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到天边——锡林郭勒大草原自驾攻略,全是干货!

作者:路灯摄影 显示图片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看人山人海,而是避开车马喧嚣,在一方净土, 让心灵得到最好的放松。
暑期旅游,草原是首选,而真正的草原在内蒙古,内蒙最好的草原在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还未曾大规模开发,保留了更原生态的草原资源。这里汇集了典型性草原、沙地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等所有草原的形态,所以说美自天然,美到极致,是真正的景美人少还花钱少的好去处。
2017年,我作为波罗环球旅行家俱乐部的一员,走遍了锡林郭勒盟的两市(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九旗(太仆寺旗、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一县(多伦县)和一个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锡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不仅是那辽阔的大草原令人难忘,更有悠久的蒙元文化和历史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于是今年我决定带上家人和朋友,踏着我的足迹,来一场锡林郭勒大草原自驾之旅。


西乌旗半拉山有成吉思汗挥刀断山的古老传说。


太仆寺旗石条山见证了地球两亿年前的地壳运动。


正蓝旗元上都曾经是十三世纪世界的中心,忽必烈曾在这里接见了马可·波罗。


一生一定要带爱人来锡林浩特的平顶山赏一次夕阳。


远离都市的雾霾和喧嚣,带着孩子来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璀璨星河。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原计划这个时间是要去澳大利亚凯恩斯,由于出签晚了一周而取消,于是得以陪爱人过个年休假。约了好朋友彦华一家一起前往,两家人两辆车,五个大人,三个孩子,8月11日早上7:30开始从石家庄向锡林郭勒大草原出发。



两个同样10岁的孩子都希望住帐篷看星空,尤其帅宸,这次旅行于他也算故地重游了。


我们一家曾去过张北草原,当时已经觉得超美。有时候旅行和人生一样,再往前进一点点就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我们一路向北,开启了以太仆寺旗为起点的锡盟之旅。


高速公路以张家口张北草原为界,越向北走,车辆越少,视野也更加开阔。用同行伙伴的话说,这简直成了我们的专属公路。


经过8个小时,575公里的行程,我们到达太仆寺旗。之前已经在网上订好了酒店——北斗鑫时尚快捷酒店。这里的家庭房在周末的房价是380元一晚,有两张双人床和一张大床,大床与两张双人床之间有隔断,特别适合我们这样有老人有孩子的四口之家来住。


房间宽敞明亮,一张大床紧挨飘窗,窗外的街景一览无余。


粉色系的氛围缓解了一天赶路的疲惫,让人倍感温馨。朋友彦华一家也是感到很惊喜,毕竟在旅游旺季的周末,这样的房间是非常舒适而实惠了。


到太仆寺旗就明显感觉凉爽,晚上出门需要穿长袖单衣。


太仆寺旗是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相当于县,位于锡盟的最南端,紧邻河北张家口。这里从春秋时期就有掌管皇室御马和马政的“太仆”官,秦、汉时为九卿之一。在蒙元和满清时期,这里也是为皇家饲养御马的地方。


来草原第一餐肯定是要吃羊肉,于是晚上7点,我们通过“锡盟掌上游客中心”小程序选了天下羊肉第一涮——袁门酒家涮锅。看看这价格:精选羊羔肉19.8元一盘,肥牛22元一份,各类蔬菜才6元。大家放开了吃,最后我们八个人(5个大人3个孩子)一共才消费232元。


大家都说这里的羊肉要比石家庄的好吃,细嚼一会儿能体味到羊肉的香味,所以都放弃了蘸麻酱,不想让这么好的羊肉变成麻酱味。



太仆寺旗石条山其实并不为大众所知,但是它却登上过《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它位于太仆寺旗宝昌镇往西约4公里,是约2.3亿-6700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凝结成的玄武岩岩柱,当地人叫它“石条山”,是中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


石条山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免费游览,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用当地人的话说:这有什么好看的?所以,就算村子周围停了许多自驾车,也没人收停车费。


石条山至今保留了它的原生态,未做旅游开发,这里也没有警示牌,所以来这里游玩大家一定要携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如果你有更大的公益心,也可以将别人丢弃在这里的垃圾带走,我想这里的山神会保佑你的。


石条山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挺立,远远望去,像一本摊开的书简,记录了厚重的历史;又像一位孤独伫立的老者,闭幕思索着今昔与过往。
来太仆寺旗,除了看草原,一定要带家人朋友来这里感受一下风云流转、沧海桑田!


从太仆寺旗走G207,两个小时左右中午我们赶到了正蓝旗,新时代蒙餐在正蓝旗很出名,主营蒙餐,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曾经来这里吃过饭,对这里评价很高。我们来的时候坐满了人,以蒙族人为主。


来内蒙手把肉一定是要吃的,新鲜出炉的羊肉,都是草原上散养的羊,它们吃的不仅有普通的草,还有草原上的各种中草药,所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内地圈养的羊没法比的。


蒙餐最常见的奶油拌炒米,用奶油和炒米搅拌,也会放入牛奶和砂糖,被称为蒙古族的冰淇淋。


现在的蒙餐许多菜品也进行了改良,结合了中餐的做法,但是大家第一次吃手把肉,感觉肉有点硬,这也许是我们吃细食习惯了,咀嚼能力弱化的原因吧。


从正蓝旗到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有22公里,大约半个小时。本来我们的计划行程是先游览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然后去元上都遗址,由于天气的原因,行程只能取消元上都遗址,留下了些许遗憾。


这里的草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金莲川草原,在十三世纪这里曾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的风云聚会之地。七百多年的时光流转,如今只剩下荒废的元上都城垣。我们在这里追忆七百多年前的辉煌,也感受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元朝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大一统的中国封建王朝,也是世界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这一历史的印迹!为此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元上都与河北也有渊源,元上都的主持营造是由河北邢台人刘秉忠完成的!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很与众不同,它的设计原则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将遗址环境的完整性干预降到了最低,将巨大的建筑隐藏在了山体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恰切对话和协调发展。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不过要在领票处提前领取门票。这里的停车场收费5元,从领票处到博物馆步行需要20分钟左右,区间有电瓶车可以乘坐,往返全程10元。


由于坐电瓶车排队的人太多,我们选择了步行。也是这个决定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令人难忘。


当我们行走到一半的时候,远处的大雨突然而至,狂风夹杂着雨点,连伞都来不及撑,雨点打在身上还有点疼,于是我们都成了落汤鸡,顶着暴风雨狂奔,此时的伞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想尽快的跑到博物馆里去。



大雨中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还好相机没有被淋湿,要不然损失就大了。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感很强,已然成了金莲川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汉白玉浮雕龙纹角柱,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出土于元上都大安阁遗址西南角,重2.8吨。角柱正面和西面对称浮雕有五爪腾龙,雕工精细,气势恢宏,是已知元代文物中,龙纹图案最完整最精美的一幅,被誉为元代第一龙。


博物馆里的元上都大安阁复原模型,从中可以感受到它当年的辉煌。


在元上都虽然经历了瓢泼大雨,但是在博物馆里,我给孩子们讲解了蒙元历史和相关展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


白天大家都淋了雨,晚上入住正蓝旗圣都酒店,依然是我们四口一间三床大房间,朋友一家四口一间家庭房。价位300元,房间都很大,整体感觉对于这样的价位还算可以了。
酒店洗漱后,我提议大家晚上继续吃火锅,驱驱寒,暖暖身子,我们通过“锡盟掌上游客中心”小程序选择了正蓝旗的草原羔羊火锅店,最吸引我的是这里有正宗的苏尼特羊肉。


苏尼特羊被称为肉中人参,具有鲜嫩多汁、无膻味儿、高蛋白、低脂肪和易消化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制作涮羊肉,也是北京东来顺的专用羊肉。


这里的苏尼特养肉40元一斤,其他菜品价格都适中,人均消费50元左右。


从正蓝旗到锡林浩特市需要220公里,约2个半小时的行程。沿途的风光依然令人心动,在这里“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正蓝旗去锡林浩特的路上,或者如果你去锡盟自驾一定要开导航,除了导引路线的功能,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不断的提心你各种限速。除了固定点的测速外,还会有许多移动测速。安全驾驶,请不要超速哦。


这一路上,你不仅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还会看到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景观奇特,被称为“塞外江南”和“花园沙漠”。


在距离锡林浩特30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锡林浩特草原火山地质公园”,由于从远处观望,火山顶部是平的,所以当地人都叫平顶山。平顶山就是千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草原奇观,至今有100余座不同类型的火山。


高速公路的两侧,设置了许多可以停车的观景台,所以大家不要随意的在途中停车赏景,旅行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锡林浩特收费站,典型的蒙古族建筑样式,上边的色彩和纹理也很鲜明,在蓝天白云下向一道迎宾大门,迎接的四方游客。只是这漫天肆意飞舞的云彩,让我们来自雾霾之都的人始终感觉不太真实。
用朋友的话说:我们生活在魔界,这里的人生活在天界。(说家乡的坏话,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哈)


提醒来锡盟旅游的朋友,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防晒皮肤衣,太阳镜等是必备的,因为这里的紫外线太强了。锡盟防晒达人如上图。


中国马都锡林浩特。


锡林浩特被称为中国马都,闻名中外的塞北产马区就在这片草原上,马匹品种主要以蒙古马、锡林郭勒马为主,这里的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等,都是蒙古马的杰出代表,所以你会在锡林浩特看到许多蒙古马的雕塑。


提前预定了锡林浩特市逸洋之家商务酒店,依然是三床大房间,宽敞明亮,整体比较环境跟338元价位比较匹配。如果你想入住更高级别的酒店也有许多,6-9月份的旅游旺季,都需要提前预定。


从进锡盟开始,每天吃羊肉,大家有些不适应,小沛然已经上火流鼻血了,大家都想改改口味。去年锡盟活动锡林浩特的好兄弟桑其尔请我吃过一种饸饹面,至今还想着那口味道。正好要与桑其尔见面,于是中午他做东,请我们吃了那达慕街上的庄稼汉饸饹面。
面的分量很足,一个成人小碗足矣,我觉得大碗是为蒙古人准备的,也许他们饭量会更大一些吧。


关于锡林浩特有许多美食,给大家推荐两种饮品,一种是马奶,最接近母乳的饮品,当地的蒙医院用它来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二种就是大窑嘉宾饮料,一种当地的汽水,不是有多好喝,而是作为旅行者,总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


去平顶山不用太早,桑其尔作为当地土著蒙古族人,建议我们下午5点在市区出发就好,沿着S27省道一个小时就到了,去早了太阳晒的厉害,因为草原的落日很晚,完全有充足时间赶得上夕阳美景。


平顶山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今年景区在这里设置了停车场,私家车禁止上山,需要坐景区的摆渡车才能去山顶,不过需要交20元的摆渡车费用。



平顶山景区是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这里群山相互依偎,大大小小排列成序,而各个山峰的顶部却像用利剑削过般的平整,规模宏大,构成一幅奇特的景观。据地质学家考证,它是由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造成的奇迹。


坐摆渡车20分钟就会到平顶山的山腰停车场,然后顺着台阶等到山顶欣赏落日。关于平顶山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太祖成吉思汗急寻坐骑八骏途中砍平此处诸山顶,以开阔视野,寻找八骏,所以这里蒙语称为名梯如勒乌拉。


平顶山的日升日落都非常壮观,尤其是夕阳,落日的余晖为平顶山披上了一层胭脂红,游客在山顶都可以欣赏到太阳慢慢沉入山底的独特景象,被称为平台落日。


一生一定要带爱人来平顶山看一次夕阳!


图片不足以表现平顶山落日的壮美和震撼,许多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平顶山可以用“远看是山,登顶是川”来形容,山顶有许多石头堆积的石垛,蒙古人叫敖包。



在这样的美景里,我们欢呼,拍个不停,直到夕阳西下,最后只剩下我们两辆车,孩子们说不要走,我们要看星星!


平顶山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也是赏星空的绝佳位置。
朋友彦华说了一句话,很像一首小诗:
好像很小很小的时候
夏天的夜晚
我们躺在屋顶上乘凉
也看见过这样的星空
还有流星飞过


晚上21:00左右银河就已经很明显了,孩子们用手机上的“星图”软件,寻找着天上每一个闪烁的星座,这个是在大城市里永远无法体验的。
所以,找一个假期,带孩子们来草原看看星星,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一个梦幻的回忆吧。


看星空,孩子们的草原愿望已经实现了一个,另一个就是住帐篷。


锡林浩特市区的贝子庙和敖包山是来这里的必游景点,贝子庙位于敖包山下,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场的前边有免费的停车场,如果赶在旅游旺季停车较多,停车位就紧张了。
贝子庙前的广场很大,是市民平时休闲的地方。


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2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主要殿宇重楼复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壮观典雅。
  


贝子庙里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登上钟楼可以撞击铜钟,铿锵有力,仿佛可以传到天际。


贝子庙的建筑群外观以汉式建筑为主,同时也有藏传佛教的元素,而庙里的装饰以藏传佛教的风格为主。


在寺庙建成后的百余年间,该庙成为远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场所,香火极盛。寺内存有大量的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壁画,喜欢蒙古族文化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贝子庙的门票20元。


沿着贝子庙旁的道路拾阶而上,就是额尔敦敖包山,因山上有13座敖包,也称为十三敖包山。登上额尔敦敖包山,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山顶的敖包始建于17世纪末,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传统祭祀日,也是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额尔敦敖包,蒙语意宝地,矗立在锡林河畔,相传成吉思汗剑击西山,移山峰于此而闻名。虔诚的人们视此地为祭祀的圣地,贝子庙因此选建在了这里。1985年额尔敦敖包兴建为公园,成了锡盟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敖包山可以根据蒙古族人的习俗,顺时针围着敖包转三圈,许下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贝子庙广场的西边有一条民族风情街,整条街都是蒙古族的各种手工艺,十几家蒙古族手工艺品店交错林立,有服装制作、民族银饰、马鞍制作等等,对蒙古族手工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转转。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没有比博物馆更深入的了,我们也想让孩子们不仅能领略草原风光,还能学到一些草原民族的文化,开阔自己的视野。所以游玩了贝子庙、敖包山,我们又来到了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外形是根据蒙古族的帽子设计的,特别形象。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老人和小孩不用领票,直接过安检就可以入内参观,成人需要用身份证排队领取门票。


锡林郭勒草原见证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汇,成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博物馆内介绍了蒙古帝国的历史,蒙古族的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还有许多考古实物展示。



最吸引孩子们的是三楼中庭摆放的大型的恐龙骨架模型,还有恐龙蛋化石。其实与锡林郭勒盟毗邻的二连浩特是恐龙之乡。二连浩特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埋藏地,境内拥有134平方公里国家级地质公园。


两位小男生游览完博物馆来拍张打卡照,后边的建筑造型像不像蒙古族的帽子?


在博物馆的正前方广场上矗立着成吉思汗骑马像,骑着骏马的大汗,在蓝天白云下威武雄壮。


下午我们就踏上了去西乌珠穆沁的路程,大约有150公里,全程限速在60-100区间,许多路段限速很多,我想就是为了让你慢慢欣赏沿途的草原风光吧。
西乌珠穆沁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的草原地区,也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


简单介绍一下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摘葡萄的人,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乌珠穆沁部落,是蒙古高原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部落。《蒙古秘史》里记载,12世纪末,圣主成吉思汗在阿拉泰用99匹白马祭祀长生天,17世纪,乌珠穆沁部落从阿拉泰山北麓的葡萄山启程,男人骑着乌珠穆沁白马、女人头上裹着白色头巾,开始了史诗般的部落迁徙。
经过长达万里的马背奔波,乌珠穆沁部落最终选择在锡林郭勒的东北部草原生活,这就是乌珠穆沁游牧文明的渊源。


在距离西乌旗大约60公里的位置有一个休息区,在这里矗立着几方大石头,可以在这里停车休息,拍照打卡留念。这里摆放有垃圾桶,自驾的游客可以将车上的垃圾集中在这里处理。


进入西乌旗后你会看到三个搏克手的巨大雕像,可以在旁边的停车休息区下车拍照打卡留念。西乌旗被称为搏克之乡。 
“蓝天白云下观赏国际赛事,草原晨曦中一睹搏克风采。”这句话是对西乌珠穆沁旗“搏克之乡”美名的贴切形容。搏克是西乌珠穆沁旗体育的“名片”,旗里经常组织选手参加国内国际比赛且屡有斩获。
草原上的男童一般自四五岁就开始接触摔跤,然后搏克高手从中选出优秀的苗子进行特殊培训;如今西乌珠穆沁旗从初中开始,学校内就有了专门教授搏克技艺的课程。至于骑马和射箭,那更是草原男儿必备的技能。这一传统,保障了“男儿三艺”在草原上的代代相传。


你知道吗,在锡盟最出名的一首长调叫《都仁扎那》,它是为了纪念蒙古族最伟大的搏克手都仁扎那写的,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从前,都仁扎那是锡林郭勒的一位民间搏克手(摔跤手),在那达慕大会上都会有摔跤比赛,而蒙古王爷门都有自己养的搏克手,为了能保证王爷们的搏克手获胜,他们让都仁扎那退出比赛或者认输,但是都仁扎那没有屈服,在赛场上把王爷们的搏克手全部打败了。王爷们感到很没面子,于是他们雇佣了杀手,在都仁扎那回家的路上把他杀害了。一位美丽的蒙古姑娘在那达慕大会上看到了都仁扎那英勇的表现,所以创作了这首歌颂他的歌曲。


晚上入住西乌旗君悦商务酒店,依然三床大间房,不过价格更便宜了,这么大的房间,只要200元。窗外就是西乌旗的傍晚,看着像不像挂在墙上的一幅油画。



晚上在西乌旗的大街上随便找了一家面条店,大家好想吃点蔬菜,不过从点的菜品来看,好像蔬菜的价格要比肉贵一些,看来物价也是随地区的,正如海边的海鲜相对内陆要便宜一样。不过整体菜价还是很便宜的,人均25-30元左右。


如果你从百度地图上搜索西乌旗到古若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半拉山线路,沿着S204省道会有200公里左右的路程,而你从高德地图上搜索就短了很多,只有80多公里。在这里建议大家用高德导航,从西乌旗沿着S204到蒙古汗城景区,然后左转会看到一座像世界杯一样的雕塑,沿着这条线路行驶65公里左右就会到达半拉山。


沿途的风光依然是美不胜收,由于路上车辆较少,在宽阔的路段可以停车拍照,但是要注意过往车辆,还是安全第一。


一路上,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低,一望无垠的绿色向着 天边无限铺展,那绿色平整的犹如被熨烫过的丝绒,远处乳白色的蒙古包和偶尔映入眼帘的羊群,把这片绿色点缀的生趣盎然。在这平坦的大道上,如画的美景中,车速不断加快,仿佛就要追上天边的云彩。


草原上的牛羊就是这么散养着,它们悠闲的吃着草,好像没人看管一样,是这美丽大草原的重要点缀,正因为这些生灵才使草原的风景更加的生动、有趣。


锡盟的空气里都是醉人的氧,最爱的正是那清风拂面的清爽怡然。置身这片绿色,内心变得无比安静与纯粹。


在快到半拉山的地方是一片美丽的白桦林,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显得异常挺拔,这里是大兴安岭的余脉,属于迪彦林场,今年已经拉了铁丝网与公路进行隔离。


许多马儿和牛羊悠闲的在树林里吃草,当然有些空旷的地方,游客也是可以进去拍照片的,只是最后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就好。


这里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最美的白桦林,是乌珠穆沁“绿湖”上的白色涟漪。孩子们在这里恣意的撒欢儿,光影斑驳间,有一种美叫宁静。


在一片没有隔离的平坦地带,我们略作小憩,孩子们在这里撒欢的玩耍,踢足球,而大人们也换上了漂亮的衣服拍了许多美照。


小沛然背着开心的妈妈。



小帅宸也拿起了相机为我们拍照


老李都要被女儿的这一吻给亲化了。


小悠悠是我们的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也是最坚强了,虽然身体略有不适,但是都坚持走完了全程,不喊苦不喊累,非常懂事听话。


我们一路做行程记录的温老师,拍照总是美美哒。


我和妈妈的亲子装是不是很有个性,这是我在泰国买的传统手工蓝染衣服。


白桦林、半拉山是我们这次全程的重点,也是逗留时间最长的。去年走遍了锡盟的所有旗县,对西乌旗的半拉山念念不忘。
那连绵起伏的小山丘画出一条条光影交织的曲线,那如丝绒般铺展的草原上羊群在悠闲的吃草,那触手可及的天光云影美的震撼心灵,这里有成吉思汗一刀劈开断山的传说,这里可以反观内心找到自我。所以今天我带着亲爱的家人和朋友来了。



半拉山,蒙语叫鲁海日罕山。远望半拉山并不高,其实这是错觉,登上山顶,视野无比宽阔,更加体会到了草原的广袤无垠。而半拉山之所以只有“半拉”,传说是被成吉思汗一刀劈断的原因。山的一面是斜坡,可以登顶,另一面是悬崖峭壁,站在上面会瑟瑟发抖。底下是巴拉格尔河,在草原上蜿蜒流去。



那些把自己标榜为草原天路的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会有些汗颜。


旅途中总被这样的美好画面所吸引,忍不住就按动快门。认真拍照,不仅为留住最美的瞬间,还为多年以后,我们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回忆起这段旅程,眼里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里的草地是孩子们的乐园,可以无拘无束的玩耍。


来张闺蜜照,记录下这独一无二的宁静时刻。


我们的全家福,旅途中最珍贵的记忆,留给多年以后的我们,用来回忆调侃。


坐在半拉山上,放眼四野,草地如展开的地毯,铺向天际。


今年,在半拉山下新设置了关卡,每位游客收取20元的门票才能前往。





半拉山上一块心型的石头,每一位能找到的人,它都会给你带来桃花运。



晴空下的半拉山,典型性草原的集中体现,随便一张都可以拿去当桌面。


半拉山的黄昏,彩霞满天。


壮美的落日,壮丽的草原风光。


当晚,我们选择在半拉山附近的一片草原上搭帐篷,让孩子们好好体验一下露营,也认真的看看星空。


在这里搭帐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搭在铁丝网以内,或者有警示牌禁止露营的地方,因为这里车辆较少,可以选在搭在路边开阔的位置,已经足够容纳。避免和牧民引起纠纷,或者触犯一些禁忌。



半拉山的光污染更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银河和数不清的星座。孩子们会不时的惊叫:快看流星!可是当大人循着孩子的叫声望去的时候,流星早已划过。不过不要紧,这里的流星很多,只要你盯着一个地方看,没一会儿定能亲眼看到。图片中最亮的那颗星是火星。



今天从西乌旗半拉山去赤峰阿斯哈图石林算是最艰辛的一段路程,也不知道有多少辆车被高德地图给带到了1600米的山顶上。
在蒙古汗城沿S204向南,需要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到阿斯哈图石林,跟着导航走近路,从板石房子乡转008乡道,穿村过巷,傍中午还在一个叫天合园的小村庄每个人吃了一碗面条,村里人说从我们这只有这一条路能去阿斯哈图石林。


不过这条路从一开始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太难走了,不仅狭窄,还全是碎石。路上遇到一位阿姨,她说去石林需要走盘山路,很危险,你们要注意安全啊!但也没明确说此路不通。导航上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只能试着继续往前开,不过是真心疼我的轮胎,为此家人都下车选择了步行。这期间又遇到了两辆当地车,司机都说走这条路不久就可以上柏油路,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车继续走,谁料想,越走越绝望,我的SUV 尚且难行,哥们的大众小轿车就惨了,不断的托底。


就这样,沿着蜿蜒曲折,坑坑洼洼的盘山路崎岖而上,我们被导航带到山顶,手机定位测出已海拔1600米!相当于开着车翻了两座山啊!当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正是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意外的收获了高山草原的美景。满山的马皮泡,当地人也叫马粪包,这种东西嫩的其实可以食用,老了的可以晒干,做止血药。


我妈在山上采了好多,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只顾开心,都忘了刚才的一路惊险。



山上全是下雨后冲刷的很深的沟壑,在这天高皇帝远,手机还没有信号的地方,车要是不小心陷进去就别想再弄出来了



为了减轻车体重量,在上山的时候除了司机所有人都下车步行,好不容易上了山顶,等待我们的也不是坦途。


后边上来一辆丰田霸道,苦笑的对我说,你们也是被导航坑上来的。你这车还好,你那哥们的轿车估计就惨了。哎,谁说不是呢,后来几天只要一看到石子路,老李的心都在打颤。哈哈



孩子们都需要下车步行,不过此情此景,他们也不会过多的去想司机的艰辛,开心的玩还来不及呢。


又上来一辆拉牛的工具车,真想不到他们是怎么上来的?太生猛了。司机说没事跟我们走就可以,于是为了表达谢意,我们送了他们三瓶矿泉水。看着车上的几头晃来晃去的牛,感觉这做牛也不容易啊。


一路向前,开到下一个制高点。


山顶的路也不平坦,雨后冲刷的水沟也备受挑战。


大人背孩子踩着石头过河,小轿车只能更加小心的驾驶,以免陷到水坑里。


过这个水坑,可是为老李捏了把汗,还在老李技术好,险过。


经过近六小时的路程,终于在这个山坡上冲出了“迷雾”,在这两座山头消耗了近两小时的时间,崎岖陡峭,近一半的石子路,没有爆胎真是万幸啊。看到柏油路就像看到了希望,大家都欢呼了起来。
旅行就是这样,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磨难,同时也给你惊喜。


你体会不到我们从山路出来,看到柏油马路的心情。所以提醒大家从西乌旗去阿斯哈图石林,一定要走省道转国道,千万别走乡道,如果你是大越野车可以挑战一下,欣赏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要是普通轿车就知难而退吧。


阿斯哈图石林,蒙语为“险峻的岩石”,挺好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赤峰要将其改为克什克腾石阵。


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走的山路劳累,大家就取消了登山参观石林的行程。上了个厕所,就直奔达里湖景区。


将去年9月拍摄的阿斯哈图石林秋季照片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个简单的介绍。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醒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从阿斯哈图石林到达里湖景区约130公里,2小时40分的行程,走热阿线转达达线,再转G303,路上车不多,风景也很美,可以慢慢开悠闲的欣赏沿途的风景。


到达里湖北岸附近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被眼前画面震撼到了,赶紧停下车不断地按着快门。从夕阳西下到落日只剩余晖,拍了很久,始终兴奋不已。看到最后的作品,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草原和马群沐浴在余晖温暖的光芒里,安静而神秘。这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这是草原上最美的画面。




晚上入住达里湖北岸的一家旅店,是一个大炕,跟我们老家的差不多,很亲切,能睡五六个人,才180元。不过这里整条街的餐饮费用偏高 。


达里湖,全名叫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淡水湖,这里的鸟类种类很多,由于湖水含盐5‰,还含有一定的碱分,水分滑腻,独特的水质,外来鱼种难以存活,湖内只产两种鱼,即鲤鱼、华子鱼(瓦氏雅罗鱼),年产鲜鱼60万公斤,达里诺尔湖产的鱼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丰富。


传说当年康熙大帝幸临草原,从达里诺尔湖捕鱼后,又在草原上采集了白蘑、山花椒一起烹制,鲜香美味使康熙帝胃口大开,并说吃了这里的鱼,朕便不想天下的鱼了。回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以后又多次派人来捕鱼,飞马送入京城。


这里最神奇的要数华子鱼逆流产卵。从清明到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类鱼产卵期,在这漫长的春季里,鱼群始终沿着牧草返青的河道溯流蜂拥而上,有时竟造成水流不畅。当地人说,手脚轻盈的人可以踩鱼背过河而不致落入水中。华子鱼有顶着冰凌产卵的习惯。


去达里湖南岸的路上,道路两边美景如画。





达里湖北岸景区门票:90,包含景点:水上乐园、自然博物馆、观鸟长廊。
南岸景区门票:120元,包含景点:碧海银滩、曼陀山庄。里边需要坐电瓶车前往各景点,车费20元。
一个达里湖,两个收费处,本身我对这种将公共资源围起来就进行收费的做法持不认可态度,所以对里边并无好感。(青海湖、多伦湖、太湖等一些知名的湖泊,也没见这么圈钱收费的。)
同时景区门口附近会有许多牧民或牧家乐的人员,私下跟你攀谈,30元可以带你从其他入口进去。更不感兴趣。


在达里湖的周边有许多的牧家乐,各种娱乐项目供游客选择,最刺激的要数动力伞,当然骑马是游客体验最多的,在这家我们从50元砍到了20元,其实距离也就三四百米,不过草原行骑马的体验在这里算是完美收官。






蒙古包住宿普遍在200元左右,可以供五个人住宿,不过比起宾馆酒店,洗澡有些不方便。


说好一斤羊肉40元卖给我们,提供烤炉、木炭,和各种调料,没一会牧民反悔了,要按3元/串出售。如果说之前说好的也能接受,他们突然变卦我们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立马转身走人。


准备要返程了,我们从丹锡高速转锡张高速,约360公里,4个小时回到太仆寺旗,晚上入住汗庭快捷酒店,价格268元。随后通过“锡盟游客掌上中心”推荐,在一家叫极地烧烤的店里用餐,这家的烧烤在当地很有名气,味道超棒,涮了火锅,吃了蒙餐,吃了烧烤,草原美食之旅才算圆满。


40元一斤的现且羊肉,全是瘦肉。这里最好吃的当属牛蹄筋,好似猪蹄一样的Q弹味美。



返程的最后一天,带大家在太仆寺旗的乃吉斯蒙餐体验早茶文化。锡林郭勒的蒙氏早茶,也只有广式草茶能与之相媲美。元朝皇室的早茶习俗经历了800年的历史流传了下来,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锡盟早茶文化。


草原牧民四海为家,没有时间吃午餐,所以牧民对早餐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正餐,早茶的分量也最重,样式也最多。我们体验的并不全面,因为如果太全面,我们吃不了,只会造成浪费。


蒙氏早茶包括白食和红食,白食(蒙语查干伊德)就是以乳制品为主,有奶豆腐,奶皮子等;红食(蒙语乌兰伊德)就是以肉食为主,有手把肉,牛排,血肠等。蒙古点心有果子、酸奶饼、蒙古饼等,当然早茶还有蒙古包子之类。
汤食有奶茶、蒙古面条,涮羊肉等。



将果条子和手把肉泡到奶茶里食用,也是蒙氏早茶的特色。其实应该还有奶皮子和炒米,怕大家吃不惯就没有点。


蒙古包子馅类很多,这种羊肉沙葱就非常好吃,沙葱就是遍布草原上的野韭菜。


虽然大家对于手把肉的硬度有些抵触,不过每一个从这次草原行都爱上了奶茶,清香可口,每次一大暖壶的奶茶都不够喝。一暖壶的奶茶15元左右。


现在因为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汉文化的融入,蒙式早茶以锅茶为主,就是将肉食、炒米、奶食品、奶茶、黄油等融到一个锅里,还会融入肉饼、酥油饼等。


整整七天的行程,画上圆满的句号。好朋友说:领略了草原的广袤无垠,星空的浩瀚璀璨,更加了解了内蒙的饮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故事,当然,还拍了那么多那么美的照片。锡林郭勒带给我们那么多惊喜,她的美是怎么都看不够的,看不够的,看不够的。

一、锡林郭勒大草原行程
第一天 石家庄到太仆寺旗
第二天太仆寺旗 石条山;正蓝旗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元上都遗址
第三天 锡林浩特 平顶山看夕阳 看星空
第四天 贝子庙 十三敖包山 锡林浩特博物馆 锡林浩特到西乌旗的路上风光
第五天 西乌旗 白桦林 半拉山 半拉山露营
第六天 去赤峰阿斯哈图石林  翻越1600米的山巅 到达里湖
第七天 赤峰克什克腾旗达里湖到太仆寺旗
第八天太仆寺旗返程石家庄。

二、草原旅行必备物品清单
1、 手机下载一个锡盟掌上游客中心“小程序,以备用。
2、帐篷、防潮垫、睡袋、灯或者手电
3、药品:防蚊清凉油、感冒药、消炎药、创可贴
4、太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雨伞或雨披
5、皮肤衣、冲锋衣、外套、运动鞋
6、手机充电宝、充电器、洗漱用品
7、桶装水一桶或者矿泉水若干箱、水杯
8、人民币现金、身份证
9、旅行中的零食、纸巾、垃圾袋

三、自驾行注意事项
1、 行驶中,车上人员全程系好安全带。
2、 打开导航,注意沿途的限速。
3、 注意公路旁暗藏的流动测速车。
4、 草原公路上牛羊多,一定要提前减速规避。
5、 禁止开车碾压草地。
6、 在公路上暂时停车,要开双闪。
7、 行驶中注意停车休息,严禁疲劳驾驶。
8、 行驶证、驾驶证、车险等随车携带。
9、 每次出发前对汽车做简单安全检查。
10、草原上产生的生活垃圾要清理带走。
11、草原上露营扎帐篷,不要扎在铁丝网以内,或者有警示禁止露营的地方。因为这里车辆较少,可以扎在路边开阔的位置。避免和牧民引起纠纷,或者触犯一些法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