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摩天轮,我们乘坐地铁来到了小印度。转眼又像来到了另一个国度。顺带一提的是地铁真是一个好东东,准时,快捷,而且新加坡的地铁站除了有站名以外,还有一个编号比如EW15离我们酒店很近的一个。NE7就是小印度站。英文字母代表线路,数字代表是第几个站。同一个站会有可能有几个编号,比如乌节路上的多美歌站就是CC1,NE6,NS24,这样就代表它能在这条线之间换乘。这真的值得国内的城市学习一下。不过地铁还是有个缺点,无景色可言,不能观看城市沿途风光。话题说回来,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个泰米尔人的族裔社区,位于新加坡河东部(牛车水对面),甘榜格南以北。这些区域都是梧槽(Rochor)城市规划区的一部分。小印度在当地泰米尔社区更普遍称为竹脚(Tekka)。如果把你蒙眼带到这里,你可能真的会以为到了印度。但是据说比印度还干净些。广告上有女儿的小名。呵呵!
看看这些建筑都不高,而且有种各样的颜色。
这里是这个区域最主要的一条街,叫实龙岗路。两旁全是印度风格的建筑和商铺。
而且身边穿梭的人,也是黑黑的印度人的感觉。
这一带有很多这种印度的庙。庙顶都是这种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的佛像。正面这个就是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进入这些庙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拖鞋,鞋就放在庙的门口。不会有人去拿的。挂满了花串的佛像。
后院的佛塔。全是佛像。来这个寺庙的人,并不全是专门来拜佛的,有的甚至像是买菜从这里经过,顺道进来拜一拜的。那些人都很虔诚的。有些人会用一手指,沾一点香灰什么的,在额头上涂一下。
可爱的装饰,觉得他们的色彩运用的非常大胆而且夸张,但是毫不会觉得突兀,反而觉得热烈而饱含浓浓的文化色彩。
千手观音嘛?不像国内容的佛像裹得严严的。我家小女儿看到这张力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肚脐眼,肚脐眼。”这可以说是她第一个能叫出名字的人体部件。
而且,我在里面拍照,并没有人阻拦我,不像国内的寺庙经常还写着禁止拍照。
走着走着,也赶脚有点饿了。我在攻略上看到一家Muthu's Curry的店。说是很不错。我按着地图大概走了一段路,我觉得可能快到了。为了避免走过,我们就停在路边坐下,一边休息,一边仔细的看了一下地图。当时,我觉得这家店应该很近了,我就跟LP说:应该很快就到了。结果LP冷冷地朝前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招牌说:你说的是这家嘛。没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进门就看见了一个铜制的水盆里盛着这样的四色的花朵。心情一下就宁静下来。
点完菜后,送来了点小吃,味道就像是炸的虾片。水杯里的满满的燕窝水也早就喝完了。此时店里的人还不算多。
第一道菜是干拌的沙拉,还是第一次这种干的蔬菜沙拉,而且好像是用咖喱粉拌的。味道呢,只能说我们欣赏不来。
非常传统又普遍的Lime Juice(酸柑水)。很好喝,很清爽解渴。点了一杯不过瘾,又点了一杯。
这就是传说他的招牌菜,咖喱鱼头。也不知道是什么鱼头,但是味道真的很赞。非常的浓郁细腻。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吃过以后让人回味无穷。
入夜后,顾客也越来越多。不光是有印度人,很多白人也在这家餐馆里大块朵颐。这样的一餐下来,45.3新元,含税和服务费。
吃完了,还余味无穷的再回头望望。
酒足饭饱后,披着五彩晚霞,我们徜徉在小印度的夜市中。
路边卖蔬菜的小摊。大部份还是认识,但是有些还是没见过。
这种茄子才能当之无愧它的英文名字eggplant。
竹脚市场里卖鱼的摊档。
还是竹脚里卖肉的。
路边卖花的小摊,生意非常的好,不断的做,不断的有人买走,扎得也挺好看的。我以为是用来礼佛的。可是后来看到,小串的也有人戴着。
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茉莉的花串很香。
还有很多的这种面料店、成衣店。当然都是印度风格的服饰。
在小印度还有非常多的金店,那些金首饰都是很粗很粗的那种,不晓得是不是实心的,那该多沉啊。尽管卖金首饰的店很多,但是每家店里都会有不少人在看或买。看看夜色不早了,还是准备去乌节路看一下。从多美歌站出站以后,看到一个熟悉的店名——面包新语,曾经看到成都面包新语的储值卡封面上有鱼尾狮的图案,感觉很不理解。现在,一看到新加坡也有这个店,一下就释然了。
乌节路上果真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除了繁华,其实我找不什么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他。我们在新加坡,完全没有购物的意图。因为马代过后我们会去香港。所以,乌节路只简单的走走,就继续去往牛车水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来自台湾的梁记黑糖冬瓜水——1.2新元。
乌节路一角,手持十分之一秒,没有花。还不错。
坐地铁到了牛车水,这里用中文交流完全零障碍。在其它地方还不一定完全能使用中文,像我们住的酒店就English only,还好简单的check in&out还是完全能应付。这里的摊档也非常多。
有很多人这里还在吃着,我们是真心吃不下了。要不然还是不会放过这里的美食。
在牛车水的小店里可以买些旅游纪念品,价格比专卖店的便宜,同时质量也没有那么好,但至少是个意思。多转转还是能看到性价比高的东东。转了一阵子,也比较累了,我们就准备回酒店了。回去的路上,我们忍不住又去老巴刹美食城感受一下那里的热闹的夜市,以及印度拉茶。当时在这里点餐时,看不太懂他的菜单,正好前面的一个人是华裔,他热心地给我介绍了这里的特色。我们点了他推荐的拉茶一杯、还有一杯是配了很多美禄粉的饮料,一共3.3新元。后面那个不怎么样。但是拉茶还真不错,不枉我们慕名而来。后面吃东西的时候又点了一杯。
喝东西的时候看到了这家海鲜烧烤。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就点了个招牌的辣螃蟹。用焦叶垫着盛上来。味道有点酸,有点辣,有点甜,像是鱼香味儿和糖醋味儿的结合。这个25新元,有微辣、中辣、辣几种选择,份量较足。
还点了一份烤生蚝。上面不仅放了蒜还放了青红辣椒碎。一共六只,被我吃了一只才想起来拍照片。18新元一份。比国内略贵。到此,我们已经撑到饱,累到爆。走了一天。还要回去加班加点把行李打好,明天一早出发,去往马累。请继续强势关注我们的马代之行。谢谢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