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查干镇

作者:zhizhimiao 显示图片

2017年夏山西、内蒙古避暑之旅(20)
8月15日我们离开火山地质公园后,就原路返回了白音查干镇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半农半牧旗。也就是说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从古代的长城沿线又往北移了不少。
成吉思汗时期的近卫军察哈尔部是草原蒙古族古老部落,是蒙古三大部落之一(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科尔沁部)。这个部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蒙古族有很多部落就是由它演变而来。
(我以前游记“2015年夏一路向西之察哈尔民俗博物馆@http://www.mafengwo.cn/i/5351455.html”里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

察右后旗的旗政府驻地白音查干镇,是在1953年修建集二铁路建站时,取附近白音陶勒盖与察干脑包两山之名的前一个词而命名为白音察干,白音意为富饶,察干为白色。





酒店附近比较好的饭馆



我们住的酒店


窗外风景


真正的街心公园,每天早上许多市民在这里锻炼、转大圈


我也跟着转了几圈


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特有的文艺轻骑兵。乌兰是蒙语红色的意思。牧骑,很多人想当然以为是牧区的骑队,其实它也是蒙语,意思是“嫩芽”。


酒店夜景


位于镇中心的察哈尔广场


广场中心竖立的“苏鲁德”大柱子


周围有21根雕有蒙古族日常放牧、生活图景的图腾柱


广场北有成吉思汗坐像


坐在战车上的成吉思汗雕塑


两旁是身披盔甲的骑兵雕塑


广场上还建有不少蒙古族用品的景观雕塑,分为两列:一列是军事工具,包括弓箭、马鞍、摔跤服等;另一列为生活用品,如捣茶桶、茶壶、银碗、挤奶桶等


蒙古火锅


广场南门是察哈尔部妇女头饰形状的拱门


镇子周边的山上,当地政府修建了不少公园,最大的特点是都可以直接开车上到山顶上去。
避开中午的暴晒时间段,早、晚我们就开车到这些个公园里散步赏景了
白音乌拉公园位于镇北。这是公园的正门,也是步行登山路入口


开车要从西面绕到山后上去。路过山下的西湖


夕阳西下,正是拍照的好时候



蹭拍



继续开车直达山顶广场。八骏神韵雕塑


观景长廊


俯瞰山下的白音查干镇 


观景长廊


山下的西湖


山下景区正门


远处的山是杭宁达莱公园


夕阳西下





杭宁达莱公园位于察右后旗城镇东南(杭宁达莱汉语意为“羊的海洋”),整体建设规划分为八大景区:即草原文化(察哈尔文化)景区、纪念塔展览区、展览馆文化艺术活动区、生态经济林区、植物园观赏区、康体游乐区、草原风情休闲区、人造景观游览区等等。总之很大,好处是有公路可达,可以自己开车转。
远处的小山就是杭宁达莱公园


杭宁达莱公园大门



公园里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察哈尔文献馆了,在镇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察哈尔文献馆


文献馆对面就是马头琴广场


马头琴广场雕塑 


马头琴广场一角


沿着进园的柏油路,直接开车到了园区的最高景点,纪念塔展览区的停车场


当然了,最后这一小段要自己爬上去。如果不想爬,也有车道可以直接上去,我们头次来,不太熟悉路,不知道从何处才能绕上去


回望山下停车场


山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为纪念红格尔图战役牺牲的烈士们修建的。1936年11月红格尔图战役打响了绥东抗日第一枪。有关红格尔图战役我以前游记有过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感兴趣的可参看我早前游记:2015年夏一路向西之乌兰察布博物馆@http://www.mafengwo.cn/i/5355129.html)
具有蒙族色彩的英雄纪念碑,由蒙古包、红旗、枪三部分组成。碑座四周是战争场景的浮雕


俯瞰山下的白音查干镇,中部的水面是天鹅湖景区,远处就是火山群


山下风景


山下风景


山下风景


山下风景


山下风景


纪念碑广场下是红格尔图战役纪念馆


从纪念碑广场下来后,继续开车去阿贵庙


去阿贵庙的路很窄,好在车也不多


阿贵庙是一座黄教喇嘛庙,位于白音察干镇东南10公里。“阿贵”蒙语洞穴之意,因建在阿贵山上,俗称“阿贵庙”。阿贵庙始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以后经过250多年的陆续修建,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清康熙皇帝赐名“善福寺”,蒙古语叫赛恩宝音图。遗憾的是1968年春,寺庙,神像、经卷等均被毁坏。近年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支持下,阿贵庙正在逐步恢复中。


山下是已经荒废了的度假村


据当地人介绍,当年寺院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十分壮观。最盛时期有200多喇嘛,附近有个叫“庙伙房的村子”,据说就是给庙做饭的地方,可见当时庙宇之大。



共有108级台阶


俯瞰山下废弃的度假村



台阶入口两边的石狮子是用火山石雕刻的


康熙皇帝赐名,蒙汉藏满四种文字书写的牌匾“善福寺”


回看上来的路



阿贵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早在内蒙古传播的名刹之一,也是察哈尔蒙古族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五台山石坊堂寺为一宗,是其分支,在民间流传着“朝拜阿贵庙3次等于朝拜五台山1次”的说法。





部分庙宇还在施工中


山上的阿贵洞


阿贵洞介绍:相传清康熙年间青海省斯尔胡克庙堪布喇嘛桑杰扎木苏去南海宝达楞(绿渡母佛区)与师傅念千手佛经六年多,念一千次后,师傅给了他一块一尺半高,一尺宽,一寸多厚的石头,上面有精雕细刻的干手佛像,让他去东方传教。桑杰扎木苏喇嘛背上石佛走了很久很久,来到现在后旗境内的华山,感到很累,便坐下休息。一阵风刮来,吹落了他的黄法冠,这时一只鹰飞来,衔起黄法冠,向东飞去,便落在了阿贵山上。桑杰扎木苏尾随上了山,拾起黄法冠,四周眺望,若有所晤:佛意在此建庙。于是他在山上找到了一处避风地方,供奉千手佛,坐法诵经。有一天一个骑马的人突然连人带马好像被什么力量吸引着,从哈拉金坝上扬尘滑下,他见此情景,感到惊奇,一看骑马人正朝山上一个洞口滑去,洞口的一条大蟒正抬头作怪,桑杰扎木苏急忙念起咒语,大蟒缩回洞中。骑马人终于得救了,他向喇嘛衷心致谢,并介绍自己是当地力大超群的摔跤手若登。为了报恩,若登在山上搬起两块大石板,相互支撑起来,后面又用大石板堵挡住,这就是阿贵洞。当时桑杰扎木苏喇嘛就住在这里继续坐法诵经。石洞内供奉着他背来的石刻千手佛,还有刻着六字真言的靠石。由于救了若登,桑杰扎木苏喇嘛名声远扬,信教群众也多起来了。若登带头施舍钱物,附近的牧民也都成了施主,同时也开始了寺庙的建设。


阿贵洞内



俯瞰阿贵洞


山顶敖包




俯瞰山下来路


顺山势而建的寺庙,错落有致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在这里都要举行祭敖包活动,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彼时热闹非凡。



因为内蒙古境内大点的城市我们差不多都已经走遍了,只有二连浩特还没到过,所以我们这次离开白音查干镇后,继续往北,前往二连浩特。中途在锡林浩特的苏尼特旗停留了一天。(内蒙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