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西班牙文La isla de Pascoa 英文Easter Islangd)
复活节岛属智利共和国,是位于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与智利西海岸相距3700公里,距离最近的有人定居的岛也有2000多公里,所以复活节岛是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
该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或“赫布亚岛”(Te Pito te Henua),赫布亚直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
复活节岛的发现
这个岛的首先发现者,是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当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时,十分惊奇地发现这里一片荒凉,但是有许多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他把这个岛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
36年后的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Jakob Roggeven)率领的一支船队在绝望的大雾中发现了一座孤岛,岛上立着一尊尊巨大的石像,它们背靠大海,面对陆地,排列在海岛的岸边,每个石像形态不同,大小也不一样,罗格文感到非常惊讶。他在岛上登陆并逗留了一天,看到岛民对石像的崇拜。他在航海日志上记下了这个海岛的位置,由于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在航海日志旁边记下“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为世人所知。
又过了48年,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冈萨雷斯随着西班牙驻秘鲁总督派出的一支远征队,再次发现该岛,他们估计当时岛上的居民大约有3000余人。
1774年,英国航海测量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上校又来到了复活节岛。英国人发现了惨遭杀戮、贫困不堪的岛上居民,男人只剩下了600~700人,女人不足30人。他们还看到巨大石像不再是岛民崇拜的对象,它们大多数已经被推倒,看来岛上发生了一场内战。
复活节岛的历史
经考古测定,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400到700年间开始有人类活动。考古学界认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约公元400年漂流到这个岛的一批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这些波利尼西亚裔移民后代自认是两个种族的後裔︰长耳族和短耳族。
在西方人未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因为这个火山岛上都是石块,土壤贫瘠,不长农作物,只能种些易生长的甘薯,岛民大都靠捕鱼为生。
自西方探险者发现复活节岛后,从19世纪初的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到岛上抓拉帕努伊人当奴隶。1862年,秘鲁海盗抓走了1000多名拉帕努伊人卖给秘鲁的奴隶主当奴隶,拉帕努伊的男人几乎被一网打尽。后来秘鲁政府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下,责令奴隶贩子放回这些拉帕努伊人,但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由于染上了天花,这些拉帕努伊人在回家途中大多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乡,他们也把天花带到了复活节岛。于是,岛上传说中的创始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 Matu'a)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长、祭司也都死去了。到1877年,岛上人口只剩下了约100多人。
1888年的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复活节岛。1965年智利政府指派了一位文职总督,岛民从此正式成为智利公民。没有很长时间,复活节岛民就适应了美洲大陆的文化,但是他们仍然尊重着自己的祖先以及祖先的艺术和习俗。现在岛上居民种族混杂,原始的拉帕努伊词汇已经失传,通行西班牙语。岛上居民几乎全部居住在西海岸有屏障保护的安加罗阿(Hanga Roa)地区,现在的人口大约8000人。
1995年复活节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复活节岛的自然环境
复活节岛是典型的由海底升起的火山形成的海洋中的高岛。该岛呈现一个三角形,三座死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这些死火山主要由凝灰岩(一种多孔岩石)及其熔岩流构成。岛上海岸悬崖陡峭,极难攀登。岛长24公里,最宽处17.7公里,面积为117平方公里。
复活节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表没有河流和溪水,以火山口湖水为饮用水源。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2℃,1—3月比较热,平均温度23℃,6—8月凉爽,平均温度18℃。全年有雨,年降水量1300毫米,5—7月份雨量最大,9月最干燥。
复活节岛上的巨人石像
复活节岛闻名于世的就是遍布于全岛的近千尊被称作摩艾(或莫埃 Moai)的巨人石像,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像大都由火山凝灰岩雕凿而成,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一些竖立在人工建造的石头平台(阿胡 Ahu)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背靠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雕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有些石像头顶还戴着重达数吨的红色石帽,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整个复活节岛上共有巨人石像887尊,它们高矮不一,从2米到9米不等,最大的一尊达到20米高。岛上大约有360个阿胡,它们的尺寸形状大小不一,最大的阿胡长60米,高7米,上面坐了15尊巨人石像。
就是这些神秘的巨人石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不,我们来了......
【3月22日周四上午 圣地亚哥—复活节岛】
昨晚从蓬塔阿雷纳斯回到圣地亚哥,待入住酒店,已经是凌晨时分了。今天一早起床,整理好随身携带的物品,把大行李箱寄存在酒店,就启程前往机场,飞赴3800多公里以外的圣诞节岛。
这是我们南美行的第十六段航程:(16. 智利航空 LA841航班 圣地亚哥——复活节岛 0930-1255 飞行时间5h25m 飞行距离3810公里)。
机翼下是智利的沿海城市——瓦尔帕莱索,我们从复活节岛回来要去的。
【复活节岛】(3月22日周四 晴间多云 有零星小雨 气温26—21℃)
智利航空公司飞赴复活节岛的航班,是最新型号、号称“梦幻客机”的波音787—9型,可载客330人。经5个半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下午12:55分,准时抵达复活节岛上的马塔维利(Mataveri)国际机场。这里与圣地亚哥时差2小时(智利本土实行夏时制),与北京时差13个小时。
机场出口通道旁草坪上的雕塑。
“大鸟”雕塑。复活节岛上,除“巨人石像文化”外,“鸟人文化”也是它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所以岛上可以无处不在地看到这种大鸟的各种不同的形象。
由于复活节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所以全岛没有一栋楼房,都是一层的房子或者是草棚,这是机场出口通道,后面与其相连的就是机场候机楼了。
这个飞机场于1965年由智利修建,在此之前复活节岛与美洲大陆的交通全靠智利海军一年一度的运输船联通。1986年,智利又加长了机场跑道,以便能够让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在紧急情况下,在南太平洋有个降落点。
机场候机楼前的小广场。接机的当地旅行社人员给每个来到岛上的游客的脖子上带上一个花环。
我们一行被接到住宿地,办理入住手续,吃午餐。
岛上的饮食,简单清淡,合我的口味。
午餐后,我们开始了复活节岛的游览行程。因为我们返回圣地亚哥的航班是第二天(23日)下午,所以我们在复活节岛活动的时间,只有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时间,行程甚为紧张。
复活节岛上的各个景点都归属于“拉帕努伊国家公园”,我们两个半天的活动选择了以下10个主要景点。22日下午:
1.阿卡杭加(Akahaga):一个原始岛民居住的村落;
2.拉努-拉拉库(Rano Raraku Quarry):制作摩艾的采石场;
3.阿胡通加利基(Ahu Tongariki):岛上最大的阿胡,15尊摩艾所在地;
4.特-皮托库拉(Te Pito Kura):世界肚脐;
5.阿纳克纳海滩(Anakena Beach):复活节岛上唯一的沙滩;
6.塔海(Tahai):观看复活节岛日落;
23日上午:
7.奥龙戈(Orongo)祭祀古村遗迹:“鸟人文化”;
8.拉努科火山(Rano Kau):火山口湖,是复活节岛要的水源地;
9.普纳帕乌火山口(Puna Pau Crater):摩艾帽子的加工地;
10.阿胡阿基威(Ahu Akvi):在岛内,7个望海的摩艾。
【一、阿卡杭加(Akahaga)】
下午15:10分,我们分成两组乘两辆中型旅行车来到阿卡杭加,这是临海的一片荒地,据说是复活节岛晚期原住民的一处居住地。
岛上的游览通票每人80美元,每个景点只能进入一次。
多孔的凝灰岩垒成的矮墙在荒地上圈出了景点的范围。
复活节岛表面是一个草原,除居民点以外,没有任何高于3米的树木,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人们在岛上发现的47种土生土长的植物,只有四种矮小的灌木,大部分是草本、蕨类植物。这种围起的石堆,是用来保护灌木生长的。
草地上有规律的铺设的石块,是原住民居住过的“船型屋”的遗迹。那条排列成弧形的石块上,还留有插木桩的小洞,在木桩上搭上草棚,就成为原住岛民的住屋。在整个复活节岛上,据研究统计,共记录了1048个船形屋基础。
目力可及的远处,是原住民曾经居住过的地下洞穴,复活节岛上这样的火山岩洞不计其数。
3月份的复活节岛,虽然气温不高,但是阳光充足,紫外线照射厉害。
沿海边,到处都是翻倒在地的摩艾。
远处的海边,有一个大阿胡废墟,导游介绍说,这就是阿胡阿卡杭加(Ahu Akahanga)。
我们走近这个大废墟,十多尊石雕巨人脸朝下倒卧在坍塌的石台及附近的地面上,数个大红帽子滚落在台前,四周一片狼藉。导游讲,据传说,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岛上发生了部落战争,在战争后期,为了报复与侮辱对手,开始了推倒对方地盘上的摩艾的破坏行动,于是复活节岛上沿海岸线的所有石雕巨人全部被推倒,仅有的几个内陆摩艾也未能幸免。这就是1774年,英国航海测量家詹姆斯·库克上校来到复活节岛时所看到的景象。
隔着一个小小的海湾,那边也有一座被毁坏的阿胡,以及数量不少的、倒塌在地的摩艾,海边遍布的是灰黑色的火山凝岩。
景点入口处,原住岛民(波利尼西亚裔移民)的雕像。
从阿卡杭加前往第二个景点拉努-拉拉库采石场的途中,那座山就是拉努-拉拉库火山,海拔150米。
【二、拉努-拉拉库采石场(Rano Raraku Quarry)】
这个景点是“拉帕努伊国家公园”里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据考证,岛上大大小小近千个摩艾中的大多数的出生地,就是在这里。
踏进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睑的就是这些横躺在草地上的摩艾,有的还算完整,有的已经身首分离。
一条长长的土路步道,从景区门口,经过山脚下,一直延伸到火山南坡的半山腰。复活节岛的各个景区都划有这样的步道,游客只能在步道上行走游览,不得踏入步道以外的土地,以保护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步道沿途都有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着随时的监督和提醒。
走到近旁,只见山坡上到处都是摩艾,它们有的站立在山坡上,有的躺在运送的路上,有的才被雕凿了一半,身躯还与山体连在一起,还有断裂了的......
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现登记在册的有887个,其中有288尊雕刻完成后被成功地运到海滨,立在祭坛阿胡上面,采石场有397尊未完成的,还有92尊遗弃在运输途中,其他是被损坏了的。它们平均高4米,平均重12.5吨,平均体积5.96立方米。在所有石像中,一个倒在地上的最大,高21.6米,重160~182吨。在直立着的石像中,最大的一个高9.8米,重74吨,最小的一个1.13米,重3.2吨。岛上的巨人雕像还在不断发掘中,考古学家们相信,还有数百个巨人雕像被火山灰掩埋在地下。
仔细观察,这些摩艾雕像十分相似,都是方头、长脸、高耸挺直的鼻子、深陷的眼眶、薄薄的嘴唇、好像出自同一个模子,尤其是那对奇特的长耳朵,十分引人注目。由此也引起了争议:如果说这些摩艾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那么石像的高鼻梁、薄嘴唇,是典型的白种人生相,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因此,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那么是谁做的呢?外星人??
这些摩艾平均高度约4米,平均重量约12.5吨。人们从采石场找到许多用玄武岩制作的石斧,于是猜测摩艾就是用这些石器雕刻出来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挪威考古学家海尔达尔(Heyerdahl)曾雇了6个当地人做实验,即用这种石斧雕刻一座摩艾。这些人只干了三天就辞职了,实在是太难了! 根据他们三天的进度估计,这6个人要用12—15个月的时间才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要20个人工作一年。问题出来了: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这个贫瘠的岛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有数的人群,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工程巨大的雕刻呢? 而且,这些石像雕刻艺术性很高,即使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所以,岛上的人很难用这种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这,又是一个谜......
拉努-拉拉库半山坡上的未及完工的摩艾,数百年来它们像墓碑似的默默地立在那里,个个面朝大海,饱经风霜,它们的出生地,也成了它们的墓地,因此有人也把这里叫做“巨人的墓地”。
沿着步道,爬上一段山路,我们来到了一处开采场,在凝灰岩的山体上,还保留着原始开采的遗迹。
这尊有21.6米长、重约160—182吨、岛上最大的摩艾,还没有完全从山体上开凿下来。
导游向我们讲解了雕凿巨人石像的方式:人们先在山体上找好一块适合雕凿的部分,初步雕凿出巨人头部和身躯的轮廓,然后在身躯两侧向山体内凿出一条狭窄的通道,以便向纵深雕凿出整个巨人。当巨人的头部以及身躯等部位都初步雕刻完成后,只有后背还与山体相连。人们开始从后背底部的两侧向中间雕凿,当接近凿通的时,塞入几个大石块作为支撑,然后凿通后背中间相连的部分,整个巨人就与山体分离开了。接下来,就是将已分离开的巨人送下山进一步的加工完善。人们会事先在土坡上挖个坑,让巨人坐滑梯般的滑下山坡,滑入土坑,然后将靠着坑壁的巨人竖立起来,就可以继续加工巨人的后背,以及精细地加工修饰头部五官,身躯手臂等部位。所以我们看到的山坡下的巨人多数是站着而不是躺着的。
这里还躺着一尊未开采出来的巨人石像,静静地长眠在此。
从采石场转过一道山梁,来到拉努-拉拉库山的东坡,就可以见到这尊与众不同的另类摩艾了。这是岛上一尊独一无二的摩艾,叫做“图库图利”(Tukuturi),是1955年被挪威著名考古学家海尔达尔率领的考古队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当时它被厚厚的泥土碎石掩埋着,只在草从中露出向上凝视着的两只眼睛。当人们把它挖出来后,所有的考古学家和岛民都惊愕不已:这尊巨人与整个采石场里的那些方头、长脸、无腿、无眼的石雕像完全不同。它身躯齐全,长着完整的双腿,肥大的臀部压着脚后跟跪在地上,双手搁在膝盖上,而不是按在小肚子上,它长着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圆脑袋,还有一双瞪得大大的、抬头仰视天空的眼睛。整座雕像栩栩如生,完全不同于岛上的其他886尊雕像的容貌,所以说它是岛上“独一无二”的石雕像。
考古学家猜测,这就是传说的岛上的“短耳族”的形象。据传说,在古老的拉帕努伊岛上居住着“长耳族”和“短耳族”两个民族,他们曾一起生活,和平相处数百年。长耳人肤色白晰,相貌奇特,男男女女都带着沉重的耳饰,将耳朵拉长垂到肩头。短耳人则肤色较黑,不坠耳饰。长耳人擅长建筑、管理,精力充沛,是社会的较高级阶层,居于统治地位。而短耳人辛勤劳动,是社会的较低阶层,即劳动者。自公元11世起,长耳族开始修建阿胡和雕凿石像,用以纪念长耳人的首领或家长,因此他们雕凿的都是长耳的巨人。而搬运石料,修建阿胡,运送和竖立石像等巨大工程,则是由长耳人指挥短耳人来进行。若干年后,“长耳族”与“短耳族”起了冲突,惨烈的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使得岛上的人口剧烈减少,也使得岛上摩艾的制作、运输、以及竖立等工程完全终止。
这里还有一个未解之谜:这尊高3.67米的唯一的圆头巨人,是用赭红色的凝灰岩雕刻的,而拉努-拉拉库火山采石场都是灰黄色凝灰岩,赭红色凝灰岩只有在数公里外的普纳帕乌火山口(Puna pau Crater)才有,它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呢??没人知道......
站在摩艾“图库图利”的围栏边,向东眺望,远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山脚下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海边,海岸上,一排巨人站立在一个长长的阿胡上,这是位于复活节岛东海岸的一个景点——阿胡通加利基(Ahu Tongariki),那里站立成一排的15个摩艾,是复活节岛的标志性景点。
我们从山坡上环形的下步道,走回景区入口,半山上就是我们刚才经过的采石场。
散布在山坡上的摩艾,埋没在在岁月的风尘中,有的已经被埋到了鼻子......
我们的两位跟团领队。
望着眼前这些巨大的石雕像,我不由得惊叹不已,与世隔绝的早期岛民,他们没有任何金属工具,硬是使用着原始的石斧石凿,雕凿出了岛上近千尊的巨人,这需要多么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啊!
岛上的众多摩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无一例外都是不可以用手去触摸的。我拍了几张不同姿态的摩艾特写,作为此行的一个纪念。
这是岛上一次对拉努-拉拉库采石场半埋在地里的摩艾的探索性挖掘,原来还有将近一半埋在土里。
(网络图片)
从这张照片的左手边有一条岔道,是可以走上拉努-拉拉库火山顶上的,往返也不过半个小时,导游没有介绍,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很遗憾地错过了这一处美景。
我从网上下载了如下三张图片,以弥补这个缺憾。这是拉努-拉拉库火山口全景,火山口直径约650米,中间的火山口湖水深有12米,湖岸周围散布着约100多尊尚未完工的摩艾。 (网络图片)
从空中俯瞰的拉努-拉拉库火山。 (网络图片)
夕阳下的拉努-拉拉库,超喜欢这张照片。 (网络图片)
【三、阿胡通加利基(Ahu Tongariki)】
16:40分,我们乘车来到位于东海岸的阿胡通加利基。一尊孤独的巨人石像坐落在在景区进口处,别看它孤单单的,它可是见过世面的哟,它曾被送到日本大阪参加过展览会,因此,人们称他为“旅行巨人”(Traveling moai)。
刚才从拉努-拉拉库山上远远看这个阿胡时,就为它迷人的景色所吸引,现在来到它的跟前,眼前的一切又一次把我们震住了。这个阿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背后是蓝色的大海,海滩上布满了礁石,景色非常壮观。左边的远方是波伊克半岛(Poike Peninsula),上面的海拔370米的卡蒂基火山(Puakatiko)是复活节岛三大火山之一。
阿胡通加利基是复活节岛上最大的阿胡,它长98米、宽6米、高4米,高台的周围是用卵石铺成的斜坡,阿胡上竖立着15尊石雕巨人,他们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最高的14米,最矮的5.4米,平均重量达40吨。
阿胡通加利基全景图。
我们来到了大阿胡前,它上面并排而立的15尊威严的摩艾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撼,这15尊巨人背对大海,导游介绍说,在整个复活节岛上,沿小岛一周所有海岸边的巨人都是背对着大海的。
岛上的887尊摩艾,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但大部分都属于同一个样式——摩艾的最底部只到髋部,手臂垂于两侧,两手十指拉长护住腹部,摩艾的头部也被拉长,而且总是注视着前方。而那个头上顶着重达数吨的红色帽子的,据说是代表着首领或者家长。在古波利尼西亚人心目中,这些人具有无比强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们的子孙。在完全制成的288尊摩艾中,大约有50-75尊摩艾头顶上戴有这种被称为普卡奥(pukao)的用红色火山岩做的石帽(还有一种说法,那是代表着发髻)。
在阳光的照耀下,15尊摩艾整齐地排列在阿胡上,每尊巨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伤痕累累、历经沧桑,它们面向内陆,肃穆而庄严,或许还有些许悲伤......
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建造阿胡和雕刻巨人石像时期的鼎盛年代,这座大阿胡上曾经竖立有30尊石雕巨人,但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部落战争中,所有的巨人石像都被推倒了。1960年5月,智利发生的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冲击了复活节岛,对这个海滨的大阿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巨大的海浪将石雕巨人们冲向内陆有150多米远。1992年,智利政府与日本的“莫埃恢复委员会”签定合作协议,整修恢复阿胡通加利基。日本人运来了起重机,重新修建了大阿胡,并在其上竖立起了这15尊石雕巨人,使这个岛上最大的阿胡恢复了往日的威风。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岛上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复活节岛的标志性景点。
距离波伊克半岛不远的海中矗立着一个孤零零的岛礁,叫做莫图马若提利(Motu Marotiri),据说那里的景色十分漂亮。
远处的拉努-拉拉库火山。
{待续:(智利篇)17.复活节岛(中)}
2018年7月25日
广东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