.关于@伊朗 旅行的安全:
伊 朗旅行总的来说是安全,只要晚上不要一个女生单独出门,不要去太偏避的地方,钱财不要外露,一般都问题不大。但是,我有三个同伴在@设拉子 包车的时候把装着 钱的包包放在车上,被司机(名字叫@阿里 )偷钱了。损失多少不是问题,问题是影响了旅行的心情。。。车是Niayesh Boutique Hotel帮我们订的,车费我们也是直接给的酒店。同伴的钱被偷了,我们质问司机,司机从前面的英语对答如流,到后面假装不懂英语。。。然后我们找酒店, 酒店经理和我们说那个司机的人很正值,不会做偷钱的事,我们都怀疑酒店和司机是一伙的了。。。但不是他又会是谁呢?最后,我们要求他对着古兰经发誓,但他 很含糊不清在发誓。。。总结一下,@伊朗 是一个有宗教的国家,总的来说在那里放行是安全的,但最安全的国家也会有小偷小摸,所以发后出行的驴友在小心好管好 自己的财物。。。
5。关于旅行保险:
到@伊朗 旅行,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毕竟这是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所以出发前我买购买了美亚的万国游踪境外旅游保障,@***443 ,其相保障范围,理赔模式(网上理赔,款项直接打到帐号上,快捷方便),都是很适合我这次的旅程。
——关于@伊朗 交通
在@伊朗 是看不到TUTU车,骑自行车的很多是少年玩车族,是一种时尚。私家车、巴士、班车、火车、各种出租车,组成了@伊朗 非常强大的交通网,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从容出行。@伊朗 火车站和汽车站都远离市中心区,4——10KM都有可能,不过都有公共交通工具进市区。@伊朗 不管火车还是汽车,都不允许超载,每人都会有座位,火车也没有站票一说。如果坐长途车想半路上车,那就要拼人品了,路过的车有空位才可以上车。
高速公路和国道上都有清晰的英语路标,@大城 市的主要干道路名也都标注@伊朗 语和英语。地铁站也都有英语标志。不过公共汽车没有英语或阿拉伯语标记。出门前最好向当地人学会自己目的地的发音,或者先找到标志性地名。
1。@伊朗 的出租车
@伊朗 的出租车分专营和私人两种,专营车通常都漆成橙色,而私人则各式车型,分辨不清,所以站在路边打车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看到的士都可以招手,总会有一辆车会停在你的面前。
全世界出租车司机都一样,都会想方设法多收钱,见外国人或游客能宰则宰。当地人很多是几个人一起share taxi,但taxi司机一般会让外国人单独包车,即使share taxi也会多收3到4倍价格。最好可以最好先向当地人了解一下大约的车费,再和司机砍价,最好就是能找个当地人一起坐车,先看别人付多少钱,然后自己跟着付一样的价钱。
@伊朗 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挺有性格的,如果你说了“no”,通常不会再纠缠。另外如果向出租车司机问路,他们一般都挺诚实的,很少会故意指错路。总体来说,@伊朗 出租车费不贵,管理还算不错。
2.市内公共交通(Bus,metro, shuttle taxi)
当地人称公共汽车总站为“bus terminal”或“end station”。公共汽车站点称为 bus stop 或 bus stand。@大城 市有空调公共汽车,单一票价的无人售票车,后门为男女分隔线,下车时把车票交给司机。票价各城市不同,大概500R-1500R之间。
3。@伊朗 的火车
我这次在@伊朗 没有坐火车,做行程的时候整理了一些别人攻略里的火车信息。伊 朗的铁路网覆盖城市不多,只几个@大城 市,但舒适便宜。火车是从@中国 进口,采用封闭空调包厢式,相当于国内软座包厢或软卧。
@伊朗 火车票分两个等级,票价根据等级和快慢而不同:
一等(1st class)是指卧铺,分四人和六人包厢,六人包厢价格比班车便宜,四人包厢比班车贵一倍。六人车厢通常只住5人,有一上铺用来放置枕头被子,列车员会提供被单床单以及一次性枕套,下车前收回。
二等(2nd class)是指座位,六人包厢,价格是班车的三分之一不到。很宽敞,座位可拉伸和对面的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床位。如果都是女的,身材属正常范围是可以躺下休息,很实惠的选择。不过有些车次只有卧铺。
火车票预售得通过旅行社,不收手续费。火车站只卖当天票,估计有足够的预留票,即使在新年,我在火车站都能买到当日票。买票时需出示护照,候车时警察会检查登记。火车站里卖票的也是旅行社,12:00-15:00午休时间停止卖票,晚上营业到18:00(有些可能延长到20:00)。买票时最好问清楚不同车次不同票价,否则会卖最贵的给你,如果单身女性,可以要求进女性包厢。
火车站区域分清真寺、办公楼、行李房和候车室。候车室分内外,外面的可随意进入,上车前才可进入里面的候车室。通常车站内可能只有一个小商店甚至没有,按@伊朗 人正常工作时间上班。站内有免费饮用水、卫生间等基本设施。行李寄存处则有点远。
长途火车上会按时提供免费点心、饮料和矿泉水。包厢内有充电口,包厢外的过道没有座位,厕所和洗脸池很干净甚至有点豪华。火车上似乎没餐车,但只有一个卖热饮的窗口。所以如果准备长途旅行,最好自己准备好吃的和消磨时间的玩意。
列车员基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统一制服,干干净净,更像大酒店里的waiter。没见到列车员打扫,只偶尔来收垃圾,@伊朗 人还是很有公德心,车厢内和公共角落都非常干净。沿路站台干净得有点一尘不染了,不见小贩货厅,所以甭想在火车站去补充物质或买当地特产之类的。
(3)@德黑兰 的地铁
在@德黑兰 最方便交通工具就是坐地铁,@德黑兰 的地铁有5条线:红色的1号线;深蓝色的2号线;蓝色的3号线;黄色的4号线;绿色的5号线。用的最多的是南北方向的红色1号线和东西方向的深蓝色的2号线。
@德黑兰 地铁票可以去自动售票机买,也可以去人工售票口买。车票有单程、双程和多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双程和多程的票价忘记了。单程票价是3500 Rial,随便你坐到哪个站台票下,因为统一票价,出去的闸口也不用验票,人走到闸口那里门就自动感应开门,很人性化。
@伊朗 的地铁和公车都有女士专用车厢箱,一般在最后面或者最前面,男士一般情况下不可以进女士专厢,但女士可以进男士车厢。
从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Iman Khomeini Sq出来方圆一公里之内可以步行到达大巴刹、Golestan皇宫以及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去Azadi Tower可坐东西2号线至Azadi站下,但是还要再走上近2公里才能到,可选择Share Taxi或公车前去;去到原@美国 大使馆需乘坐1号线到Taleqani;因为Tajrish实际上还没有开通,所以要去Sa'dabad皇宫必须在1号线终点前一站下车然后Taxi去,打车的价钱就看你的还价水平了。
@德黑兰 的地铁感觉上还不是很完善,入站口的标识不是很明显,站内的地图和车上的路线图也不是太清晰,经常让人搞不清终点站到底在哪里。去Imam Khomeini的陵墓可乘南北走向的1号线在终点站前一个站的Haram-e Motahar下;但不是每一个车次都直接到达Haram-e Motahar,有些车次的终点站是在前面两个站,要下车再等下一趟车再重新上车才能到达,我们去机场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在@德黑兰 坐地铁要搞清楚自己要去哪个站,然后在车上多问人,@伊朗 人都很友善,一般看到外国很迷茫的时候,都会主动过来帮忙,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一般都能去得到。
——科普一些@伊朗 的东东
1.@伊朗 采用自己的太阳历,这个历法以春分为新一年的开始,一年的头6个月每个月31天,后6个月里的头5个月每个月30天,最后一个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前6个月有31天和其余30天的原因,不是设计者随便決定的,它是通过研究的事实,由于地球公转是沿椭圆形轨道,在北半球的春天和夏天,地球接近远日点,与秋天和冬天相比,绕太阳运行速度稍微慢一些。2012年是@伊朗 的1391年。
2.@伊朗 每周是从周六开始,周@五结 束。周四周五是周末,周六到周三是工作日。星期五一般的博物馆、清真寺是不开门的。在@德黑兰 ,他们也根据国际惯例,一般的博物馆星期一也不会,好象只有@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和珠宝博物馆是开门。
3.@伊朗 人不是阿拉伯人,他们是高贵的波斯人,官方语言也是波斯语。@伊朗 是伊斯兰教国家,但不意味着人人都是穆斯@林信 徒。
4.不要看@伊朗 到处都是戈壁就以为他们的资源很贫瘠,@伊朗 的石油储量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二,两项综合储量世界第一。粮食可以自足,最好的藏红花产自@伊朗 。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藏,最好的绿松石就是产于@伊朗 。
5.不要以为@伊朗 一直都很贫穷,远了不说了30多年前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 可以说是@中东 +@中亚 首富的国家,基础建设都是在那个时代建设的,有些设施比我们还要现代化。
——关于宗教与政权
当今世界的集体世袭分为党权世袭与神权世袭两种。如果说@朝鲜 是党权世袭的典型代表国家,那么@伊朗 就是神权世袭的典型代表国家。
1979年,@伊朗 君主世袭的巴列维王朝覆亡,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以霍梅尼为首的什叶派宗教人士宣布建立@伊朗 伊斯兰@共和 国。但很快,这个所谓的“@共和 国”就露出了其伪@共和 国的本质。新的@伊朗 伊斯兰@共和 国虽然消灭了封建专制的家族式君主世袭,却建立了现代专制的集体世袭,这就是神权世袭。@伊朗 神权世袭的现代专制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集体世袭。以霍梅尼为首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在@伊朗 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集体世袭的神权至上的现代专制权力架构:伊斯兰@共和 制。根据@伊朗 宪法,@伊朗 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领 袖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他不只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权威,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最@高领 袖是国家最@高领 导人,内政外交的最后裁定者,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集大权于一身。总统、议会、司法、宪监会等所有机构均受领袖领导。而负责选举领袖的是“专家会议”,专家会议由宗教法学家组成,成员86人。这种政治体制决定了宗教领袖们可以垄断国家的政治权力,并牢牢地控制在集团内部,只能在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流转。
2、强制信仰。封建专制是强制臣服,国民必须效忠君主,严禁反对君主;现代专制则是强制信仰,国民必须效忠于党(党权世袭国家)或效忠于宗教(神权世袭国家)。@伊朗 政权最好地体现了现代专制的强制信仰特点。首先:@伊朗 的现代专制制度确保了伊斯兰教对国家权力的绝对垄断,哪怕全国99.9%的国民都改变宗教信仰,不再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最@高领 袖也能根据集体世袭制度牢牢掌控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即使99.9%的国民都改变宗教信仰,不再信奉伊斯兰教,这种改变也只能是一种地下的闭门行为,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决不能表露出来,一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表露出来立即会招到严厉的惩罚。举个例子,如果某个@伊朗 女性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再遵守伊斯兰教义教规,走在@德黑兰 大街上像一个基督徒或佛教徒一样长发飘飘,这绝对是一种必须受到惩处的犯罪行为,如果竟敢穿着短裤迷你裙上街、穿着泳装去海滩晒日光浴,那么,她的死期也就到了。
为了保证集体世袭和强制信仰,@伊朗 政府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集体世袭国家的党或宗教都建立了凌驾于法律和政府之上的超权力,@伊朗 也不例外,政府沦落为宗教的附庸和奴仆,沦落为实现宗教目的的工具。有一篇论文“至高无上的@伊朗 神权政治——从@伊朗 政治体制的角度解读@伊朗 宗教政治文化”这样描述@伊朗 :
“伊斯兰宗教的的神权体系在@伊朗 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拥有凌驾于政府之上的绝对政治权力,实质上统治着这个国家的一切。由此,名义上作为@伊朗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总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一方面,作为民主选举的总统,他拥有者@伊朗 的最高行政权。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外交事务中,在电视里、报纸上抛头露面、风光大造的大多都是总统。而另一方面,由于@伊朗 政治体制,实质上总统事无巨细都要按照最@高领 袖和专家委员会的意志行事,在更大意义上只不过是宗教的官方新闻发言人罢了”。
——踏足@中东
10月从@美国 回来后,朋友问我:“下一个目地是@非洲 还是@欧洲 ?”我说:“不知道呢,说不定是@中东 呢。。。”无心闲聊的一句话,竟然让我的@中东 梦成真。。。2012年11月多口问了一句:“你们的队伍还收人吗?”就这样,定下了我的@伊朗 行。。。
浦东机场里,我们五个人的行李。。。
2012年12月29日的傍晚,我推着行李车从到浦东机场的国内到达厅走到国际出发厅,这时候我才第一次看到这次@伊朗 行的队友们。。。
在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厅,我们席地而坐,开吃了这次行程的第一顿大餐。食物是我们各自带来的,有兔头、有海虾、有鸭骨架、榨菜,还有红酒。。。本想着躲在角落里就可以低调地吃,但食物的香味吸引了每个从我们身边走过的人,只要是经过的人都会多看我们两眼,当然他们的眼中是各种羡慕,妒嫉。。。当时我以为我们已经算很过份,没想到@伊朗 人们更狠,在我们的对面拿出一个巨大的电饭煲接上电源,然后一群人围着电饭煲开吃。。。就是样,我们和@伊朗 人把@上海 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厅变成了一个美食嘉年华。。。
马汉航空,成就了我的穷游@中东 梦。。。
晚上11点15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中@伊朗 ,带我走进@中东 。。。
刚起飞没多久就听到广播说,因为飞机的燃油不够,要先到@伊朗 境内一个边境城市加油然后再去@德黑兰 ,全程中飞机没有降落过,但飞行时间比正常多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呢?难道这就是传闻中的空中加油?
飞机降落在@德黑兰 的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飞机上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着围头巾,一身冲锋衣裤的我,围着风情万种的头巾。。。把自己雷倒了。。。下了飞机,跟着人流排队入境,@伊朗 是不用填入境表的,到柜位前递上护照,入境的官员盖单后,我说了声:“THANK YOU!”大步走入@伊朗 的国土,正式踏足@中东 。。。。。。
@德黑兰 机场。。。。。。在一个手表广告上,他们的两个精神领袖。。。这张相片里包括了@伊朗 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伊朗 人很喜欢手表)
晚上11点15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中@伊朗 ,带我走进@中东 。。。
刚起飞没多久就听到广播说,因为飞机的燃油不够,要先到@伊朗 境内一个边境城市加油然后再去@德黑兰 ,全程中飞机没有降落过,但飞行时间比正常多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呢?难道这就是传闻中的空中加油?
飞机降落在@德黑兰 的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飞机上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着围头巾,一身冲锋衣裤的我,围着风情万种的头巾。。。把自己雷倒了。。。下了飞机,跟着人流排队入境,@伊朗 是不用填入境表的,到柜位前递上护照,入境的官员盖单后,我说了声:“THANK YOU!”大步走入@伊朗 的国土,正式踏足@中东 。。。。。。
@德黑兰 机场。。。。。。在一个手表广告上,他们的两个精神领袖。。。这张相片里包括了@伊朗 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伊朗 人很喜欢手机)
@德黑兰 街头的书店,没有店面,这样一排排的书架。。。停留在书架前选书的人不少,我等了好久才拍到这张书架里前只有一个人的相片。。。
@德黑兰 街头停车的咪表,上面写的是波斯文字里的数字,左边从上到下是1、2、3、4,右边从上到下是5、6、7、8。。。
一身黑衣的她从这座100多年历史的大门前过。。。被禁锢在这身黑衣下的她,又有多少心情去欣赏周边的风景?
我看到这张波斯地毯的时候在想:是不是应该只买一张单程机票,然后坐上传说中的波斯飞毯回国呢。。。
看到这些时尚的裤子,能想象得到,这件黑色长袍下有着一个向往色彩的心。。。
街头的干果小铺,卖各种干果,试了一下,很新鲜,味道很不错。。。
这些不知道是什么吃的东东,我觉得是蕃薯。。。你们认为呢?
水果里面卖的水果品种和@中国 的差不多。。。估计是当年@丝绸之路 在功劳。。。
@伊朗 人很热爱手表,街头经常会看到各种档次的手表店。。。
街头的香水专柜。。。看来@美国 的物资封锁并没有锁住@伊朗 人爱美的心。。。
@伊朗 人好象很喜欢镜子,从皇宫到平民百姓家都喜欢用镜头子做装饰。。。
@伊朗 的GG和孩子对镜头很敏感,经常会遇到要求我们拍摄他们的,还会摆出各种POSE给我们拍摄。。。拍完后给他们看看相片,他们也很满足了。。。当时如果他们有EMAIL,我们都会留下联系方式,然后把相片发回去给他们。。。
我们在@伊朗 的第一顿大餐。。。烧鸡+馕。。。晚餐后,我们去了看了自由塔,然后坐晚上的飞机飞向夜莺与玫瑰之城——设色子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里的@白宫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这里原来是@伊朗 皇室的避暑胜地,也称夏宫。夏宫在远离市区的@东北 面,风景十分优美,冬天来这里,明显感觉比市区的温度低几度。。。伊斯兰革命以后,这个惜日的皇家行宫里的大多数建筑都改成了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所以也有人管这里叫博物馆公园。
@德黑兰 雪后蓝得纯净的天。。。
@伊朗 也有一座@白宫 ,就在@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内。。。因为@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内有很多座博物馆,如果都看完要花上一天的时间,重点的有著名的@白宫 (White Palace)、艺术博物馆、Abkar Miniature Museum 、Museum of Fine Arts 和军事博物馆(Military Museum),和最漂亮、一定要看的Green Palace。可以选择联票,也可以每个馆单买,在景点门口的售票处就要想好你要去几个宫殿,然后把票买好,里面好象是不能独立买每个宫殿的门票,我没问联票的价钱,单买的话,每个宫殿是5000R(等于一元人民币,@中国 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高价门票了。再这样下去,国人都出国消费了)。我们只选择了其中的两个博物馆。。。@白宫 (White Palace)是我们到达的第一座博物馆。。。
@白宫 因为外部是用白色@大理 石建筑,所以被称作@白宫 。这里是巴列维国王之父——里萨汗国王的宫殿。现在主要展示当年国王使用的物品,包括名贵的地毯和豪华的家具,一共有54间房,外表建筑是@德国 宫殿风格,内部装饰是波斯风格。门口那双铜靴原本是这座宫殿的主人礼萨沙阿巴列维国王的雕塑,但在伊斯兰革命时被砍得只剩下这双靴子。
白色@德国 宫殿风格的@白宫 。。。
礼萨沙阿巴列维国王的靴子。。。
在靴子的旁边是这个类似于@中国 后羿射日传说差不多的人物,没搞明白。有清楚具体资料的同学请告知我一下,我好改正过来。。。
@白宫 内奢华的皇宫用品。。。
不知道这里曾经宴请过多少皇亲国戚呢。。。
致的天花与壁画。。。
拼凑紧致的地板。。。
水晶吊灯。。。
这壁灯,不知道照耀过程多少皇室达人呢?
——@德黑兰 的雪
从@白宫 出来,之前下的雪在背阳的地方都积着厚厚的一层。在@广东 出生成长的我,难得有机会拍雪,于是一边往@绿宫 走,一边拍雪。。。
发帖:2424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发帖:2424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在找@绿宫 的时候,我们经过军事博物馆(Military Museum),门口摆放着曾经参与战争的武器。。。因为开始没计划要去看军事博物馆,没有多买的门票,就没进去看,在门口拍了几张相片就向@绿宫 走了。。。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里的@绿宫
@绿宫 Green palace,是以前皇室的寝宫,里面整个房间都是镜面设计,耀眼夺目。灯光一打,真的是闪瞎眼的华丽。。。进入@绿宫 要在门口套上一个鞋套,里面不让拍照,会有工作人员不停提醒。。。但实在是太华丽了,我没忍住内心的邪恶,用手机偷拍了几张。。。
@绿宫 里面不让拍相片,出来后我在外面走了一圈,狠狠补回来了快门。。。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因为不让拍照,本来打算只写几个字轻轻带过,但回想起那些让我怀疑是玻璃的宝石,那些在晕暗灯光下也光芒耀眼的钻石,那颗全世界最大的粉钻。。。就让有了写写这座博物馆的决心。。。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LP上写的开放时间:周六-周二14:00-16:30。具体是不是这样时间,我也没搞清楚,因为是到过@伊朗 第一天去的,当时对波斯文的数字还不太清楚,@伊朗 又很少用阿拉伯数字的,所以看不懂。。。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在一家银行的地库里,进入博物馆之前,所有东西都要寄存,还要经过两次安检。。。当时我心里还想,我们进故宫也没这么麻烦,后来才知道,故宫的珍宝馆对比这里真的太小儿科了。。。。@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其实只有一个面积不算很大的展馆,里面的光线很晕暗,我心里嘀咕着:“难道光线太强了,会伤害眼睛吗?”事后证明,如果光线太强,真的会刺痛眼睛。。。
展馆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连城 的皇冠、权杖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珠宝首饰。摆在正中央的当然镇馆之宝,世界上最大、重 182 卡的粉钻:“海之光Sea of Light”。海之光的上面摆放着@伊朗 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的父子两位国王的王冠,用到了3380颗钻石、5颗祖母绿、2颗蓝宝石和368颗珍珠;其他的物品也都是用各种颜色的宝石进行装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样也想象不到@伊朗 曾经的奢华。。。
下面这张图片来源于网络。左边的是巴列维王朝的父子两位国王的王冠,右边是海之光粉钻。。。
下面的相片都是我用手机翻拍在珠宝博物馆里买回来的名信片,因为已经寄出了接近20张,所以不能把博物馆里的精品都放上来。。。等收到名信片的时候,我再补拍放上来。。。
展馆内的四顶各时期的皇冠,有多少颗钻石,有多少颗祖母绿,有多少颗红宝石,有多少颗珍珠,自己慢慢数吧,反正我是数不清楚。。。
@伊朗 的法塔赫,@阿里 国王遗留下来的孔雀宝座,这宝座一共镶有26000多颗宝石。 不知道座在这些宝石上会不会搁着屁股不舒服呢?
想象过用黄金制作的纯金地球仪没有?在这个博物馆里,我看了用34公斤黄金制作的纯金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制作于1869年,上面共镶有50000多颗各种宝石:祖母绿宝石镶嵌的海洋,红宝石镶嵌的平原,@东南亚 、@伊朗 、@英国 和@法国 用钻石镶嵌。我站在它面前的时候,真的目瞪口呆,@伊朗 皇室竟然用黄金宝石去做玩具。。。
这个是一个用宝石镶嵌成的盾牌,旁边还摆放着镶满钻石的宝刀,和另一些皇帝用的武器。。。那时候的皇帝,把皇冠,衣服,和这些武器都穿佩戴在身上,他们还能走得动吗?不是一般的重啊。。。
皇室用的一些生活器皿。。。这么奢华的东西,会舍得用吗?
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曾经盛满波斯美酒呢?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onappear="null" loaded="true" original="mfwStorage5/M00/5C/A4/wKgB3FD2ckiAZVk1AAPF3Sz1w6U56.groupinfo.w300.jpeg" jQuery18005214545426877162="157">
为些首饰,不知道佩戴在那个皇妃的头上和衣服上呢?
看到这些项链的时候,我除了羡慕、妒嫉外,我还想到的是,如果戴上一天,脖子不痛吗?
展馆内还有N多散装的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绿松石等各价值@连城 的各种宝石。。。。。。这些成色和卡数比N多明星戴的所为鸽子蛋还要大N倍的钻石,在那些成品珠宝前面前只能黯然躺在一个个不显眼的盘子里。。。——晃荡在@设拉子 街头
我们这次去@伊朗 买的机票是@伊朗 马汉航空的促销机票,多加1元人民币就送一张内陆的机票,于是我们选择了飞行程里最远的一个城市:@设拉子 Shiraz。。。到达@德黑兰 的当天晚上,我们就飞向@设拉子 这个夜莺与玫瑰之城,去寻找波斯帝国曾经的辉煌。。。
第二天一早醒来,洗漱过后和米粒、大师兄、二师兄出门闲逛。@设拉子 还是诗人之城,我们要来沾沾这座城市里的文化气息。。。
在这写着波斯语的墙前面,看着形形式式的@伊朗 人从我面前走过。。。
经过这座清真寺,来祷告的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于是就很不客气地进去了...这个不知道这位斯文淡定的大师是什么地位的呢?去了十天,还是没搞清楚。。。
和我们合照过后,他匆匆离开。。。
去清真寺里做祈祷的穆斯林。。。
@伊朗 建筑上一大特色。。。传闻在@伊朗 之所以要把门把做成一大一小两种不同的图案,是因为大的门把敲门的声音沉闷有力,小的门把敲门的声音巧。大的门把是给男性访客敲门用,小的门把是给女性访客敲门用的,这样在房子里面的人就可知道门外的来客是男人是女,房子里的女性就可以知道要不要回避了。。。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但觉得这很科学啊,对于@伊朗 这个穆斯林国家很实用。。。
路边的捐赠箱。。。在@伊朗 的每一个城市都会看到这种立在路边的捐赠箱子。。。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就算他们的生活不算太好,但也会把松动的钱放到箱子里面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能感受得到这个国 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何其的高。。。如果在@中国 。。。唉,不说了吧。。。
@设拉子 市区的清真寺里的宣礼塔。。。
没看明白是什么,我猜是路牌吧。。。
路过这座清真寺。。。当时是中午,路上很多赶往这里祈祷的穆斯林。。。
对宗教的虔诚,令行动不便的他也坚持来到清真寺祈祷。。。
对宗教的虔诚,令行动不便的他也坚持来到清真寺祈祷。。。
吊带,抹胸。。。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在@设拉子 的街头。。。怎样禁锢,也锁不住人民爱美的心。。。
这两个假人和对面的两个真人。。。让我混淆了。。。谁真谁假?
来之前一直担心我带的头巾太花哨了。。。看到这家店的时候,我释怀了。。。在@伊朗 也可以这么色彩缤纷。。。
不知道这裂黑袍下,是怎样的靓丽的风景呢。。。衣袖的那一抹黄,会不会让你无穷暇想?
这些应该是他们的战争英雄吧。。。不知道是不是两伊战争期间的战争英雄呢。。。。。。
——@卡里姆汗城堡 ,昔日皇家庭院
在设子市区一路闲逛,来到了@卡里姆汗城堡 前。。。这城堡是18世纪时,由波斯历史上的赞德Zand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大帝(1705年-1779年)建立的。这座城堡也是当时皇城建筑的一部分,旧时辉煌的皇城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座城堡孤零零矗立在@设拉子 城的中心。。。
卡里姆汗宫不算很大,我们沿着围墙走了一圈,城堡的墙体上装饰着很多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凹凸不平的墙体艺术。城堡的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十几米高的炮楼,其中一座炮楼当时修建的时候因为下面的去水道设计下出了问题,令基础下沉,现在已经向外侧严重倾斜,感觉摇摇欲坠。
这就是城堡的正门。。。
城堡里的地砖。。。
城堡里在可以看的东西不算太多,但窗户的造型是吸引了我。。。
我站在这水池边上拍倒影,这身黑袍让我对着她们按了N次快门。
在@伊朗 ,一般女性太不太喜欢被拍。。。所以很多拍来的都是这样的身影。。。
@卡里姆汗城堡 内浴室,这个我觉得是城堡内最值得看的点。。。在很多古城里都看到了浴室这建筑,证明以前的@伊朗 人注重享受。。。但现在伊斯兰革命后,全国上下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喝歌,不可以去浴室,不可以公开表演。。。在各种条条框框之下,@伊朗 人娱乐就那几种:周末到公园或者郊外去野餐;到水烟馆抽水烟聊天;吃冰激凌。。。
200多年前的建筑,现今站在这里是惊叹它的精致。。。
花瓶形的装饰是他们的最爱。。。
——@设拉子 的手工老艺人
在卡里姆汗宫内,有一排小房间都是给一些上了年纪的手工老艺人们在里面搞创作。。。我去到的时候刚好他正在雕刻一把梳子,这种手工雕木工艺我是小的时候看到过,雕刻的过程与细节都已经忘记了。。。这次在@设拉子 能遇到手工艺人在劳作,于是在经得他同意后,我围着他拍回来了这组相片。。。
一个放大镜,一把小刀,从他的巧手下出来了一件件艺术品。。。
先在梳子上打线,设计好想要的花纹。。。
然后再用小刀慢慢雕刻。。。
桌子上摆着各种成品和半成品。。。这是@波斯波利斯 的石雕。。。
——@设拉子 的@天堂花园 不是天堂
离开卡里姆汗宫,为了把最美的日落留给@伊朗 最伟大的诗人哈菲兹,我们选择了先去绕去@天堂花园 ,黄昏时分再去哈菲兹墓看日落。。。@天堂花园 的门票4W,是在@伊朗 所有景点里最贵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没有看头的一个景点。。。
@天堂花园 其实是Eram植物园,是@设拉子 最闻名的花园之一。Eram植物园兴建于1037——1193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900多年前的@伊朗 就已经兴建植物园,果然是文明古国啊。。。植物园建成后的不同时期的当政者都曾在这里居住并不断扩建,诗人哈菲兹曾在这里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诗篇。
@天堂花园 的占地面积在当地来说算是很大,园子中央是一座漂亮的三层楼建筑,浅色的外墙,二楼和三楼的中间是两根白色圆柱,二楼露台的白色栏杆连接两旁的房间,房间装饰着白色的落地玻璃窗,窗户与露台栏杆之间是细长的彩色瓷砖,屋顶是金属圆拱形装饰。房子前一如既往是一个长方形水池,碧绿的池水倒影着这房子,构成了这花园里最美的景象。
——诗的故乡,探访@伊朗 的心灵之神
从@天堂花园 出来,我们打车去@伊朗 人“心灵之神”——哈菲兹的墓,去感受@伊朗 的文化气息。。。走进哈菲兹的墓,通过一条两边种满看上去很像玫瑰的植物的@通道 ,再上几道阶梯,前面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着不同种类、长年青绿的植物,植物围绕的中间是一个亭子。。。如果不是知道这里是@伊朗 著名诗人哈菲兹的墓,我会以前自己来到了某位一个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里。。。
哈菲兹是@伊朗 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墓园随处可见到手持诗集、沉静在诗歌中的人们。。。中间这亭子里长眠着@伊朗 著名诗人哈菲兹,从这墓地的设计到维护就知道哈菲兹@伊朗 人民心目的宗高地位。。。
亭子的穹顶。。。
来前来参观膜拜的粉丝带来的水仙花。。。
哈菲兹(1320~1389)是14世纪@伊朗 伟大的抒情诗人和神秘主义诗人。哈菲兹(Hafiz)是他的笔名,意思是“能背诵《古兰经》的人”。还因为他的诗歌而被誉为“不可见者的喉舌”,亦即神的代言人。父亲是@伊斯法罕 的商人,后破产全家移居@设拉子 。幼年丧父后生活困苦,他一面谋生一面求学,对神学和阿拉伯文学尤感兴趣。少年时即开始写诗。20岁时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崭露头角,受到世人注目。@巴格达 宫廷曾邀请他进宫赋诗,遭到拒绝。1387年,征伐波斯的帖木耳占领@设拉子 时,他已沦为托钵僧,两年后去世,安葬在@设拉子 郊外的莫@萨拉 附近,今已修建成哈菲兹陵园。
作品主要有抒情诗、颂诗、短诗、鲁拜诗(四行诗)。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近500首嘎扎勒。这是波斯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诗体,形式较为自由,一般由7~12 个对句组成,多则可达20余个对句,只用一个韵脚,通常要在最后一个对句中点出主题,并出现诗人的名字。哈菲兹的抒情诗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诗歌传统,没有标题,也不大注意情节是否连贯,注重抒发主观的感受和描写客观景物,抒情中不乏哲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中歌唱现世幸福,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揭露和嘲讽了社会虚伪与宗教偏见,表现了对社会道德沉沦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激情。在许多颂酒抒情诗中,流露出他放歌痛饮的豪放以及洁身自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在大胆讴歌纯洁爱情的抒情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爱情、渴望个性解放的心理。在咏叹春天、鲜花,呼唤自由、公正的抒情诗中,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企盼之情,以及关注下层人民命运的深情。这些诗歌珍品在艺术和内容上都堪称是波斯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哈菲兹的诗歌以手抄本和民间艺人吟唱的方式,广为流传。其诗集于1791年首次出版,从18世纪起,又相继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恩格斯和歌德都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1981年,@中国 出版了邢秉顺译的《哈菲兹抒情诗选》。)
波斯风格的窗花。。。
用手机留影的@伊朗 美女。。。
在墓园里算命的波斯美女。。。原来算命真是世界通行的一种玩意。。。
感叹一句:@伊朗 的美女帅哥不是一般的多。。。
黄昏时分的哈菲兹墓真的很美,太阳的余晖染红了天,染红了地,染红了来到这里的每一个游人。。。
——@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前世今生
@设拉子 是古波斯王国的政治中心,多个王朝都建都在基附近,如果到@设拉子 ,没去过@帕萨尔加德 、没到过@帝王谷 、没好好游过@波斯波利斯 ,回来一定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来过@伊朗 、到过@设拉子 。。。
这天我们的包车线路是@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N-E-Rajab——@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这样定包车线路,一个是根据历史时间顺序走,另一个是把最宏伟的@波斯波利斯 留到最后面,这样不容易会审美疲劳。。。当然最重要的是:日落时分的@波斯波利斯 超美。。。
@帕萨尔加德 (波斯语: پاسارگاد、)位于今日@伊朗 的扎格@罗斯 山的一盆地中,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帝国第一个朝代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居鲁士二世从前546年(或更晚)开始在这里建设城市。但因为居鲁士二世于前530或529年在战争中被杀,所以居鲁士二世在生之年这个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完成。不过直到大流士一世计划在@波斯波利斯 建都之前,@帕萨尔加德 仍然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
@帕萨尔加德 是西亚第一个多文化帝国的首都,被认为是第一个尊重其子民文化多样性的帝国。从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的建筑就能反映出其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
@帕萨尔加德 的遗迹范围为1.6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普遍被认为是居鲁士二世陵墓的建筑、坐落在附近山丘上的堡垒与2座皇宫与花园的遗址。这些花园也包括已知最早的四重的花园设计。
在@帕萨尔加德 建筑结构工程的最新研究显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工程里的宫殿、花园和居鲁士的陵墓都突出反映了当时皇家艺术和建筑的特色,以及波斯人的文明。
现在的@帕萨尔加德 遗址,可以看的东西已经不多,除了居鲁士二世的墓还比较完整外,其它的遗址都只是断垣残壁。。。司机先带我们去到景点最里面的一个国王用来接见来使和官员的宫殿遗址,车停在山下,我们沿着一个小山坡爬到山上。山上面的宫殿遗址只剩下这厚重的城墙,去记载着阿契美尼德帝国曾经的文明。
站在山上,@帕萨尔加德 遗址一览无遗。远处屹立着的建筑遗址是2500年前国王的寝宫。。。
从山上看这遗址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大气,当我来到它的面前,才知道它原来是如此的高大。。。
阳光洒落在寝宫的石条上,后面是山上的接见宫殿。。。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这些倒下的@石柱 ,是一处宫殿遗址,根据考证这里当初的用途应该是比较庄严,里面有居鲁士的宝座。一个皇朝的结束后这些倒下的@石柱 ,被后来的阿拉伯人用来盖清真寺,可能修建的清真寺规模不如这个宫殿大,所以还能剩下不少。。。还好有这些柱子遗留下来,不然今天就算我们来到了,也只能对着远处的柱础发呆了。
这根柱子上刻了段国王的标语,英文意思是:“I'm 居鲁士, the Achaemenid king。”
这里好象是居鲁士大帝的马厩,具体是不是,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哈哈。。。如果真的是马厩,证明在那个征战连年的时代,帝王跨下战马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高等啊。。。
居鲁士二世的陵墓是@帕萨尔加德 最重要的遗迹。陵墓外侧有6阶宽阔的阶梯,墓室长 3.17米、宽2.11米、高2.11米,有一个低而狭窄的入口。因为有玻璃围栏,没得近距离去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是就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不过根据@希腊 历史学家的纪录,@亚历山大 大帝将它视为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亚历山大 大帝劫掠与烧毁了@波斯波利斯 后,曾造访这座陵墓。在阿利安的著作中,纪录@亚历山大 大帝曾经命令一位士兵进入这座陵墓,并发现一张黄金打造的床铺、一张摆着器具的桌子、一具黄金棺材、一些用珍贵珠宝装饰的摆饰与陵墓的铭文,不过这些铭文并没有保存到现在。
根据一些古典学者的看法,这座陵墓的形式与建筑与相同时期@乌拉尔 图的陵墓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帕萨尔加德 的陵墓几乎跟里底亚国王阿利亚特(克@罗索 斯的父亲)的陵墓大小相同,不过也有许多学者并不认同这个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居鲁士二世可能“引进”里底亚的工匠来建造这座陵墓。陵墓主要的设计则是位于山墙内部门扉上的玫瑰设计。大体来说,@帕萨尔加德 可以当成许多波斯传统文化的集合体(承袭埃兰、巴比伦、亚述与古@埃及 ),并受到一些里底亚影响。
在阿拉伯人统治@伊朗 期间,他们的军队曾经试图破坏这座陵墓,认为它违反伊斯兰教的教义。不过陵墓的管理人则让阿拉伯统治者相信这座建筑不是为了居鲁士二世而建的,而是作为所罗门母亲的坟墓,因此才保住了这座建筑,让其免于被毁。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波斯古国的@帝王谷
为了省下更多的时间在@波斯波利斯 ,离开@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我们只是在车上匆匆吃了点顺身带的干粮,就往@帝王谷 赶去。车在停车场停下来时,我还在睡梦中。。。下车跟着同伴往里面走。。。先来一张手机拍的全景图。。。这次@伊朗 行用单反拍的全景图,用错焦段,只好用手机上的相片。。。大家将就看吧。。。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帝王谷 距离@波斯波利斯 20分钟车程,车停在一片荒芜的戈壁上,后面竖起的这道陡峭悬崖上,就是纳克歇· 洛斯塔姆Naqsh-e Rustam(意思是“帝王的山谷”),古波斯@帝王谷 。开凿在150米高的山崖上,离地面50米,一溜过去有4个波斯帝国国王的墓穴,从右到左(据说)分别是薛西斯大帝(Xerxes the Great,公元前486—前464年在位)、大流士大帝(Darius I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4—前424年在位)、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公元前424—前404年在位)陵墓、祭坛(立方体)。陵墓被雕刻在高高的岩壁上,波斯人在峭壁上刻画出如此巨大的十字,并雕刻出整座陵寝,可能是为了防止盗墓。陵墓的样式如同一间间宫殿,上方还雕刻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像和士兵像等等,作为守护陵墓的象征。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帝王谷 距离@波斯波利斯 20分钟车程,车停在一片荒芜的戈壁上,后面竖起的这道陡峭悬崖上,就是纳克歇· 洛斯塔姆Naqsh-e Rustam(意思是“帝王的山谷”),古波斯@帝王谷 。开凿在150米高的山崖上,离地面50米,一溜过去有4个波斯帝国国王的墓穴,从右到左(据说)分别是薛西斯大帝(Xerxes the Great,公元前486—前464年在位)、大流士大帝(Darius I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4—前424年在位)、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公元前424—前404年在位)陵墓、祭坛(立方体)。陵墓被雕刻在高高的岩壁上,波斯人在峭壁上刻画出如此巨大的十字,并雕刻出整座陵寝,可能是为了防止盗墓。陵墓的样式如同一间间宫殿,上方还雕刻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像和士兵像等等,作为守护陵墓的象征。
王谷里还有一座四方形的建筑,传说是拜火教的神庙。。。
——隐藏着的浮雕,N-E-Rajab
从@帝王谷 到@波斯波利斯 会先经过N-E-Rajab,其实N-E-Rajab就在帝王出来没多远的地方。。。司机一个没有一个游人、也看不到任何建筑痕迹的地方停车,告诉我们这就是N-E-Rajab。。。如果不是要买门票,我都怀疑这里是不是N-E-Rajab。出发前看资料知道这里隐藏着四幅萨珊王朝时期的浮雕,但为什么会在这里雕刻这四幅浮雕,浮雕的内容是什么,我还没搞清楚。只记得因为曾经有一个叫N-E-Rajab的人在这里开了一个茶摊,所以这个地方就叫N-E-Rajab了。。。
据说在萨珊王朝时期,相互之间授予这个圆环表示友好,今后可以自由出入对方的国土了。。。虽然回来了,真没搞清楚浮雕的具体内容。。。有知道的驴友请指正。。。
斯@波利斯 是@伊朗 最闻名的景点,也是我这次@伊朗 的重头戏。到@伊朗 去@波斯波利斯 ,就好象老外到@中国 了必去长城,我们到了@柬埔寨 必去@吴哥窟 一样。。。因为车子不能开到景点的大门口,下车的时候司机告诉我们沿着面前的路一直走就是入口的地方。。。走过一条宽阔的@通道 ,@波斯波利斯 就在我的面前。来之前已经看过无数的相片,我以为已经可以淡定去面对@波斯波利斯 ,当我抬头看到它的那一眼就被它的伟大彻底征服。。。
买好门票,寄存好包包(这里规定包包一定要免费寄存,@伊朗 所有要求寄存包包的景点,寄存都是免费的)。进去后迎面是111级石阶,这些阶梯宽7米,每级石阶只高10CM,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骑马上去的人,也不知道是为了更容易把朝贡的物品搬上去呢。。。阶级梯的尽头是“万国门”,穿过万国门我走进了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
万国门是@波斯波利斯 最著名的建筑,站在门下,幻想着当年各国来使朝贡时走过这门的热闹情景。看着这巨型@石柱 上那些2500年的前雕刻,经历千年风雨后依旧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昔日的繁@荣昌 盛。。。离开万国门再往里面走,前面散落一地都是雕刻精美的巨石,不知道当年@亚历山大 大帝为什么可以这么狠心,一把火烧毁了这个宏伟精致的建筑呢?波斯人烧毁@雅典 娜神殿时,一定没想过150年后@希腊 人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他们,两国间的争斗摧毁了两座世间伟大的建筑,如今我们只能站在这些废墟中去感叹历史的残酷。。。
波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领土东到@印度 河流域,息道色雷斯半岛,南到@印度 洋,北岛里海和黑海沿岸,几乎囊括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 河流域的四大文明的三个。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创建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29年在与马萨吉特人的战争中阵亡。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先是征服了@埃及 ,但是却在公元前522年一次宫廷内乱中神秘死亡。腥风血雨,波斯帝国面临着僧侣篡权、分崩离析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契美尼德家族的一个旁支贵族大流士一世(Darius I)强班夺权,成了第三任波斯皇帝。而正是这位乱世英雄和他的儿子薛西斯(Xerxes)、孙子@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修建了@波斯波利斯 这座曾经傲视欧亚大陆的巨大都城。
“@波利斯 ”是“都城”的意思,@波斯波利斯 是指“波斯国的都城”。这座都城建在当地人称为“善心山”脚下,城的东面依山,其余三面建有双重的围墙。占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建立在一个约15米高的石平台之上,一半由人工搭建,一半侧凿山而成,据说当年是由居鲁士大帝亲自选址的。
@波斯波利斯 经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三代,历时70多年建成。有一些学者认为@波斯波利斯 仅建造到一半,而且不曾被使用过。全部建筑大约可分为5期:
第一期(前515年-前490年)包括阿@丹巴 及库房
第二期(前490年-前480年)包括万国门、大流士寝宫及古城入口的大@石台 阶
第三期(前480年-前470年)包括薛西斯一世寝宫及后宫
第四期(前470年-前450年)包括百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王宫
第五期(前360年-前338年)包括32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三世陵墓
气势雄伟的万国门。。。当年各国使者经过这里走向觐见大厅。。。
“@波利斯 ”是“都城”的意思,@波斯波利斯 是指“波斯国的都城”。这座都城建在当地人称为“善心山”脚下,城的东面依山,其余三面建有双重的围墙。占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建立在一个约15米高的石平台之上,一半由人工搭建,一半侧凿山而成,据说当年是由居鲁士大帝亲自选址的。
@波斯波利斯 经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三代,历时70多年建成。有一些学者认为@波斯波利斯 仅建造到一半,而且不曾被使用过。全部建筑大约可分为5期:
第一期(前515年-前490年)包括阿@丹巴 及库房
第二期(前490年-前480年)包括万国门、大流士寝宫及古城入口的大@石台 阶
第三期(前480年-前470年)包括薛西斯一世寝宫及后宫
第四期(前470年-前450年)包括百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王宫
第五期(前360年-前338年)包括32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三世陵墓
气势雄伟的万国门。。。当年各国使者经过这里走向觐见大厅。。。
大流士的军队
大流士的军队
觐见厅,当年接见各国来使的地方。。。
这些浮雕载述着当年35个属国、23个民族的朝贡使者或者手捧金银珠宝,或者牵头@狮子 、麒麟、@双峰 骆驼的列队情景。。。从这人物生动浮雕里,反映了波斯帝国的繁@荣昌 盛。。
大流士的军队
觐见厅,当年接见各国来使的地方。。。
这些浮雕载述着当年35个属国、23个民族的朝贡使者或者手捧金银珠宝,或者牵头@狮子 、麒麟、@双峰 骆驼的列队情景。。。从这人物生动浮雕里,反映了波斯帝国的繁@荣昌 盛。。
——古兰经门下告别@设拉子
古兰经门不是我在@设拉子 的最后一个景点,我用它来做我的@设拉子 的结束篇,是因为它是@设拉子 市内的一个经典地标。古兰门是一座建于@设拉子 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卡里姆汗(桑德王朝第一位统治者)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希望在这部《古兰经》的庇佑下,这个城门将保佑@设拉子 的人民平安归来。
不知道上面那个小房子是不是就是放着古兰经的地方呢。。。我在这城门底下走了两个来回,古兰经有没有庇佑我呢?
——古兰经门下告别@设拉子
古兰经门不是我在@设拉子 的最后一个景点,我用它来做我的@设拉子 的结束篇,是因为它是@设拉子 市内的一个经典地标。古兰门是一座建于@设拉子 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卡里姆汗(桑德王朝第一位统治者)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希望在这部《古兰经》的庇佑下,这个城门将保佑@设拉子 的人民平安归来。
不知道上面那个小房子是不是就是放着古兰经的地方呢。。。我在这城门底下走了两个来回,古兰经有没有庇佑我呢?
经典的蓝,在@伊朗 的建筑上必定看得到的颜色。。。
现在的古兰经门已经看不出任何历史遗存,它是一座新的建筑,而且还在扩展建设中。。。这是古兰经门旁边的公园和咖啡馆。。。
在@设拉子 同伴被包车的司机偷了钱,让我们对这个城市留下了不良印象。。。但在@设拉子 一座清真寺门口遇到的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又让我对这里多一份留恋。。。而这家清真寺恰恰又是我们要求偷钱的司机对着古兰经发誓的地方。。。天真、邪恶在这清真寺里偶遇。。。拍这些相片的时候,天已经很暗,D200的高ISO太不给力了,相片的噪点好利害。。。
喜欢他们的简单的笑容。。。
在这个夜里,我们离开@设拉子 这个昔日皇城,前往@亚兹德 。。。昏黄灯光下的投拉子更婉约动人,只是我要离开了。。。
——@亚兹德 ,彻底的迷失
@亚兹德 (波斯语:یزد;)位于@伊朗 的中部,是一座有着7000年历史的城市,也是@伊朗 本土宗教拜火教的最大中心,几千年来圣火在这里一直燃烧不息,就算被伊斯兰教压迫的年代,拜火教的圣火在这里也从来没有息灭过。。。
@亚兹德 是一个沙漠包围的城市,这里的夏天非常炎热,最高气温可以去到40度以上。。。还好我是冬天来的,不然在这样的温度下还@包头 巾,不知道会不会中暑呢。。。清早5点,我们来到了座古老的城市,办好入住后,迎着晨光我们去探访这座几百年来都保持着原样的古城。。。古城里面的巷子没有路牌、没有章法,就象迷宫一样,走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就算拿着地图我们也彻底迷失了。。。
走在几百年来都保留着原样的古城里,时间凝固在清晨透明的空气中,遗忘了自己是身处2013年还是1391年。。。@亚兹德 古城仿佛是一个时空的错层,每转一个弯道,就好象穿越了一个世纪。。。偶然眼前的一裂黑衣,把思绪拉回现实。。。当黑衣消失在转角处,我又迷糊了,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方。。。在@亚兹德 彻底把自己迷失,忘记时间,忘记身份,忘记工作,忘记一切。。。我就是我,一条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自由的鱼。。。
爬上一个高的@天台 ,鸟瞰@亚兹德 古城。。。@风塔 、清真寺、土房,这就是@亚兹德 。。。
在古城里,竟然看到这家还在经营的裁缝店,一个裁缝师傅,两台缝纫机。。。他说他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了。。。古城在没落,但他还在这里坚持他着的理想。。。
裁缝店的老板和告诉我们,这家单车店已经荒废了30年。。。算算时间,好象和伊斯兰革命的时间差不多。。。会不会和那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有关呢?不得如知。。。
古城里的一家铜器打制店。。。老板不会英语,沟通不了,但透他友善的眼神,我们还是用指手划脚地沟通了一下。。。拍下了他工作的相片。。。
古城里的一家铜器打制店。。。老板不会英语,沟通不了,但透他友善的眼神,我们还是用指手划脚地沟通了一下。。。拍下了他工作的相片。。。
他在给铜器上锡。。。
——@亚兹德 有一个@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
在@亚兹德 我住在SILK ROAD HOTEL,旅馆一出来就是@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每次闲逛都会经过。@星期五清真寺 的建于15世纪,这两座拜塔高48米,是@亚兹德 古城里的方向标,在古城里迷路了,只要向着这两座拜塔走,就一定能来到@星期五清真寺 前。所以高大的@星期五清真寺 也成了我们在@亚兹德 回旅馆的地标。。。
蓝色是清真填寺必用的颜色的。。。
一丝不苟的花纹。。。
这厚重的木门载满了历史的痕迹。。。
透穹顶上的通花散射下来的阳光。。。
清真寺的内部整在装修,但无损它华丽的美。。。
——@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圣火长燃的地方
最早知道拜火教,当然是从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估计大部分@中国 人都是),来自波斯的紫杉龙王和小召是何其的神秘啊,那个武林圣火令又是何等的地位崇高。。。
在做行程查资料的时候我才知道,拜火教的全称是琐罗亚斯德教(Zarathustra),是波斯本土的宗教。在伊斯兰教统领波斯前,拜火教是的古波斯国教,那时候的拜火教是何其的昌盛。因为@亚兹德 地处卡维尔盐漠中间,这里荒瘠贫穷,在过去一直被统治者所忽视,所以拜火教在这里才得到传承。今天的@亚兹德 还保留着多处拜火教遗迹,@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就是其中的一处。。。
@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 也叫火庙fire temple,位于@亚兹德 市区。拜火教的寺庙一般是方@方正 正的,除了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和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的头像外,火庙内部的装饰都非常简单。火庙里最重要的是代表光明的圣火,是不能熄灭的。在奥帖希喀代里面,供着就熊熊燃烧的圣火,据说在这里的圣火自公元470年始一直燃烧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1174年从Nahid-e-Pars寺庙转移到Arkadan,1474年又转移到@亚兹德 。
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
供着圣火的神殿。
玻璃窗里面就是已经燃烧一千五百多年的圣火。
这个应该是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吧。。。
火庙里面的信众。。。
——闲泡在@亚兹德 的午后时光
@亚兹德 是一个让时间没有概念的城市,搞不清楚为什么这天下午会全城放假,城市里的只有少数的店铺开门营业,整个城市忽然失去了生气。。。闲泡在@亚兹德 空荡荡的街头,和祈祷做完的@伊朗 人闲聊几句,到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去看孩子们踢足球,随时走进一座清真寺内看穆斯林做祷告,尝尝街头的小吃。。。到现在每到午后,都会怀念那天在@亚兹德 闲泡的时光。。。
走到一座不知名的清真寺门口,我们跟着来祷告的穆斯林溜了进去。。。被里面的彩色玻璃迷住了,于是呆坐在这些彩色下,聆听穆斯林的祷告声。。。虽然没搞懂他们的仪式是什么一回事,但也被他们对信仰的虔诚所感染。。。经得许可后,我拍了几张他们祷告时的相片。。。
走到一座不知名的清真寺门口,我们跟着来祷告的穆斯林溜了进去。。。被里面的彩色玻璃迷住了,于是呆坐在这些彩色下,聆听穆斯林的祷告声。。。虽然没搞懂他们的仪式是什么一回事,但也被他们对信仰的虔诚所感染。。。经得许可后,我拍了几张他们祷告时的相片。。。
清真寺里面的彩色玻璃
这张大景看得更清楚一些。。。
清真寺内的穹顶。。。
在做祷告的穆斯林。。。有时候坐下来,有时候站起来,有时候下跪磕头。。。看完全程,也没搞清楚具体的仪式。。。
在巴扎里和一家地毯店里和老板闲聊,他的英语并不好,但他很愿意和我们沟通。。。被禁锢了30多年,他们希望从游客口中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看到这张相片的时候,想起Y哥那张《宿命》。。。戴着可爱小红帽的她好奇地看着我们的镜头,天真的她不知道,有一天等着她的同样是这身黑袍。。。
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上的@阿米尔•乔赫马克 清真寺,位于@亚兹德 正中心,是为了纪念1400年前殉道的伊玛目侯赛因 ——伟大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而修建的。。。这里晚上亮灯后很能够漂亮。。。但我晚上没有过来,闲泡了一天,我也累了,回到旅馆就不想再出来。。。当然晚上气温骤隆也是其中一个让我不想出门的原因。。。旅程中怎样都会有遗憾,看不到亮灯后的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那我就留到下次再来的时候看吧。。。
LP上说可以爬到这最上面去鸟瞰@亚兹德 的全景,不知道是不是季节的原因,我们去到的时候门锁着,问当地人,告诉我们现在已经不可以上去了。。。
@亚兹德 街头拍到的切糕。。。不知道是不是当年@丝绸之路 的影响,@伊朗 的蔬菜、水果、干果和@新疆 非常接近,连切糕的样子都一模一样。。。
蓝天下的清真寺大圆顶。。。
每次走在街头迷茫的时候,总会有帮助我们的@伊朗 人,这是其中一个。。。
街边闲聊的老人,慢生活被@亚兹德 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营业中的小店,老板在修一个不锈钢锅。。。阳光洒在他身旁的不锈钢器皿上,整个人被耀眼的光芒包围着。。。
@伊朗 的瓷器做工非常精美,价钱也便宜,我也带了红茶壶回来。。。
水烟壶。。。。。。@伊朗 在伊斯兰革命后,禁止了所有的公众娱乐活动。。。人们最好的消遣除了吃冰激淋就是抽水烟。。。@伊朗 的水烟壶款式真的是应有尽有。。。
店内的各种水烟配件,非常多的种类。。。一个水烟壶引出大学问。。。
——@亚兹德 的@风塔 和Ghanat(坎儿井)
@亚兹德 是一座被沙漠包围的城市,7000年来这里一直有人居住,也有人说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亚兹德 很久以来就已经是一个商业中心,早在@中国 的元朝,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拜访过这座城市,这位@意大利 人当时对@亚兹德 的描述:一个美丽而辉煌的城市,一个商业中心。
身处沙漠中心的@亚兹德 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影响,这里夏天可以去到50度,而冬天又极其寒冷。古@亚兹德 人把房子修在地下,并发明了一种叫作@风塔 的特色建筑把风引入地下纳凉。。。因为水源珍贵,@亚兹德 人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修建Ghanat(就是我们说的坎儿井)把山上的水源,通过沿着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的暗渠,引入到城里每户人家里供日常使用。。。而每个家庭的@风塔 下面都建有一个水池,结合@风塔 引入的风,在地下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调房间。。。古@亚兹德 人的聪明才智让这座沙漠腹地的城市成为沙漠绿洲,成为独树一帜的@风塔 之城。并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古城里的@风塔 。。。这种四面都镂空的@风塔 设计是为了可以把任何方向的风都能通过@风塔 引入室内。。。
古城内各种造型的@风塔 。。。
坎儿井是在高温地区很常见的引水工程,沿着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暗渠,这样可以把山上的冰雪融化可以通过暗渠把水引入到城市里。在坎儿井经过的地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从地面打竖井深入到水渠,附近的居民就可以取水饮用和灌溉。暗渠因为在地下数十米深的地方,就算夏天5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能减少水份蒸发。。
修建坎儿井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因为修建的条件有限,一般成年人都不能在暗渠里直立行走,修建的人只能在里面弯着腰、双脚长年泡在冰冷的@水里 工作。。。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修建坎儿井的人寿命不会很长,一般都只有30多岁。。。30多年前@亚兹德 还是靠坎儿井引水生活,靠@风塔 纳凉,随着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只能在@水博物馆 内看一些以前修建坎儿井的相片和工具,并从那一小段古城里的坎儿井里去了解@亚兹德 建筑特色的历史了。。。
城外山坡上的坎儿井。。。
@水博物馆 内通下地下的阶梯。。。
铁门后面就是一段古老的坎儿井,当年的它掌握着这座古城的命脉。。。
@水博物馆 内摆放着各种以前古亚兹人盛水的器皿。。。
古@亚兹德 人利用坎儿井的水流去驱动水车磨面,也利用坎儿井的水渠穿过地下房屋,在地下房屋中形成自然流动的水渠,结合@风塔 在地下形成自然的空调降温循环。。。房间内的水池旁边一般都修有卧榻,想像一下以前的波斯家庭就是在这些卧榻上吹拉弹唱,闲话家常。。。
@水博物馆 内各种与水有关的器皿。。。后面墙上的相片记录着修建坎儿井的情景。
——@丝绸之路 上的千年古驿站@Kharanaq
@Kharanaq 在@亚兹德 城北7公里的地方,是一条有着过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已经距今4000多年。。。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 上的重镇,最鼎盛时期这里居住着2000多人,后来随着@丝绸之路 的没落,铁路和高速的发展,昔日这条昌盛的村子也衰落下来,村民也逐渐搬离这里,直到30年多前最后一个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的离世,这条古老的村落彻底废弃了。。。但村子的外面还有人居住,也有农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在村子的外面看到一些@新建 起来的建筑,具体是用来做什么,就不知道了。。。
圆顶上的透气孔除了可以加促空气流通,还可以用来采光,好环保的设计啊。。。
我们到来这里的时候天气很好,太阳晒在身感觉很暖和,但不知道为什么地上还有这么多的积雪。。。
这就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城堡,穿过城堡进入村子内。。。
这层薄薄的积雪,让古村落看上去更层次分明。。。
站在村子的最高外,脚下的已经废弃的房子错落有致,村外是苍茫荒漠。。。曾经的丝路驿站,如今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有这些千年房子在守候着我们这些匆匆过客。。。
村子里保存完好的拜火教摇晃塔,据说摇晃塔的兴建是古人用来预测天气的,如果强风来了,塔身就会摇晃,人们就知道暴风雨马上要来了。。。。这个是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可以爬上去的摇晃塔,既然来了,又找到开门的人,当然要体验一下啦。。。
摇晃@塔里 面的@通道 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塔顶上最多也只能站三个人,所以我们只能分批爬上去。。。越靠近塔顶,@通道 就越窄,背着摄影包的我,差点没卡住在那里,如果不是我本来就胖,估计就下不来了。。。站在塔顶上,我们三个人一起努力摇晃,真的能感觉得到塔在晃动。。。怪不得摇晃塔的建筑原理后来可以用到抗震上,我亲身感受了一次它的摇摆,知道它是真的行。。。同伴在塔上和我打招呼。。。
卡在快到塔顶的地方,大师兄十恶拍下我狼狈的样子。。。。
入口外的我。。。(谢谢二师兄指纹)
——到Chak Chak去朝圣拜火教
Chak Chak是位于@亚兹德 城@东北 70公里处的拜火教圣地,是拜火教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年的7月14-7月18日,世界各地的拜火教徒都会起来这里朝圣,到时候这偏僻的山坳汇集着过万教徒,场景热闹非凡。离开@Kharanaq ,我们来到了Chak Chak朝圣。。。
传说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当时的萨删帝国公 Nikbanou 证领着随从由@伊拉克 一路逃到这里。众人又累又渴,但在沙漠深处又找不到水源,追兵马上就要杀到。绝望之际,公主诚心祈祷,希望神灵相助。。。神迹出现,泉水湧现,山崖裂开,令众人@成功 避开了敌人。阿拉伯追兵到来时搜索无果,只好撤军。。。后来有追随者在山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内的石壁有甘泉渗出,认为是神的眼泪,从此这里成为拜火教的圣地。
Chak Chak一词是拟音词,意指洞内的泉水不断滴下来的“嘀嗒嘀嗒”的声音。。。Chak Chak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以前教徒来这里朝拜,在骑几天的骆驼穿过沙漠才能到达山脚下,然后再上到半山的岩洞。。。现在车子已经可以开到半山腰了,我们这种看热闹的游客可以省事不少。。。
下车后走过170道阶梯,来到岩洞前。这里规定要脱鞋进去,之前看别人的游记说里面长年滴着泉水地面湿滑,赤脚进去会非常的冰冷。。。当我买好门票时发现,现在门口已经放有很多拖鞋,可以换拖鞋进去了,果然是一个很人性的宗教。拜火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被西方认定为是耶稣的前生。拜火教是一种注重个人修行、修身、修德的宗教,甚至不像宗教,类似于@中国 的儒家,在几千年前就能产生这样的宗教,可见古波斯文化的发达。。。
走进洞内,岩壁上供着长燃不息的圣火。。。
————千年古镇——Meybod
Meybod(梅@博德 )是离@亚兹德 北部52公里一个千年古镇,这里有@伊朗 最古老的城堡——纳林城堡@Narein Castle ,还有@鸽子塔 、@冰库 、@古邮局 等。。。我们离开Chak Chak来到Meybod,爬上城内最高处,这个沙漠中的城镇尽收眼底。。。
纳林城堡@Narein Castle ,司机说没开门,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在城外拍了几张相片就去了@鸽子塔 。。。
@鸽子塔 pigeon Tower,这建筑是古人为了吸引野生鸽子的在此筑巢,收集粪便做肥料而修建的。塔内都布满密密麻麻的小洞,司机说这里最峰时期住了超过4000只的野生鸽子。。。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鸽子了,只是放了两只鸽子模型在这里给游客拍照用。。。
@古邮局 ,不知道是否因为@亚兹德 是古@丝绸之路 的重镇,所以这里古时候的邮局也很先进。进到邮局的中庭,有两只驿马模型的在模仿当年的情景。。。
陈列柜里摆放着世界各国的邮票。。。
是不是很熟悉?当然了,因为这是@中国 邮政发行的邮票啊。。。看看能认出几个地方来?我认出@澳门 的三大巴牌坊和@北京 的天坛。。。
邮局的后面是一个广场,有一家高级餐厅,还有卖地毯的,这里还有演示织波斯地毯的工艺。。。
地处沙漠腹地的@亚兹德 ,夏天最高可以去到50度,为了夏季能消暑降温,聪明的古@亚兹德 人想到用@冰库 Ice house去储存冰块留到炎热的夏天使用。。。在冬天人们注水进在@冰库 门口的两个大池子里,结冰后取出来,用稻草一层一层隔开垒在@冰库 里。。。等夏天取出来用。。。
@冰库 里面存放冰块的大坑。。。。
这大坑有多大?看看我站在里面就知道了。。。
离开@冰库 后,司机带我们去了一个手工瓷器加工场,老板在现场试范给我们看波斯的瓷器是怎样做出来的。。。
在试做不同的造型。。。
成品。。。
——拜火教的天葬台——@寂静塔
拜火教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是一个信奉火神的宗教,其实拜火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之神与黑暗之神之间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火只是传达信仰的媒介。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由:土地、空气、水、火四大元素组成,这四大元素是不可污染的,必须保持纯净。所以拜火教教徒死后不可以土葬和火葬,而是鸟葬。鸟葬类似于@中国 @西藏 的天葬——将尸体置于@寂静塔 内喂食秃鹫,然后其后人把骨头收集放入@寂静塔 内。。。。
寂没塔的建筑都材料都是泥砖,拜火教认为,木头接触尸体时,会被污染,而石制的或铁制的不会。所以寂静之塔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其大小和复杂程度依需要和有关拜火教社区的富裕程度而定。
寂没塔最高的上方是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平@台中 间有一个圆坑,平台上面有两三米高的塔墙。尸体就摆放在石板上,被秃鹰吃完后,骨头就被扔进圆坑里面。因为塔本身离地面很高,所以教徒们认为这样就不会污染大地了。等到圆坑堆满了骨头,教徒们就会另觅地方,再建造一座新的@寂静塔 。@寂静塔 上的门都对着东方,其意义是跟随光明的太阳。。。
@寂静塔 Tower of Silence是我在@亚兹德 最后的一个景点。。。来到的时候,天色开始暗了,冬天的@亚兹德 一到晚上就会刮风。。。站在寒风中的@寂静塔 之下,身子随着慢慢褪去的夕阳余辉投进了黑暗里。。。在这个空荡着的荒野大地上不知道飘着多少灵魂呢?合十双手,默默祷告。。。
在上世纪60年代,@伊朗 政府已经禁止了鸟葬改为火葬,所以现在的@寂静塔 只是拜火教的历史文化建筑遗迹。。。来到这里只是见识一下这个世界最古老的宗教的葬礼场。。。
葬的仪式一般要几天,这些房子一个是给来送别亲的拜火教徒暂时居住,另一个是举行一些葬礼仪式的时候使用。。。
——在@伊斯法罕 遇见@亚美尼亚 教堂
@伊斯法罕 是@伊朗 的第三@大城 市,也是@伊朗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经是“@丝绸之路 ”上南路的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换商品,当时的@伊斯法罕 富甲天下,所以@伊朗 的彦语有“@伊斯法罕 半天下”一说。
离开@亚兹德 ,我来到了@伊朗 行的最后一站@伊斯法罕 。这天是星期五,也就是@伊朗 的公休日(等于我们的星期日),大部分的景点都不开门的。酒店的前台告诉我们,在@亚美尼亚 人社区里的基督教堂——@VANK 大教堂 这天的上午还会开门,于是我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
因为@亚美尼亚 人的聪明曾经在@土耳其 引发过一次灭族大屠杀。从1915年春到1916年秋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生活在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土地上的200万@亚美尼亚 人中,有100万到150万人遭到屠杀。
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 气数将尽,@希腊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 等巴尔干国家先后独立。奥斯曼@土耳其 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 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 内政部长的塔@拉特 ·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 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 这个种族。”
到了20世纪初,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终于拉开序幕:首先被消灭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这一天被定为大屠杀纪念日),650多名@亚美尼亚 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接着军队中的@亚美尼亚 裔军人被甄别、隔离、处决。与此同时,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土耳其 东部诸省进行了扫荡。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 男性人口已经消灭殆尽。
行动随即进入第二阶段:5月底,@土耳其 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 族裔“押运”到@叙利亚 @和美 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奸淫、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 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种族屠杀”概念出现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 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 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 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 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蛮人斩草除根。
在@VANK 大教堂 的院子里有一座纪念@亚美尼亚 人被@土耳其 人屠杀的纪念碑,但我好象忘记拍了。。。哈哈
如果不是有十字架的装饰,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座基督教堂。。。伊斯兰式的洋葱头尖顶,阿拉伯式的尖拱门楣,清真寺传音塔式的钟楼与墙壁上显眼的十字架、犹太大卫星花窗奇妙地结合为一体。。。这座大教堂把@中东 地域的建筑风格美妙地混合在一起。。。
教堂内镶嵌在墙上的装饰。。。
教堂内的壁画。。。
我们因为是新年期间去的@伊朗 ,教堂的院子里还摆放着圣诞装饰。。。
教堂内还有一座博物馆。。。里面有@亚美尼亚 民族的介绍。。。但我没看明白。。。
——@伊斯法罕 最美的桥
因为扎因达鲁德河在@伊斯法罕 穿城而过,所以@伊斯法罕 又是一个多桥的城市。。。16-18世纪,@伊斯法罕 是萨法维皇朝都城,在这期间萨法维皇朝在扎因达鲁德河上兴建了三座桥梁,分别是:@三十三孔桥 Si-o-She Bridge,楚比桥 Chubi Bridge,@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这些桥梁因其古老、具有伊斯兰风格、功能多样而闻名于世。
我们离开@亚美尼亚 人社区,沿着扎因达鲁德河寻找@伊斯法罕 的桥。。。走到一个路口,我们迷茫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个@伊朗 大叔主动过来问我们要去哪里,得知我们要去@三十三孔桥 ,就说陪我们过去,他告诉我们,他每天都步行去@三十三孔桥 一个来回当是运动。。。于是一边走,大叔一边给我们介绍@伊斯法罕 的一些东东。。。走走聊聊,不经意间我们的前面出现一座石桥,大叔告诉我们:这就是@三十三孔桥 。。。告别大叔,我们就到桥上溜达。。。
@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是我在@伊朗 见到最美的一座古桥,这座古桥面全长110米,历史比@三十三孔桥 短几十年,@郝久古桥 下层的@石台 上有足够的空间供游人驻足,并修有石椅,这里当时曾经是阿@巴斯 二世夏天接见外国来使的地方。。。
我来到这里的这天是星期五,也就是@伊朗 的周末,@伊朗 是一个没的娱乐的国家,周末一家人来到公园野餐、喝茶、抽水烟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娱乐。。。当我走近桥底下时,忽然传来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伴随小提琴的还有一阵阵动听的歌声。。。透过人群我看一个优雅的帅哥在陶醉地拉着他心爱的小提琴,旁边围着各个年龄层的人,一曲终了,另一曲响起,旁边的人们伴随着旋律和唱着。。。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这我是听过最动人的歌声。。。到@伊朗 前,我知道在伊斯兰教革命后,@伊朗 全国境内都禁止分开的娱乐活动,不准公开表演,不然都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当看到这民间的表演时候惊喜万分,我见识到@伊朗 人的音乐才华,柔扬的琴声,浑厚有力的歌声,每一曲完结后必定有真诚的掌声。。。在这里我留了很长时间,也决定晚上再回到这里看看这座古桥的晚。。。
在@郝久古桥 下淡情说爱的小情侣。。。
围观同乐的@伊斯法罕 人们。。。
——@伊斯法罕 夜迷离
冬天的@伊朗 ,太阳下山后的夜晚气温会骤降到0度以下,冷得我都不敢出门。。。当来到暖和的@伊斯法罕 后,我终于有勇气去见识@伊朗 温柔热情的夜。。。
晚上亮灯后的清真寺,颜色原来可以如此的绚烂丰富。。。
门口亮灯后的穹顶好美。。。
斯法罕的夜很迷人。。。寂静的街上在某一个转角处会跳出一座让人眼前一亮的清真寺。。。在河边闲逛的时候,会有三三两两的本地人主动过来和我们聊天,问我关于@中国 的问题、关于对@伊朗 的看法。。。也会有一些小混混从我们身边走过对我们吹响口哨。。。
亮灯后的@三十三孔桥 又是另一种风情。。。如果白天的@三十三孔桥 是一个青涩的邻家少女,那晚上的它就是一个热情奔放的都市女郎。。。
十三孔桥上那些喃喃细语的情侣们陶醉在这迷离的夜里,陶醉在爱的甜言蜜语中。。。@郝久古桥 上那些一家老少在喝茶聊天的人们告诉我们:桥的左边往桥右边的石@狮子 看,会看到石@狮子 会发亮的眼睛,当然我们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但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为什么石@狮子 的眼睛会发亮。。。
在桥左边的石@狮子 旁边,看桥右边的石@狮子 。。。那闪闪发亮的眼睛让我很惊讶。。。连相片都能清楚拍得出来。。。相片里右边那两个站的位置是就是石@狮子 了。。。我们特意又跑去看了一下石@狮子 ,确认是没有光源的。。。好神奇啊!
在@伊斯法罕 一切都有可能!
站在这里,想像着当年国皇坐在这宴会各国来使的热闹场面。。。当然这晚的@郝久古桥 也同样热闹。。。
当年国皇活动的场地,今天是@伊斯法罕 人的乐园。。。
桥上的情侣。。。
用慢门虚化了人来人往的桥面,还原@三十三孔桥 的清静。。。
他对我的镜头很好奇,于是我和他说:别动。。。他真的没动,让我拍了这张相片。。。
他们对我的镜头很好奇。。。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着我,但他们不知道我已经偷偷按下快门了。。。
昔日皇家马球场——@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 是到@伊斯法罕 必游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除了@中国 的天安门广场外最大的广场了,除了@伊玛目清真寺 、哈基姆清真寺、@阿里普卡宫 等必看的景点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场外围一圈是一个大型巴扎,我们在这里疯狂逛街购物。。。@伊斯法罕 半天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伊斯法罕 的@伊玛目广场 ,伊斯兰革命前叫皇家广场,1979年列入@伊朗 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
@伊玛目广场 由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建于17世纪初。广场的四周由一系列的二层拱廊与巨大的相连建筑包围,如@伊玛目清真寺 、哈基姆清真寺、@阿里普卡宫 和加@萨里 亚市场大门。这里的一切都见证了当年波斯帝国皇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公元1597年,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决定迁都波斯古城@伊斯法罕 。当时该城已是一个@大城 市,阿拔斯重修古城的目的是要将@伊斯法罕 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以永久昭示其统治的辉煌业绩,其最著名的革新便是皇家广场。皇家广场位于@伊斯法罕 市中心,是城市规划的一部份,@伊朗 的穆斯林城市在这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广场。在一般穆斯林城市里,建筑物鳞次栉比,太过密集,只有商队旅舍和最大的清真寺庭院内才有宽敞的空地。
这个宽阔的广场由阿拔斯设计,建筑群的中心即“美丹”王候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的写照。广场建于1616年,长方形,长500米,宽150米,坐落在新王宫与老商业中心交汇处,供马球比赛、阅兵大典、隆重演出和其它仪式之用。广场四周拱廊环绕,每边拱廊各开一座雄伟的大门,拱廊外有一条运河围护。
巍峨宏伟的@伊玛目清真寺 雄踞广场一侧,清真寺拱顶和宣礼塔装饰有@土耳其 蓝瓷砖镶成的复杂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案。整座建筑同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照,圆屋顶瓷片呈放射状排列,富丽堂皇,给人一种似要凌空飞去之感。鸟瞰皇家清真寺与在夜幕降临时从广场看它一样,十分壮丽。皇家清真寺镶嵌图案所显示的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顶柱廊环绕的寺内中央庭院,达到了传统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颠峰。据估计,建造清真寺用了1800万块砖;而据说其中的铆钉也有472500颗之多。
哈基姆清真寺的规模略逊于皇家清真寺,它的外观为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以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色黄瓷瓦装饰,给人一种非常协调的和谐美。
为了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 ,两座清真寺没有按一定的广场轴线定向。偏转现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协调了寺院方向及其与广场走向的关系。
@阿里普卡宫 巨大宫门,堪称改建工程的杰作。建筑师巧妙地将一座宫殿改造成一座独立的礼仪宫。作为皇室区域的象征性入口,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穿过加@萨里 亚大门,迎面是一片大市场,阿拔斯皇家银行和贵宾下榻的皇家旅馆坐落在这里。
@伊斯法罕 皇家广场在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伊斯兰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广场上的主要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使@伊斯法罕 以半个世界的称号闻名于世。
加@萨里 亚市场大门
巴扎内拍回来的相片很好FEEL。。。
巴扎二楼的一个地毯店的人把卷了很久的地毯理平。。。不但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我们上去折腾了发久都没@成功 。。。
巴扎内一个古老手工扎染布艺作坊。老板的爷爷就已经在这里制作手工扎染布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到老板这代已经大的名气了,从老板身后的相片知道,当时@土耳其 总统也曾来这里参观。。。
老板的爷爷和爸爸。。。
说那位是@土耳其 总统,不知道是不是呢。。。
老板给我们试范印制桌布。。。
后来,我带了这条回来。。。现在铺在我家的茶几上。。。
很东中FEEL的巴扎。。。好喜欢这个巴扎,真希望在这里可以遇见@阿里 巴巴。
巴扎里拍回来的各种装饰用的瓷砖。。。很@中国 风的瓷器。。。各种可爱的陶瓷。。。
骆驼骨首饰盒子。。。
——@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孔雀在飞。。。
广场边上有一座@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没来之前对它的了解非常少,回来后对它的了解也很少,只知道它是广场上很重要的建筑。。。买好门票进去后,很快就被这座清真寺的气场给镇住了,太美了,是我在@伊朗 去过的清真寺里最最最有气势的一座。。。因为光线的原因,穹顶上出现了一只开屏的孔雀。。。有了这只孔雀,这里成为@伊朗 我最喜欢的清真寺。。。室内的光线太暗了,于是支起我的小脚架,慢慢拍。。。
夕阳下的@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
正门上一丝不苟,排列有序的花纹。。。
清真寺内的过道都可以这么精美。。。
穹顶上的光透过窗花射进来,令墙上金碧辉煌。。。
这个时候的光射在穹顶上形成了一只盛开的孔雀,像吗?
这样看更像吧?
透过穹顶射进来的那一束光让这里成为我最喜欢的一个穹顶。。。
——天上的乐章,@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
@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位于@伊玛目广场 的西侧的一座楼高6层建筑,建于17世界初期,是萨法维王朝的国王用来招待外国使者的宫殿。。。进门后沿着楼梯上到三楼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以前国王和王室客人观看马球以及阅兵的地方。平台的后面是一个宫殿,萨法维二世重新装修了这里,墙壁上有数幅场面宏大的壁画和精致艺术雕刻,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征战沙场的场面。。。现在开辟为展厅,展览各种器皿、古钱币和书法。。。。。
而@阿里普卡宫 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在六楼的音乐宫(这一层星期五是不开放的),音乐宫里是用石膏做成的各种波斯乐器造型的镂空天花、壁画,站在里面,仿佛置身天国的乐章里,被动听的音乐包围着。。。
@阿里普卡宫 的正面。。。
从平台上看@伊玛目广场 ,视野非常宽阔,当年的皇室就是坐在这里欣赏马球比赛、观看阅兵。
平台上的壁画
平台后的宫殿内饰。。。
@阿里普卡宫 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在六楼的音乐宫(这一层星期五是不开放的),音乐宫里是用石膏做成的各种波斯乐器造型的镂空天花、壁画,站在里面,仿佛置身天国的乐章里,被动听的音乐包围着。。。
除了音乐造型的镂空雕花,当然也有做工精致的壁画。。。
——辉煌的@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
@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位于@伊玛目广场 的南端,这座始建于1612年的清真寺历时20多年才完工。@伊玛目清真寺 是@伊朗 上千年清真寺建造史上的最高峰,也是在建筑、木雕刻和釉砖工程上一个精美宏伟的典范,伊玛目在阿拉伯语里是领袖、师表、表率、楷模、祈祷主持的意思,@伊玛目清真寺 的地位无疑是@伊朗 清真寺里的领袖,也是@伊朗 的宗教中心。
站在广场上看@伊玛目清真寺 ,会发现清真寺的正门和清真寺的座向不一致,这是因为广场规定一切建筑物的正门均需面对广场,但所有清真寺又必须面向圣城@麦加 方向。这样清真寺就不能跟位于广场向北的正门无法置于同一轴线上,但聪明的设计师们巧妙的把清真寺的面向和广场正门的面向建成偏角,这样就能使广场保持了工整的长方形,而清真寺的朝向又能符合宗教的要求,这完美的配合让@伊玛目清真寺 不断被世人称奇。
这是高达30米的清真寺正门,门上有许多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的诗文。。。
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从门里透出来厚重的历史韵味。。。
进门后,走过拐弯的过道来到清真寺内,身体马上被各种的蓝包围着,天是蓝的,地是蓝的,天花是蓝的,墙壁是蓝的。。。这一刻的我真像一条畅游在湛蓝大海里鱼。。。
在最大的礼拜大殿拱顶正对的地面上的几块黑砖,站在黑砖上面大声说话,整个清真寺里外都能清晰听到,我们几个好奇地在上面试了好几次,好精巧的设计,这样可以让在里面的人的祷告声音传到外面去。。。
自由的鱼^_^
查看此会员相册 发送悄悄话 查看此会员的公开资料
发帖:207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水中倒影,@四十柱宫 Chehel Sotun Palace
“@四十柱宫 ”是@伊斯法罕 有名的建筑,也是必游景点之一,所以我们只是和司机用英语说40,他就知道我们的目的地,直接就把我们车到景点门口。。。
@四十柱宫 的正门。。。
这座宫殿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主建筑面积1113平方米。@四十柱宫 始建于萨法@维斯 上世,萨法维二世时才建成,专为接见和宴请贵宾和外国使者用。宫殿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巨形独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池,水从安放在池底的四头@狮子 的口中喷出。池水清澈见底,宫殿的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人们后来把这宫殿称为“@四十柱宫 ”。
在这里遇到一个旅行团,蹭了一下导游讲解,说有一个什么皇帝因为不得民心,在这里被刺杀了,然后他的儿子继位了。。。没全听懂。。。大约是一个皇帝曾经在这里被刺杀而死。。。
宫殿内的四面壁和天花板上,都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内容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印度 人、@土耳其 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
——走过@伊斯法罕 当地人的巴扎
@伊朗 的每个城市都有一座@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而且基本上都是最大的清真寺,离开@四十柱宫 后,看还有时间,就直奔@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之前看功略知道去@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要通过一个很大的巴扎旁边,当司机把我们丢在一个很市井的@大巴扎 前,我心中竟然窃喜,终于可以见识一下当地逛的巴扎,可以近距离去当地人的生活。。。在巴扎里和当地的小朋友玩了一通。。。他们最喜欢就是和我们一起拍照。
看店的老人。。。
一家干果、香料店。。。前面一串串的是椰枣。。。个人觉得非常好吃,虽然偏甜了。。。
服装店的老板。。。找不到石油王子,找个服装王子拍张相片也好。。。
不知道这里面的衣服有多少是来自@中国 的呢?
@伊朗 人的幽默表现在每个生活细节上。。。
——最大、最神秘的伊@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
在做行程的时候,看到基本上每个@大城 市都会有一座伊@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的时候好纳闷,对伊斯兰教没有多少认识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每座城市都要有一座星期五。。。从@伊朗 回来后,我终于知道原因了。。。
@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聚礼清真寺习惯叫做@星期五清真寺 ;因为穆斯林都是在星期五进行集体礼拜,进行这样活动的清真寺就叫做聚礼清真寺,是每个穆斯林城市必备的宗教设施。公元644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由于他们宣布,只要在神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区别,所以阿拉伯军队不战而胜。阿拉伯人摧毁了拜火教神庙,建起了最初的清真寺。据说,伊斯兰教在刚刚传到波斯的时候,每到一个城市,必先修建清真寺,因为礼拜的时间是星期五,这些清真寺大多以“星期五”冠名。所以,在@伊朗 各地,有很多@星期五清真寺 。
穿过纷乱的巴扎,我们终于来到了@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但售票处却写着中午休息,下午请早。。。不死心的我们跟着当地人往里面走,当通过长长的过道后。眼前豁然开朗,朴实宏伟的星期五清真忽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星期五清真寺 ,占地面积超过22000平米,建于11世纪,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要比@伊玛目清真寺 古老得多,是@伊朗 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站在@星期五清真寺 的广场上,会感到一份跟@伊玛目清真寺 截然不同的气氛,这里虽然没有色彩耀目的@马赛 克装饰,没有金装银饰。但这种朴实的土砖建筑,不但无减建筑物的美观,反而更能衬托出@星期五清真寺 的古老气质。。。墙上是各式各样的伊斯兰花纹图案,突显出这座清真寺的神秘气息,更让人流连忘返。。。@伊朗 官方的旅游资料上是这样评述这座@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最神秘的清真寺。”
在轻抚墙上雕花的穆斯林。。。
各种的蓝。。。
——@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
在@伊朗 每次坐上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就好象经历了一次穿越。。。从@设拉子 到@亚兹德 ,是各种年代之间的穿越;从@亚兹德 到@伊斯法罕 ,是古老与文明的穿越;从@伊斯法罕 到@德黑兰 ,是历史与现代的穿越。。。每次下车都要回回神,想想自己身在那年,身处何方。。。从@伊斯法罕 重新回到@德黑兰 ,重新回到人来车往的@大城 市我各种的不习惯。。。在@伊朗 的博物馆和那些宫,星期五他们的假期是很多不开的,然后星期一这个国际上博物馆闭馆日,他们也是不开的。。。所以这次@伊朗 行,我借过了地毯博物馆。。。错过了国家博物馆。。。错过了N多的博物馆。。。在重回@德黑兰 ,我们只能选择了还在开放的@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
古列斯坦王宫位于@德黑兰 市中心,又称玫瑰宫,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进这个宫如果不进其它里面的展馆,好象可以不买门票。。。但这个宫的精华都在里面的那些展馆里,来到了,又怎么可能不进去呢。。。买了三张门票拿了一份地图就进去了。。。
这里和@伊朗 其它的宫殿一样奢华。进门是看见一个水池,水池后面是一个平面台,平台上放有一张玉石雕的椅子,估计这里就是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加冕时坐的椅子了吧。。。从地图上知道这里叫Takht-e Marmar,但没有具体的介绍,所以只能靠猜,希望以后去的驴友,搞清楚后可以告诉我一下。。。
玉石椅子四周的墙上都是镶嵌着镜子和彩色玻璃。。。镜子上反射着外面的风景,坐在里面的人,不管面向哪个方向都能看到外面的风景。。。
墙上的装饰
旁边的一个类似浴室的地方。。。也没看明白是什么东东。。。
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池里泡完澡,在旁边的石床上休息呢?
漂亮的波斯风格的穹顶。。。
@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内各种瓷砖并的壁画。。。每幅都不一样,每幅都有自己的故事。。。
——@古列斯坦皇宫 内的宫殿
@古列斯坦皇宫 里面有N个不同主题的展馆,都是以前的那些什么宫改建的。所以名字都叫某某宫,我们选择了Khalvat-eKarim Khani,镜宫Talar-e Berelian,Talar-e Almas三个宫殿参观,回来除了镜宫的相片我还能确认外,其它的两个宫的相片我已经分不清哪是哪了。。。更说不清楚它们的历史。。。所以看片片吧。。。
镜宫里金碧辉煌的大门
华丽丽的内饰。。。镜宫是不让拍照的,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在里面,我偷偷了几张,,,罪过,罪过。。。因为是盲拍,所以将就看吧。。。
能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里?我是想不出来了。。。
能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里?我是想不出来了。。。
另两个宫殿。。。分不清楚是Khalvat-eKarim Khani还是Talar-e Almas了。。。因为@伊朗 的宫殿都爱用镜子去装饰,所以从装饰上是分不清楚相片具体从哪个宫殿里拍回来的。。。但有一定可以肯定,从@伊朗 回来后每看到镜子都会想起这些宫殿。。。
这里面,除了奢华还是奢华。。。
——离别是一种情绪
一直认为写游记是自己行程的重温, 用了一个月时间去写@伊朗 这篇游记,去细细回味自己在路上的那11天。每次看到相片里那些熟悉的风景,那些可爱的@伊朗 人,都会想起旅程上的点点滴滴。。。那晚浦东机场的豪吃。。。那个没有啤酒的除夕夜。。。那次折服在@波斯波利斯 的伟大下。。。那个醉人的哈菲兹墓的黄昏。。。那个迷失在@亚兹德 的清晨。。。那个闲逛在@伊玛目广场 的午后。。。@那曲 在@郝久古桥 下的悠扬乐章。。。那些让我我怀念致今的笑脸。。。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伊朗 人们。。。
11天走过@伊朗 这个曾经强大的波斯帝国,离别的情绪让我不知道怎样去结束这篇游记。。。如果说@伊朗 是压郁的,但@伊朗 人们的笑容却是如此的发自内心。。。如果说@伊朗 是危险的,但这11天里我得到的帮助让我相信这里是安全的。。。如果说@伊朗 的风景是单一的,但它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如果说离开是一种无奈,那离开@伊朗 是一种情绪。。。
如果离别是一种情绪,那是一种思念的情绪。。。
@伊斯法罕 ,一个当帅哥知道我来自@中国 ,于是推出他那@凤凰 28告诉我,这是他的单车,来自@中国 的单车。。。于是我在@伊斯法罕 的@郝久古桥 底下试范了@中国 式骑车。。。当我骑上单车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伊朗 人民都给予我热烈的掌声。。。做为@中国 人,那一刻很自豪。。。
@伊朗 的国花——玫瑰。。。在@卡尚 ,每年的春天都会有一个玫瑰节。。。
@伊朗 ,可爱的他们。。。
——我在@伊朗 的11天
D1。(2012-12-29,星期六)@广州 —飞—@上海 (马汉航空23:15)—飞—@德黑兰 Tehran(宿飞机上)
D2。(2012-12-30,星期日)@德黑兰Tehran机场 (5:15)—包车(140美金/1天/7人,)—@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白宫 White palace,门票5000R & @绿宫 Green palace,门票5000R))——古珠宝博物馆National JEWELS MUSEUM(门票30000R)——自由纪念塔Azadi Tower,波斯语:برج آزادی—飞—@设拉子 Shiraz(宿@设拉子 Shiraz的Niayesh Boutique Hotel,41美金@/3人间含早餐;48美金@/4人间含早餐,TEL:+98 7112233622-4,EMAIL:niayeshhotels.com)
D3。(2012-12-31,星期一)@设拉子 Shiraz古城闲逛——AGE-KARIM KHAN城堡(门票5000R)——@天堂花园 BAGH-E-ERAM(门票4W)——哈菲兹墓ARAMGAH-E HAFEE(门票5000R)(宿@设拉子 Shiraz的Niayesh Boutique Hotel)
D4。(2013-01-01,星期二)@设拉子 Shiraz—包车(50美金@/1天@/7人)—@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 d——Naghsh-e-rostam——N-E-Rajab——@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设拉子 车站—夜车(酒店代订95000R,自己到车站买60000R,5。5小时左右)—@亚兹德 Yazd(宿车上)
D5。(2013-01-02,星期三)@亚兹德 Yazd———@Ateshkadehymh火庙 (The Fire Temple,门票10000R——广场Amir Chakhmsap Comple——@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水博物馆 WATER MUSEUM(门票1W)(宿@亚兹德 Yazd的SILK ROAD HOTEL,60W@/2人间@/含早餐,75W@/3人间@/含早餐)
D6。(2013-01-03,星期四)@亚兹德 Yazd——包车(27W@/人@/天)—@Kharanaq (village back to 4000 years ago,爬村里的摇晃塔)——CHAK CHAK(拜火教遗址village of zoroastian)——Maybod(@Narein Castle —@鸽子塔 pigeon Tower—邮局Pose office—冰房Ice house)——班车(4小时)—@伊斯法罕 ESFAHAN(宿@伊斯法罕 的@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三人间有空调卫浴含早,500000R@/2人间@/天含早餐,650000R@/3人间@/天含早餐。电话:0098-311-2237525,地址:between takhti cross roads and ayatollah tayeb Ave. Masjed Seyed St.)
D7。(2013-01-04,星期五)@伊斯法罕 Esfahan ——Jolfa@亚美尼亚 人社区——@亚美尼亚 教堂VANK CATHEDRAL(门票30000R ,Vank大教堂的博物馆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关门)
——33孔桥Si-o-She Bridge又叫Bridge of 33 Arches——@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
——@伊玛目广场 Naghsh-i Jahan Square (میدان امام—)———CHEHEL SOTUN PALACE里面的博物馆5000R(宿@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
D8。(2013-01-05,星期六)@伊斯法罕 Esfahan——@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门票5000)——哈基姆清真寺Hakim Mosque(门票5000)——@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六楼的音乐房里的镂空花纹屋顶很有特色,门票5000R)——Museum of Aliqoli Aqa Bath——Hammam-E Ali Gholi Agha(宿@伊斯法罕 Esfahan的TOTIA HOTEL
D9。(2013-01-06,星期日)@伊斯法罕 Esfahan——@四十柱宫 Chehel Sotun Palace (门票5000R)——@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门票5000R)—夜车(6小时)—@德黑兰 Tehran(宿Holet Arman,700000R/2人间不含早餐,电话:+9821 33963421-22-23)
D10。(2013-01-07,星期一)@德黑兰 Tehran——@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Takht-e Marmar——Khalvat-eKarim Khani—镜宫Talar-e Berelian,门票5000R———Talar-e Almas,门票5000R)(马汉航空21:15)——@上海 (宿飞机上)
D11。(2013-01-08,星期二)@上海 —飞—@广州
----------------------------------------
——关于@伊朗 旅游的小贴士
1.时差:
@伊朗 实行冬令时和夏令时
冬令时:比@北京 时间晚 4小时30分(9月23日—3月20日);
夏令时:比@北京 时间晚3小时30分(3月21日—9月22日)
2.关于汇率、货币和换钱:
(1)汇率:
@伊朗 IRR对美元汇率变化很大,每天都有浮动,每个城市也有一点差异,2013年1月的汇率:1美金=3150-3200 Toman,1民币=5000 Rial
(2)货币
Rial是@伊朗 货币的基本单位,但比较困扰人的是,在交易的时候一般用另一个货币Toman,1Toman=10Rials,所以问价钱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是Toman还是Rial我在@伊朗 这么多天,还是不太搞得清楚,一般买东西、吃饭或坐Taxi,伸一个手指就是1,000 Toman,也就是1万Rials,相当于2元人民币。讲价的时候用手代表数字更清楚一些,,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就用计算器或手机打出来,再问是Toman还是Rials,就基本不会出错了。
(3)关于换钱
1.@德黑兰 换钱要去@土耳其 embassy对面的Fedowsi Street换(2008年版LP@德黑兰 地图上的E23,或者到了问酒店前台),如果找车就说@土耳其 大使馆对面就是。
2.@伊斯法罕 Esfahan的换钱在Sepah St,街上很多搭讪换钱的,不要理他们,直接进店面里面换,货比三家,保证安全。Naghsh e Jahan Exchange, 就在那街上,可以打电话去问汇率。电话0311-2237811
3.@亚兹德 Yazd在@Ateshkadehymh火庙 对面的二楼有一家Exchange,汇率不错,如果去@Ateshkadehymh火庙 的话,可以去随便换钱。我们住的SILK ROAD HOTEL的那条街上也有一家Exchange,汇率也不错。
3.关于衣着的提示:
女士(学前儿童除外)在@伊朗 境内须戴头巾(不管任何国籍,只要在公共场合都要戴,同伴试过到酒店的餐厅打热水忘记戴了,被当地人很严肃批评了)。穿长袖、宽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风衣,衣长必须盖住屁股(这点好象对外国游客比较),官方场合须穿颜色较深的长风衣,不得显露腿及脚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裤外出,违反有关规定标准的女性或男性,即可处以罚款或监禁。
——关于@伊朗 交通
在@伊朗 是看不到TUTU车,骑自行车的很多是少年玩车族,是一种时尚。私家车、巴士、班车、火车、各种出租车,组成了@伊朗 非常强大的交通网,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从容出行。@伊朗 火车站和汽车站都远离市中心区,4——10KM都有可能,不过都有公共交通工具进市区。@伊朗 不管火车还是汽车,都不允许超载,每人都会有座位,火车也没有站票一说。如果坐长途车想半路上车,那就要拼人品了,路过的车有空位才可以上车。
高速公路和国道上都有清晰的英语路标,@大城 市的主要干道路名也都标注@伊朗 语和英语。地铁站也都有英语标志。不过公共汽车没有英语或阿拉伯语标记。出门前最好向当地人学会自己目的地的发音,或者先找到标志性地名。
1。@伊朗 的出租车
@伊朗 的出租车分专营和私人两种,专营车通常都漆成橙色,而私人则各式车型,分辨不清,所以站在路边打车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看到的士都可以招手,总会有一辆车会停在你的面前。
全世界出租车司机都一样,都会想方设法多收钱,见外国人或游客能宰则宰。当地人很多是几个人一起share taxi,但taxi司机一般会让外国人单独包车,即使share taxi也会多收3到4倍价格。最好可以最好先向当地人了解一下大约的车费,再和司机砍价,最好就是能找个当地人一起坐车,先看别人付多少钱,然后自己跟着付一样的价钱。
@伊朗 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挺有性格的,如果你说了“no”,通常不会再纠缠。另外如果向出租车司机问路,他们一般都挺诚实的,很少会故意指错路。总体来说,@伊朗 出租车费不贵,管理还算不错。
2.市内公共交通(Bus,metro, shuttle taxi)
当地人称公共汽车总站为“bus terminal”或“end station”。公共汽车站点称为 bus stop 或 bus stand。@大城 市有空调公共汽车,单一票价的无人售票车,后门为男女分隔线,下车时把车票交给司机。票价各城市不同,大概500R-1500R之间。
3。@伊朗 的火车
我这次在@伊朗 没有坐火车,做行程的时候整理了一些别人攻略里的火车信息。伊 朗的铁路网覆盖城市不多,只几个@大城 市,但舒适便宜。火车是从@中国 进口,采用封闭空调包厢式,相当于国内软座包厢或软卧。
@伊朗 火车票分两个等级,票价根据等级和快慢而不同:
一等(1st class)是指卧铺,分四人和六人包厢,六人包厢价格比班车便宜,四人包厢比班车贵一倍。六人车厢通常只住5人,有一上铺用来放置枕头被子,列车员会提供被单床单以及一次性枕套,下车前收回。
二等(2nd class)是指座位,六人包厢,价格是班车的三分之一不到。很宽敞,座位可拉伸和对面的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床位。如果都是女的,身材属正常范围是可以躺下休息,很实惠的选择。不过有些车次只有卧铺。
火车票预售得通过旅行社,不收手续费。火车站只卖当天票,估计有足够的预留票,即使在新年,我在火车站都能买到当日票。买票时需出示护照,候车时警察会检查登记。火车站里卖票的也是旅行社,12:00-15:00午休时间停止卖票,晚上营业到18:00(有些可能延长到20:00)。买票时最好问清楚不同车次不同票价,否则会卖最贵的给你,如果单身女性,可以要求进女性包厢。
火车站区域分清真寺、办公楼、行李房和候车室。候车室分内外,外面的可随意进入,上车前才可进入里面的候车室。通常车站内可能只有一个小商店甚至没有,按@伊朗 人正常工作时间上班。站内有免费饮用水、卫生间等基本设施。行李寄存处则有点远。
长途火车上会按时提供免费点心、饮料和矿泉水。包厢内有充电口,包厢外的过道没有座位,厕所和洗脸池很干净甚至有点豪华。火车上似乎没餐车,但只有一个卖热饮的窗口。所以如果准备长途旅行,最好自己准备好吃的和消磨时间的玩意。
列车员基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统一制服,干干净净,更像大酒店里的waiter。没见到列车员打扫,只偶尔来收垃圾,@伊朗 人还是很有公德心,车厢内和公共角落都非常干净。沿路站台干净得有点一尘不染了,不见小贩货厅,所以甭想在火车站去补充物质或买当地特产之类的。
(3)@德黑兰 的地铁
在@德黑兰 最方便交通工具就是坐地铁,@德黑兰 的地铁有5条线:红色的1号线;深蓝色的2号线;蓝色的3号线;黄色的4号线;绿色的5号线。用的最多的是南北方向的红色1号线和东西方向的深蓝色的2号线。
@德黑兰 地铁票可以去自动售票机买,也可以去人工售票口买。车票有单程、双程和多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双程和多程的票价忘记了。单程票价是3500 Rial,随便你坐到哪个站台票下,因为统一票价,出去的闸口也不用验票,人走到闸口那里门就自动感应开门,很人性化。
@伊朗 的地铁和公车都有女士专用车厢箱,一般在最后面或者最前面,男士一般情况下不可以进女士专厢,但女士可以进男士车厢。
从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Iman Khomeini Sq出来方圆一公里之内可以步行到达大巴刹、Golestan皇宫以及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去Azadi Tower可坐东西2号线至Azadi站下,但是还要再走上近2公里才能到,可选择Share Taxi或公车前去;去到原@美国 大使馆需乘坐1号线到Taleqani;因为Tajrish实际上还没有开通,所以要去Sa'dabad皇宫必须在1号线终点前一站下车然后Taxi去,打车的价钱就看你的还价水平了。
@德黑兰 的地铁感觉上还不是很完善,入站口的标识不是很明显,站内的地图和车上的路线图也不是太清晰,经常让人搞不清终点站到底在哪里。去Imam Khomeini的陵墓可乘南北走向的1号线在终点站前一个站的Haram-e Motahar下;但不是每一个车次都直接到达Haram-e Motahar,有些车次的终点站是在前面两个站,要下车再等下一趟车再重新上车才能到达,我们去机场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在@德黑兰 坐地铁要搞清楚自己要去哪个站,然后在车上多问人,@伊朗 人都很友善,一般看到外国很迷茫的时候,都会主动过来帮忙,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一般都能去得到。
——科普一些@伊朗 的东东
1.@伊朗 采用自己的太阳历,这个历法以春分为新一年的开始,一年的头6个月每个月31天,后6个月里的头5个月每个月30天,最后一个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前6个月有31天和其余30天的原因,不是设计者随便決定的,它是通过研究的事实,由于地球公转是沿椭圆形轨道,在北半球的春天和夏天,地球接近远日点,与秋天和冬天相比,绕太阳运行速度稍微慢一些。2012年是@伊朗 的1391年。
2.@伊朗 每周是从周六开始,周@五结 束。周四周五是周末,周六到周三是工作日。星期五一般的博物馆、清真寺是不开门的。在@德黑兰 ,他们也根据国际惯例,一般的博物馆星期一也不会,好象只有@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和珠宝博物馆是开门。
3.@伊朗 人不是阿拉伯人,他们是高贵的波斯人,官方语言也是波斯语。@伊朗 是伊斯兰教国家,但不意味着人人都是穆斯@林信 徒。
4.不要看@伊朗 到处都是戈壁就以为他们的资源很贫瘠,@伊朗 的石油储量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二,两项综合储量世界第一。粮食可以自足,最好的藏红花产自@伊朗 。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藏,最好的绿松石就是产于@伊朗 。
5.不要以为@伊朗 一直都很贫穷,远了不说了30多年前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 可以说是@中东 +@中亚 首富的国家,基础建设都是在那个时代建设的,有些设施比我们还要现代化。
——关于宗教与政权
当今世界的集体世袭分为党权世袭与神权世袭两种。如果说@朝鲜 是党权世袭的典型代表国家,那么@伊朗 就是神权世袭的典型代表国家。
1979年,@伊朗 君主世袭的巴列维王朝覆亡,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以霍梅尼为首的什叶派宗教人士宣布建立@伊朗 伊斯兰@共和 国。但很快,这个所谓的“@共和 国”就露出了其伪@共和 国的本质。新的@伊朗 伊斯兰@共和 国虽然消灭了封建专制的家族式君主世袭,却建立了现代专制的集体世袭,这就是神权世袭。@伊朗 神权世袭的现代专制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集体世袭。以霍梅尼为首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在@伊朗 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集体世袭的神权至上的现代专制权力架构:伊斯兰@共和 制。根据@伊朗 宪法,@伊朗 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领 袖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他不只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权威,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最@高领 袖是国家最@高领 导人,内政外交的最后裁定者,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集大权于一身。总统、议会、司法、宪监会等所有机构均受领袖领导。而负责选举领袖的是“专家会议”,专家会议由宗教法学家组成,成员86人。这种政治体制决定了宗教领袖们可以垄断国家的政治权力,并牢牢地控制在集团内部,只能在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流转。
2、强制信仰。封建专制是强制臣服,国民必须效忠君主,严禁反对君主;现代专制则是强制信仰,国民必须效忠于党(党权世袭国家)或效忠于宗教(神权世袭国家)。@伊朗 政权最好地体现了现代专制的强制信仰特点。首先:@伊朗 的现代专制制度确保了伊斯兰教对国家权力的绝对垄断,哪怕全国99.9%的国民都改变宗教信仰,不再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最@高领 袖也能根据集体世袭制度牢牢掌控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即使99.9%的国民都改变宗教信仰,不再信奉伊斯兰教,这种改变也只能是一种地下的闭门行为,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决不能表露出来,一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表露出来立即会招到严厉的惩罚。举个例子,如果某个@伊朗 女性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再遵守伊斯兰教义教规,走在@德黑兰 大街上像一个基督徒或佛教徒一样长发飘飘,这绝对是一种必须受到惩处的犯罪行为,如果竟敢穿着短裤迷你裙上街、穿着泳装去海滩晒日光浴,那么,她的死期也就到了。
为了保证集体世袭和强制信仰,@伊朗 政府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集体世袭国家的党或宗教都建立了凌驾于法律和政府之上的超权力,@伊朗 也不例外,政府沦落为宗教的附庸和奴仆,沦落为实现宗教目的的工具。有一篇论文“至高无上的@伊朗 神权政治——从@伊朗 政治体制的角度解读@伊朗 宗教政治文化”这样描述@伊朗 :
“伊斯兰宗教的的神权体系在@伊朗 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拥有凌驾于政府之上的绝对政治权力,实质上统治着这个国家的一切。由此,名义上作为@伊朗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总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一方面,作为民主选举的总统,他拥有者@伊朗 的最高行政权。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外交事务中,在电视里、报纸上抛头露面、风光大造的大多都是总统。而另一方面,由于@伊朗 政治体制,实质上总统事无巨细都要按照最@高领 袖和专家委员会的意志行事,在更大意义上只不过是宗教的官方新闻发言人罢了”。
——踏足@中东
10月从@美国 回来后,朋友问我:“下一个目地是@非洲 还是@欧洲 ?”我说:“不知道呢,说不定是@中东 呢。。。”无心闲聊的一句话,竟然让我的@中东 梦成真。。。2012年11月多口问了一句:“你们的队伍还收人吗?”就这样,定下了我的@伊朗 行。。。
浦东机场里,我们五个人的行李。。。
2012年12月29日的傍晚,我推着行李车从到浦东机场的国内到达厅走到国际出发厅,这时候我才第一次看到这次@伊朗 行的队友们。。。
在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厅,我们席地而坐,开吃了这次行程的第一顿大餐。食物是我们各自带来的,有兔头、有海虾、有鸭骨架、榨菜,还有红酒。。。本想着躲在角落里就可以低调地吃,但食物的香味吸引了每个从我们身边走过的人,只要是经过的人都会多看我们两眼,当然他们的眼中是各种羡慕,妒嫉。。。当时我以为我们已经算很过份,没想到@伊朗 人们更狠,在我们的对面拿出一个巨大的电饭煲接上电源,然后一群人围着电饭煲开吃。。。就是样,我们和@伊朗 人把@上海 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厅变成了一个美食嘉年华。。。
马汉航空,成就了我的穷游@中东 梦。。。
晚上11点15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中@伊朗 ,带我走进@中东 。。。
刚起飞没多久就听到广播说,因为飞机的燃油不够,要先到@伊朗 境内一个边境城市加油然后再去@德黑兰 ,全程中飞机没有降落过,但飞行时间比正常多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呢?难道这就是传闻中的空中加油?
飞机降落在@德黑兰 的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飞机上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着围头巾,一身冲锋衣裤的我,围着风情万种的头巾。。。把自己雷倒了。。。下了飞机,跟着人流排队入境,@伊朗 是不用填入境表的,到柜位前递上护照,入境的官员盖单后,我说了声:“THANK YOU!”大步走入@伊朗 的国土,正式踏足@中东 。。。。。。
@德黑兰 机场。。。。。。在一个手表广告上,他们的两个精神领袖。。。这张相片里包括了@伊朗 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伊朗 人很喜欢手表)
晚上11点15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中@伊朗 ,带我走进@中东 。。。
刚起飞没多久就听到广播说,因为飞机的燃油不够,要先到@伊朗 境内一个边境城市加油然后再去@德黑兰 ,全程中飞机没有降落过,但飞行时间比正常多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呢?难道这就是传闻中的空中加油?
飞机降落在@德黑兰 的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飞机上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着围头巾,一身冲锋衣裤的我,围着风情万种的头巾。。。把自己雷倒了。。。下了飞机,跟着人流排队入境,@伊朗 是不用填入境表的,到柜位前递上护照,入境的官员盖单后,我说了声:“THANK YOU!”大步走入@伊朗 的国土,正式踏足@中东 。。。。。。
@德黑兰 机场。。。。。。在一个手表广告上,他们的两个精神领袖。。。这张相片里包括了@伊朗 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伊朗 人很喜欢手机)
@德黑兰 街头的书店,没有店面,这样一排排的书架。。。停留在书架前选书的人不少,我等了好久才拍到这张书架里前只有一个人的相片。。。
@德黑兰 街头停车的咪表,上面写的是波斯文字里的数字,左边从上到下是1、2、3、4,右边从上到下是5、6、7、8。。。
一身黑衣的她从这座100多年历史的大门前过。。。被禁锢在这身黑衣下的她,又有多少心情去欣赏周边的风景?
我看到这张波斯地毯的时候在想:是不是应该只买一张单程机票,然后坐上传说中的波斯飞毯回国呢。。。
看到这些时尚的裤子,能想象得到,这件黑色长袍下有着一个向往色彩的心。。。
街头的干果小铺,卖各种干果,试了一下,很新鲜,味道很不错。。。
这些不知道是什么吃的东东,我觉得是蕃薯。。。你们认为呢?
水果里面卖的水果品种和@中国 的差不多。。。估计是当年@丝绸之路 在功劳。。。
@伊朗 人很热爱手表,街头经常会看到各种档次的手表店。。。
街头的香水专柜。。。看来@美国 的物资封锁并没有锁住@伊朗 人爱美的心。。。
@伊朗 人好象很喜欢镜子,从皇宫到平民百姓家都喜欢用镜头子做装饰。。。
@伊朗 的GG和孩子对镜头很敏感,经常会遇到要求我们拍摄他们的,还会摆出各种POSE给我们拍摄。。。拍完后给他们看看相片,他们也很满足了。。。当时如果他们有EMAIL,我们都会留下联系方式,然后把相片发回去给他们。。。
我们在@伊朗 的第一顿大餐。。。烧鸡+馕。。。晚餐后,我们去了看了自由塔,然后坐晚上的飞机飞向夜莺与玫瑰之城——设色子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里的@白宫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这里原来是@伊朗 皇室的避暑胜地,也称夏宫。夏宫在远离市区的@东北 面,风景十分优美,冬天来这里,明显感觉比市区的温度低几度。。。伊斯兰革命以后,这个惜日的皇家行宫里的大多数建筑都改成了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所以也有人管这里叫博物馆公园。
@德黑兰 雪后蓝得纯净的天。。。
@伊朗 也有一座@白宫 ,就在@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内。。。因为@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内有很多座博物馆,如果都看完要花上一天的时间,重点的有著名的@白宫 (White Palace)、艺术博物馆、Abkar Miniature Museum 、Museum of Fine Arts 和军事博物馆(Military Museum),和最漂亮、一定要看的Green Palace。可以选择联票,也可以每个馆单买,在景点门口的售票处就要想好你要去几个宫殿,然后把票买好,里面好象是不能独立买每个宫殿的门票,我没问联票的价钱,单买的话,每个宫殿是5000R(等于一元人民币,@中国 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高价门票了。再这样下去,国人都出国消费了)。我们只选择了其中的两个博物馆。。。@白宫 (White Palace)是我们到达的第一座博物馆。。。
@白宫 因为外部是用白色@大理 石建筑,所以被称作@白宫 。这里是巴列维国王之父——里萨汗国王的宫殿。现在主要展示当年国王使用的物品,包括名贵的地毯和豪华的家具,一共有54间房,外表建筑是@德国 宫殿风格,内部装饰是波斯风格。门口那双铜靴原本是这座宫殿的主人礼萨沙阿巴列维国王的雕塑,但在伊斯兰革命时被砍得只剩下这双靴子。
白色@德国 宫殿风格的@白宫 。。。
礼萨沙阿巴列维国王的靴子。。。
在靴子的旁边是这个类似于@中国 后羿射日传说差不多的人物,没搞明白。有清楚具体资料的同学请告知我一下,我好改正过来。。。
@白宫 内奢华的皇宫用品。。。
不知道这里曾经宴请过多少皇亲国戚呢。。。
致的天花与壁画。。。
拼凑紧致的地板。。。
水晶吊灯。。。
这壁灯,不知道照耀过程多少皇室达人呢?
——@德黑兰 的雪
从@白宫 出来,之前下的雪在背阳的地方都积着厚厚的一层。在@广东 出生成长的我,难得有机会拍雪,于是一边往@绿宫 走,一边拍雪。。。
发帖:2424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发帖:2424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在找@绿宫 的时候,我们经过军事博物馆(Military Museum),门口摆放着曾经参与战争的武器。。。因为开始没计划要去看军事博物馆,没有多买的门票,就没进去看,在门口拍了几张相片就向@绿宫 走了。。。
——@萨德阿巴德王宫 Sa'd Abad Museum里的@绿宫
@绿宫 Green palace,是以前皇室的寝宫,里面整个房间都是镜面设计,耀眼夺目。灯光一打,真的是闪瞎眼的华丽。。。进入@绿宫 要在门口套上一个鞋套,里面不让拍照,会有工作人员不停提醒。。。但实在是太华丽了,我没忍住内心的邪恶,用手机偷拍了几张。。。
@绿宫 里面不让拍相片,出来后我在外面走了一圈,狠狠补回来了快门。。。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因为不让拍照,本来打算只写几个字轻轻带过,但回想起那些让我怀疑是玻璃的宝石,那些在晕暗灯光下也光芒耀眼的钻石,那颗全世界最大的粉钻。。。就让有了写写这座博物馆的决心。。。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LP上写的开放时间:周六-周二14:00-16:30。具体是不是这样时间,我也没搞清楚,因为是到过@伊朗 第一天去的,当时对波斯文的数字还不太清楚,@伊朗 又很少用阿拉伯数字的,所以看不懂。。。
@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在一家银行的地库里,进入博物馆之前,所有东西都要寄存,还要经过两次安检。。。当时我心里还想,我们进故宫也没这么麻烦,后来才知道,故宫的珍宝馆对比这里真的太小儿科了。。。。@伊朗 @国家珠宝博物馆 其实只有一个面积不算很大的展馆,里面的光线很晕暗,我心里嘀咕着:“难道光线太强了,会伤害眼睛吗?”事后证明,如果光线太强,真的会刺痛眼睛。。。
展馆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连城 的皇冠、权杖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珠宝首饰。摆在正中央的当然镇馆之宝,世界上最大、重 182 卡的粉钻:“海之光Sea of Light”。海之光的上面摆放着@伊朗 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的父子两位国王的王冠,用到了3380颗钻石、5颗祖母绿、2颗蓝宝石和368颗珍珠;其他的物品也都是用各种颜色的宝石进行装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样也想象不到@伊朗 曾经的奢华。。。
下面这张图片来源于网络。左边的是巴列维王朝的父子两位国王的王冠,右边是海之光粉钻。。。
下面的相片都是我用手机翻拍在珠宝博物馆里买回来的名信片,因为已经寄出了接近20张,所以不能把博物馆里的精品都放上来。。。等收到名信片的时候,我再补拍放上来。。。
展馆内的四顶各时期的皇冠,有多少颗钻石,有多少颗祖母绿,有多少颗红宝石,有多少颗珍珠,自己慢慢数吧,反正我是数不清楚。。。
@伊朗 的法塔赫,@阿里 国王遗留下来的孔雀宝座,这宝座一共镶有26000多颗宝石。 不知道座在这些宝石上会不会搁着屁股不舒服呢?
想象过用黄金制作的纯金地球仪没有?在这个博物馆里,我看了用34公斤黄金制作的纯金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制作于1869年,上面共镶有50000多颗各种宝石:祖母绿宝石镶嵌的海洋,红宝石镶嵌的平原,@东南亚 、@伊朗 、@英国 和@法国 用钻石镶嵌。我站在它面前的时候,真的目瞪口呆,@伊朗 皇室竟然用黄金宝石去做玩具。。。
这个是一个用宝石镶嵌成的盾牌,旁边还摆放着镶满钻石的宝刀,和另一些皇帝用的武器。。。那时候的皇帝,把皇冠,衣服,和这些武器都穿佩戴在身上,他们还能走得动吗?不是一般的重啊。。。
皇室用的一些生活器皿。。。这么奢华的东西,会舍得用吗?
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曾经盛满波斯美酒呢?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onappear="null" loaded="true" original="mfwStorage5/M00/5C/A4/wKgB3FD2ckiAZVk1AAPF3Sz1w6U56.groupinfo.w300.jpeg" jQuery18005214545426877162="157">
为些首饰,不知道佩戴在那个皇妃的头上和衣服上呢?
看到这些项链的时候,我除了羡慕、妒嫉外,我还想到的是,如果戴上一天,脖子不痛吗?
展馆内还有N多散装的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绿松石等各价值@连城 的各种宝石。。。。。。这些成色和卡数比N多明星戴的所为鸽子蛋还要大N倍的钻石,在那些成品珠宝前面前只能黯然躺在一个个不显眼的盘子里。。。
——晃荡在@设拉子 街头
我们这次去@伊朗 买的机票是@伊朗 马汉航空的促销机票,多加1元人民币就送一张内陆的机票,于是我们选择了飞行程里最远的一个城市:@设拉子 Shiraz。。。到达@德黑兰 的当天晚上,我们就飞向@设拉子 这个夜莺与玫瑰之城,去寻找波斯帝国曾经的辉煌。。。
第二天一早醒来,洗漱过后和米粒、大师兄、二师兄出门闲逛。@设拉子 还是诗人之城,我们要来沾沾这座城市里的文化气息。。。
在这写着波斯语的墙前面,看着形形式式的@伊朗 人从我面前走过。。。
经过这座清真寺,来祷告的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于是就很不客气地进去了...这个不知道这位斯文淡定的大师是什么地位的呢?去了十天,还是没搞清楚。。。
和我们合照过后,他匆匆离开。。。
去清真寺里做祈祷的穆斯林。。。
@伊朗 建筑上一大特色。。。传闻在@伊朗 之所以要把门把做成一大一小两种不同的图案,是因为大的门把敲门的声音沉闷有力,小的门把敲门的声音巧。大的门把是给男性访客敲门用,小的门把是给女性访客敲门用的,这样在房子里面的人就可知道门外的来客是男人是女,房子里的女性就可以知道要不要回避了。。。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但觉得这很科学啊,对于@伊朗 这个穆斯林国家很实用。。。
路边的捐赠箱。。。在@伊朗 的每一个城市都会看到这种立在路边的捐赠箱子。。。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就算他们的生活不算太好,但也会把松动的钱放到箱子里面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能感受得到这个国 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何其的高。。。如果在@中国 。。。唉,不说了吧。。。
@设拉子 市区的清真寺里的宣礼塔。。。
没看明白是什么,我猜是路牌吧。。。
路过这座清真寺。。。当时是中午,路上很多赶往这里祈祷的穆斯林。。。
对宗教的虔诚,令行动不便的他也坚持来到清真寺祈祷。。。
对宗教的虔诚,令行动不便的他也坚持来到清真寺祈祷。。。
吊带,抹胸。。。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在@设拉子 的街头。。。怎样禁锢,也锁不住人民爱美的心。。。
这两个假人和对面的两个真人。。。让我混淆了。。。谁真谁假?
来之前一直担心我带的头巾太花哨了。。。看到这家店的时候,我释怀了。。。在@伊朗 也可以这么色彩缤纷。。。
不知道这裂黑袍下,是怎样的靓丽的风景呢。。。衣袖的那一抹黄,会不会让你无穷暇想?
这些应该是他们的战争英雄吧。。。不知道是不是两伊战争期间的战争英雄呢。。。。。。
——@卡里姆汗城堡 ,昔日皇家庭院
在设子市区一路闲逛,来到了@卡里姆汗城堡 前。。。这城堡是18世纪时,由波斯历史上的赞德Zand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大帝(1705年-1779年)建立的。这座城堡也是当时皇城建筑的一部分,旧时辉煌的皇城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座城堡孤零零矗立在@设拉子 城的中心。。。
卡里姆汗宫不算很大,我们沿着围墙走了一圈,城堡的墙体上装饰着很多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凹凸不平的墙体艺术。城堡的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十几米高的炮楼,其中一座炮楼当时修建的时候因为下面的去水道设计下出了问题,令基础下沉,现在已经向外侧严重倾斜,感觉摇摇欲坠。
这就是城堡的正门。。。
城堡里的地砖。。。
城堡里在可以看的东西不算太多,但窗户的造型是吸引了我。。。
我站在这水池边上拍倒影,这身黑袍让我对着她们按了N次快门。
在@伊朗 ,一般女性太不太喜欢被拍。。。所以很多拍来的都是这样的身影。。。
@卡里姆汗城堡 内浴室,这个我觉得是城堡内最值得看的点。。。在很多古城里都看到了浴室这建筑,证明以前的@伊朗 人注重享受。。。但现在伊斯兰革命后,全国上下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喝歌,不可以去浴室,不可以公开表演。。。在各种条条框框之下,@伊朗 人娱乐就那几种:周末到公园或者郊外去野餐;到水烟馆抽水烟聊天;吃冰激凌。。。
200多年前的建筑,现今站在这里是惊叹它的精致。。。
花瓶形的装饰是他们的最爱。。。
——@设拉子 的手工老艺人
在卡里姆汗宫内,有一排小房间都是给一些上了年纪的手工老艺人们在里面搞创作。。。我去到的时候刚好他正在雕刻一把梳子,这种手工雕木工艺我是小的时候看到过,雕刻的过程与细节都已经忘记了。。。这次在@设拉子 能遇到手工艺人在劳作,于是在经得他同意后,我围着他拍回来了这组相片。。。
一个放大镜,一把小刀,从他的巧手下出来了一件件艺术品。。。
先在梳子上打线,设计好想要的花纹。。。
然后再用小刀慢慢雕刻。。。
桌子上摆着各种成品和半成品。。。这是@波斯波利斯 的石雕。。。
——@设拉子 的@天堂花园 不是天堂
离开卡里姆汗宫,为了把最美的日落留给@伊朗 最伟大的诗人哈菲兹,我们选择了先去绕去@天堂花园 ,黄昏时分再去哈菲兹墓看日落。。。@天堂花园 的门票4W,是在@伊朗 所有景点里最贵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没有看头的一个景点。。。
@天堂花园 其实是Eram植物园,是@设拉子 最闻名的花园之一。Eram植物园兴建于1037——1193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900多年前的@伊朗 就已经兴建植物园,果然是文明古国啊。。。植物园建成后的不同时期的当政者都曾在这里居住并不断扩建,诗人哈菲兹曾在这里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诗篇。
@天堂花园 的占地面积在当地来说算是很大,园子中央是一座漂亮的三层楼建筑,浅色的外墙,二楼和三楼的中间是两根白色圆柱,二楼露台的白色栏杆连接两旁的房间,房间装饰着白色的落地玻璃窗,窗户与露台栏杆之间是细长的彩色瓷砖,屋顶是金属圆拱形装饰。房子前一如既往是一个长方形水池,碧绿的池水倒影着这房子,构成了这花园里最美的景象。
——诗的故乡,探访@伊朗 的心灵之神
从@天堂花园 出来,我们打车去@伊朗 人“心灵之神”——哈菲兹的墓,去感受@伊朗 的文化气息。。。走进哈菲兹的墓,通过一条两边种满看上去很像玫瑰的植物的@通道 ,再上几道阶梯,前面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着不同种类、长年青绿的植物,植物围绕的中间是一个亭子。。。如果不是知道这里是@伊朗 著名诗人哈菲兹的墓,我会以前自己来到了某位一个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里。。。
哈菲兹是@伊朗 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墓园随处可见到手持诗集、沉静在诗歌中的人们。。。中间这亭子里长眠着@伊朗 著名诗人哈菲兹,从这墓地的设计到维护就知道哈菲兹@伊朗 人民心目的宗高地位。。。
亭子的穹顶。。。
来前来参观膜拜的粉丝带来的水仙花。。。
哈菲兹(1320~1389)是14世纪@伊朗 伟大的抒情诗人和神秘主义诗人。哈菲兹(Hafiz)是他的笔名,意思是“能背诵《古兰经》的人”。还因为他的诗歌而被誉为“不可见者的喉舌”,亦即神的代言人。父亲是@伊斯法罕 的商人,后破产全家移居@设拉子 。幼年丧父后生活困苦,他一面谋生一面求学,对神学和阿拉伯文学尤感兴趣。少年时即开始写诗。20岁时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崭露头角,受到世人注目。@巴格达 宫廷曾邀请他进宫赋诗,遭到拒绝。1387年,征伐波斯的帖木耳占领@设拉子 时,他已沦为托钵僧,两年后去世,安葬在@设拉子 郊外的莫@萨拉 附近,今已修建成哈菲兹陵园。
作品主要有抒情诗、颂诗、短诗、鲁拜诗(四行诗)。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近500首嘎扎勒。这是波斯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诗体,形式较为自由,一般由7~12 个对句组成,多则可达20余个对句,只用一个韵脚,通常要在最后一个对句中点出主题,并出现诗人的名字。哈菲兹的抒情诗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诗歌传统,没有标题,也不大注意情节是否连贯,注重抒发主观的感受和描写客观景物,抒情中不乏哲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中歌唱现世幸福,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揭露和嘲讽了社会虚伪与宗教偏见,表现了对社会道德沉沦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激情。在许多颂酒抒情诗中,流露出他放歌痛饮的豪放以及洁身自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在大胆讴歌纯洁爱情的抒情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爱情、渴望个性解放的心理。在咏叹春天、鲜花,呼唤自由、公正的抒情诗中,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企盼之情,以及关注下层人民命运的深情。这些诗歌珍品在艺术和内容上都堪称是波斯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哈菲兹的诗歌以手抄本和民间艺人吟唱的方式,广为流传。其诗集于1791年首次出版,从18世纪起,又相继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恩格斯和歌德都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1981年,@中国 出版了邢秉顺译的《哈菲兹抒情诗选》。)
波斯风格的窗花。。。
用手机留影的@伊朗 美女。。。
在墓园里算命的波斯美女。。。原来算命真是世界通行的一种玩意。。。
感叹一句:@伊朗 的美女帅哥不是一般的多。。。
黄昏时分的哈菲兹墓真的很美,太阳的余晖染红了天,染红了地,染红了来到这里的每一个游人。。。
——@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前世今生
@设拉子 是古波斯王国的政治中心,多个王朝都建都在基附近,如果到@设拉子 ,没去过@帕萨尔加德 、没到过@帝王谷 、没好好游过@波斯波利斯 ,回来一定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来过@伊朗 、到过@设拉子 。。。
这天我们的包车线路是@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N-E-Rajab——@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这样定包车线路,一个是根据历史时间顺序走,另一个是把最宏伟的@波斯波利斯 留到最后面,这样不容易会审美疲劳。。。当然最重要的是:日落时分的@波斯波利斯 超美。。。
@帕萨尔加德 (波斯语: پاسارگاد、)位于今日@伊朗 的扎格@罗斯 山的一盆地中,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帝国第一个朝代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居鲁士二世从前546年(或更晚)开始在这里建设城市。但因为居鲁士二世于前530或529年在战争中被杀,所以居鲁士二世在生之年这个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完成。不过直到大流士一世计划在@波斯波利斯 建都之前,@帕萨尔加德 仍然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
@帕萨尔加德 是西亚第一个多文化帝国的首都,被认为是第一个尊重其子民文化多样性的帝国。从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的建筑就能反映出其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
@帕萨尔加德 的遗迹范围为1.6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普遍被认为是居鲁士二世陵墓的建筑、坐落在附近山丘上的堡垒与2座皇宫与花园的遗址。这些花园也包括已知最早的四重的花园设计。
在@帕萨尔加德 建筑结构工程的最新研究显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工程里的宫殿、花园和居鲁士的陵墓都突出反映了当时皇家艺术和建筑的特色,以及波斯人的文明。
现在的@帕萨尔加德 遗址,可以看的东西已经不多,除了居鲁士二世的墓还比较完整外,其它的遗址都只是断垣残壁。。。司机先带我们去到景点最里面的一个国王用来接见来使和官员的宫殿遗址,车停在山下,我们沿着一个小山坡爬到山上。山上面的宫殿遗址只剩下这厚重的城墙,去记载着阿契美尼德帝国曾经的文明。
站在山上,@帕萨尔加德 遗址一览无遗。远处屹立着的建筑遗址是2500年前国王的寝宫。。。
从山上看这遗址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大气,当我来到它的面前,才知道它原来是如此的高大。。。
阳光洒落在寝宫的石条上,后面是山上的接见宫殿。。。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这些倒下的@石柱 ,是一处宫殿遗址,根据考证这里当初的用途应该是比较庄严,里面有居鲁士的宝座。一个皇朝的结束后这些倒下的@石柱 ,被后来的阿拉伯人用来盖清真寺,可能修建的清真寺规模不如这个宫殿大,所以还能剩下不少。。。还好有这些柱子遗留下来,不然今天就算我们来到了,也只能对着远处的柱础发呆了。
这根柱子上刻了段国王的标语,英文意思是:“I'm 居鲁士, the Achaemenid king。”
这里好象是居鲁士大帝的马厩,具体是不是,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哈哈。。。如果真的是马厩,证明在那个征战连年的时代,帝王跨下战马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高等啊。。。
居鲁士二世的陵墓是@帕萨尔加德 最重要的遗迹。陵墓外侧有6阶宽阔的阶梯,墓室长 3.17米、宽2.11米、高2.11米,有一个低而狭窄的入口。因为有玻璃围栏,没得近距离去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是就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不过根据@希腊 历史学家的纪录,@亚历山大 大帝将它视为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亚历山大 大帝劫掠与烧毁了@波斯波利斯 后,曾造访这座陵墓。在阿利安的著作中,纪录@亚历山大 大帝曾经命令一位士兵进入这座陵墓,并发现一张黄金打造的床铺、一张摆着器具的桌子、一具黄金棺材、一些用珍贵珠宝装饰的摆饰与陵墓的铭文,不过这些铭文并没有保存到现在。
根据一些古典学者的看法,这座陵墓的形式与建筑与相同时期@乌拉尔 图的陵墓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帕萨尔加德 的陵墓几乎跟里底亚国王阿利亚特(克@罗索 斯的父亲)的陵墓大小相同,不过也有许多学者并不认同这个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居鲁士二世可能“引进”里底亚的工匠来建造这座陵墓。陵墓主要的设计则是位于山墙内部门扉上的玫瑰设计。大体来说,@帕萨尔加德 可以当成许多波斯传统文化的集合体(承袭埃兰、巴比伦、亚述与古@埃及 ),并受到一些里底亚影响。
在阿拉伯人统治@伊朗 期间,他们的军队曾经试图破坏这座陵墓,认为它违反伊斯兰教的教义。不过陵墓的管理人则让阿拉伯统治者相信这座建筑不是为了居鲁士二世而建的,而是作为所罗门母亲的坟墓,因此才保住了这座建筑,让其免于被毁。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波斯古国的@帝王谷
为了省下更多的时间在@波斯波利斯 ,离开@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我们只是在车上匆匆吃了点顺身带的干粮,就往@帝王谷 赶去。车在停车场停下来时,我还在睡梦中。。。下车跟着同伴往里面走。。。先来一张手机拍的全景图。。。这次@伊朗 行用单反拍的全景图,用错焦段,只好用手机上的相片。。。大家将就看吧。。。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帝王谷 距离@波斯波利斯 20分钟车程,车停在一片荒芜的戈壁上,后面竖起的这道陡峭悬崖上,就是纳克歇· 洛斯塔姆Naqsh-e Rustam(意思是“帝王的山谷”),古波斯@帝王谷 。开凿在150米高的山崖上,离地面50米,一溜过去有4个波斯帝国国王的墓穴,从右到左(据说)分别是薛西斯大帝(Xerxes the Great,公元前486—前464年在位)、大流士大帝(Darius I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4—前424年在位)、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公元前424—前404年在位)陵墓、祭坛(立方体)。陵墓被雕刻在高高的岩壁上,波斯人在峭壁上刻画出如此巨大的十字,并雕刻出整座陵寝,可能是为了防止盗墓。陵墓的样式如同一间间宫殿,上方还雕刻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像和士兵像等等,作为守护陵墓的象征。
纳克歇· 洛斯塔姆Naghsh-e-rostam@帝王谷
@帝王谷 距离@波斯波利斯 20分钟车程,车停在一片荒芜的戈壁上,后面竖起的这道陡峭悬崖上,就是纳克歇· 洛斯塔姆Naqsh-e Rustam(意思是“帝王的山谷”),古波斯@帝王谷 。开凿在150米高的山崖上,离地面50米,一溜过去有4个波斯帝国国王的墓穴,从右到左(据说)分别是薛西斯大帝(Xerxes the Great,公元前486—前464年在位)、大流士大帝(Darius I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公元前464—前424年在位)、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公元前424—前404年在位)陵墓、祭坛(立方体)。陵墓被雕刻在高高的岩壁上,波斯人在峭壁上刻画出如此巨大的十字,并雕刻出整座陵寝,可能是为了防止盗墓。陵墓的样式如同一间间宫殿,上方还雕刻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像和士兵像等等,作为守护陵墓的象征。
王谷里还有一座四方形的建筑,传说是拜火教的神庙。。。
——隐藏着的浮雕,N-E-Rajab
从@帝王谷 到@波斯波利斯 会先经过N-E-Rajab,其实N-E-Rajab就在帝王出来没多远的地方。。。司机一个没有一个游人、也看不到任何建筑痕迹的地方停车,告诉我们这就是N-E-Rajab。。。如果不是要买门票,我都怀疑这里是不是N-E-Rajab。出发前看资料知道这里隐藏着四幅萨珊王朝时期的浮雕,但为什么会在这里雕刻这四幅浮雕,浮雕的内容是什么,我还没搞清楚。只记得因为曾经有一个叫N-E-Rajab的人在这里开了一个茶摊,所以这个地方就叫N-E-Rajab了。。。
据说在萨珊王朝时期,相互之间授予这个圆环表示友好,今后可以自由出入对方的国土了。。。虽然回来了,真没搞清楚浮雕的具体内容。。。有知道的驴友请指正。。。
斯@波利斯 是@伊朗 最闻名的景点,也是我这次@伊朗 的重头戏。到@伊朗 去@波斯波利斯 ,就好象老外到@中国 了必去长城,我们到了@柬埔寨 必去@吴哥窟 一样。。。因为车子不能开到景点的大门口,下车的时候司机告诉我们沿着面前的路一直走就是入口的地方。。。走过一条宽阔的@通道 ,@波斯波利斯 就在我的面前。来之前已经看过无数的相片,我以为已经可以淡定去面对@波斯波利斯 ,当我抬头看到它的那一眼就被它的伟大彻底征服。。。
买好门票,寄存好包包(这里规定包包一定要免费寄存,@伊朗 所有要求寄存包包的景点,寄存都是免费的)。进去后迎面是111级石阶,这些阶梯宽7米,每级石阶只高10CM,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骑马上去的人,也不知道是为了更容易把朝贡的物品搬上去呢。。。阶级梯的尽头是“万国门”,穿过万国门我走进了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
万国门是@波斯波利斯 最著名的建筑,站在门下,幻想着当年各国来使朝贡时走过这门的热闹情景。看着这巨型@石柱 上那些2500年的前雕刻,经历千年风雨后依旧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昔日的繁@荣昌 盛。。。离开万国门再往里面走,前面散落一地都是雕刻精美的巨石,不知道当年@亚历山大 大帝为什么可以这么狠心,一把火烧毁了这个宏伟精致的建筑呢?波斯人烧毁@雅典 娜神殿时,一定没想过150年后@希腊 人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他们,两国间的争斗摧毁了两座世间伟大的建筑,如今我们只能站在这些废墟中去感叹历史的残酷。。。
波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领土东到@印度 河流域,息道色雷斯半岛,南到@印度 洋,北岛里海和黑海沿岸,几乎囊括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 河流域的四大文明的三个。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创建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29年在与马萨吉特人的战争中阵亡。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先是征服了@埃及 ,但是却在公元前522年一次宫廷内乱中神秘死亡。腥风血雨,波斯帝国面临着僧侣篡权、分崩离析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契美尼德家族的一个旁支贵族大流士一世(Darius I)强班夺权,成了第三任波斯皇帝。而正是这位乱世英雄和他的儿子薛西斯(Xerxes)、孙子@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修建了@波斯波利斯 这座曾经傲视欧亚大陆的巨大都城。
“@波利斯 ”是“都城”的意思,@波斯波利斯 是指“波斯国的都城”。这座都城建在当地人称为“善心山”脚下,城的东面依山,其余三面建有双重的围墙。占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建立在一个约15米高的石平台之上,一半由人工搭建,一半侧凿山而成,据说当年是由居鲁士大帝亲自选址的。
@波斯波利斯 经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三代,历时70多年建成。有一些学者认为@波斯波利斯 仅建造到一半,而且不曾被使用过。全部建筑大约可分为5期:
第一期(前515年-前490年)包括阿@丹巴 及库房
第二期(前490年-前480年)包括万国门、大流士寝宫及古城入口的大@石台 阶
第三期(前480年-前470年)包括薛西斯一世寝宫及后宫
第四期(前470年-前450年)包括百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王宫
第五期(前360年-前338年)包括32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三世陵墓
气势雄伟的万国门。。。当年各国使者经过这里走向觐见大厅。。。
“@波利斯 ”是“都城”的意思,@波斯波利斯 是指“波斯国的都城”。这座都城建在当地人称为“善心山”脚下,城的东面依山,其余三面建有双重的围墙。占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建立在一个约15米高的石平台之上,一半由人工搭建,一半侧凿山而成,据说当年是由居鲁士大帝亲自选址的。
@波斯波利斯 经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三代,历时70多年建成。有一些学者认为@波斯波利斯 仅建造到一半,而且不曾被使用过。全部建筑大约可分为5期:
第一期(前515年-前490年)包括阿@丹巴 及库房
第二期(前490年-前480年)包括万国门、大流士寝宫及古城入口的大@石台 阶
第三期(前480年-前470年)包括薛西斯一世寝宫及后宫
第四期(前470年-前450年)包括百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一世王宫
第五期(前360年-前338年)包括32柱大厅及@阿尔塔 薛西斯三世陵墓
气势雄伟的万国门。。。当年各国使者经过这里走向觐见大厅。。。
大流士的军队
大流士的军队
觐见厅,当年接见各国来使的地方。。。
这些浮雕载述着当年35个属国、23个民族的朝贡使者或者手捧金银珠宝,或者牵头@狮子 、麒麟、@双峰 骆驼的列队情景。。。从这人物生动浮雕里,反映了波斯帝国的繁@荣昌 盛。。
大流士的军队
觐见厅,当年接见各国来使的地方。。。
这些浮雕载述着当年35个属国、23个民族的朝贡使者或者手捧金银珠宝,或者牵头@狮子 、麒麟、@双峰 骆驼的列队情景。。。从这人物生动浮雕里,反映了波斯帝国的繁@荣昌 盛。。
——古兰经门下告别@设拉子
古兰经门不是我在@设拉子 的最后一个景点,我用它来做我的@设拉子 的结束篇,是因为它是@设拉子 市内的一个经典地标。古兰门是一座建于@设拉子 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卡里姆汗(桑德王朝第一位统治者)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希望在这部《古兰经》的庇佑下,这个城门将保佑@设拉子 的人民平安归来。
不知道上面那个小房子是不是就是放着古兰经的地方呢。。。我在这城门底下走了两个来回,古兰经有没有庇佑我呢?
——古兰经门下告别@设拉子
古兰经门不是我在@设拉子 的最后一个景点,我用它来做我的@设拉子 的结束篇,是因为它是@设拉子 市内的一个经典地标。古兰门是一座建于@设拉子 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卡里姆汗(桑德王朝第一位统治者)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希望在这部《古兰经》的庇佑下,这个城门将保佑@设拉子 的人民平安归来。
不知道上面那个小房子是不是就是放着古兰经的地方呢。。。我在这城门底下走了两个来回,古兰经有没有庇佑我呢?
经典的蓝,在@伊朗 的建筑上必定看得到的颜色。。。
现在的古兰经门已经看不出任何历史遗存,它是一座新的建筑,而且还在扩展建设中。。。这是古兰经门旁边的公园和咖啡馆。。。
在@设拉子 同伴被包车的司机偷了钱,让我们对这个城市留下了不良印象。。。但在@设拉子 一座清真寺门口遇到的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又让我对这里多一份留恋。。。而这家清真寺恰恰又是我们要求偷钱的司机对着古兰经发誓的地方。。。天真、邪恶在这清真寺里偶遇。。。拍这些相片的时候,天已经很暗,D200的高ISO太不给力了,相片的噪点好利害。。。
喜欢他们的简单的笑容。。。
在这个夜里,我们离开@设拉子 这个昔日皇城,前往@亚兹德 。。。昏黄灯光下的投拉子更婉约动人,只是我要离开了。。。
——@亚兹德 ,彻底的迷失
@亚兹德 (波斯语:یزد;)位于@伊朗 的中部,是一座有着7000年历史的城市,也是@伊朗 本土宗教拜火教的最大中心,几千年来圣火在这里一直燃烧不息,就算被伊斯兰教压迫的年代,拜火教的圣火在这里也从来没有息灭过。。。
@亚兹德 是一个沙漠包围的城市,这里的夏天非常炎热,最高气温可以去到40度以上。。。还好我是冬天来的,不然在这样的温度下还@包头 巾,不知道会不会中暑呢。。。清早5点,我们来到了座古老的城市,办好入住后,迎着晨光我们去探访这座几百年来都保持着原样的古城。。。古城里面的巷子没有路牌、没有章法,就象迷宫一样,走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就算拿着地图我们也彻底迷失了。。。
走在几百年来都保留着原样的古城里,时间凝固在清晨透明的空气中,遗忘了自己是身处2013年还是1391年。。。@亚兹德 古城仿佛是一个时空的错层,每转一个弯道,就好象穿越了一个世纪。。。偶然眼前的一裂黑衣,把思绪拉回现实。。。当黑衣消失在转角处,我又迷糊了,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方。。。在@亚兹德 彻底把自己迷失,忘记时间,忘记身份,忘记工作,忘记一切。。。我就是我,一条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自由的鱼。。。
爬上一个高的@天台 ,鸟瞰@亚兹德 古城。。。@风塔 、清真寺、土房,这就是@亚兹德 。。。
在古城里,竟然看到这家还在经营的裁缝店,一个裁缝师傅,两台缝纫机。。。他说他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了。。。古城在没落,但他还在这里坚持他着的理想。。。
裁缝店的老板和告诉我们,这家单车店已经荒废了30年。。。算算时间,好象和伊斯兰革命的时间差不多。。。会不会和那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有关呢?不得如知。。。
古城里的一家铜器打制店。。。老板不会英语,沟通不了,但透他友善的眼神,我们还是用指手划脚地沟通了一下。。。拍下了他工作的相片。。。
古城里的一家铜器打制店。。。老板不会英语,沟通不了,但透他友善的眼神,我们还是用指手划脚地沟通了一下。。。拍下了他工作的相片。。。
他在给铜器上锡。。。
——@亚兹德 有一个@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
在@亚兹德 我住在SILK ROAD HOTEL,旅馆一出来就是@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每次闲逛都会经过。@星期五清真寺 的建于15世纪,这两座拜塔高48米,是@亚兹德 古城里的方向标,在古城里迷路了,只要向着这两座拜塔走,就一定能来到@星期五清真寺 前。所以高大的@星期五清真寺 也成了我们在@亚兹德 回旅馆的地标。。。
蓝色是清真填寺必用的颜色的。。。
一丝不苟的花纹。。。
这厚重的木门载满了历史的痕迹。。。
透穹顶上的通花散射下来的阳光。。。
清真寺的内部整在装修,但无损它华丽的美。。。
——@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圣火长燃的地方
最早知道拜火教,当然是从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估计大部分@中国 人都是),来自波斯的紫杉龙王和小召是何其的神秘啊,那个武林圣火令又是何等的地位崇高。。。
在做行程查资料的时候我才知道,拜火教的全称是琐罗亚斯德教(Zarathustra),是波斯本土的宗教。在伊斯兰教统领波斯前,拜火教是的古波斯国教,那时候的拜火教是何其的昌盛。因为@亚兹德 地处卡维尔盐漠中间,这里荒瘠贫穷,在过去一直被统治者所忽视,所以拜火教在这里才得到传承。今天的@亚兹德 还保留着多处拜火教遗迹,@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就是其中的一处。。。
@奥塔 什喀代Ateshkadehymh 也叫火庙fire temple,位于@亚兹德 市区。拜火教的寺庙一般是方@方正 正的,除了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和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的头像外,火庙内部的装饰都非常简单。火庙里最重要的是代表光明的圣火,是不能熄灭的。在奥帖希喀代里面,供着就熊熊燃烧的圣火,据说在这里的圣火自公元470年始一直燃烧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1174年从Nahid-e-Pars寺庙转移到Arkadan,1474年又转移到@亚兹德 。
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
供着圣火的神殿。
玻璃窗里面就是已经燃烧一千五百多年的圣火。
这个应该是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吧。。。
火庙里面的信众。。。
——闲泡在@亚兹德 的午后时光
@亚兹德 是一个让时间没有概念的城市,搞不清楚为什么这天下午会全城放假,城市里的只有少数的店铺开门营业,整个城市忽然失去了生气。。。闲泡在@亚兹德 空荡荡的街头,和祈祷做完的@伊朗 人闲聊几句,到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去看孩子们踢足球,随时走进一座清真寺内看穆斯林做祷告,尝尝街头的小吃。。。到现在每到午后,都会怀念那天在@亚兹德 闲泡的时光。。。
走到一座不知名的清真寺门口,我们跟着来祷告的穆斯林溜了进去。。。被里面的彩色玻璃迷住了,于是呆坐在这些彩色下,聆听穆斯林的祷告声。。。虽然没搞懂他们的仪式是什么一回事,但也被他们对信仰的虔诚所感染。。。经得许可后,我拍了几张他们祷告时的相片。。。
走到一座不知名的清真寺门口,我们跟着来祷告的穆斯林溜了进去。。。被里面的彩色玻璃迷住了,于是呆坐在这些彩色下,聆听穆斯林的祷告声。。。虽然没搞懂他们的仪式是什么一回事,但也被他们对信仰的虔诚所感染。。。经得许可后,我拍了几张他们祷告时的相片。。。
清真寺里面的彩色玻璃
这张大景看得更清楚一些。。。
清真寺内的穹顶。。。
在做祷告的穆斯林。。。有时候坐下来,有时候站起来,有时候下跪磕头。。。看完全程,也没搞清楚具体的仪式。。。
在巴扎里和一家地毯店里和老板闲聊,他的英语并不好,但他很愿意和我们沟通。。。被禁锢了30多年,他们希望从游客口中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看到这张相片的时候,想起Y哥那张《宿命》。。。戴着可爱小红帽的她好奇地看着我们的镜头,天真的她不知道,有一天等着她的同样是这身黑袍。。。
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上的@阿米尔•乔赫马克 清真寺,位于@亚兹德 正中心,是为了纪念1400年前殉道的伊玛目侯赛因 ——伟大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而修建的。。。这里晚上亮灯后很能够漂亮。。。但我晚上没有过来,闲泡了一天,我也累了,回到旅馆就不想再出来。。。当然晚上气温骤隆也是其中一个让我不想出门的原因。。。旅程中怎样都会有遗憾,看不到亮灯后的Amir Chakhmsap Comple广场,那我就留到下次再来的时候看吧。。。
LP上说可以爬到这最上面去鸟瞰@亚兹德 的全景,不知道是不是季节的原因,我们去到的时候门锁着,问当地人,告诉我们现在已经不可以上去了。。。
@亚兹德 街头拍到的切糕。。。不知道是不是当年@丝绸之路 的影响,@伊朗 的蔬菜、水果、干果和@新疆 非常接近,连切糕的样子都一模一样。。。
蓝天下的清真寺大圆顶。。。
每次走在街头迷茫的时候,总会有帮助我们的@伊朗 人,这是其中一个。。。
街边闲聊的老人,慢生活被@亚兹德 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营业中的小店,老板在修一个不锈钢锅。。。阳光洒在他身旁的不锈钢器皿上,整个人被耀眼的光芒包围着。。。
@伊朗 的瓷器做工非常精美,价钱也便宜,我也带了红茶壶回来。。。
水烟壶。。。。。。@伊朗 在伊斯兰革命后,禁止了所有的公众娱乐活动。。。人们最好的消遣除了吃冰激淋就是抽水烟。。。@伊朗 的水烟壶款式真的是应有尽有。。。
店内的各种水烟配件,非常多的种类。。。一个水烟壶引出大学问。。。
——@亚兹德 的@风塔 和Ghanat(坎儿井)
@亚兹德 是一座被沙漠包围的城市,7000年来这里一直有人居住,也有人说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亚兹德 很久以来就已经是一个商业中心,早在@中国 的元朝,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拜访过这座城市,这位@意大利 人当时对@亚兹德 的描述:一个美丽而辉煌的城市,一个商业中心。
身处沙漠中心的@亚兹德 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影响,这里夏天可以去到50度,而冬天又极其寒冷。古@亚兹德 人把房子修在地下,并发明了一种叫作@风塔 的特色建筑把风引入地下纳凉。。。因为水源珍贵,@亚兹德 人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修建Ghanat(就是我们说的坎儿井)把山上的水源,通过沿着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的暗渠,引入到城里每户人家里供日常使用。。。而每个家庭的@风塔 下面都建有一个水池,结合@风塔 引入的风,在地下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调房间。。。古@亚兹德 人的聪明才智让这座沙漠腹地的城市成为沙漠绿洲,成为独树一帜的@风塔 之城。并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古城里的@风塔 。。。这种四面都镂空的@风塔 设计是为了可以把任何方向的风都能通过@风塔 引入室内。。。
古城内各种造型的@风塔 。。。
坎儿井是在高温地区很常见的引水工程,沿着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暗渠,这样可以把山上的冰雪融化可以通过暗渠把水引入到城市里。在坎儿井经过的地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从地面打竖井深入到水渠,附近的居民就可以取水饮用和灌溉。暗渠因为在地下数十米深的地方,就算夏天5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能减少水份蒸发。。
修建坎儿井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因为修建的条件有限,一般成年人都不能在暗渠里直立行走,修建的人只能在里面弯着腰、双脚长年泡在冰冷的@水里 工作。。。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修建坎儿井的人寿命不会很长,一般都只有30多岁。。。30多年前@亚兹德 还是靠坎儿井引水生活,靠@风塔 纳凉,随着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只能在@水博物馆 内看一些以前修建坎儿井的相片和工具,并从那一小段古城里的坎儿井里去了解@亚兹德 建筑特色的历史了。。。
城外山坡上的坎儿井。。。
@水博物馆 内通下地下的阶梯。。。
铁门后面就是一段古老的坎儿井,当年的它掌握着这座古城的命脉。。。
@水博物馆 内摆放着各种以前古亚兹人盛水的器皿。。。
古@亚兹德 人利用坎儿井的水流去驱动水车磨面,也利用坎儿井的水渠穿过地下房屋,在地下房屋中形成自然流动的水渠,结合@风塔 在地下形成自然的空调降温循环。。。房间内的水池旁边一般都修有卧榻,想像一下以前的波斯家庭就是在这些卧榻上吹拉弹唱,闲话家常。。。
@水博物馆 内各种与水有关的器皿。。。后面墙上的相片记录着修建坎儿井的情景。
——@丝绸之路 上的千年古驿站@Kharanaq
@Kharanaq 在@亚兹德 城北7公里的地方,是一条有着过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已经距今4000多年。。。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 上的重镇,最鼎盛时期这里居住着2000多人,后来随着@丝绸之路 的没落,铁路和高速的发展,昔日这条昌盛的村子也衰落下来,村民也逐渐搬离这里,直到30年多前最后一个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的离世,这条古老的村落彻底废弃了。。。但村子的外面还有人居住,也有农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在村子的外面看到一些@新建 起来的建筑,具体是用来做什么,就不知道了。。。
圆顶上的透气孔除了可以加促空气流通,还可以用来采光,好环保的设计啊。。。
我们到来这里的时候天气很好,太阳晒在身感觉很暖和,但不知道为什么地上还有这么多的积雪。。。
这就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城堡,穿过城堡进入村子内。。。
这层薄薄的积雪,让古村落看上去更层次分明。。。
站在村子的最高外,脚下的已经废弃的房子错落有致,村外是苍茫荒漠。。。曾经的丝路驿站,如今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有这些千年房子在守候着我们这些匆匆过客。。。
村子里保存完好的拜火教摇晃塔,据说摇晃塔的兴建是古人用来预测天气的,如果强风来了,塔身就会摇晃,人们就知道暴风雨马上要来了。。。。这个是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可以爬上去的摇晃塔,既然来了,又找到开门的人,当然要体验一下啦。。。
摇晃@塔里 面的@通道 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塔顶上最多也只能站三个人,所以我们只能分批爬上去。。。越靠近塔顶,@通道 就越窄,背着摄影包的我,差点没卡住在那里,如果不是我本来就胖,估计就下不来了。。。站在塔顶上,我们三个人一起努力摇晃,真的能感觉得到塔在晃动。。。怪不得摇晃塔的建筑原理后来可以用到抗震上,我亲身感受了一次它的摇摆,知道它是真的行。。。同伴在塔上和我打招呼。。。
卡在快到塔顶的地方,大师兄十恶拍下我狼狈的样子。。。。
入口外的我。。。(谢谢二师兄指纹)
——到Chak Chak去朝圣拜火教
Chak Chak是位于@亚兹德 城@东北 70公里处的拜火教圣地,是拜火教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年的7月14-7月18日,世界各地的拜火教徒都会起来这里朝圣,到时候这偏僻的山坳汇集着过万教徒,场景热闹非凡。离开@Kharanaq ,我们来到了Chak Chak朝圣。。。
传说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当时的萨删帝国公 Nikbanou 证领着随从由@伊拉克 一路逃到这里。众人又累又渴,但在沙漠深处又找不到水源,追兵马上就要杀到。绝望之际,公主诚心祈祷,希望神灵相助。。。神迹出现,泉水湧现,山崖裂开,令众人@成功 避开了敌人。阿拉伯追兵到来时搜索无果,只好撤军。。。后来有追随者在山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内的石壁有甘泉渗出,认为是神的眼泪,从此这里成为拜火教的圣地。
Chak Chak一词是拟音词,意指洞内的泉水不断滴下来的“嘀嗒嘀嗒”的声音。。。Chak Chak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以前教徒来这里朝拜,在骑几天的骆驼穿过沙漠才能到达山脚下,然后再上到半山的岩洞。。。现在车子已经可以开到半山腰了,我们这种看热闹的游客可以省事不少。。。
下车后走过170道阶梯,来到岩洞前。这里规定要脱鞋进去,之前看别人的游记说里面长年滴着泉水地面湿滑,赤脚进去会非常的冰冷。。。当我买好门票时发现,现在门口已经放有很多拖鞋,可以换拖鞋进去了,果然是一个很人性的宗教。拜火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被西方认定为是耶稣的前生。拜火教是一种注重个人修行、修身、修德的宗教,甚至不像宗教,类似于@中国 的儒家,在几千年前就能产生这样的宗教,可见古波斯文化的发达。。。
走进洞内,岩壁上供着长燃不息的圣火。。。
————千年古镇——Meybod
Meybod(梅@博德 )是离@亚兹德 北部52公里一个千年古镇,这里有@伊朗 最古老的城堡——纳林城堡@Narein Castle ,还有@鸽子塔 、@冰库 、@古邮局 等。。。我们离开Chak Chak来到Meybod,爬上城内最高处,这个沙漠中的城镇尽收眼底。。。
纳林城堡@Narein Castle ,司机说没开门,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在城外拍了几张相片就去了@鸽子塔 。。。
@鸽子塔 pigeon Tower,这建筑是古人为了吸引野生鸽子的在此筑巢,收集粪便做肥料而修建的。塔内都布满密密麻麻的小洞,司机说这里最峰时期住了超过4000只的野生鸽子。。。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鸽子了,只是放了两只鸽子模型在这里给游客拍照用。。。
@古邮局 ,不知道是否因为@亚兹德 是古@丝绸之路 的重镇,所以这里古时候的邮局也很先进。进到邮局的中庭,有两只驿马模型的在模仿当年的情景。。。
陈列柜里摆放着世界各国的邮票。。。
是不是很熟悉?当然了,因为这是@中国 邮政发行的邮票啊。。。看看能认出几个地方来?我认出@澳门 的三大巴牌坊和@北京 的天坛。。。
邮局的后面是一个广场,有一家高级餐厅,还有卖地毯的,这里还有演示织波斯地毯的工艺。。。
地处沙漠腹地的@亚兹德 ,夏天最高可以去到50度,为了夏季能消暑降温,聪明的古@亚兹德 人想到用@冰库 Ice house去储存冰块留到炎热的夏天使用。。。在冬天人们注水进在@冰库 门口的两个大池子里,结冰后取出来,用稻草一层一层隔开垒在@冰库 里。。。等夏天取出来用。。。
@冰库 里面存放冰块的大坑。。。。
这大坑有多大?看看我站在里面就知道了。。。
离开@冰库 后,司机带我们去了一个手工瓷器加工场,老板在现场试范给我们看波斯的瓷器是怎样做出来的。。。
在试做不同的造型。。。
成品。。。
——拜火教的天葬台——@寂静塔
拜火教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是一个信奉火神的宗教,其实拜火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之神与黑暗之神之间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火只是传达信仰的媒介。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由:土地、空气、水、火四大元素组成,这四大元素是不可污染的,必须保持纯净。所以拜火教教徒死后不可以土葬和火葬,而是鸟葬。鸟葬类似于@中国 @西藏 的天葬——将尸体置于@寂静塔 内喂食秃鹫,然后其后人把骨头收集放入@寂静塔 内。。。。
寂没塔的建筑都材料都是泥砖,拜火教认为,木头接触尸体时,会被污染,而石制的或铁制的不会。所以寂静之塔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其大小和复杂程度依需要和有关拜火教社区的富裕程度而定。
寂没塔最高的上方是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平@台中 间有一个圆坑,平台上面有两三米高的塔墙。尸体就摆放在石板上,被秃鹰吃完后,骨头就被扔进圆坑里面。因为塔本身离地面很高,所以教徒们认为这样就不会污染大地了。等到圆坑堆满了骨头,教徒们就会另觅地方,再建造一座新的@寂静塔 。@寂静塔 上的门都对着东方,其意义是跟随光明的太阳。。。
@寂静塔 Tower of Silence是我在@亚兹德 最后的一个景点。。。来到的时候,天色开始暗了,冬天的@亚兹德 一到晚上就会刮风。。。站在寒风中的@寂静塔 之下,身子随着慢慢褪去的夕阳余辉投进了黑暗里。。。在这个空荡着的荒野大地上不知道飘着多少灵魂呢?合十双手,默默祷告。。。
在上世纪60年代,@伊朗 政府已经禁止了鸟葬改为火葬,所以现在的@寂静塔 只是拜火教的历史文化建筑遗迹。。。来到这里只是见识一下这个世界最古老的宗教的葬礼场。。。
葬的仪式一般要几天,这些房子一个是给来送别亲的拜火教徒暂时居住,另一个是举行一些葬礼仪式的时候使用。。。
——在@伊斯法罕 遇见@亚美尼亚 教堂
@伊斯法罕 是@伊朗 的第三@大城 市,也是@伊朗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经是“@丝绸之路 ”上南路的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换商品,当时的@伊斯法罕 富甲天下,所以@伊朗 的彦语有“@伊斯法罕 半天下”一说。
离开@亚兹德 ,我来到了@伊朗 行的最后一站@伊斯法罕 。这天是星期五,也就是@伊朗 的公休日(等于我们的星期日),大部分的景点都不开门的。酒店的前台告诉我们,在@亚美尼亚 人社区里的基督教堂——@VANK 大教堂 这天的上午还会开门,于是我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
因为@亚美尼亚 人的聪明曾经在@土耳其 引发过一次灭族大屠杀。从1915年春到1916年秋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生活在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土地上的200万@亚美尼亚 人中,有100万到150万人遭到屠杀。
19世纪中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 气数将尽,@希腊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 等巴尔干国家先后独立。奥斯曼@土耳其 把国家分裂归咎于@亚美尼亚 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土耳其 内政部长的塔@拉特 ·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 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 这个种族。”
到了20世纪初,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终于拉开序幕:首先被消灭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这一天被定为大屠杀纪念日),650多名@亚美尼亚 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接着军队中的@亚美尼亚 裔军人被甄别、隔离、处决。与此同时,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土耳其 东部诸省进行了扫荡。截至1915年5月,这一地区@亚美尼亚 男性人口已经消灭殆尽。
行动随即进入第二阶段:5月底,@土耳其 中央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 族裔“押运”到@叙利亚 @和美 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奸淫、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 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种族屠杀”概念出现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 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 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 人一模一样:精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 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1916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最后的幸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蛮人斩草除根。
在@VANK 大教堂 的院子里有一座纪念@亚美尼亚 人被@土耳其 人屠杀的纪念碑,但我好象忘记拍了。。。哈哈
如果不是有十字架的装饰,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座基督教堂。。。伊斯兰式的洋葱头尖顶,阿拉伯式的尖拱门楣,清真寺传音塔式的钟楼与墙壁上显眼的十字架、犹太大卫星花窗奇妙地结合为一体。。。这座大教堂把@中东 地域的建筑风格美妙地混合在一起。。。
教堂内镶嵌在墙上的装饰。。。
教堂内的壁画。。。
我们因为是新年期间去的@伊朗 ,教堂的院子里还摆放着圣诞装饰。。。
教堂内还有一座博物馆。。。里面有@亚美尼亚 民族的介绍。。。但我没看明白。。。
——@伊斯法罕 最美的桥
因为扎因达鲁德河在@伊斯法罕 穿城而过,所以@伊斯法罕 又是一个多桥的城市。。。16-18世纪,@伊斯法罕 是萨法维皇朝都城,在这期间萨法维皇朝在扎因达鲁德河上兴建了三座桥梁,分别是:@三十三孔桥 Si-o-She Bridge,楚比桥 Chubi Bridge,@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这些桥梁因其古老、具有伊斯兰风格、功能多样而闻名于世。
我们离开@亚美尼亚 人社区,沿着扎因达鲁德河寻找@伊斯法罕 的桥。。。走到一个路口,我们迷茫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个@伊朗 大叔主动过来问我们要去哪里,得知我们要去@三十三孔桥 ,就说陪我们过去,他告诉我们,他每天都步行去@三十三孔桥 一个来回当是运动。。。于是一边走,大叔一边给我们介绍@伊斯法罕 的一些东东。。。走走聊聊,不经意间我们的前面出现一座石桥,大叔告诉我们:这就是@三十三孔桥 。。。告别大叔,我们就到桥上溜达。。。
@郝久古桥 Khaju Bridge,是我在@伊朗 见到最美的一座古桥,这座古桥面全长110米,历史比@三十三孔桥 短几十年,@郝久古桥 下层的@石台 上有足够的空间供游人驻足,并修有石椅,这里当时曾经是阿@巴斯 二世夏天接见外国来使的地方。。。
我来到这里的这天是星期五,也就是@伊朗 的周末,@伊朗 是一个没的娱乐的国家,周末一家人来到公园野餐、喝茶、抽水烟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娱乐。。。当我走近桥底下时,忽然传来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伴随小提琴的还有一阵阵动听的歌声。。。透过人群我看一个优雅的帅哥在陶醉地拉着他心爱的小提琴,旁边围着各个年龄层的人,一曲终了,另一曲响起,旁边的人们伴随着旋律和唱着。。。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这我是听过最动人的歌声。。。到@伊朗 前,我知道在伊斯兰教革命后,@伊朗 全国境内都禁止分开的娱乐活动,不准公开表演,不然都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当看到这民间的表演时候惊喜万分,我见识到@伊朗 人的音乐才华,柔扬的琴声,浑厚有力的歌声,每一曲完结后必定有真诚的掌声。。。在这里我留了很长时间,也决定晚上再回到这里看看这座古桥的晚。。。
在@郝久古桥 下淡情说爱的小情侣。。。
围观同乐的@伊斯法罕 人们。。。
——@伊斯法罕 夜迷离
冬天的@伊朗 ,太阳下山后的夜晚气温会骤降到0度以下,冷得我都不敢出门。。。当来到暖和的@伊斯法罕 后,我终于有勇气去见识@伊朗 温柔热情的夜。。。
晚上亮灯后的清真寺,颜色原来可以如此的绚烂丰富。。。
门口亮灯后的穹顶好美。。。
斯法罕的夜很迷人。。。寂静的街上在某一个转角处会跳出一座让人眼前一亮的清真寺。。。在河边闲逛的时候,会有三三两两的本地人主动过来和我们聊天,问我关于@中国 的问题、关于对@伊朗 的看法。。。也会有一些小混混从我们身边走过对我们吹响口哨。。。
亮灯后的@三十三孔桥 又是另一种风情。。。如果白天的@三十三孔桥 是一个青涩的邻家少女,那晚上的它就是一个热情奔放的都市女郎。。。
十三孔桥上那些喃喃细语的情侣们陶醉在这迷离的夜里,陶醉在爱的甜言蜜语中。。。@郝久古桥 上那些一家老少在喝茶聊天的人们告诉我们:桥的左边往桥右边的石@狮子 看,会看到石@狮子 会发亮的眼睛,当然我们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但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为什么石@狮子 的眼睛会发亮。。。
在桥左边的石@狮子 旁边,看桥右边的石@狮子 。。。那闪闪发亮的眼睛让我很惊讶。。。连相片都能清楚拍得出来。。。相片里右边那两个站的位置是就是石@狮子 了。。。我们特意又跑去看了一下石@狮子 ,确认是没有光源的。。。好神奇啊!
在@伊斯法罕 一切都有可能!
站在这里,想像着当年国皇坐在这宴会各国来使的热闹场面。。。当然这晚的@郝久古桥 也同样热闹。。。
当年国皇活动的场地,今天是@伊斯法罕 人的乐园。。。
桥上的情侣。。。
用慢门虚化了人来人往的桥面,还原@三十三孔桥 的清静。。。
他对我的镜头很好奇,于是我和他说:别动。。。他真的没动,让我拍了这张相片。。。
他们对我的镜头很好奇。。。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着我,但他们不知道我已经偷偷按下快门了。。。
昔日皇家马球场——@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 是到@伊斯法罕 必游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除了@中国 的天安门广场外最大的广场了,除了@伊玛目清真寺 、哈基姆清真寺、@阿里普卡宫 等必看的景点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场外围一圈是一个大型巴扎,我们在这里疯狂逛街购物。。。@伊斯法罕 半天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伊斯法罕 的@伊玛目广场 ,伊斯兰革命前叫皇家广场,1979年列入@伊朗 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
@伊玛目广场 由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建于17世纪初。广场的四周由一系列的二层拱廊与巨大的相连建筑包围,如@伊玛目清真寺 、哈基姆清真寺、@阿里普卡宫 和加@萨里 亚市场大门。这里的一切都见证了当年波斯帝国皇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公元1597年,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决定迁都波斯古城@伊斯法罕 。当时该城已是一个@大城 市,阿拔斯重修古城的目的是要将@伊斯法罕 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以永久昭示其统治的辉煌业绩,其最著名的革新便是皇家广场。皇家广场位于@伊斯法罕 市中心,是城市规划的一部份,@伊朗 的穆斯林城市在这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广场。在一般穆斯林城市里,建筑物鳞次栉比,太过密集,只有商队旅舍和最大的清真寺庭院内才有宽敞的空地。
这个宽阔的广场由阿拔斯设计,建筑群的中心即“美丹”王候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的写照。广场建于1616年,长方形,长500米,宽150米,坐落在新王宫与老商业中心交汇处,供马球比赛、阅兵大典、隆重演出和其它仪式之用。广场四周拱廊环绕,每边拱廊各开一座雄伟的大门,拱廊外有一条运河围护。
巍峨宏伟的@伊玛目清真寺 雄踞广场一侧,清真寺拱顶和宣礼塔装饰有@土耳其 蓝瓷砖镶成的复杂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案。整座建筑同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照,圆屋顶瓷片呈放射状排列,富丽堂皇,给人一种似要凌空飞去之感。鸟瞰皇家清真寺与在夜幕降临时从广场看它一样,十分壮丽。皇家清真寺镶嵌图案所显示的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顶柱廊环绕的寺内中央庭院,达到了传统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颠峰。据估计,建造清真寺用了1800万块砖;而据说其中的铆钉也有472500颗之多。
哈基姆清真寺的规模略逊于皇家清真寺,它的外观为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以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色黄瓷瓦装饰,给人一种非常协调的和谐美。
为了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 ,两座清真寺没有按一定的广场轴线定向。偏转现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协调了寺院方向及其与广场走向的关系。
@阿里普卡宫 巨大宫门,堪称改建工程的杰作。建筑师巧妙地将一座宫殿改造成一座独立的礼仪宫。作为皇室区域的象征性入口,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穿过加@萨里 亚大门,迎面是一片大市场,阿拔斯皇家银行和贵宾下榻的皇家旅馆坐落在这里。
@伊斯法罕 皇家广场在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伊斯兰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广场上的主要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使@伊斯法罕 以半个世界的称号闻名于世。
加@萨里 亚市场大门
巴扎内拍回来的相片很好FEEL。。。
巴扎二楼的一个地毯店的人把卷了很久的地毯理平。。。不但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我们上去折腾了发久都没@成功 。。。
巴扎内一个古老手工扎染布艺作坊。老板的爷爷就已经在这里制作手工扎染布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到老板这代已经大的名气了,从老板身后的相片知道,当时@土耳其 总统也曾来这里参观。。。
老板的爷爷和爸爸。。。
说那位是@土耳其 总统,不知道是不是呢。。。
老板给我们试范印制桌布。。。
后来,我带了这条回来。。。现在铺在我家的茶几上。。。
很东中FEEL的巴扎。。。好喜欢这个巴扎,真希望在这里可以遇见@阿里 巴巴。
巴扎里拍回来的各种装饰用的瓷砖。。。很@中国 风的瓷器。。。各种可爱的陶瓷。。。
骆驼骨首饰盒子。。。
——@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孔雀在飞。。。
广场边上有一座@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没来之前对它的了解非常少,回来后对它的了解也很少,只知道它是广场上很重要的建筑。。。买好门票进去后,很快就被这座清真寺的气场给镇住了,太美了,是我在@伊朗 去过的清真寺里最最最有气势的一座。。。因为光线的原因,穹顶上出现了一只开屏的孔雀。。。有了这只孔雀,这里成为@伊朗 我最喜欢的清真寺。。。室内的光线太暗了,于是支起我的小脚架,慢慢拍。。。
夕阳下的@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
正门上一丝不苟,排列有序的花纹。。。
清真寺内的过道都可以这么精美。。。
穹顶上的光透过窗花射进来,令墙上金碧辉煌。。。
这个时候的光射在穹顶上形成了一只盛开的孔雀,像吗?
这样看更像吧?
透过穹顶射进来的那一束光让这里成为我最喜欢的一个穹顶。。。
——天上的乐章,@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
@阿里普卡宫 Ali Qapu Palace,位于@伊玛目广场 的西侧的一座楼高6层建筑,建于17世界初期,是萨法维王朝的国王用来招待外国使者的宫殿。。。进门后沿着楼梯上到三楼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以前国王和王室客人观看马球以及阅兵的地方。平台的后面是一个宫殿,萨法维二世重新装修了这里,墙壁上有数幅场面宏大的壁画和精致艺术雕刻,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征战沙场的场面。。。现在开辟为展厅,展览各种器皿、古钱币和书法。。。。。
而@阿里普卡宫 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在六楼的音乐宫(这一层星期五是不开放的),音乐宫里是用石膏做成的各种波斯乐器造型的镂空天花、壁画,站在里面,仿佛置身天国的乐章里,被动听的音乐包围着。。。
@阿里普卡宫 的正面。。。
从平台上看@伊玛目广场 ,视野非常宽阔,当年的皇室就是坐在这里欣赏马球比赛、观看阅兵。
平台上的壁画
平台后的宫殿内饰。。。
@阿里普卡宫 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在六楼的音乐宫(这一层星期五是不开放的),音乐宫里是用石膏做成的各种波斯乐器造型的镂空天花、壁画,站在里面,仿佛置身天国的乐章里,被动听的音乐包围着。。。
除了音乐造型的镂空雕花,当然也有做工精致的壁画。。。
——辉煌的@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
@伊玛目清真寺 Iman Mosque位于@伊玛目广场 的南端,这座始建于1612年的清真寺历时20多年才完工。@伊玛目清真寺 是@伊朗 上千年清真寺建造史上的最高峰,也是在建筑、木雕刻和釉砖工程上一个精美宏伟的典范,伊玛目在阿拉伯语里是领袖、师表、表率、楷模、祈祷主持的意思,@伊玛目清真寺 的地位无疑是@伊朗 清真寺里的领袖,也是@伊朗 的宗教中心。
站在广场上看@伊玛目清真寺 ,会发现清真寺的正门和清真寺的座向不一致,这是因为广场规定一切建筑物的正门均需面对广场,但所有清真寺又必须面向圣城@麦加 方向。这样清真寺就不能跟位于广场向北的正门无法置于同一轴线上,但聪明的设计师们巧妙的把清真寺的面向和广场正门的面向建成偏角,这样就能使广场保持了工整的长方形,而清真寺的朝向又能符合宗教的要求,这完美的配合让@伊玛目清真寺 不断被世人称奇。
这是高达30米的清真寺正门,门上有许多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的诗文。。。
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从门里透出来厚重的历史韵味。。。
进门后,走过拐弯的过道来到清真寺内,身体马上被各种的蓝包围着,天是蓝的,地是蓝的,天花是蓝的,墙壁是蓝的。。。这一刻的我真像一条畅游在湛蓝大海里鱼。。。
在最大的礼拜大殿拱顶正对的地面上的几块黑砖,站在黑砖上面大声说话,整个清真寺里外都能清晰听到,我们几个好奇地在上面试了好几次,好精巧的设计,这样可以让在里面的人的祷告声音传到外面去。。。
自由的鱼^_^
查看此会员相册 发送悄悄话 查看此会员的公开资料
发帖:207
来自:@东莞
java%20script%20:void(0);{只看此作者}
——水中倒影,@四十柱宫 Chehel Sotun Palace
“@四十柱宫 ”是@伊斯法罕 有名的建筑,也是必游景点之一,所以我们只是和司机用英语说40,他就知道我们的目的地,直接就把我们车到景点门口。。。
@四十柱宫 的正门。。。
这座宫殿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主建筑面积1113平方米。@四十柱宫 始建于萨法@维斯 上世,萨法维二世时才建成,专为接见和宴请贵宾和外国使者用。宫殿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巨形独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池,水从安放在池底的四头@狮子 的口中喷出。池水清澈见底,宫殿的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人们后来把这宫殿称为“@四十柱宫 ”。
在这里遇到一个旅行团,蹭了一下导游讲解,说有一个什么皇帝因为不得民心,在这里被刺杀了,然后他的儿子继位了。。。没全听懂。。。大约是一个皇帝曾经在这里被刺杀而死。。。
宫殿内的四面壁和天花板上,都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内容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印度 人、@土耳其 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
——走过@伊斯法罕 当地人的巴扎
@伊朗 的每个城市都有一座@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而且基本上都是最大的清真寺,离开@四十柱宫 后,看还有时间,就直奔@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之前看功略知道去@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要通过一个很大的巴扎旁边,当司机把我们丢在一个很市井的@大巴扎 前,我心中竟然窃喜,终于可以见识一下当地逛的巴扎,可以近距离去当地人的生活。。。在巴扎里和当地的小朋友玩了一通。。。他们最喜欢就是和我们一起拍照。
看店的老人。。。
一家干果、香料店。。。前面一串串的是椰枣。。。个人觉得非常好吃,虽然偏甜了。。。
服装店的老板。。。找不到石油王子,找个服装王子拍张相片也好。。。
不知道这里面的衣服有多少是来自@中国 的呢?
@伊朗 人的幽默表现在每个生活细节上。。。
——最大、最神秘的伊@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
在做行程的时候,看到基本上每个@大城 市都会有一座伊@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的时候好纳闷,对伊斯兰教没有多少认识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每座城市都要有一座星期五。。。从@伊朗 回来后,我终于知道原因了。。。
@星期五清真寺 Jameh Mosque,聚礼清真寺习惯叫做@星期五清真寺 ;因为穆斯林都是在星期五进行集体礼拜,进行这样活动的清真寺就叫做聚礼清真寺,是每个穆斯林城市必备的宗教设施。公元644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由于他们宣布,只要在神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区别,所以阿拉伯军队不战而胜。阿拉伯人摧毁了拜火教神庙,建起了最初的清真寺。据说,伊斯兰教在刚刚传到波斯的时候,每到一个城市,必先修建清真寺,因为礼拜的时间是星期五,这些清真寺大多以“星期五”冠名。所以,在@伊朗 各地,有很多@星期五清真寺 。
穿过纷乱的巴扎,我们终于来到了@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但售票处却写着中午休息,下午请早。。。不死心的我们跟着当地人往里面走,当通过长长的过道后。眼前豁然开朗,朴实宏伟的星期五清真忽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星期五清真寺 ,占地面积超过22000平米,建于11世纪,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要比@伊玛目清真寺 古老得多,是@伊朗 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站在@星期五清真寺 的广场上,会感到一份跟@伊玛目清真寺 截然不同的气氛,这里虽然没有色彩耀目的@马赛 克装饰,没有金装银饰。但这种朴实的土砖建筑,不但无减建筑物的美观,反而更能衬托出@星期五清真寺 的古老气质。。。墙上是各式各样的伊斯兰花纹图案,突显出这座清真寺的神秘气息,更让人流连忘返。。。@伊朗 官方的旅游资料上是这样评述这座@伊斯法罕 的@星期五清真寺 ,“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最神秘的清真寺。”
在轻抚墙上雕花的穆斯林。。。
各种的蓝。。。
——@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
在@伊朗 每次坐上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就好象经历了一次穿越。。。从@设拉子 到@亚兹德 ,是各种年代之间的穿越;从@亚兹德 到@伊斯法罕 ,是古老与文明的穿越;从@伊斯法罕 到@德黑兰 ,是历史与现代的穿越。。。每次下车都要回回神,想想自己身在那年,身处何方。。。从@伊斯法罕 重新回到@德黑兰 ,重新回到人来车往的@大城 市我各种的不习惯。。。在@伊朗 的博物馆和那些宫,星期五他们的假期是很多不开的,然后星期一这个国际上博物馆闭馆日,他们也是不开的。。。所以这次@伊朗 行,我借过了地毯博物馆。。。错过了国家博物馆。。。错过了N多的博物馆。。。在重回@德黑兰 ,我们只能选择了还在开放的@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
古列斯坦王宫位于@德黑兰 市中心,又称玫瑰宫,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进这个宫如果不进其它里面的展馆,好象可以不买门票。。。但这个宫的精华都在里面的那些展馆里,来到了,又怎么可能不进去呢。。。买了三张门票拿了一份地图就进去了。。。
这里和@伊朗 其它的宫殿一样奢华。进门是看见一个水池,水池后面是一个平面台,平台上放有一张玉石雕的椅子,估计这里就是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加冕时坐的椅子了吧。。。从地图上知道这里叫Takht-e Marmar,但没有具体的介绍,所以只能靠猜,希望以后去的驴友,搞清楚后可以告诉我一下。。。
玉石椅子四周的墙上都是镶嵌着镜子和彩色玻璃。。。镜子上反射着外面的风景,坐在里面的人,不管面向哪个方向都能看到外面的风景。。。
墙上的装饰
旁边的一个类似浴室的地方。。。也没看明白是什么东东。。。
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池里泡完澡,在旁边的石床上休息呢?
漂亮的波斯风格的穹顶。。。
@古列斯坦皇宫 GOLESTAN PALACE内各种瓷砖并的壁画。。。每幅都不一样,每幅都有自己的故事。。。
——@古列斯坦皇宫 内的宫殿
@古列斯坦皇宫 里面有N个不同主题的展馆,都是以前的那些什么宫改建的。所以名字都叫某某宫,我们选择了Khalvat-eKarim Khani,镜宫Talar-e Berelian,Talar-e Almas三个宫殿参观,回来除了镜宫的相片我还能确认外,其它的两个宫的相片我已经分不清哪是哪了。。。更说不清楚它们的历史。。。所以看片片吧。。。
镜宫里金碧辉煌的大门
华丽丽的内饰。。。镜宫是不让拍照的,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在里面,我偷偷了几张,,,罪过,罪过。。。因为是盲拍,所以将就看吧。。。
能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里?我是想不出来了。。。
能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里?我是想不出来了。。。
另两个宫殿。。。分不清楚是Khalvat-eKarim Khani还是Talar-e Almas了。。。因为@伊朗 的宫殿都爱用镜子去装饰,所以从装饰上是分不清楚相片具体从哪个宫殿里拍回来的。。。但有一定可以肯定,从@伊朗 回来后每看到镜子都会想起这些宫殿。。。
这里面,除了奢华还是奢华。。。
——离别是一种情绪
一直认为写游记是自己行程的重温, 用了一个月时间去写@伊朗 这篇游记,去细细回味自己在路上的那11天。每次看到相片里那些熟悉的风景,那些可爱的@伊朗 人,都会想起旅程上的点点滴滴。。。那晚浦东机场的豪吃。。。那个没有啤酒的除夕夜。。。那次折服在@波斯波利斯 的伟大下。。。那个醉人的哈菲兹墓的黄昏。。。那个迷失在@亚兹德 的清晨。。。那个闲逛在@伊玛目广场 的午后。。。@那曲 在@郝久古桥 下的悠扬乐章。。。那些让我我怀念致今的笑脸。。。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伊朗 人们。。。
11天走过@伊朗 这个曾经强大的波斯帝国,离别的情绪让我不知道怎样去结束这篇游记。。。如果说@伊朗 是压郁的,但@伊朗 人们的笑容却是如此的发自内心。。。如果说@伊朗 是危险的,但这11天里我得到的帮助让我相信这里是安全的。。。如果说@伊朗 的风景是单一的,但它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如果说离开是一种无奈,那离开@伊朗 是一种情绪。。。
如果离别是一种情绪,那是一种思念的情绪。。。
@伊斯法罕 ,一个当帅哥知道我来自@中国 ,于是推出他那@凤凰 28告诉我,这是他的单车,来自@中国 的单车。。。于是我在@伊斯法罕 的@郝久古桥 底下试范了@中国 式骑车。。。当我骑上单车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伊朗 人民都给予我热烈的掌声。。。做为@中国 人,那一刻很自豪。。。
@伊朗 的国花——玫瑰。。。在@卡尚 ,每年的春天都会有一个玫瑰节。。。
@伊朗 ,可爱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