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
1、瑶里五大景区联票150元,马蜂窝网订90元,APP首张80元,优惠力度很大,五人四张票,二张80元、二张90元,65岁以上老人免票,这个也很不错;
2、网上查找到瑶裕客栈,电话联系大床房100元/间、标间120元,后来发现标间竟然是亲子房,而我们5人,正好3人住亲子房,美得不要不要。瑶裕客栈是当地居民自己的房屋,老两口守屋,夫妻二人热情、淳朴,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在浮梁工作;
3、瑶里古镇、景德镇二地的地理位置、景区介绍、交通线路等做足功课,略过不提。
行程:
第一天:
7点半出发,经瑶湖大桥、由南昌东上德昌高速,万年枢纽转济广高速、景德镇枢纽再转杭瑞高速,从景德镇北下高速,一路经省道、县道、乡道,全程235公里,11点5分按期到达目的地——瑶里古镇。
在瑶里旅游服务中心门口换好票(无门票劵,只有收据)后,小车直接进到古镇里面,一处单位闲置院落改成的停车场,不分居民游客,都可免费停车,大赞。
经过一座古老的石桥,沿着瑶河西岸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走到瑶裕客栈,大约六七分钟。客栈二层,一层主人自住,二层四个房间用来做客房,我们占了其中二个。2015年自建的房子,新装修,家具床铺等都新,很干净。之前微信交了50元订金,补交170元。我给了200元,没让女主人找零头,告诉她要住两晚,等走的时候再结账。
因缺人手,瑶裕没有为房客开伙食。得知我们从南昌过来,向我们推荐河对岸的花台小屋吃午餐,说那里的菜适合南昌口味。巧了,花台小屋也是我在网上找的第二住宿点,放下行李,我们一行五人就去了花台小屋。
菜就是普通家常菜,点了苦槠豆腐、油炒碱水粑、辣椒炒肉、清炒韭菜、小白菜等五个菜,一共花了一百元整。结账时女儿表情震惊,她张大嘴巴,不敢置信:“才一百元?不会搞错吧?我平时和同学两个人在外面吃饭至少都要一百多,五个人一百!啧啧。”由此话可见两代人消费观的差异。
午饭后稍事休息,便驱车往南线14公里远的高岭土矿遗址园区去。景区分高岭和东埠两处,这里是当年高岭土、釉果等景德镇制瓷原料的集散地,盛极一时。约下午2点左右,车子停到高岭土矿景区停车场。不大的停车场显空旷,只停了一辆小车,加上我们这辆,一共有两辆。
售票处里出来一名工作人员,查验了收据后,再回房间里面就不出来了。三岔路口一个人毛都没有,我不禁猜疑不买票是不是也可以溜进去?路边两个路牌分别指向两个方向,尼玛!这是要我们掷筛子决定走哪条吗?一番犹豫后,选择了其中一条。
高岭是一处丘陵地带,停车场附近地势较高,我们顺着车行道缓坡步行,树木茂盛,荫郁处很清凉。十几分钟,到水口庵。弯道,老建筑,架空建在溪水上,庵里有三块当年捐资修路纪念碑。仔细观看,一块是明万历年间、一块是乾隆、一块是嘉庆,都是老碑。上面写满了人名和捐资的数量,一两的居多。其中一块上面捐资的量词是丈,三丈、一丈等,我猜测莫非当年捐的是布匹?
可土矿遗址在哪呢?没路标,正好遇到另一伙游人,告诉我们前面高岭村旁边有一棵好大的古樟树,树洞里可以藏四个成人打牌。走过去有点距离,秋日午后的阳光依旧强烈,这时后悔没有开车过来,又不愿走回去拿车,还是迈开双脚,大步流星吧。
顺着村边从村头走到村尾,先后被否定了两棵大樟树后,来到第三棵樟树前时,有告示牌,这才是真正的“樟树王”。枝繁叶茂,远远看去,那硕大的树冠就像一个小山包。粗粗估计,树干至少要八九个成人才能合围。由树根部的空洞钻进去,樟树树干里面空空如也,一抬头,竟见着天日。树干内壁沟壑纵横,有过火的痕迹。站在树洞里面,内心突然涌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无法名状。
离开古樟时,我注意到高岭村村民的房前路边摆放着很多树根,随处可见。这是等人上门收购吗?
再次遇到另一伙游客,才找到土矿遗址,规模不大,遗址已渐渐模糊,此处印象不深。路边有修路时剩余的石子,我蹲下捡了四块,形状不一,都有石纹。算是此行的额外收获吧。
下午4点,驾车往回返,半路上就是东埠古码头。车子第二次驶过限行5T的危桥,胆战心惊。在路边停好车,顺桥头下到河边,村头又有一棵大樟树,和一中年妇女交谈后,得知古码头就在河对面,还有一个博物馆可以参观。这条河就是瑶河,东北西南流向,在浮梁县城附近汇入昌河,而后流入鄱阳湖。河水很清,有几个半大孩童在河中央围成一圈,像是约好了,同时“扑通扑通”踩水,溅起一圈白花花的水花。我漫步走过石板桥(不是那座危桥),真的看到了河底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可我还是不甘心做一条水草呀!还是做人好,做一个游山玩水、睹物怀古的游人,多么的逍遥自在啊!
东埠古街码头,是我这次旅游最为感怀的一处景点。沿着瑶河东岸一溜三四百米长,和河道平行有两排房屋,两排房屋中间是狭长的道路,石板和卵石铺成。年代过于久远,坚硬的石板被来来往往的独轮车碾磨出深深的车轮印迹,可见当年东埠码头是有多么的繁华热闹。两边的房屋错落不齐,徽派建筑风格,很多还都是原生态模样,最高也就是二层,砖木结构,砖是青砖、木是陈木,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靠近河岸的这排,有路可通到河边,还有的房屋下方建有空隔,有石阶通到河边。河岸也是用石块垒成,隔个几十米,就有一个梯形的石阶,上底和道路齐平,两腰是阶梯,下底比河面略高,这就是当年窑工挑担上船的地方。时间在这条古街上仿佛静止住了,那“东埠米店”的招牌让我回忆起《闪闪红星》里机灵的潘冬子“使坏”,对闹米潮推波助澜的画面。
古街除我们五人之外,没有游客,街上的居民也不多,在一处凉亭的长板凳上,坐了四五名中老年妇女在唠家常,对我们的到来免不了好奇地打量,似乎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到这游人罕迹的沿河老街来游览。不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思想不在一个频道,能解释清楚吗?
至于古街的博物馆实在是太迷你了,聊胜于无。此处略去不述。
回到镇上,差不多到了六点多。女儿用手机找了一家排名第一的餐馆吃晚饭。村口沿河一排新建的木制长廊,晚风由河面吹来,清爽。许是对午餐的一百元耿耿于怀,女儿点了人参土鸡汤,菜单上标注168元,小贵。我要求女儿去和店家姐姐还价,遭到她的白眼。无可奈何,我只好亲自出马,最后减了二十元,不过土鸡汤里的人参却没有了。呜呜~~
第一天费用:过路费85元、油费约120元、门票四张340元(免票一人)、午餐100元、晚餐220元、住宿220元,合计1085元;
(第二天)早上,我原计划7点出发,可女儿睡懒觉,加上又要化妆等零碎事,出客栈时就7点半了。我随即决定早餐吃从南昌带来的干粮,一是对行李减负,二是抢点时间回来。
客栈门前的瑶河恒古地流淌,无声无息。河边青石板搭就的T型台阶上有妇女在“梆梆”地洗衣服,不知从哪传来一二声“咯咯——啼!”的公鸡啼鸣,划破了小镇清晨的宁静。于是,慵懒的小镇开始渐渐苏醒。“鹅、鹅、鹅”,河边出现了四只大白鹅,正排着整齐的队形,一摇一摆地下河去。“噗通、噗通”,鹅们有序地一个接一个跳入河里,悠悠地用红掌拨清波。游过一座经典的木桥(就是《闪闪红星》里,潘冬子砍断绳索,让白狗子猝不及防掉进河里的那种木桥),桥上有居民走过,相印成趣,“咔嚓”了一张定格,人在桥上走,鹅在水中游。
约八点十五分到达东线最远的景区汪湖生态游览区。在离汪湖二分钟车程的路边,我眼尖发现一处景点,停下车一看,竟是闻名遐迩的徽饶古道。这条古道可了不得啦,始建于三千八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后历经周、秦、汉,一直到民国,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瑶里,这个林之海、茶之乡、瓷之源,承载着徽赣文化的融合交汇。
汪湖其实不是湖,而是这里有姓汪、姓胡的两大家族。景区门口停好车,交了10元停车费,被告知整个瑶里就这个景区收停车费。我们是第一批游客,验票进景区,游步道修建的很好,仿生道,置身于一片原始森林里面,一路上有溪水陪伴,最高处的南山瀑布由高大光滑的崖面跌落下来,有点小意思。
11点游览完毕,离开景区。路过汪湖村时,在一八十老翁门前买了二斤小干鱼,18元/斤。12点在梅岭吃午饭,干煸泥鳅很好吃。一盘清炒瓠子有苦味,退了。结账时瓠子没算钱,145元,店家儿子要收150元,说一人一元的饭钱,五个人加五元。他妈妈听到后过来说饭钱不要钱,并且之前承诺给优惠,一共算140元,又退回了十元钱给我们。好人啊!
吃好饭,在旁边的张氏祠堂游览,祠堂蛮大,未修缮,显破落。许是类似的古屋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祠堂旁边有古樟树群,年代久的有上千年。有两个妇女在摆摊卖树根和石头,被樟木的香味所吸引,停下脚步观赏。一名三十来岁的少妇热情地拿出几片树的截片让我们闻,“很香。你闻。这是树干。这是树根。树干一块一块,树根五块二块。”
少妇个子不高,肤黑,不像是瑶里这边的人。她用砂纸在树片边缘使劲摩擦,然后伸到我鼻子下。是很香,浓郁的樟树香味。妻子在旁边说可以买几片放在衣柜里防虫。
五块钱买了三块树根片,随口问了一句:“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柬埔寨人。在这里好几年了。”少妇找了一个塑料袋装好树片,边问答我。
喔靠!一不小心,和国际友人做了一桩跨国大生意。
继续驱车五分钟到梅岭山庄。这是一处尚未完工的度假山庄,五十米远的路边有一座带屋子的石桥,那就是“红军桥”。桥下极少的溪水涓流,从桥的格局看,当年桥下的水量应比现在大多了。桥那头有两条破碎的石条小路,被杂草掩盖,不注意极容易忽视掉。在桥上走了一趟,努力去感受一下当年红军经过时的情景:红缨枪、大刀梭镖、破烂不甚整齐的衣服,当然还有那嘹亮的“十送红军”。
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最靠近瑶里镇,下午1点半进景区。这是一个在制陶瓷遗址上复原的主题景区,从瓷矿的粉碎、清掏、做不(dun),一直到烧窑成品。对其中一个复原的水车和一号、二号龙窑遗址比较感兴趣。水车是用来破碎瓷矿土的,利用水流带动水车的叶轮,进而带动木轴转动,在木轴的不同位置上安装了三组九个木槌,随着水流,木槌有规律地上下摆动,将放置在地坑内的瓷矿土捣碎。据考证,水车是在汉朝时出现的,巧妙地利用水流和机械杠杆原理,将劳动效率提高了数倍至数十倍。我不禁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了。
一号龙窑遗址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48.2米,有三个不同时期的火膛;二号龙窑要短很多,只有11米长。两处龙窑附近都散落有许多碎瓷片,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在醒目的位置都有警告牌,中英文两种文字,中文是“捡瓷片者,罚款人民币500元。”英文不认识,只看懂最后一个“﹩100”。美元吗?按当下的汇率计算,对外国人的处罚要重一些。也应该,国人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外国人那就是敌我矛盾啦!哈哈。
回到古镇,时间还早。到客栈稍事休息,避过午后灼人的阳光,在镇子里漫无目标地闲逛。瑶里古称“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得名。镇子是一河两岸的格局,不大,两个小时就能慢慢逛一圈。游客不多,三三两两,没有举着三角旗、赶鸭子似的团队。去过云水谣、婺源的江湾晓起、长溪石城等地,徽派房屋大体都差不多,白墙青瓦加马头,墙面再来些沧桑的斑驳就更有意境。“狮冈揽胜”、“方美老宅”这二幢代表性的房屋都有精美的石雕和木雕,特别是“狮冈揽胜”的,堪称艺术精品。
本来还要去镇南头的陈毅故居去参观,等我们到达时已经六点多,工作人员早已下班,门口铁将军把门。那就留下点遗憾,在心里多个念想吧。
在桥头一家餐馆吃晚饭,餐馆是有名字的,但现在我已经忘了。妻子被它门口小黑板上的菜名吸引住了,倒不是看中了什么美味佳肴,而是折服于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妻子是老师,对粉笔字情有独钟。我则是被它墙上的宣传图片所吸引,该店上过央视《舌尖上的美味》栏目,有店主和主持人的合影照。央视品牌,错不了。就它了。
在店主的推荐下,点了活水鱼和瑶里四宝等特色菜。瑶河边的一张圆桌,从落日余晖到朦胧月色,菜其实很一般,但心境很享受,此景此情,内心升腾起一种淡淡的思绪。快八点,招来店主买单。店主很自负地询问我们对菜品的意见。我实话实说道:“鱼还不错。四宝不敢恭维,或许是你之前给我的期望值太高。”
店主有点讪讪,却很虚心地表示接受,以后一定改进。
回客栈时,又看到了早晨的那四只大白鹅,正由河里上岸,摇摇摆摆回家,有点满载而归的意思。
第二天费用:油费约50元、停车费10元、午餐140元、晚餐170元、住宿220元、其它零星购物70元,合计660元;
(第三天)今天的计划是在景德镇待半天,我安排了景德镇雕塑瓷厂和中国陶瓷博物馆两个点。早餐后7点半出发时,下起了大雨。秋雨淅淅,下雨天!留客天?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不敢耽误。
从瑶里到瓷厂一个半小时,路过浮梁古县衙,没安排去。9点到达景德镇雕塑瓷厂。这是一个国营老厂,现而今已停产,靠出租房产给私人开店卖瓷器以维持企业的存在。
景德镇陶瓷卖场很多,我之所以选择这处,是因为每个周六上午,一个名叫“乐天陶社”的学校社团都会在雕塑瓷厂那儿举办“创意集市”。
一百多个摊位,摆满了各种陶瓷。和普通的练摊不同,这儿的摊主大多一脸稚气,脸上充满着期待,而前面摊上摆着的瓷器,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他们自己之手。据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告诉我,要参加集市的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品送给陶社进行评比,当选的,才有资格在当月的创意集市上摆摊,销售自己制作的陶瓷品。集市充满着创意和乐趣。女儿已大三,也让她感受一下大学生创业的气氛。
逛了一个多小时,我买了一个茶杯,10元。无把无盖,也不知道是什么瓷什么釉,瘦长水缸形,褐色内壁,外表下部是褐色,上部是淡绿色,两色互有渗透和交织,形成一种自然的山水纹饰。喜欢就买,也不贵。一同来的岳母喜欢买小零碎,10元买了二个手镯,挺漂亮。90元买了三盒碗,每盒四个,说是三个女儿一人一盒。妻子在“创意集市”上看中了一套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瓷塑像,喊我去看。在妻子眼里,老公是万能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这种状况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囧事?
我过去看了,做工和瓷土都很一般,创意还行,就是不知是原生创还是仿生创?一问价,小男孩开价220元,送一片樟树片。价格超出了妻子的心里预期,加上我对这四个小人的制作水准不以为然,妻子也就放弃了想法。
第二个地点是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前身为景德镇陶瓷馆,该馆建于1954年,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该馆独有的。
在门口用身份证换了门票,进去一看,不愧于国家级博物馆,视频、图片、实物立体展示,硬件也不错,里面安装了自动扶梯和上下电梯,方便老年人参观。我如饥似渴地观赏,从远古到近现代,特别是现代的那些瓷雕作品,人物、花鸟、场景等,美轮美奂,栩栩如生。考虑到岳父母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我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内心,观赏了一个多小时就出来了。
早上吃了一碗稀饭、一个大饼,时间才十二点多一点,但大家的肚子都已经在咕咕叫了。女儿用手机找了一家人民广场附近的餐馆,名叫“风波庄”,好像说又是排名第一的。
来到“风波庄”,进门的墙上迎面就是倚天剑和屠龙刀,包厢的名字有“江南七怪”、“桃花岛”等,金庸风格。最为搞笑的是厨房和洗手间,一个叫“武林重地”,一个叫“思过崖”。连一贯不苟言笑的我都禁不住咧嘴微笑。我们在大厅的一张名叫“张三丰”的圆桌坐定,菜谱拿上来一看,又忍不住哈哈,“九阴白骨爪”(辣椒鸡脚)、“江湖水上漂”(水煮鱼片)等等,还有好多好玩的名字,年纪大了,没记住。
吃完午餐,由景德镇南上高速返程。还在间断下雨,加上午饭后犯困,开了一个小时就在万年服务区休息了一次。接着开不到十分钟又睁不开眼,叫副驾驶的妻子拿来生姜喂到我嘴里,刺激大脑,才好一些。一路有大货,超过去时,雨水四溅,白蒙蒙一片,妻子的小心脏揪着一把。
下午4点钟,终于平安回到了南昌,结束了三天的行程。
第三天费用:过路费70元、油费约100元、早餐34元、午餐145元、购物120元,合计470元;
总结:
此次瑶里-景德镇自驾三日游,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线路安排、旅行体验都堪称完美,人均400元,实惠;不在双休日时间,避开了人潮涌动的情况,其实瑶里就是在双休日游客也不算多;缺点是景点分散,交通不便,自驾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高岭景区的路标不清楚,造成一点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