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大云峰禅寺游记

作者:密云红哥 显示图片



 
《北京密云大云峰禅寺游记》北京密云水库西面有一处佛教丛林,名曰:“大云峰禅寺”。传说因山中嶙峋的巨大岩石间常冒出黑色瘴气,故当地民众也将“大云峰禅寺”俗称为“黑山寺”。大云峰禅寺附近的小村庄,就名为黑山寺村。此处因道路崎岖,环境闭塞,知道此地的人还不多,平常鲜有俗客来此,来此处的多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游客第一次来此,不知道路的,只需向当地百姓提起:“黑山寺”在哪?即可得到正确指引。 大云峰禅寺的山门前有一洼小放生池,里面五色佛鱼成群结队游荡,人一靠近,鱼也围拢而来,如同在欢迎游客香众一般,虽明知是由于游客香众常投食与此,鱼只是条件反射聚拢而来,但见此情景,心里也还是自作多情,认为是寺里的鱼通佛性,才会如此这般,不免心情愉悦。
进入山门里,眼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一片开阔地上,高大的汉白玉滴水观音菩萨像耸立在十三级佛台之上,菩萨一只手拿着倒悬的宝净瓶,宝净瓶洒出滴滴玉露滋润中国大地,一手持着能普救众生,解除人间疾苦,消灾解难具有神奇魔法的一束杨柳枝,令人肃然起敬,不禁心恍惚,双腿发软,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想跪下磕个头的感觉。此地菩萨宝相,比之密云冶仙塔普济寺铜铸鎏金观音像,更显圣洁端庄慈祥。
据说,大云峰禅寺也是以前旧有,是始建于唐代的一座古刹,但历经千年岁月,早已建筑残破,信众凋零,香火衰败,只存有遗址。近年得到海外信徒大力资助,开始得到大规模修复,整体规模比近年刚修复的密云冶仙塔普济寺小点,可建的比普济寺规矩,菩萨殿,大雄宝殿,左右配殿沿寺庙建筑轴线左右对称,楼台亭阁,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勾檐斗角,排列守矩,高矮按规,一应俱全,中规中矩。
庙堂中的塑像栩栩如生,佛祖庄严宝相,菩萨慈眉善目,金刚张牙舞爪,米勒笑容可掬,关羽(护法菩萨)手托髯须夜读春秋。达摩面壁静思参禅,韦陀持锏立身护法。佛像既有泥塑,也有铜铸,也有石雕,材料各异,但无不精美别致。
寺庙各殿沿山势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直到山根。形式与南京中山陵类似。使游客信徒上行抬头仰视佛祖,低头逐阶迈腿忏悔自身罪孽,我等凡人此时此刻也不由得不心怀万分敬畏之心。
  此地幽馨清净,真正是佛多人少,冶仙塔普济寺因离县城较近,游客熙熙攘攘,车来车往,比此地多了一分城市的喧嚣,少了一分庙宇的清净,使人觉得冶仙塔普济寺与佛门清净的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深山藏古寺,幽谷吐兰香。古寺选址处风水极佳,近处有九个山头,九条山梁围拢寺周,号称为:龙怀凤罩,九龙口中衔玉吐珠、九凤展翅环绕护佑;山抱水拢,背有青山可依靠,前有绿水可持守;前后有序,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山高水低。真乃大吉大利之佛国福地。
环视寺庙周间,山势雄奇逶延,山林茂密,重峦叠翠,巨石压顶,小溪潺潺,鱼翔潜底,苍鹰高旋,蓝天映水,红叶傲霜,黄、褐、绿叶等颜色加杂其间,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景色钟灵毓秀,彷如仙境一般。
站在山下再仔细观察,山峦怀抱的古刹,恰似抛物面前的那个焦点,此处地形,可聚拢来天下福气于此地,可放射出佛祖无边法力于四海,别有一番韵味在其间,令人啧啧称奇。本已残败的千年古寺如今劫后余生,喜获重建,能再铸辉煌,与其地理风水肯定不无很大关系!
大雄宝殿前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巍峨屹立,深秋已至,十几米高的树上仍然挂满茂密的金黄色树叶,远远看去,犹如古代中国皇帝出行时打的那种旌罗黄绸圆盖伞,低处的树枝上挂满了善男信女写有祈祷祝福词语的红色布条,以求吉祥昌瑞,平安和谐。地下金黄色落叶铺满周边,如同满寺尽带黄金甲一般。树下小憩片刻,颇有种飘飘然,忽忽然,欲仙、欲佛、欲神、欲圣的感觉。远处山头也有一棵古松,其枝叶同样犹如华盖,其美姿不亚于黄山迎客松,古松的绿与银杏的黄,遥相呼应,相辉相映,别有意境,使人浮想联翩。
  来此虽已是下午时分,但也想起一首古人形容寺庙的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寺内的佛堂大殿内,佛香渺渺,佛音荡荡。在大雄宝殿内见有三两个虔诚信佛弟子,旁若无人,专注佛事,见佛先顶礼膜拜,烧香许愿;再后,双手合十,双目微张,围着佛祖坐像鱼贯顺时针绕圈,口中还念念有词,据说念的就是佛家真言:唵、嘛、呢、叭、咩、吽。
以前曾听别人说过,来到佛祖跟前或者佛塔处一定要顺时针转圈,转错了方向,每转一圈,就增加自己的一分罪孽,转对了方向,每转一圈自然就减少自己的曾犯下的一分罪孽。
中国传统文化讲“孝为先”,不孝为罪恶之首,想到这点,就想到养育自己的父母,如今不能尽孝,实属自己的罪孽,不禁也学着信徒的样子,双手合十,心中回想着父母生前的音容笑貌和他们生前对自己的教导,口中默念着求佛祖保佑父母在天之灵,围着佛祖顺时针也转了数圈。如佛祖有灵,愿我佛睁开慧眼,保佑天下苍生,替我照顾好我的父母!
寺内有一位在各庙堂来回巡视管理的居士,游客也可与其谈佛论道,听其讲经说法。居士外表着装虽与常人无异,但其为佛弘法,很乐于与游客们攀谈,言谈中,居士妙语连珠,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佛家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句句是理,头头是道,与我等俗子凡夫共证菩提,法轮常转,同沾法喜,敬畏正理,认真做事,善心对人,共渡彼岸,感悟人生真谛,领会世间沧桑。使我瞬间在内心深处涌出一股与佛共鸣的暖流,颇受到一番静心脱俗的洗脑。
告别大云峰禅寺已经是落日时分,金乌西悬,千道光线如利剑穿透薄云,万朵祥云妆点天空,大地一片灿烂辉煌,恰如佛光普照,此生从未见这般壮丽多彩的场景,莫非佛祖显灵?令人十分震撼!疑惑间,如此壮观的场景转瞬即消,又如来时那般天空笼罩这灰蒙蒙的天盖。
瞬息的变化使人顿悟一番道理来,佛祖保佑天下众生,哪能永远只光顾一个人!一个人不会一生都得不到佛祖保佑,佛祖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一生都获不到机会的倒霉人,但人生的机会稍纵即逝,往往是因为没察觉,没珍惜,没能力,使本应该得到的机会白白丧失。我能有此机缘,感觉到佛祖的短暂眷顾,已是三生有幸;人生又如白驹过隙,昨日还是不懂事的孩童,如今已成白发老朽。如寿命80岁,人生的青春有一半是给了别人,四分之一被自己浪费掉了,只还剩下四分之一只能吃闲饭的老年光阴。佛教讲“轮回”,如真是那样,下辈子做人一定要珍惜时光!
在寺外稍事休息,回味游寺过程,内心唏嘘不已,平静下来后,点燃一颗香烟(也算为佛敬香吧),猛吸一口,佛烟直窜肺底,顿感脑清目明,腰不再疼,背不再弯,不喘不咳,身轻体健,血压正常,周身轻松,心旷神怡,精神抖擞。
正是:来时身带俗间万般烦恼,归时只存佛家平常之心。
实不虚来此地一游也。
完稿于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密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