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之夏(Alaska Summer) ——— 极光之外,极昼了解一下

作者:二和 显示图片

论文格式真的是万能的~😂~
Death Valley 和 Joshua Tree NP 参考: @http://www.mafengwo.cn/i/8684682.html

阿拉斯加七月,日光无边悠长。
本篇将展示行程中积累的若干美照,并附本次的自驾路线、行程、食宿、租车、活动预定及预算等基本攻略信息,以便参(安)考(利)。
总之,七月的阿拉斯加盛产冰川、高山、大海、林地、苔原、野花和野生动物,加上美妙的极昼体验,定能激励自然风光爱好者努力锻炼身体以及努力挣钱。

说起阿拉斯加,多半首先想到的是看极光。
回到2014年冬天,那时候我对阿拉斯加的向往亦始于对极光的向往,可是每每邀约小伙伴,总是被放鸽子。直到16年3月,终于实现了看极光的愿望~


图:极光心愿达成。在极光这种无敌浪漫的风景的催化下,万万没想到我一起看极光冻成狗的理工直男也能说出我这辈子听过的第二浪漫的情话,更没想到的是,后来理工直男成了御用凯妹~哈哈。

然而,
阿拉斯加不仅有极光,
还有极昼。
北半球的夏夜里,整个阿拉斯加都陷入长昼,越向北,白夜越长,直至北极圈内,日夜停止交替,晨昏混为一体,钟表上的机械时间终沦为参考,天空与大地的光亮回归成为时间真正的主人。

神速捞齐队友,在毕业答辩结束当天那个下午,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阿拉斯加之行,就和夏天一样,说来就来。
二上阿拉斯加,仍然选择了Fairbanks作为此行的中转站+大本营。相比Anchorage,个人认为Faribanks更适合作为纵贯阿拉斯加行程的中转城市(冬季这里必须就是到阿拉斯加看极光的最理想的驻地),因为它正好连接南下的环线和北上的单线,由此南下北上无缝衔接,机票价格通常也比飞Anchorage要略便宜一些(金牛座的小算盘上线)。
阿拉斯加大美人儿,我又来看你啦~

1. 队友
好的队友就是好旅行的80%。
自驾标准局,两男两女,好吃好住,省钱省力。
二和:二和本和,俗称二哥,居家一般,旅行必备,性情温和,精力充沛技能齐全。拒绝连续汉堡投喂,但只要给吃草就能活。
Mia: 二和基友,叮当猫一枚(什么都能给你变出来,就怕你想不到),性情阳光,给洗热水澡就能把尾巴摇上天,看见狗狗就挪不动腿。正在考虑是不是要进阶成为风光摄影师。需要经常投喂,不然会导致其恐慌性囤食。
凯妹:号称自己是拍人像的但貌似正在考虑转行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前风光摄影师。箱子永远最小,书包永远最沉。性情较为温和,偶尔炸毛。搁哪儿都能睡、喂啥都能吃。
Zhuoming:凯妹基友,安全督导。奇葩新闻收集、传播者。传说中那个看野生动物必备的天文爱好者朋友。性情较为温和,略带羞涩,偶尔炸毛。需要经常投喂,需要cookie。
总之就是知根知底,还能相互发发小脾气的这种组合。




2. 行程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开着小车一路自驾从阿拉斯加中间南下至太平洋,再从阿拉斯加湾再折返北上一路去向北冰洋。


图: 全程地图。从Fairbanks衔接分割为南线三角和北线I字,三角区域7天,I型区域3天。

书归正文,接下来按照南北路线上的几条主要公路进入看图说话环节。
南线:Richardson Hwy,Glenn Hwy (攀冰+Hacher Pass), Seward Hwy (出海),以及Parks Hwy (Denali 国家公园)
北线: Dalton Hwy

从西雅图飞Fairbanks的航段可谓阿拉斯加首府Juneau所在区域的活广告。如果正巧坐在左侧靠窗,飞机舷窗里的风景从起飞到降落都超好。从破碎的海岸线到延绵不绝的雪山和冰川,一直到阿拉斯加内陆河流蜿蜒的大小盆地,我本来打算睡觉的呀,结果没睡着。


飞机上1:看这大冰舌,舔舔。


飞机上2: 继续飞,满眼都是雪山,虽然舷窗上结霜了有一些小点点,手机拍摄画质渣,架不住美。
金牛座的本人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机票价格,这一程的机票大概就是一百多刀,三个半小时航程配合这个风景觉得是自己赚了诶。


图:机场。到达机场,午夜十二点,真的不会天黑呀。排了半小时队提了车,从东岸飞过来折腾了一天,先睡一觉才是正经事。

7.4 晴。早上起来先在当地沃尔玛买了一车零食和补给,午饭后开始顺着Richardson Hwy向南边走。
过了圣诞老人村再开个一个小时左右,路边风光渐入佳境。


路边1:一字排开的山头。


路边2:凯妹信誓旦旦的表示这次要一改往日拍景三小时拍人二十秒的习性,多照点儿人。后来证明模特不太称职,还是动物比较好看。


路边3:杉树和雪山,很阿拉斯加。


路边4:开在路上的感觉超享受。


路边5:站在画里。


路边6:继续站在画里。


路边7:阿拉斯加大油管,一路从北冰洋去向Valdez。修了一个夏天就建成了,也是奇迹。我们在这里遇到一家当地人,开着房车,抛锚在路边,悠哉悠哉的等着兄弟来救。Mia见到人家的狗,上前去逗,于是交谈中他们给推荐了一个叫Hacher Pass的地方,后文会再说。顺便一提,AT&T在阿拉斯加信号还不错,除了Dalton、海上和Denali深处,哪儿都有信号。


路边8:远处开来一条大油罐车。Summit Lake附近,果然湖光山色最相配。

路上Zhuoming和凯妹开始计算假设一个身高一米八的人(咱们没人身高一米八)站地上和站Denali上到底可以看多远(假设地球表面光滑没山,且无空气折射),我和Mia相视一笑继续吃吃吃。不知不觉就到了Glennallen, 纠结了一会儿是右转上Glenn Hwy吃饭扎营还是去Valdez看一眼。眼看如果去Valdez晚上到营地就半夜了,但又听说路上好看,于是加了个油,继续直走。进入Tonsina以后开始爬山。


路边10:雪山继续。
不好说阿拉斯加风光有什么特别惊奇的地方,雪山草地针叶林和冰川也并不新鲜,但是架不住规模惊人。这些路边随处可见的景观,换个地方都可以圈起来收门票啦,偏偏在阿拉斯加,风光就像它七月的日光一样,无限量供应。

继续向前,翻过垭口,忽然就出现了一个神观景台。这里风景给100分,赏心悦目可以延年益寿的那种。


观景台1.1:相机只能记录画面的一部分,这里下车以后三面环山,对面山谷视野开阔,是翻过山口的时候忍不住会“Wow~”的那种景色。


观景台1.2:  风光摄影师兴奋的摸摸相机,一马当先下了车往前奔去。说好的拍人呢?嗯,不存在的。


观景台2:土坡上恰到好处的站了两个人,多么渺小。


观景台3:  两个神经病表示好开心。


观景台4:  苍山负雪。



路边13:  晕眩花纹。

到Valdez已晚上九点,正值国庆,虽然能听到放烟花的炮竹声,但是效果嘛~白天放烟花还不如放鞭炮来的喜庆。吃饱喝足本准备去看三文鱼洄游,汉堡店小哥表示今年好奇怪,鱼到七月都还没来。那好吧,再看一眼这里湖光山色,该去营地睡觉啦。


路边11:  夜里十点半,golden hour开始给景物上色。


路边12:  夕阳西下,赶路中。预计半夜亮点才能到营地,吃饱以后困意开始翻滚。


路边13:  再过之前那个观景台,远处金色的雨帘。

Mia英勇的接手了最后两小时的车程,太阳落下去以后,路上一直都是清早六七点的光景,半夜路上也没什么车,一路飞奔,接近凌晨两点,总算是到营地了。


图:钻进帐篷。眼罩:“天黑请闭眼。”

7.5 晴。今天去Matanuska攀冰。
早上七点四十顶着满腔困顿爬出睡袋收拾好,在营地里的饭馆里巴巴的盼着早餐。店老板带着一儿一女给我们准备早饭,煎蛋饼的香味和咖啡的香味一直飘啊飘,但是眼看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蛋饼还要七分钟才能全部做好,我们攀冰预约的九点,眼看要迟到,手忙脚乱之中总算在8:45打包好了早饭跳上车赶往集合地点。我们运气超好,今天上午只有我们一个团攀冰,于是这就成了我们的私人团,于是节奏就忽然缓了下来,吃完蛋卷,悠哉悠哉的换好鞋子带上头盔和墨镜,出发!


攀冰1:  Matanuska全景。天气超级好,七月野花遍地。
上Matanuska冰川的所有tour都需要额外交30刀门票,原因是进入这个冰川前面的路的那块地属于私人。在阿拉斯加刚买过来需要开荒的年代,很多土地的所有权都是谁开发谁所有,地主家盖了个房子,于是坐收门票。真的是现实版“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了。


攀冰2:  攀爬中。

我们的向导Mark还是个学生,攻读户外运动学士,研究方向是雪,主修冰川学,他表示到他们学校读这个学位的同学们每一个都很奇怪,他自己本身就是从美东万里迢迢过来的,一开始的想法主要是为了滑雪。路上给我们讲了讲Matanuska的形成和周围的山是怎么被冰川切出来的,怎么通过看山上岩石的形态判断它们的年龄之类。


攀冰3:照片上看到的参差不齐的白色冰川截面据说是上方冰河因自身重力移动与下方冰川相互挤压翘起来形成的,这个截面很好看但也很不稳定,强行攀爬基本属于no zuo no die行为。


攀冰4:  回望来路。 冰川上丝毫不冷,反而似乎还能感到一阵阵暖风。
又爬了一阵Mark说觉得我们能带得动,所以决定带我们去个好看地方再攀冰,于是我们又往前吭哧吭哧的走了一阵,走着走着只听前面Mia”Wow”的一声,还没来得及问她发生了什么,我也跟着“Wow”了。前面忽然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蓝色小池塘,这个颜色也太好看了吧。四人兴奋的掏出手机,向导表示,我们今天就在这儿攀。


攀冰5:  幽蓝小池塘。据说去年这里还是光溜溜的冰壁呢。


攀冰6: Mark在顶上帮我们挂线。

冰川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就拿我们进入冰川经过的临时栈道,说每天都要重新调整位置。建好保护站,讲解过动作要领,我们先得被Max从小池塘旁边的冰壁上降下去,然后在自己挥着冰镐慢慢的爬上来。小试向上攀爬初具心得以后,大家纷纷要求把自己降到水面。


攀冰7: 先放你下去。


攀冰8:  再让你爬上来。

下午Mark没有团,所以也就任由我们超时玩耍,路上给他分了热咖啡和Jerky,一路上他逢人就说吃到Jerky老开心了。


攀冰9:  大家都玩儿的超开心。


攀冰10:Matanuska冰川有26迈之长,我们只是在它的舌尖上玩耍了一会儿。


攀冰11: 下午山头上暴涨的云开始给树浇水。


攀冰12:  葱葱郁郁的夏天,小破池塘上相。
因为错过了中饭,从冰川上爬下来大伙儿纷纷表示已经饿出低血糖,于是一致同意先去吃饭喝酒。Mark同学的推荐了一家风景餐厅(味道还行,风景加分。推荐,但是我没记下具体的名字和地址,不过肯定就在Matanuska冰川对面的某个路边上就是了)。吃饭聊天的时候又被他再度安利了Hacher Pass,说是风景极好,这下连续被两波安利,看来应当是值得一探。


攀冰13:  看景吃饭。配合清凉的小啤酒,惬意的很了。

告别Matanuska,我们决定依照安利路线绕道从Palmer北上Hacher Pass在从Wasilla出来去Anchorage投宿。此刻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但是极昼的好处开始显现——一天可以掰成两天过,怎么玩儿也不会天黑。
上山的路刚开始是青山绿水小溪流,越爬越高树变成了灌木,再爬灌木也没了,就剩低矮的苔藓了。


路边14:  青山。


路边15:  山上的小木屋。

Mia在山顶上又看见了别人家的狗狗,于是又聊上了。这一聊又被安利要爬到山头上去风景才是最好,于是决定爬。


爬1:哥们儿给指的路线,告诉我们半个小时就能往返。


爬2:近处的山。


爬3:  远处的山。


爬4:  冰冻的湖。可惜我们被忽悠半小时往返所以没带水也没带食,不然这里要是就这么坐着来几口热咖啡或者来一罐小啤酒,那可别提多开心了。


爬4: 延绵的山脊上回头给大爷乐一个。


爬5:  吸取天地精华也要摆好造型。


爬6: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看这两的造型,多认真呀。


爬7:  总算快下来了。这个山下的真是手脚并用。


爬8:  二货Pika,拜拜啦,我们也要下山觅食啦。

Hacher Pass上下山的路都是土路,没开过山路的话可能会觉得弯道位置很险。但是风光确实不错,值得绕路去玩儿一会儿。去Anchorage的路上凯妹和Zhuoming因为一句“shut up”炸了毛,原来基友之间生气斗嘴和情侣之间生气斗嘴的效果和套路都差不多(这段写出来不知道会不会被他们打~)。车上氛围一度凝重,所以这一段的美景就只能记在我的脑子里啦。快进入Anchorage的那一段正值夕阳(其实是夜里十一点),可惜风光摄影师已经放下武器在车上呼呼了。


夕阳渐浓,连续作战睡眠不足的恶果终于开始显现,强撑到了Anchorage,四人早已体力透支累成一摊,到了住处又是一个午夜十二点。原先设想去超市买帝王蟹自己烹饪的良好愿望已无力兑现,脑中只有一个声音——快让我睡一个属于假期的懒觉吧。

7.6 晴间云。休闲的一天和折腾的一夜。
为了小飞机的事情忙活了一早,虽然最终没能成行,倒是意外的发现了队伍的团结,以及众人惊人的收箱子手速。
慢慢悠悠的洗漱完,在Anchorage吃了顿好的。决定下午去Native Heritage Center转转,稍微接受一点儿文化教育。这个中心许多讲解员都是学生,来这里做讲解可以算学分,其中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自己就具备土著血统。阿拉斯加土著从脸的特征上来看比较接近咱们蒙古人种。
中心里会一直有人在台上现场讲解原住民的风俗文化服饰打扮歌舞活动等等不同的主题内容,旁边又一个小厅里也可以看一些小型纪录片。至于展品区嘛就建设比较粗糙了。室外分不同区域的族群展示了一些房子和日常用具,有点儿像云南民族村那个效果。


图:防熊修建的长长的甬道。
原住民的房子有些建的挺有意思,比如岛民就会把住处埋在土里抗风,或者山里的部族就会修一个长长的甬道作为出入口防熊之类。牲畜的膀胱在洗干净以后会被缝起来放在屋顶的开口处,半透明的材料使得屋内可以由此进行自然采光。南部部族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屋子里开始有了雕梁画栋的图腾装饰,确实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图:鲸鱼骨。鲸鱼是南部原住民的好朋友,尤其是虎鲸Orca,地位大概相当于衣食父母+凶残天敌+精神图腾。
美帝原住民的文化流失严重,其实哪里不是这样呢?回来以后和凯妹一起看了《与狼共舞》,文明与文明的对决悲剧早已注定,无论理性如何发展,对自然的征服或敬畏,总是人类掌握科学技术以后永难完美平衡的两端。

从Anchorage出发去Seward,路上风景秀丽,有山有海有草有林。景观风格比Richardson Hwy和Glenn Hwy上的风光要更田园一些。


路边16:  山海相依。


路边17:  晒晒毛。


路边18:  无限林地。这一带有季节性热带雨林,所以阿拉斯加也是可以有热带雨林的。


路边19:  小池塘里的完美倒影。

不知不觉已然进入海边小镇Seward,全镇就一条主路,比想象中的城镇规模要小的多,甚至也没有想象中旅游旺季里游人如织的景象。


图:Seward小镇港口,远处的云为青山蒙上双眼。


图:镇上给鱼剔骨的工作台。旁边就是一家FedEX,参加海钓回来的游客可以选择在这里现场把鱼处理冰冻然后邮寄回家。


图:餐馆门口的小黑板,熊果然是无处不在的梗。


图:来海边自然是要海鲜伺候。当然无论任何季节帝王蟹腿都是速冻的。Mia科普了一下说美国所有野生捕捞的肉食食品都至少需要低温冷藏21天以后才可以上餐桌以确保食品安全(说是把微生物冻死,然而细想好像并没有什么道理)。这家店的海鲜炒饭意外的美味,推荐。

去营地的路上超速遇到被警察叔叔pull over了。小镇内的限速是30迈,这也是第一次在阿拉斯加见着警察。扎营完毕,天色也难得的暗淡下来,四人撒完Deet钻进帐篷,本打算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出海,然而这最接近黑夜的一夜也成了此行的不眠夜。
这夜我们住在Miller’s Landing (一家当地比较有规模的户外活动公司,经营kayak海钓露营探险等等活动)经营的树林营地。遇到了整夜喝酒嗑药不睡觉大喊大叫极为不友好的美国teenagers做邻居(营地有规定quite hour从十点到次日八点)。那一夜这帮人从半夜十二点扎营就开始公放音乐BBQ,第一次口头交涉的时候他们尚且清醒,还没有喝高,于是也很自觉的调低了音量。然而到了半夜三点多,六人仍吵嚷不休,我们经历了再次口头交涉未果,对方假装听不懂我们说什么,郁闷之下报警未果,辗转难眠,四处打Miller’s Landing管理人员电话没人接的种种折腾,最终在早上六点多钟找到了Miller’s Landing的管理人员把这帮人kick out。尽管最终营地给我们退还了营地费用,但是后来发现这种糟糕的情况在这个营地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且若不是我们在最后强调了对方语言里曾透露种族歧视,营地管理者甚至并不打算直接将他们清场,所以这个营地不推荐。不过,这家公司的kayak项目评价在网上看起来还不错,我们刚去的时候遇到门口一个养狗的带kayak的美帝小哥,普通话略溜,感谢他在我们万分绝望的凌晨五点帮我们和醉酒的小鬼们理论~
这一夜总算过去。

7.7 多云,很多云。出海啦。
今天天气极为阴沉,昨夜大家都没怎么休息好,看了看天气预报,之后几天阿拉斯加全境都很阴沉,心情和天气一起,也阴沉起来。


路边20: 阴天的小花花和废弃的火车车厢。

踩点儿到达Cruise集合地,Major Marine的小姐姐们超级温柔,我们担心的询问是不是阴天动物们就都躲起来了,小姐姐表示不用太担心,动物们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受天气影响的主要是咱们人的活动。上船坐定,早上为了补觉早饭已然放弃,此刻只觉得饿,好在船上供应各种零食饮料,最重要的是,无限热咖啡以及望远镜。


游船1:  难得云层有一些间隙,透出一丝丝光亮。
游船主要看入海冰川和水生动物(当然大家最期待都是鲸鱼啦)。磕下一粒晕船药,大鲸鱼快向我游过来吧。
先上冰川。


游船2:  远处的Bear Glacier。阴天的冰川确实会更蓝一点儿。


游船3:  隐藏的冰川,要开进峡湾内才能看到。


游船4:  盛产冰川,让你一次看个够。
船会在冰川面前停留一阵,大家就在船头上等着冰块崩落掉进海里。远远的可以听见冰川内部传来阵阵裂响,但是到底哪里会崩,什么时候会崩,崩大崩小,单从外观很难预料(听起来好熟悉0.0)。我在寒风中举着手机录像,几分钟以后手冻的不行,刚放下手机,就哗啦啦啦啦啦雪崩啦。


游船5:  站在冰上悠哉悠哉的鸟儿,你们怎么就不觉得脚冷呢?


游船6:  Aialik Glacier全貌。游船的午饭在这里进行,有鱼有肉,我疯狂的吃了两盆沙拉找补回了这两天欠下的绿叶子。凯妹晕船了,被船员小姐姐带到了二楼喝ginger ale,居然很有用 ,一会儿他就又复活了,还吃的很欢。


游船7: 小型冰崩现场。


游船8:  送你一颗秃头大钻石。
虽然天气阴沉,但是我们运气超好的看到了好多家座头鲸,以及两家虎鲸。


游船9:  虎鲸宝宝和你说Hi~


游船10:  鸟岛,每一个石头缝里都挤满了。算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游船11.1:  虎鲸兴奋的跳出水面。


游船11.2:  这货连跳两次,对面那船比我们距离更近,船上的游客简直不要太开心。
游船上负责讲解的是Kenai Fjord NP的ranger, 据说这一家虎鲸是今年新来的。这个游船项目中间有许多问答互动环节,游客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答案些在一个指定的小白板上。在最后,会问大家觉得该以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和这个公园的生态环境,答案嘛反正是五花八门,ranger会一一念出来。经过一整天的人与自然,内心居然莫名受到了一点触动。


游船12:  自由自在座头鲸。它们游泳和喷水特别从容,恰到好处的缓慢自带优雅气场。


游船13:  水獭宝宝,永远都是一脸无辜的表情。


游船14:  海鹦鹉展翅。别看照片里飞的那么舒展,它们的飞翔动态其实挺囧的,翅膀太小升力不够苦苦挣扎。


游船15: 今天的游船路线。每天的其实都会有小小的不同,因为海上的游船都会相互报告自己发现的野生动物,然后通知附近的船也过去。通常只要时间上和安全上允许,船长都会尽量过去。还有给我们做讲解的Ranger,一整天呀,到最后感觉也很有激情,真是太可爱了。

快上岸前会再给喂一顿甜食。船上晃了一天,倒是也丝毫不会觉得无聊。就是站在外面被吹成狗+冻成狗。Seward停船的码头上总有水獭,超近距离的看了水獭吃小贝壳。


图:肚子上摆着小贝壳的水獭君。

匆匆吃过晚饭要赶快上路。今晚不仅要从Seward开到Denali State Park的住处,还要在经过Anchorage的时候为之后Wonder Lake的露营补给一番。不巧又遇上了堵车,又一次半夜两点到住处。车刚停稳外面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

7.8 - 7.9 雨转多云转晴。差点儿流产的Denali之行。
雨下整夜未歇。我们看着雨十分纠结,一方面是知道阴雨天一定看不到Denali,另一方面仍对之前糟糕的露营体验心有余悸,一看雨天要扎营,士气瞬间低迷。好在住的,早餐时向主人咨询,夫妇两告诉我们说雨天蚊虫少看到动物的几率会增加,而且大奶力山区十里不同天,所以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还给我们讲了moose追熊和奶奶团骑行阿拉斯加的故事,于是又振奋了起来。
出入Denali国家公园常规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坐公园的摆渡车、参加公园的私人主题tour,或者自己背包做backcountry。另自驾的话每年秋季会开放几天,但是需要抽签。
一路上雨渐渐小了,等到公园门口,雨已完全止住,但是气温异常的低。公园内部不卖吃的,为防饿傻,忙在游客中心吞下一餐。露营需搭乘Camper Bus, 也是摆渡车的一种,只是车厢里预留比较大的空间给你堆东西。我们四个人拖着三个拉杆箱子抱着一顶帐篷去等车,工作人员看看我们的箱子露出惊讶的表情,问我们难道准备带着这轮子箱子去露营?现场略微有点儿尴尬,但我们也只能傻笑回应说对,然后对方可能意识到这样反问有些不妥,遂改口安慰我们说她女儿前段时间摔了腿,坐在轮椅上也去露营了两次。看看其它人的背包和外装,再看看自己,从此自嘲为拉杆箱玩家。

坐上最后一班去Wonder Lake的车,按照前人经验挑选了左侧座位。上土路之前的风光实在是乏善可陈,于是拉开架势准备吃零食解闷儿。正打开一盒羊角包,发现预想中的整盒口粮居然只剩下三个半?!粗略计算了一下余粮只得把魔抓伸向之前没吃完的沙拉。
车开了一阵,周围没见到任何野生动物,车上氛围开始昏昏欲睡,还好同车第一排有一位十万个为什么小姐,一直和司机从阿拉斯加州花是勿忘我聊到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也算是有效保持了司机大哥的激情和车里的活气。
上土路以后视野陡然开阔,我们也遇到了路上第一个小动物。


Denali 1:  路边吃花小鸡。


Denali 2:  河滩。喜欢边上尖尖的树。

之后景色就好了起来,总的来说就是广阔。野生动物也开始出没。我们看到了好几家熊,很多羊,几只驯鹿,一只过马路的豪猪和一条疑似是狼的动物。Zhuoming作为一个自带望远镜的男人,他的存在有效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旅行体验。凯妹则是每拍一组熊都要碎碎念一次要搞一个超长焦。


Denali 3:  天色略微放晴。


Denali 4: 过马路的小朋友。


Denali 5:  五彩石。


Denali 6:  熊一家。


Denali 7:  一个经典角度。修仙之路有没有。
今天多云,大奶力神山上一直云蒸雾绕,显得格外神秘。


Denali 8:  进入Wonder Lake之前的一段。这段路上Mia一个劲儿的说“太漂亮啦”,完全同意。只恨照片不能表达这里广阔气韵八分之一。
私以为风光也分上相的和不上相的。有的地方看起来只是70分,照得好出来可能是80分,加上角度甚至可能是90分;而总有些100分的风景,怎么照都不能表达它100分的感官。这一段路就属于后者。这就如同你看见一个大美人,怎么拍都不会丑,但静态的照片里怎么也不能完全体现这个大美人给人的美好感觉。

终于到了营地,首先迎接我们的当然是蚊子。
二十几个坑位虽然需要预定但是具体坑号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有个别坑位不在正对大奶力的山坡上)。我们进园最晚,发现好地方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两个残疾人露营位占据了整个营地最优越的位置,正沮丧一旁的国际友人提醒我们说如果只住一夜的话反正今夜也不会再有其它人来了,为何不扎进最好的位置——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就这样我们就正对着山住下了。


Denali 9: 正对神山。睁眼可得。
大奶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后来证明这就是我们这两天以来能看到的最大程度的裸露了。其实山顶就藏在顶上那一片小黑云的后面。看来女神还是蛮娇羞的。

顶着疯狂的蚊子军团煮了方便面,边吃Mia和Zhuoming边发愁明天会不会食物不够,豪华拉杆箱露营团混搭计划经济风,Mia疯狂吐槽我不给她吃饱以及不让Zhuoming买cookie,“这个今天能不能吃?”以及“一定让你买cookie”成为新梗。
夜里十一点,夕阳与神山开始秀恩爱。


Denali 10:  献上一切明亮的勇气。


Denali 11:  献上所有淬火的真心。


Denali 12:  献上仅剩的柔情、甜蜜与忧郁。
——所有这一切里最重要的是:咱可以舒舒服服的屯在帐篷里,与蚊隔绝的欣赏。(风光摄影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去战斗吧,啊哈哈哈哈哈哈)

白天起来以后去走了一个附近可以走到河边的Trail,一路上蚊子依然对我们爱的深沉,我腿上的海量蚊子包可以作证,早上天气虽然放晴了,然而Denali上的云却更多了。


Denali 13:  河里去年掉的鹿角。
回程的路上又见到了许多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大熊带两只小熊这样的组合。母熊产仔每次都是严格的生且只生两个的吗?下午云和雾一蒸起来以后能见度变得极差,正好这次我们四个没坐到一起,我和Mia坐在前面总算有了私密的八卦空间,他俩在后面则睡过了一只又一只的熊。


Denali 14:  水塘边的驯鹿鹿。


Denali 15:  出去之前再看一眼。

Denali再见啦。等哪个秋天咱们挣钱了买个超长焦再来看你。
出公园的时候天又阴沉起来,这山区的天气果然阴晴不定。


路边21:  阴天的路边。
顺着Parks Hwy北上,走着走着愈发晴了,太阳暖烘烘的烤在身上。凯妹和Zhuoming感叹这路和冬天不是一条。路边开满野花,一路由白转黄又转紫,池塘里躺满睡莲,只是经过了之前若干天的美景暴击,风光摄影师按快门的阈值已经调高了好几档,表示路边的野花他不采。

到了Fairbanks一番采购,cookie总算是买上了。从超市出来,后备箱表示压力好大,合计了一下决定把露营的东西留在Fairbanks精简一些行装。Mia再次发挥叮当猫神力,把多余的东西寄存到了我们最后一天的住处。晚上住在一家温馨的,自己做饭的计划仍然落空。商量好第二天还车换车收行李怎么分配以后,Mia掏出了面膜,邮票,以及洗衣服用的香衣纸,小叮当的世界是奇妙的世界。

7.10 - 7.11 天气很好。在夏天重走冬季。
出了Fairbanks,包括Dalton路牌所在的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被凯妹戏称为“放心睡吧”路段。Mia形容了一下她在玉米地里开车打瞌睡的情形,这里的情形不比玉米地里好多少,若是一个人开车,除了小概率出现的非鼠类野生动物(这次是驼鹿母子,可惜摄影师正在兼职司机),最能解闷儿的大概就要数这条路上神出鬼没的pilot car了。


Dalton 1: 路上的卡车和引导车。
好在这段路中间还有个路牌,能下来醒醒神。


Dalton 2: 爬车二人组。Mia是提议爬车的那个,Zhuoming是拒绝爬车的那个。

上土路不久,视野渐渐开阔。阿拉斯加地盘大的特点逐步显现,放眼望去什么都没有啊,就是绵延的土地和无尽的云。个人特别偏好这种地广人稀的景象,瞬间心情也跟着舒展开来。


Dalton 3: 一路向北。


Dalton 4: 继续向北。
回忆起冬天的来的时候,Zhuoming表示这里冬天的景色比夏天更漂亮,路也比夏天平整。


Dalton 5: 冬季画卷一。


Dalton 6: 冬季画卷二。

说着说着就接近了Yokon River Camp。快过桥的时候见到了一个大胡子年轻人背着步枪穿着白T走在大路边上,气场和装扮起来和平时见到的猎人大叔可不太一样,整车人都非常紧张的与他擦肩,凯妹虽然相机在手,但看他犹豫了半天也没敢抬起来,我在驾驶位上默想,他要是忽然开枪我是应该低头刹车还是加速看路。等小伙子走远,一车人都在遗憾怎么没给他拍个背影。
过桥以后必须要再次造访冬天把车陷进雪地的纪念地。


图:陷坑纪念。


Dalton 7: 就是过了这跟油管,拍完照上完厕所就陷入雪坑了。
夏季这里有一个类似于游客中心的地方,进去可以拿到一个去过北极圈的纪念证书和戳,冬天就没人了。去路对面拜访了纪念品小店里上次帮我们推车的大叔,掏出之前的合影,感觉他没记起来,但说到整个旅游大巴的人都来帮我们推车了,他哈哈哈哈哈的就想起来了。


Dalton 8: 再合影一次。大叔感觉比冬天穿貂的时候小了三圈。
这个店里卖一些打猎之后用动物牙齿皮毛一类的东西做的各种帽子包包和装饰品,最好的当然是老板娘自用的。人家也不是本地人,但是就是觉得山里好就搬来了。
继续往前开,不知不觉就到了北极圈那个纪念牌。合影这种事情自然无法免俗。甫一下车,蚊子即展开剧烈的攻势。


Dalton 9:  蚊子蚊子蚊子蚊子蚊子!!!!!


Dalton 10:  虽说Dalton很荒凉,到此一游的也不少。侧边的柱子上有中文写的单相思物语,字体十分倾斜,感觉背后的故事也是很心酸了。只是进了极圈太阳都不照常升起了,还有啥好放不下的呢。


Dalton 11:  阿拉斯加狗尾巴草。风光摄影师居然没有像嫌弃小野花一样嫌弃它而是给了特写。


Dalton 12:  油管伴我行。
Dalton的路面也不完全是土路,在Coldfoot附近有相当一段都是沥青路面。路上风光虽好,但也可以想像一个人反复开在路上的单调。路上也没有信号,如今少了手机信号,基本就是与世隔绝了。


Dalton 13:  晒毛的乌鸦君。 


Dalton 14:  晒毛二哥。


Dalton 15:  晒毛Mia。


Dalton 16: 无限日光。

今天的目标就是开到Wiseman小镇。经过Coldfoot,方圆250迈就这么一个油站,必须进来加油。众多贴纸里看了几个南北极自驾/摩托团,还有一张写中文的,好厉害的城会玩儿。


Dalton 17:  Coldfoot Camp餐厅外窗。
加完油尚未到十点,于是到路对面的游客中心转转。这里夏季晚上十点下班,进门的白板上写着游客们这一天里看到的各种动物。游客正在和里面驻扎的ranger描述自己见到了一群羊,见到山猫抓兔子什么的,我们十分纳闷,哪儿来这么多动物?怎么都没见着。小展厅布置的很精致,除了立体地图和动物标本之外还设计了很多科普环节,除此之外可以得到打猎相关的信息,也可以翻翻巡山日志,买几张明信片什么的。还有就是这里的厕所十分整洁,且没有蚊子。


Dalton 18:  Mia同学在游客中心里抱着狼皮不撒手。
待到人家关门,我们也该去住处了。


Dalton 19.1:  山背后可能是小当家开锅了。


Dalton 19.2:  彩虹之下的Wiseman小镇。
今天就只能靠自己做饭了。但是进厨房以后大家的第一个动作都是连Wifi刷手机,信号十分飘渺,但还是成功的给家里发了微信报了平安。晚饭做的很成功,就是刷锅颇费周章。洗漱完又过了十二点,这下是彻底的日不落了,对面山头正映照夕阳,对面上头正映照朝阳。


Dalton 20:  Wiseman小木屋门口。

7.11 - 7.14,天气继续好。你永远不知道前方会给你什么样的惊喜。
第二天预定了三点半的北冰洋油田参观。根据昨天在游客中心问到的信息,从Wiseman出发只需要5个多小时就能到,谷歌之前显示的是7个小时,不知道是不是计算的全年平均?还是考虑了修路引发的延迟?保险起见,决定早上八点半出发。
开过才知道,Dalton的风光,从出Wiseman才开始。
这一路上有许多的兔子,足部都是雪白的,属于阿拉斯加特产。今年是兔子大年,我们都期待着看山猫抓兔子,然而山猫大人好像对路边的兔子并不感兴趣,也不知道到底躲哪儿养膘呢。


Dalton 21:  杉树与山头。


Dalton 22:  树木逐渐低矮。天光云影。


Dalton 23:  灌木终于取代了针叶林。


Dalton 24:   油管、群山与云。

爬上Atigun Pass翻山的瞬间,对面的山头在云雾中分不清是真是假,西游记一般的感觉。


Dalton 25: 云。
动态观赏更加。


Dalton 26: 师徒四人去取经。
翻过Atigun以后会行经一座U形山谷,我们这一天翻山以后山谷内云层压的极平极低,凯妹感慨说像是把我们压缩在了2D平面里。整个Dalton风光最多变气候最多变也最好看的一段就从南方下面这个碎掉的心开始,一直到U形谷北面的Galbraith湖结束。阴天晴天雨天都是不同感觉。


Dalton 27:  Road to a broken heart.


Dalton 28:  穿山越岭的大油管,在水边休息一下。

再向北,周围地势渐渐平缓,苔原上开满成片紫色的小花,我兴奋提醒大家快看,摄影师照例对野花毫无兴趣。全车只是纳闷这些地方怎么都没有个小动物来助兴。司机表示憋的慌,开了一阵见到路边有一小片集装箱为主的人类活动区域,遂决定开过去找厕所。到了门口,发现这里被铁丝网圈起来了。大门外不仅上了锁,还贴了生人勿进的警告。无奈只得小树丛。
就因为这个小树丛,我们惊喜的邂逅了这个小家伙——好奇又清纯的小狐狸。


Dalton 29:  小朋友长得和小画书里的小狐狸一模一样。车子发动的声音吓的它躲老远,于是我们赶快把车给熄火了,于是小家伙又跑回来,躲在路边的小花丛里探头探脑的盯着我们看。感觉没啥威胁了居然自己赏花去了。


Dalton 30:  超级萌的小狐狸。凯妹原话:“TA还是个宝宝呢,你看脸那么圆。”

接近北冰洋,陆地开始变得平整。


Dalton 31:  远方地平线上的“飞碟”。


Dalton 32:  这个是丹顶鹤?

继续开,一路上抬着望远镜左顾右盼,忽然在远处看到了两只驯鹿。顺着看过去,好像它们背后还有更多?诶?好像更远的地方还有黑压压的一大片动物在移动?莫非是遇上了迁徙的鹿群?
只恨望远镜倍数和相机焦段不够!要是此刻有个四轴就更开心了~

眼看时间接近下午的油田游开始的时间,鹿群也似乎也渐渐远离,只好继续往前开。路上又零星看到一些驯鹿,但都离我们比较远。

快进入油田小镇Deadhorse之前,忽然又看见一小群驯鹿,这次离的近了,看样子它们是准备要过马路,于是赶忙靠边停车,前面的大车也稍稍减了点儿速。我们正在车上讨论着是不是要等它们过马路之后再走,只见大车减速以后十分坦然的继续开,此时那领头的鹿竟然奋力奔向路基,赶在大车之前率领鹿群突了过去。


Dalton 33:  抢在大车前头过路的鹿鹿们。
抢到这个镜头的凯妹露出成就达成的满意笑容。这个超近距接触让众人都兴奋不已。
此刻手机忽然一震,低头一看,诶哟,信号满格了,居然还是LTE。万万没想到,在这极北之地信号竟然这么好。
Dalton结束的地方是一个湖,虽然地图上显示我们已经就在北冰洋旁边,但是要到北冰洋里打卡撒欢就必须要通过参加油田游。这个tour的司机就是导游,夏天开导游车,冬天开运输车。


Dalton 34:  集装箱小镇。
小镇画风清奇,在如今各个越来越毫无特色的城镇之中显得十分与众不同。属于质朴的工业风,集装箱外观的房屋和重型机械棱角分明,油田火炬不灭,街边都是皮卡。
Prudhoe Bay坐拥北美最大的油田,不仅产原油,也产大量天然气。目前原油开采无需加压,富得流油就是这种感觉。初步分离以后油就会进入阿拉斯加大油管一路南下直到Valdez,所有的水和绝大部分的气会被重新注入岩层保证开采压强,小部分的气用于为整个石油小镇供暖,再剩下的就会被烧掉,所以所有钻井平台上都火炬长燃。
油田里的工作人员据说是两种工作模式可选:上两周歇两周,或者上三周歇三周(这工作制好呀)。这里也有机场,工程师们都是飞进飞出,不知道在某个悠长假期里他们会不会相约自驾Dalton?


Dalton 35:  海边的炼油厂。
夏季看上去一切正常,但其实此刻脚下已是永久冻土。据说近年来北冰洋气候变暖,部分冻土区域已经达到了解冻零界点。为了尽量减缓人类活动解冻永冻层的速率,这里的住房并不会直接建在地表,而会用支架架离地面一段距离,支架内含有冷却液,以冷却楼内传导的热量。类似技术也应用于油管。同时油管还要考虑热胀冷缩和地震,所以有些路段专门修的曲里拐弯的。

到了北冰洋边上,听说六月下旬刚刚解冻,如果我们提早一些来,就能看到之前被困在Prudhoe Bay的北极熊了。大概见多跳海的游人,车上贴心的为大家准备了干毛巾。


Dalton 36:  北冰洋初见。

北冰洋里冻成狗!岸上虽然是碎石,水下却是异常松软的泥沙。Mia非常虎的一头扎进海里游了一回合。我下到半身觉得实在是没有勇气把自己全部扔进去。出水的瞬间冷到流泪,刺骨冰凉以毒攻毒包治老寒腿。裹上毛巾只想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无奈穿袜子的时候整个人抖到僵硬,想快速也没有用。脑子里突然想到泰坦尼克里Jack掉冰水里还能说那么长台词也是奇迹。


图:勇士!


图:怂货。
两位男孩子无论我们如何怎么怂恿都拒绝跳海。但是都非常绅士的献上了毛巾。

北冰洋游览回程,司机一路给我们指认各种水鸟和候鸟。


Dalton 37:  北极天鹅。不同于其它品种,喙部也是黑色的。假面白天鹅既视感。
Mia眼尖,发现了一只狐狸。司机特别好,专门掉头带我们回来看。原来是一只北极狐,它们到冬天就会换上通身雪白的皮毛,夏季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好想看冬天的小白狐狸哇)。


Dalton 38:  北极狐和它的晚餐。这位小朋友在全车人的注视下打了好几分钟的洞,原来是捕猎来着。

回到小镇,加油住店,以及最重要的,填饱肚子。


Dalton 39:  开了一天以后的小白车。所有上Dalton的车最后都会变成这样。
小镇里有两个对外开放的油站,大的那个每加仑比小的这个贵七毛钱。当然这个小的油站非常不好找,我们其实也是误打误撞先到了这里,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大油站的。

北冰洋的酒店一般都是三餐全包。我们住在Arctic Oilfield Hotel,新建成不久,内装十分现代。里面健身房游戏室餐厅应有尽有,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布置的都很舒适,卫浴和房间也超干净。
进入餐厅,发现这里确实不属于游客,在这里用餐的基本都是油田的工人或者工程师,我们一身游客装扮,默默收到目光无数。自助餐的菜品丰富远超预期,蔬菜什么的感觉也很新鲜。不小心错过用餐时间也无所谓,餐厅里有一个零食屋是24小时营业的,里面有盒饭快餐方便面咖啡水果饮料能量棒热狗爆米花,以及凯妹最爱的冰激淋。我们愉快的吃着晚餐,连着Wifi给家里传着视屏,在这无比荒凉的Dalton公路的终端,体会着老鼠掉进米缸一般的幸福。

吃饱了去邮局寄明信片。邮局上面的超市同样应有尽有,邮局边上的五金杂货铺更是满目琳琅。一路看到了无数贴纸,终于也把写自己名字的贴纸留在了邮局门口。这里又见到了单相思物语,Mia和Zhuoming笔迹鉴定了半天确认和北极圈纪念牌那个不是同一个人。我后面有一个吉A的车牌,感觉车牌主人们也必然经历了绝佳的旅途。


Dalton 40:  Dalton成就达成记念。

弄完明信片,钟表时间卡在了尴尬的下午九点多,虽然是难得可以正常的洗漱上网睡觉的一天,但是众人心里都还揣着找动物的小九九的呢。Zhuoming一向稳健,本来他是负责劝说我们早点儿休息好应对明天一天拉通Dalton全程的挑战的,不想Mia怂恿了几句以后他就放弃了立场。于是我们就出门找动物去啦。
我们此行所有下午五点以后生硬插入行程的detour都属于超值爆赞支线。旅行就是这样,最美的风景往往都不在原本的计划之中。拥抱未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出小镇不久,我们就遇上了原先的鹿群。然后,然后就开始了现场版动物世界。
凯妹感慨: “be in the movie” 


Dalton 41.1:  刚开始鹿群离我们还比较远。


Dalton 41.2:  吃着吃着就近了。


Dalton 41.3:  又近了。


Dalton 41.4:  快贴脸了。


Dalton 41.5:  夕阳来了,还不快吃。


Dalton 41.6:  过马路。


Dalton 41.7:  河滩边。


Dalton 41.8: 奔腾的鹿群。
顺着过了马路渡了河的鹿群,我们还瞄到了远方河滩上蹲着的大牦牛。Zhuoming早就说最想看到的就是牦牛了,这下心愿算是实现了,就是远了点儿。
不知道到底看到了多少鹿,感觉应该是整个区域的一个大群了。午夜时分,看的意犹未尽又心满意足的我们回酒店宵夜。边吃着,大家都非常勤奋的查起了文献。对着地图和迁徙路线分析了一番,认为我们看到的应该就是Central Arctic Herd。两个月前它们刚刚产过仔,七月上旬它们为躲避蚊虫的滋扰北迁到北冰洋边上较冷凉的地区,于是就被我们遇上啦!难怪那么多小小鹿。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鹿要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是我们普通的SUV开过去,它们就会后退回到原本所在的路的一侧,继续观察一阵才会慢慢过马路;而如果遇到大卡车开过去,它们反而会飞奔冲在卡车前面迅速过到路的对侧。原因百思不得其解,能找到的文献也仅限讨论修路对于鹿群迁徙的影响,感觉挖掘这个现象的成因可以自成一个行为学小课题了。

睡前,看一眼不落的太阳。


Dalton 42.1:  夏季日不落的北冰洋小镇。
完美的一天结束。

返程这天天气给力,之前云蒸雾绕2D山谷恢复了3D,一路风景处于随便拍都好看的状态。回到Fairbanks将近500迈,我们仗着司机多,一人125迈倒也不算变态。四个司机行车风格和自带的bgm风格皆迥异:有不颠催眠型、一颠惊魂型、变速晃动型和匀速震动型(额哈哈,你们猜都是谁)。


Dalton 43:  水天不相接,照样一色。


Dalton 44:  骑行Dalton的人。搞骑行的小伙伴有没有心动?


Dalton 45:  苔原、云和大油管。


Dalton 46: 牦牛零距离接触。Zhuoming心愿达成。


Dalton 47.1:  湖光山色边上的大油管。


Dalton 47.2:  大油管边上的湖光山色。


Dalton 48: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这张建议打开电脑看全屏)。


Dalton 49:  U型山谷,冰川消退的杰作。


Dalton 50:  Atigun Pass 北。水流流向北冰洋。


Dalton 51:  Atigun Pass 南。水流流向太平洋。


Dalton 52:  再遇狐狸。


Dalton 53:  就用这个配色和花样弄个丝绸布料做条长裙子应该要美翻。


Dalton 54:  夏季大油管典型配色。


Dalton 55:  卷翘的大地。
再度回到密集满是针叶林和杉树的Dalton南段,冬季险恶的Dalton此刻变得亲切。车上就捕猎、盗猎、捕猎监管、以及猎杀到底为了什么展开讨论。在阿拉斯加,不难理解土著对于自然的感情——即时衣食,亦为父母。索取似乎是一种本能,善待似乎也是一种本能。

回到Fairbanks,大吃一顿之余仍难昨夜的鹿群。结束前要放这张图:


图:论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旅程结束啦。
最后我们把带不回来的帐篷和气垫送给了酒店前台的小姐姐,希望她周末和朋友们出去露营能玩儿的开心。

最后是阿拉斯加纪念照。


图: 如果你问我夏天的阿拉斯加什么样?是向北方远行的梦想,是100%的纯Deet。


图: Alaska Summer, 2018.  在我心中这大概属于接近完美的一次旅行。

以下属于干货纯文字区,已经心里痒痒准备夏季阿拉斯加走起的小伙伴们请随(duo)意(jia)参(liu)考(yi)。

1. 没能玩儿上的又肯定很好玩儿的
原定行程和实际发生的行程还是有一些出入的,原计划本来是6号坐Cruise,7号坐小飞机或者爬Exit Glacier, 但是因为5号查天气觉得7号天气不佳不适合坐小飞机,临时计划对调了小飞机和Cruise这两天的行程。最终由于6号实在是订不到小飞机,这一次最终没能从空中领略Denali的魅力,略微遗憾。不过介于秋天的阿拉斯加已经列入计划,所以就到时候再补上。
另外就是我心心念念的bear glacier iceberg paddling/kayaking, 四个人属于大团(每个时段只能容纳六人),在七月旺季保险起见大概需要提前三周预定,也只有留给下次啦。
做行程期间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土豪的旅游包,壕们可以考虑预定(感恩节到圣诞这一段的大概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其它时候还好),毕竟在Denali群山怀抱中住着50年才建成的现代化高山豪宅,吃着牛排喝着红酒睡着狐狸皮看极光的机会可不多。
详情可点:@***

2. 传说中的Coupon book
网上看有主要两本,研究了一下下载了那个更有用的alaska toursaver,如果坐K2小飞机的话,用这个Coupon book可以每个人便宜85刀(四人最多),Major Marine 7.5h Cruise每人优惠50刀(四人最多)。算是两个比较实用的。但是用这个Coupon book去预定小飞机或者船的时候必须打电话或者去现场。
需要吐槽K2的是,如果预定的比较仓促,K2即使有位置也会无法有效使用这个Coupon,另外它自己官网网上预定给人的错觉是只要提前一天就一定可以顺利订上,然而实际打电话预定的时候会发现可能之后两到三天的预定都全满了。所以这个小飞机的旺季最佳打开方式是赌一把天气早点儿订,当然行程如果机动性强那就随意。
这里顺带表(广)扬(告)一下Major Marine,服务态度和质量都超级好,推荐。
除此之外原本比较感兴趣的观光小火车在这本册子里不优惠全景天窗座,个人觉得比较坑,住宿类的买一晚送一晚对于我们这种睡一觉换一个地方的游击团队没有任何卵用,对于活动范围较集中在Anchorage附近或者总体时间更充裕的旅客应该也比较好用。喜欢钓鱼似乎这个Coupon里也有优惠。
具体要不要买,可以先去网上看好它的优惠。地址:@***

3. 阿拉斯加的正确打开方式
自驾没问题呀,骑车的路上也见过,纯背包大概不太行(蚊子太多,补给太少,地方太大,熊和驼鹿不知在哪儿候着)。
路上太美了,土地又无比广袤。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其实挺长的(我们这次就经常超过预期,还好极昼不会天黑),对于活动和风景都想体验的人,最佳陆地游览方式应该是房车。
另外许多地方需要通过水路或者航空才能到达。kayak+露营貌似是打开南边峡湾和冰川的正确方式。至于上哪儿都靠飞。。。嗯,要多挣钱。

4. 极昼带来的困扰
极昼超级好,但是也很容易就让人玩儿的忘了时间,一不小心就过了饭点儿或者就接近午夜。露营的时候因为总有光还可能会导致失眠(所以需要黑着睡的同学们请带上眼罩或者带上Mia)。最终结果就是不知不觉会连续消耗许多HP而不自知(比如我们到Anchorage那天晚上状态基本就是丝血),所以行程里适当空闲用于休整很有必要,长远来看锻炼身体提高HP上限也很有必要。

5. 天气
个人觉得阿拉斯加体验的高低还是挺依赖天气的。当然天气因素对于所有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为主的旅行地来说都不可忽视。
阿拉斯加:冬天得看天(极光有多大,云都在哪里),夏天也得看天(会不会碰上连续阴雨)。
许多人都说年轻的时候不要去阿拉斯加,因为过早领略过阿拉斯加的美,很多地方就不能再让人兴奋了——这是文艺的说法——用我庸俗的实用主义来表达:年青的时候不要去阿拉斯加,因为年轻的时候往往不够有钱也不够有闲,要是运气还差那么一点儿,你一定会错过每一季里最美的那一天。
七月初气温从南到北都算怡人,当然辗转这么大的地方温差肯定是有的(0到25摄氏度)。太阳不算毒辣,日常防晒即可。别看是雨季,空气莫名干燥,非常非常非常需要补水。

6. Dalton Highway实用建议
我们重新租了允许上Dalton的车,价格大约是正常租车的2~3倍。相比于冬季的Dalton恐怖的冰雪路面和被大车一扫就二十秒全盲的险恶,夏天的Dalton还是挺和谐的,车流也很小。我们路上遇到了一对从田纳西开着Civic过来的情侣,他们的小车蹦跶的也挺欢。当然从万一出了问题保险要合法的角度出发,还是建议租允许上土路的车。
过了ColdfootI以后就基本就不太能见到游客了。夏季最需要注意的是修路和路面维护,有时候会因为修路而封路,需要提前计划。511这个网站提供所有阿拉斯加的主要路况信息,这里贴一个专门看Dalton路况的地址:@***511/routeSummary/indexhighwayName=Dalton+Highway
一路去往北冰洋的话,多数情况会建议四天三晚,也就是在途中的Coldfoot(或者Wiseman)睡第一晚和第三晚, 以及终点的北冰洋睡第二晚。我们觉得冬季这应该就是最靠谱的北冰洋行程了(而且冬季租车一定要配上无线电对讲以确保行车安全)。 夏季的话因为日光很长,如果驾驶员足够多,三天两天甚至一天(这个有点变态了)的行程都可能成行。
我们总结觉得最好的行程(四个司机)应该是第一天直接开到北冰洋,中途可以花一些时间在Coldfoot对面的游客中心参观,里面的小展台做的很好,Rangers也很热情知道很多好玩儿的事。然后连夜慢慢开到在北冰洋睡两晚,第二天吃喝休闲北冰洋那个tour走一波,第三天再一天开回Fairbanks。这个行程看起来很畸形,但是相对传统四日或者我们这次的三日行程,这样玩儿可能对于重度网络依赖者、体力佳能熬夜想充分体验极昼者、以及风光摄影爱好者都会更为友好。在北冰洋多住一天不仅有助缓解疲劳,也可以方便自由选择到底是早上还是下午参观北冰洋,这样头尾两天的行程计划的也可以更随意。

7. 蚊子
七月初的蚊子特别猖狂,100%的Deet也不是那么管用,因为敌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物理隔绝,武装起来吧,长袖长裤和面网。当地人钓鱼会随身带一个烧气的电蚊香小风扇,沃尔玛有售。

8. 住宿
先说露营。
帐篷和气垫是在Fairbanks沃尔玛现买的,本来是预定好的,但是到了现场发现之前预定的气垫可能太便宜卖完了结果好像就被莫名其妙的砍单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撸上了一顶六人帐和两个queen size,配齐了我们的拉杆箱豪华露营套餐。
推荐两个营地。
一个在Matanuska冰川附近的Grand View,有电有热水有豪华厕所还有cafe,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而且,非常非常非常的干净(我觉得是我露营过的卫浴条件最好的营地没有之一)。唯一的缺点就是离路边稍微近了点儿。推荐。
预定地址:@***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在Denali NP里的Wonder Lake。正对着Denali,风景炸裂,拉开帐篷就能被Denali糊一脸(蚊子也糊一脸)。营地没有热水,卫生设施正常,干净。营地里食物(有气味的物品,包括化妆品牙膏等)需要锁在铁柜里,吃饭也必须在指定区域,不能烧火。我们专门带了个炉头还买了个气罐,后来发现不怎么需要买气罐,营地的柜子里有很多前人没用完留下的。
再说其它。
强力推荐的两家住处。
一是在Denali SP的Byers Creek Lodge。80刀的价格绝对属于超值,房间和卫浴都很干净,最重要的是房主好玩儿热情又爱聊天还提供简单的早点,要不是Kelli极力怂(忽)恿(悠),我们没准就要因为下雨错过Denali了。
预定地址:@***19770380
另一就是在Prudhoe Bay的Arctic Oilfield Hotel。包含三餐,性价比远高于Deadhorse Camp, 略优于Aurora和Prudhoe Bay, 比Brooks Camp食品的丰富性要略低一点儿(没办法,谁让人家有当地最大的杂货铺哈哈),但是也是唯一一家在Prudhoe Bay可以通过第三方诸如Expedia预定而不需要亲自打电话的酒店。
它的fb主页:@***119415444796324/,预定的话可以直接google搜出第三方平台链接或者打它fb上的电话。

9. 美景
美景往往就在路上,若是队伍中有爱拍照的小伙伴,每条路上都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停停停。
这次还积累了一小撮摄像素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剪个成片出来~先埋个坑~

10. 总而言之
阿拉斯加的气质在我心中应属上古女神。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阿拉斯加之美,美得原始直接、简单粗暴。
最重要的是,秋天的阿拉斯加还没看过,要不要约起来?

感谢太后安利阿拉斯加和借给我们炉头,感谢Yebin接我们回家。

文字:二和;摄影:凯妹、二和、Mia、Zhuoming;后期:凯妹、二和。

以下包含常规前期准备和预算信息。

1. 装备
手机钱包+护照(进入北冰洋需要)。相机望远镜+墨镜(攀冰需要)。衣服鞋袜+睡袋(露营需要)。自从在死谷学会了在当地买帐篷,就再不用万里迢迢的扛个帐篷走了。

2. 住宿预定
住宿预定基本使用booking+大法搞定。不能行的靠google,比较需要费点心的是在Dalton上的住宿。给两个Wiseman镇上小木屋的链接:
Boreal Lodging:  @***
Arctic Gateway: @***
两家都可以很轻松的用邮件或者电话联系到。比起Coldfoot camp住下来要便宜一些,当然去体会一下当年Dalton上面那种集装箱集中营型生活也挺有意思的。
露营预定需要提前的只有在Denali NP里的Wonder Lake, 在网站除了预定Camping之外,还必须要顺手买个进园子的车票。链接:
Camping Sites: @***
Camper Bus: @***

5. 租车
租车分了两段,上Dalton之前的一周就是直接正常租车(当然在Mia给力的私家小折扣下还是省了一小笔银子~)。上Dalton的车是另外租的允许上土路的车,在Fairbanks有主要三家公司提供去北极圈的租车,各家的价格和规矩略有些小不同。
给个pdf链接,里面有各家具体的联系方式。
@***
我们选的Go North,他家租车的话四天起算,不租单日,具体有好几种不同的计价方式,如果单纯是开到Prudhoe Bay再回到Fairbanks的话每种方式的费用都差不多。

7. 预算
2100刀/人(不含机票),除了基本吃住行和少量杂费,还包括了攀冰、出海、小飞机和北冰洋参观活动的费用。最后因为天气和行程变动没有能坐上小飞机。所以最终大概是1700刀~1800刀/人。比较贵的项目除了参加当地的活动,最烧钱的要属上Dalton的车费和油费了,实力演绎什么叫做物以稀为贵。但是所有活动都值得一去,玩儿了不会后悔。

额。。。虽然这里面什么也没有感觉怪怪的。
不想旅行的PhD不是好砖工,不加引用的游记仍然是图集~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