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溧阳路海宁路与周家嘴路交界处——沙泾路10号,一座旧时的建筑内有着一段旧时的故事。
这里原来是旧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然而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我到此寻找这旧时的故事。
1933老场坊出自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之手,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空间,曾经以“远东第一”名噪一时。
穿过极具特色的伞形柱支撑的外廊进入内部空间,在淡黄色灯光照射下,视觉受到了特别的诱引,心灵也因审美而特别地激荡起来。
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用于这幢巴西利卡风格建筑的西立面与南北两个立面的西端。考虑到屠宰场气味浓重这个重要因素,巴尔弗斯将窗户全部镂空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的风向一致,可以达到更好地通风效果。正面朝西的窗户又暗喻着面向西方极乐世界,让动物死后有更好的轮回和超度这层意思。
“空中舞台”的中央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彰显独特的魅力。
1933老场坊在历经岁月荏苒后,如今以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色和丰富多样的潮流生活成为沪上又一时尚创意地。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
新老并存的真实一幕,喜欢怀旧的人们,去寻找曾经失去的上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