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事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出去旅游。七夕节将到,从网络看到永济市鹳雀楼、普救寺七夕节搞优惠活动,情侣购买鹳雀楼门票,每人40元,可以免费游览普救寺。从新闻上看到壶口瀑布水量较大,比较适合观看,便与LD商量去永济看普救寺、鹳雀楼、关帝庙,去吉县看壶口瀑布。我虽然都去过,但LD没有去过,原计划17号先去普救寺过七夕比较有意义,游完永济再去壶口,但17号下午2:30走时,从时间上考虑,下午赶到永济看一个景区时间来不及,便临时决定先去壶口,再游永济,当19号游鹳雀楼时,发现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游鹳雀楼部分有专门情况说明。
第一天:平顶山至吉县,宿吉县吉州宾馆。
第二天:游吉县壶口瀑布、沿黄观光路、韩城古城。宿永济市海纳温泉国际酒店。
第三天:游鹳雀楼、普救寺、解州关帝庙。返回平顶山。
吉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素有“秦晋通衡”之称。至2013年,吉县下辖3个镇、5个乡,79个行政村,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381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亿元元。
平顶山到壶口全程高速约500公里,除在豫晋省界收费站堵车约30分钟外,一路顺利。从这次堵车深感办理ETC的重要性,ETC进出口畅通无阻,缴费出口堵车十分严重。到吉县时已经晚上8点多了,遂决定住吉县,下高速导航直奔县城最好的吉州宾馆,安顿好后,本想着出去吃点特色美食,出酒店左拐到新华街中心广场,问一当地中年妇女有什么当地特色美食,她略加思索说,吉县城还真没有什么特色美食,真是大失所望,后看到路边有一炕火烧的店,将枣泥馅烧饼和原味烧饼各买一个,算是晚餐了,不过月饼味的空心枣泥馅烧饼还从未见过,外皮焦酥,空心,有少量的枣泥馅,应该算是吉县特色食品吧。
吉县县委政协
贯穿县城的清水河
我们8.17入住吉州宾馆,吉县最好的酒店,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标间网购价318元,性价比一般,如果能找到一个新开的酒店,性价比肯定会比这里好。
吉州宾馆
吉州宾馆
吉州宾馆
吉州宾馆
吉州宾馆外景
吉州宾馆外景
吉州宾馆外景
县城新华街中心广场
新华街中心广场。应该是黄河母亲雕像
新华街中心广场
晚上,吉县县城清水河东面的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景观灯,似星星燎源,银河般漂亮,别具特色,给这个偏远县城增添了无限魅力。
吉县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
18号早上在酒店用过早餐,去壶口,37公里。自驾只能到景区停车场,然后购票、乘景区交通车到景区入口,验票后进入景区。壶口瀑布我去过三次,经验之谈,看壶口瀑布最好在春天或秋天去,这两个季节水量较小,水的颜色发黄,比较好看,在吉县一方还可以从龙洞下到黄河瀑布下方,仰望“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在宜川一方,有一块突出到河床的巨石,是最佳摄影点。夏天看壶口瀑布,水量太大,有时还要关闭景区,即使不关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龙洞淹没,龙洞和巨石最佳摄影点都无法进入。
二是黄河水全是褐黄色的泥浆,水雾飘到身上全是泥点,相机、手机都是黄色,建议这个时段去一定要穿雨衣,景区卖10元,两件15元。
三是沿黄河边上部河床尽是泥浆,一来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不安全,二来靴子、裤腿尽是泥巴,有碍形象。
四是近距离无法拍照,一拿出相机,泥浆水雾就飘满镜头。
总体感觉宜川一方比吉县一方管理要好。一是吉县这边黄河边上的安全防护栏太简易,损坏严重,不及时维护。二是为什么不在黄河边观景线上建一条防滑栈道?黄河边上观景区域的泥浆为什么不及时用水冲刷?最起码让游客安全游览。游览壶口瀑布,若不为摄影,30分钟足也,摄影的朋友如果上午去适合在吉县景区 ,下午去适合去宜川景区,这主要是考虑太阳光的因素。
走高速从吉县县城进入壶口景区的必经之地---壶口收费站,先收费10元,到景区出口不再缴费,这是收费站内侧。
山西一侧沿黄景观
山西一侧沿黄景观
山西一侧沿黄景观
山西一侧沿黄景观
山西一侧沿黄景观
七郎窝黄河大桥,是壶口地区连接陕西山西和两侧瀑布的唯一大桥。
这是三叉路口,向左拐上七郎窝大桥通往陕西延安、宜川壶口瀑布,直行就是下图,通往山西吉县壶口瀑布景区。
吉县壶口瀑布停车场的车辆出入口,停车费10元。
门票100,景区交通费往返20
景区交通车,新车干净舒适。乘坐交通车的距离约3.3公里。
景区验票人口。
黄河的对面是陕西壶口瀑布景区。陕西、山西两省为何不在黄河上建个桥组建一个统一的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桥连两省,一票可以看两侧景观,既方便了游客,又降低了费用。否则看两个景区还要绕一圈,再另行购票进入,劳民伤财。
当水量小时,陕西一侧这块岩石是最佳摄影点
黄河魂三个字的背面是龙洞的人口
平时大部分时间栈桥下面的黄河滩都没有水,是干枯的。
柯受良(1953年2月22日-2003年12月9日)台湾演员、歌手、导演、特技演员。1997年6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中国,他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的壶口瀑布。下图是从马蜂窝搜的照片。
沿黄观光路是陕西省沿黄河西岸修建的一条南北向公路通道,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与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0条县乡公路相连接,全长828.5公里,总投资64.5亿元,沿途珠链般串起了西岳华山、壶口瀑布、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古城、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闯王寨、吴堡古城等50余处名胜古迹景点,直接受益人口达220多万人。
我们走的是壶口七郎窝黄河大桥至韩城市这一段,约90公里。这一段修建了几个观景台,非常人性化,游客可以边休息,边赏黄河美景,可一路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并不多,途中有孟门山景区和古渡龙门景区。沿黄观光路是路好,人车稀少,感觉美妙。
七郎窝黄河大桥上拍的,上图为桥北侧,远处既壶口瀑布,下图为桥南侧,远处既孟门山景区。
孟门山在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距七郎窝黄河大桥1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0多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泥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终年不没。孟门“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其雄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
孟门山景区
孟门山景区
孟门山景区
孟门山景区大门(网络照片)
观景台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千米处,其北面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反差巨大,这里河宽不足40米,所以一直有“无风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称禹门。下沿黄观光路到古渡龙门景区约3公里。
人们所说的“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相传古时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鲤自百川清海游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者只有七十二尾。跃过龙门的鲤鱼,就会变化成龙,得道升天。凡是跳不过去的,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还有个黑疤。 后来,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的典故也出自龙门。由于黄河在古代经常改道,每次改道后,一个村子以前在河的西岸,后来就变到东岸去了。
这个典故还另有故事,叫“三十河东四十西”: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原来奶妈的家已在河西。郭孙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这农夫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农夫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龙门每年十二月初,渡口为冰所封,次年三月惊蛰时冰消,自古为晋、陕交通要隘,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城大战,秦从禹门东渡击晋,虏晋惠公;唐高祖李渊曾于隋大业年间(616年)从禹门渡黄河取关中;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将娄宿曾越龙门冰桥取陕西;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东渡直捣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
1949年9月,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禹门渡口架起铁索桥,全长100多米。1972年5月,国家在禹门口建起铁路和公路桥,跨度144米,从此变天堑为通途。
新建大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禹门口黄河铁索桥于1949年3月正式动工,1950年春,禹门口铁索桥全部竣工,一条自古未有的新式桥梁横跨禹门,连接了秦晋两省。铁索桥正式投人使用后,每天有上千人次通过,搬运货物可达800吨,从来没发生过重大事故。自1950年建成至1975年新公路桥通车止,25年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1975年,铁道部建桥队在铁索桥旧基上,建成了现代化的柔性钢悬索公路桥和钢桁梁铁路桥。为了留作纪念,铁索桥和铁路桥、公路桥并排横跨在禹门上,供人们观赏。禹门口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
停车场,红色的建筑物既古渡龙门景区和生态餐厅入口。(网络照片)
古渡龙门景区非常简陋,在黄河铁路桥的南头西侧一破院内,大门随便出入,院内是黄土地高低不平,也没有硬化,也无人管理,车随便停放,从院内一建筑大门人口阶梯直接下到生态餐厅,走餐厅大堂里再到景区简易码头,这也是通到景区的必经之路,可能餐厅老板与经营景区的老板是一家?
上图是生态餐厅的外观景平台,此餐厅依河而建,室内靠河一面通体玻璃窗,边用餐,边赏黄河美景,十分惬意。观景平台的旁边就是渡口旅游码头,票价55元人。本想坐船游览黄河龙门奇观,无奈找不到工作人员,只好作罢,遗憾离开。
建设中的禹门口(龙门口)黄河桥收费站
韩城古称“龙门”、“夏阳”、“少梁”,陕西省渭南市代管县级市 [1] ,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韩城整个城市干净、整齐,绿化、美化别具匠心,看着赏心悦目,会给你一个意外惊喜。但从龙门到韩城北沿黄河一侧是企业众多,烟冲林立,乌烟瘴气,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韩城古城,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
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
韩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武德八年(625年)设韩城县治始,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及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和店铺,建有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园觉寺、乐楼以及大小庙宇数十座。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
游韩城古城纯属意外,原计划没有去韩城,到 古渡龙门时已到中午,考虑在哪里吃午饭时,LD百度了一下,发现韩城古城还有小吃一条街,时间充足,便直奔韩城古城,既多看一个景区,又解决了午饭。到韩城古城后,我们只沿书巷街、金城大街、隍庙巷街走马观花走了一遭,进入隍庙古街、庆善寺看看。重要景点文庙、城隍庙、武靖华夷都没有进去,只在门口拍照走人。值得一提的是隍庙古街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条商业街,以四合院建筑为主,一院一景,布局绝美,各具特色,既有文物古迹,酒店小吃,商店作坊也应有尽有。
韩城沿黄观光路上所有村庄的标识牌都是统一制作,整齐划一,很有特色。
韩城古城游览图
学巷街人口一道牌楼
文庙人口
文庙正门--棂星门,收门票60。
韩城文庙位于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是省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由此两门进入文庙,南面立有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琉璃盘龙照壁,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意,五龙壁的东西是“棂星门”,门两旁有龙凤相配。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院内古柏参天。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宏伟。北面的明伦堂为昔日教论、训导、授课之所。往北高台上为“尊经阁”,是文庙内藏经书的地方。登阁四望,县城景物尽入眼帘。 韩城文庙总建筑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庭院宽阔,格局规范,显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古朴、凝重、雄浑的风格。韩城市博物馆即设在韩城文庙内,馆藏文物近万件。
文庙侧门
文庙出口
学巷街人口二道牌楼
金城大街南口,两座门楼正在施工。
金城大街
庆善寺
庆善寺
庆善寺
庆善寺
韩城花椒是韩城特产,花椒黑酸奶是韩城一大特色食品品牌,满大街都是,其实也就是带花椒味的酸奶。
隍庙街
隍庙古街:南片区位于隍庙巷以南,项目总占地27.4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新建四合院及36处文保建筑组成,项目规划以清新雅致为主题,依托古城“三庙一寺”的浓厚文化氛围,以特色院落客栈、风情餐吧、民俗演出、禅修学院为主力业态,着力打造极具韩城文化特色旅游商业街区。
重庆老火锅
重庆老火锅
重庆老火锅
重庆老火锅
隍庙古街门楼
隍庙古街门楼内侧
御前侍卫府,是保存较好的清代三重院落,张氏三兄弟的故居。“御前侍卫府”竖匾是说官蓝翎侍卫、直隶都司张鸿彪的府第。“连登三榜”是说这家兄弟三人榜上有名,即张鸿基为咸丰九年(1859)武科举人,张鸿彪为同治十年(1871)武科进士,张鸿泰为同治十二年(1873)武科举人。
前院门房五间楼房,巽字隅门,额题“耕读第”,东西厢房各四间平房,过厅三大间,明间有后门,额题“尚德堂”。厅房大梁有道光二十年(1840)建房墨书题记。厅两侧有通中院的夹道和砖拱洞,额分别题刻“鸟革”、“翠飞”。中院临巷在过厅后开有巽字小墙门,额砖刻“乐善”二字,东西厢房各四间楼房,墀(chí)头分别阳刻福、寿、康、宁四字,厅房三大间楼房,二楼前有木栏阳台,楼上楼下满间屏风门俱全,完好如故。厅房两侧有通后院的墙门和夹道,门额东西砖刻“勤谨”、“和缓”。后院临巷开有小墙门,额砖刻阴抱阳“安处善”三字,南房无存,东西厢房各四间楼房,厅房三大间如故。
御前侍卫府
御前侍卫府
我们在这个“梵心斋豆腐脑”店吃的午餐,看是小吃,也没问价格,点后就吃了,结账时,一小碗豆腐脑6元,一小碗绿豆小米稀粥3元,三口喝完,素小包子韭菜鸡蛋馅一个2元,感觉坑爹了。
韩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东北隅,占地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后檐多用“大额”,山面用阑额和普拍枋。歇山顶收山较大,形制古朴,反映了当地明初建筑的特征。
韩城城隍庙戏台坐西向东。原为东西两台,现存西台,东台已毁。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历代均有重修,现保持有明代建筑特征,部分构造已改为清代法式。戏台为台基式建筑,五架梁屋架结构。重檐十字歇山顶,灰色板、筒瓦覆盖,琉璃牡丹置脊。山花透空,吊有木制垂鱼。台以隔扇木屏将进深分作前后两间(即前后场)。隔扇上部花心书有“歌舞台”三字。台面呈长方形,通面宽九点三米,总进深四点八米,台基高出地面一点二九米。舞台上空悬以八角覆斗形藻井,上部有球形蟠龙顶心,四周施以水藻彩绘。前檐置方形木柱两根,上托大额枋、平板枋和栏额枋。平板枋上斗拱五朵,中为补间如意斗拱,余为双斡五踩四辅作建造。顶部枋上有转角双昂五踩斗拱两辅作,双昂五踩补间斗拱五辅作,支起上下挑檐枋和随梁枋,架撑四边屋檐,出跳深远。四角并置垂柱与斗拱斡相接,翘起角檐。主台呈三面观式,两侧修有耳房。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为庙会日期,当地民众须请两台大戏于此赛台演出。
武靖华夷,这里也收门票。
武靖华夷
武靖华夷
酒店
8.18入住海纳温泉国际酒店,位于永济市河东大道南段,网购标间308。永济海纳温泉国际酒店总投资一亿七千万元人民币,是一座集客房、餐饮、康乐洗浴、游泳馆、休闲酒吧、茶吧、KTV、会议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型功能酒店。酒店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是目前运城市配置一流、服务一流的商务度假酒店。 永济海纳温泉国际酒店客房分布在酒店四、五、六、七楼。分别设有:总统套房、皇家套房、复式套房、行政套房、普通套房、豪华标准间、标准间、豪华单人间、单人间、女士专用房、残疾人专用房等12种房型。 永济海纳温泉国际酒店餐饮分布在酒店一、二、三、七楼。分别设有豪华包间、双桌包间、三桌包间。主营菜系:粤菜、川菜、湘菜及本地特色菜,西餐名典,可同时接待600人以内会议及各种宴会用餐。 永济海纳温泉国际酒店康乐洗浴分布在酒店一、二楼。游泳馆设在酒店副楼一层,是一座地热温泉专业游泳馆,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休闲游泳。
酒店大厅中央安放精致的“鹳雀楼”木雕
酒店外景
酒店外景
酒店外景,河东大道
蒲州古城遗址
蒲州古城遗址
蒲州古城遗址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 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
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 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四尊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该景区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门票60
(网络照片)
(网络照片)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
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宇文护戌边筑楼”、“王之涣旗亭画壁诗名扬”、“毛泽东主席手书登楼诗”、“江泽民总书记三题鹳雀楼”等名人佳话,都为鹳雀楼增光添彩。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网上发布的优惠信息是: “2018年8月18日—8月26日,凡购买鹳雀楼景区情侣优惠套票(80元/两人,此套票当日有效)或鹳雀楼+五老峰景区优惠情侣套票(99元/两人,此套票两日内有效),持上述两种票任意一种票种即可享受免费参观普救寺景区,(ps:规定地点拍摄情侣恩爱照并转发朋友圈即可)此优惠政策团队不可享受。”
我们19号上午8.20赶到鹳雀楼时景区尚未开门,问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是否执行优惠政策,工作人员说不知道此优惠政策。顿时,我们的心悬了起来,等到售票处开始卖票,问售票人员,美女说优惠活动票刚拿回来,昨天没有开始,今天还没有开始卖。我们是享受此项优惠活动的第一对情侣,也是景区活动期间售出的第一张惠活动票。此时,我们非常庆幸,一是庆幸我们是享受此项优惠活动的第一对情侣,也是景区活动期间售出的第一张惠活动票。二是庆幸幸亏17号没有先去永济,如18号游鹳雀楼和普救寺根本无法享受此政策,买正常票价两人要多花156元。
真是不可思议,景区联合公开发布的优惠活动信息,在活动第一天竟然没有执行,景区一些工作人员居然不知道,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游客四面八方跑来若享受不到优惠政策,是什么心情,希望组织者能言必信,行必果,不要伤了游客的心。
1楼,古鹳雀楼立体模型
1楼壁画
1楼壁画
1楼
2楼
2楼
2楼
3楼
3楼
3楼
3楼
3楼
3楼
3楼
3楼
4楼
4楼
5楼书画工艺品
6楼王之涣雕像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楼书法
6楼书法
6楼书法
6楼书法
6楼书法
6楼远眺黄河
6楼远眺黄河
6楼远眺黄河
6楼远眺黄河
6楼远眺黄河
6楼远眺楼前广场
6楼远眺
6楼远眺
6楼远眺
6楼演艺厅
6楼演艺厅
6楼演艺厅
6楼演艺厅
景区售票处,票价58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它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售票处,票价60
解州关帝庙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景区荣获“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单位”、“ 山西省十佳优秀旅游景区”、“中华旅游文化贡献单位”、“2009年国际休闲旅游年度品牌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2011年“国际关公文化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群星奖”。“关公信俗”已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解州关帝庙景区已发展成闻名中外的文物旅游品牌,是海内外游客、信众观光朝圣、寻根谒祖之圣地。
解州关帝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主轴线上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
运城市区关羽雕像
解州关帝庙正门广场
解州关帝庙正门对面
停车场分南北两个出入口,都在临陌线S239上,北出入口对面的大亮羊肉泡在这里是最有名了,网评最好,吃饭时一当地青年说,这一家在这里最好吃,没有之一。我们到时确实是座无虚席,站着等了一会才有座位,我们吃的是15元一碗羊肉汤,汤可喝完免费再加,烧饼1元一个,感觉味道还不错,老板一家比较热情,饭菜质量价格也比较实惠公道,卫生条件不是很好,需要改进。实惠、味美、热情、卫生应该是做餐饮的成功之道。
常平关帝庙是关羽的家庙,又称关帝祖祠,位于运城市西南20余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内。
关羽,字云长,其故里是三国时河东解梁常平里。传说,当年他杀死了名叫吕熊的大地主大恶霸以后,便逃走在外。恶霸和官府互相勾结捉拿关羽,并要对关羽的家人诛灭九族,斩草除根。当时常平里姓关的多逃到现在的古村一带去避难,而云长的父母亲却因年迈,行走不便投井自尽了。后人为纪念他的父母亲,便在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关羽去世以后,乡人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筑群体的庙宇,取名“关圣家庙”。
据史书记载,自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来,对关圣家庙整修或增建达16次之多。故现存建筑多系清代遗构。全庙总面积为 13320平方米,规模宏敞,布局严谨,系砖木结构,琉璃瓦建筑。庙内殿宇壮观,古柏参天,气势非常宏伟。庙前有牌坊三座,左右木构,中为石雕;庙内中轴线自前至后,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进殿宇;两侧配以厢房、配殿、回廊,主从有致。关帝殿面宽五间,四周有围廊,重檐九脊顶;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于龙椅上;龛内外侍者四人,恭谦微谨。娘娘殿前,有垂花门,左右配殿分峙,自成院落;殿宽、深各五间,前有插廊,内有神龛,关夫人凤冠霞帔端坐其中,侍者或持帕或握笏,恭身而立。各像比例适度,神态自若,在清代泥塑中此为上乘佳作。圣祖殿位于庙中建筑群体最后,五开间,内塑关羽的始祖忠谏公、曾祖先昭公、祖父裕昌公、父亲成忠公,以及羽之始祖、曾祖、祖父的夫人像,为其他关庙中所未见。关帝家庙内,还有八角七层砖塔一座,传为关羽父母亲之墓。庙南古柏苍翠,石碑林立,即为关羽的祖茔。
常平关帝庙内,现有碑刻22通,其中金代1通,明代7通,清代13通,民国1通。有些碑刻记述了流传的关羽故事,是我们研究三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在这里,LD不想看,急着返程,我们也就在景区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就返回平顶山。
返回途中在义马市连霍高速路段堵车约30分钟。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