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教堂

作者:棒棒冰 显示图片

【图片均为原创,请勿随便转载】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时间为:一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特点:博爱,人人平等。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各地的教堂












天津西开教堂又称法国教堂。在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原墙子河外老西开一带,即今西宁道营口道交口旁,故名。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7年,为法国天主教所建。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呈“品”字型,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尖顶.每座穹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西开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青岛基督教堂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
教堂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它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钟楼高39.10米,登楼可观赏岛城的海天秀色。钟楼上的巨型钟表,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礼堂宽敞明亮,可容千人之众。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装饰十分精美典雅,置身其中给人以神圣之感,不愧是完美的基督教建筑艺术的佳作。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 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任何信仰都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形成某种信仰,表明人决心按自己已有的某种理念来生存,表明人愿意自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表明人希冀按自己的愿望来改造心灵、改造自己、改造人生和改造世界。信仰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信仰充满着希望,或是对生命的希望,或是对爱的希望,或是对正义的希望,或是对@和平  、和谐、同情以及真、善、美的希望。
  只有人,才有信仰,只有有意志、有选择、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有信仰,因而信仰是最具人性化的精神之物,它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意味着人对有限的超越,意味着真正的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的发挥。正是在信仰中,人的精神乃至整个生命都向真、善、美的神圣价值尺度全面开放了,人主动地、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拥抱“绝对”并归顺到“绝对”之中,与自己追求之物合而为一,或者说,使永恒无限侵入自己的有限生命之中。在信仰中,人将实现真正的自我,获得真正的自由。

北京的教堂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建于民国初年,为基督教青年会会址。该建筑为中西合璧,青砖灰顶,门前有石雕护栏,简洁大方,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原貌依旧。现仍在使用,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
电话:65232697









王府井天主堂 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直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
电话:65240634

宣武门天主堂 是北京的第一座教堂,为明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玛窦获准在北京传教时所建。清顺治七年任钦天监的德国人汤若望在教堂旧址重建,俗称南堂,为清代北京耶稣会人士的活动中心。此堂现为中国天主教会使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
电话:66037139

西什库教堂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

崇文门基督教堂 也称亚斯礼堂,是北京市内最大的一所基督教堂。每天用汉语,朝鲜语做弥撒。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到中国访问时就来到这里做弥撒。也是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崇文门内大街后沟胡同丁2号
电话:65133549

张家铺天主教堂 是一座清朝建的天主教堂。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张家铺村

永宁天主教堂 高大的哥特式教堂,始建于清代,原建筑有南正门、西偏门和大教堂。该教堂为罗马哥特式拱券建筑,别具一格,高大宏伟,现保存较好。
地址:北京市延庆县永定镇

后桑峪天主教堂 始建于清朝年间的天主教堂,也是门头沟区仅有的两座天主教堂之一。另一座在清水镇张家铺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响乡后桑峪村












庐山基督教堂位于庐山河西路438号。

哈尔滨的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
始建于1907年,原为木结构随军教堂。1923年为了适应哈尔滨东正教徒的急剧增加重新兴建,历时9年,于1932年竣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位于道里区透笼街95号 。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哈尔滨—俄侨宗教中心)
它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果戈里大街(原来这条街曾称教堂街)与士课街交界处,教堂建的很漂亮,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对称布局,独特的洋葱头尖顶、透空的塔楼、外表是土红色的砖墙,钟楼、塔楼和天主堂上方各有一枚神秘的十字架,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它原来是东正教教堂,现为哈尔滨市天主教教堂。






















圣母守护教堂
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2600公斤大钟。它是罗马式的建筑,也是希腊东正教教堂的基本样式。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当时因为这个教堂由在哈尔滨的乌克兰信徒管理,故名乌克兰教堂。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
















尼埃拉依教堂
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 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上海教堂


 


 


 


 


 
松江佘山天主教堂
  建于佘山山顶,系法国传教士所建,其建筑特点为总体设计山与建筑为一体,色彩协调自然;教堂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手法,可谓中西合璧。宏观上充分体现了建筑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学原则。教堂雄伟宽阔,堂内讲话不用扩音器便具有扩音作用,又无回音干扰。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8号,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
  教堂外观为法国哥特式。外墙为清水红砖砌筑,四周有铅条玻璃尖拱窗,分间处有石扶壁。立面南北两侧两座对峙的钟楼高度达56米,钟楼尖塔顶是十字架。立面中间有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券大门、玫瑰窗及山墙组成,正门上面有4帧福音圣史雕像,正中设耶稣抱十字架大石像。顶脊呈尖拱状,堂脊高27~28米,堂顶周围设天沟,天沟的水可从墙四周所设的石兽嘴里喷出来。
  该堂区现有教友数万名,每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徐家汇天主堂现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  国际礼拜堂
  座落于@上海  绿树成荫的@衡山  路53号,1925年由当时在沪的外侨集@资兴  建的。国际礼拜堂主体建筑样式为@德国  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尾顶呈交叉形木屋架,红砖结构,大门朝北,两边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礼堂可容纳700余人。礼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为红砖结构,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内为3廊型巴雪利卡式,侧廊2层。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各处走道均为磨石子地坪,堂内设备齐全,有暖气,全部造价约为3.3万美元。堂两侧设尖拱长廊,大堂的左侧有大片空地,现在是一片草坪,环境十分幽雅。

@圣尼古拉  斯教堂
位于@皋兰  路。本来是一座东正教的小教堂,建于1928年,是当时漂泊在@上海  的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的手笔。
  这座建筑在空间布局上遵循拜占廷建筑形式,用集中式及相互垂直的两条中轴线来处理建筑形象。在外形上,正中最高以一个圆顶统帅整个形象,然后对称地向前、后、左、右降低下来,形成美丽的图案式的形象。在墙面处理上,多处用圆尖顶式的形象作为墙顶,分不同的大小、高低,装饰其间,很有个性。每个墙面多是中间设垂直形窗,窗顶用半圆拱作为结束,窗框、窗格多用铸铁花、彩色玻璃,很有宗教感。

@上海  沐恩堂
  原名慕尔堂,由@美国  基督教监理公会传教士李德创立,位于@西藏  中路316号。教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匈牙利  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建筑设计,邬将建筑平面和造型设计得自由组合,外墙以凹凸红砖相拼,体现了他设计的特性。建筑群正中为大堂,三跨空间,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围有挑台,共设1000个座位。西南角有塔楼一座,毗邻有4层附屋和附属学校。外立面为深褐色面砖,墙角和窗框镶嵌隅石,显得古朴和神秘。教堂建成后,被当时称为“建筑雄伟,居全国各堂之首”。1936年有位@美国  教徒捐款,在塔楼顶部安装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底座装了马达,可使闪亮的十字架四面转动,使教堂名气更大。






























@上海  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是聘请了@英国  本土的著名建筑师设计的,1869年建成。这是一座红砖砌筑,室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的建筑,俗称“红礼拜堂”,是@上海  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教堂。

@上海  怀恩堂
  位于@陕西  北路375号。基督教堂。创建于1920年。原址在@溧阳  路@四川  北路,后屡次迁移,1942年迁今址。现有一座二层红砖楼房,礼堂有 1700个座位,楼东南侧有钟楼。1947年,与中华浸会合作创办怀思业余神学院。1955年该院并入@中国  灵修神学院。

@上海  天主大教堂
  始建于公元1871年,至1925年翻造扩建,至1935年落成。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是民族与西洋建筑风格完美的结合体。@罗马  风格的大殿,哥特式的尖顶,结构精巧,形式华丽,集力学、光学、声学、美学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神父讲学布道,不用电声设备,任何一个角落都听得真切。教堂长55米,大殿宽25米,耳殿部分宽35米,内设3000个席位,可容纳4000名教徒。殿顶覆以碧色琉璃瓦,衬以蓝天白云,每每抬头仰望高达38米的塔楼尖顶,令人有出尘之感。它与@法国  的罗德圣母大殿一起享有殊荣,并称为世界二大圣堂。

@上海  董家渡天主堂
  坐落在黄@浦江  畔董家渡路175号,教堂为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正立面有三个入口,两侧为边门,经由防风门曲折入内。紧靠山墙有西式柱子八根,方形砖柱一米见方,柱边各有一座小祭台,正对大门的尽端设大祭台一座,祭台与座堂用矮杆分隔。内墙和弧形平顶装饰简洁,堂内中部有四个大拱圈,上部有泥塑装饰。地坪铺设@大方  砖,东西墙上开设半圆形固定铁栅的玻璃窗。建筑立面三段式处理,底部突出四对八根爱奥尼克双壁柱;中部两道水平檐口线脚,中间设大自鸣钟,两边各设一座小塔亭;上部山墙上镶有曲线卷涡,中央嵌有“天主堂”三个字。这座教堂很特别,室内外悬挂楹联很多,是早期天主堂因袭@中国  装饰习俗的典型实例。

@济南  洪家楼天主教堂
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一般简称洪楼教堂,为@济南  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济南  文化带的重要象征。 教堂位于@山东  省@济南  市区东部,历城区洪楼广场北侧,东邻@山东  大学老校,以洪家楼村而得名,是@济南  市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  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在@中国  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5年(也有说法为1904年),是@中国  三大天主教堂之一。1906年扩建,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耸,蔚为壮观,基本属于@欧洲  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  大教堂、@巴黎  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中国  传统的影响。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  传统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雕刻生动夸张,显然借鉴了@中国  传统民俗文化。
每天开放的时间是早晨8:00到下午17:00

@广州  圣心大教堂
坐落于@广州  市一德东路,是天主教@广州  教区最宏伟、最具特色的一间大教堂。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  圣心大教堂始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前后历时25年,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为哥特式双尖塔建筑。她是@东南亚  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 一。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筑,所以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教堂建筑总面积 2754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宽32.85米,南北长77.1米,底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而从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属哥特式风格,可与闻名世界的@巴黎  圣母院媲美。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并命名为圣心大教堂。

@武汉  @上海  路天主教堂
位于@武汉  市汉口区@上海  路16号。为天主教汉口教区主教座堂,又称汉口圣若瑟堂。1866年,@意大利  传教士明仁笃主教从英租界工部局购地皮6044平方米,委托另一@意大利  教士余作宾修建教堂,系@罗马  @巴西  利卡式建筑风格。教堂于1874年动工,1876年落成。耗资12万法朗。教堂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整体长40米,宽为26米,堂内三拱廊的中间正厅宽14米。后侧左右各有圆形塔式钟楼1座,堂顶十字架处高22米。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内设祭台5座,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弥撒。因本堂奉耶稣的义父约瑟为主保,所以它在教内被称为圣约瑟堂。堂区前院为教堂和主教公署,后院为@武汉  修女院。

  20世纪初,天主教鄂东教区活动中心由武昌移至汉口。1923年划分教区时,该堂成为汉口主教座堂。1944年12月10日,美军轰炸@武汉  时,教堂和主教府被炸毁一部分,1948年修复。1956年再次维修。1980年4月重新开堂。现为@武汉  市天主教会教务活动中心。教堂内现在主教1人,神父2人,修女2人,信徒600余人。平日每天清晨做弥撒。有教友百余人参加。星期天早晚有弥撒4台,逢大节日时,进堂人数达2000人以上。

@中国  十大最美教堂
@北京  东堂
  在@北京  王府井大街74号,坐落着一座由5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堂,世称“东堂”;。旧时,@北京  天主教共有东、西、南、北四堂,东堂一名来源于此。东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由利类思和安文思两位神甫于1655年创建。

@哈尔滨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  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后被重新修建为一座全木结构教堂。







天主教西开总堂
  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又称老西开教堂、@法国  教堂。位于@天津  市@和平  区滨江道@独山  路,坐西南朝@东北  。西开教堂是@天津  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  教区主教座堂。







@上海  徐家汇天主堂
  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8号的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  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  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  ,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  的第一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