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众旅游路线:暴走阜成门内大街

作者:银发魔男 显示图片

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名胜古迹众多,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景点的景色,可架不住人多啊,这人一多了,旅游体验可就差了,你们感受一下。



试想一下,这样的旅游体验简直太痛苦了,毫无乐趣可言!

如果您不想去热门景点去看人挤人,又想深度体验北京,那么我向您推荐一条北京的小众旅游线路:阜成门内大街。

阜成门内大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起阜成门立交桥,东至西四十字路口,全长1.5公里左右。


整条大街古迹众多,绿树成荫,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逛起来也不会觉得晒。而且大街周围保存有大量的胡同四合院,还有老北京的小吃,可以去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北京市井生活。

街景


历代帝王庙旁边的胡同



手绘一张旅游景点地图,请大家忽略我的字体。


如果是坐地铁的话可以坐地铁2号线到阜成门站下车,从B口出来。
如果是坐公交车的话,请在阜成门内站下车。

游览顺序:
1. 鲁迅博物馆,还可以逛逛周边胡同。
2. 白塔寺
3. 历代帝王庙
4. 广济寺
5. 中国地质博物馆
如果体力足够好还可以走到西安门,去看看西什库教堂。从广济寺走过去大概不到10分钟的路程


从地铁站出来,沿着阜成门内大街向东走,看到永和大王就向北拐弯进入一条胡同--阜成门内北街,走到头就是鲁迅博物馆。


鲁迅博物馆开放时间:9:00 - 16:00(周一闭馆),凭有效身份证免费参观。



陈列室



鲁迅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从鲁迅博物馆出来可以在周围逛逛胡同。那些胡同都已经翻修过了,不再是破平房了,值得看看。

从鲁迅博物馆出来走回到阜成门内大街上继续向东走,走那么6、7分钟,400来米的样子就到了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为什么要叫它白塔寺?我们后面再说。

妙应寺原址在辽代是永安寺,后在金末元初时毁于战火。忽必烈营建大都城的时候在原址修建“大圣寿万安寺”,被称作“西苑”,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寺内喇嘛被遣散,大门和钟鼓楼都被拆除改建为商场,寺内的其他地方也被机关单位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直到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后,才拆除商场,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开放时间:8:00 - 18:00
门票:20元

进了山门里,天王殿之前是片停车场,还有充电桩。


虽然是藏传佛教寺庙,但是配有钟楼和鼓楼。


大觉宝殿
里面有藏传佛教的造像展览。


经幡,典型的藏传佛教法器,提示这里是藏传佛教寺庙。






七佛宝殿
原供奉着“过去七佛”。现供奉移自护国寺的元代整楠木佛像,屏风后供奉叶衣佛母像,两侧供奉明代18尊鎏金护法神像。



妙应寺白塔
北京两座白塔之一,另一座就是北海琼华岛上永安寺的白塔。两座白塔都是藏传佛教塔,源於古印度的窣堵波(stupa)。北海白塔建于清顺治年间,妙应寺白塔可比它早多了。
妙应寺白塔是忽必烈在辽代佛塔基础上,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主持修建的,据现在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白塔总高51米,体积巨大,气势恢宏,是周围的地标性建筑。所以老百姓都愿意把妙应寺称作白塔寺。




在寺内不好看塔的全景,出门到马路对面去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



门口的影壁。


原来门口还有座牌楼叫做“景德街”牌楼,立于历代帝王庙的东西两侧,是一对木制牌楼。解放后被拆毁,经梁思成先生呼吁,建筑构件得以保存。后来首都博物馆落成,“景德街”牌楼成为第一个入藏的展品,就立在大门口,一进门就能看见。

大门口,左右立有下马石,售票处在门内,20元一位。


北京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原址为保安寺。
历代帝王庙不是供奉诸天神佛的佛寺,而是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地方。为什么要祭祀前朝的帝王呢?《礼记·曲礼》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所以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都要祭祀。
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在京都建立历代帝王庙。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乾隆皇帝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北京有一句歌谣形容历代帝王庙,“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有桥没有水”说的是原先历代帝王庙门前有三座并列的石桥,但是桥下并没有水。
“有碑没有驮”说的是门口的下马石下不是传统的赑屃,而是抱鼓石。
“有钟没有鼓”说的是历代帝王庙里只有钟楼缺没有鼓楼。
“有庙没有佛”说的是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的不是满天神佛而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


景德门,单檐歇山顶。


钟楼



景德崇圣殿
重檐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皇家“九五至尊”,属最高规制,等级与故宫的太和殿一样。殿内共有60根金丝楠木的大柱子,地面铺设有“金砖”。殿内供奉有188位历代帝王的牌位。


云山纹御路


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共有4座碑亭。



西边的一座碑亭里有一座“父子”碑,碑阳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亲撰“御制重修历代帝王庙碑”碑文;碑阴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御笔“御制仲春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



貌似是41中的校舍


祭器库



景德门


西配殿
殿内祭祀历史上有功的武将。


西侧的焚炉,用于焚烧祭祀文臣武将的祭品。


东配殿,殿内祭祀有功的文臣。


东侧的焚炉,用于焚烧祭祀帝王的祭品。


堆在墙角的各种建筑构件,赑屃,碑座,抱鼓石,残碑。。。。。


西跨院分南北两部分,北面是关帝庙。



西跨院的南面是乐师执事房



东跨院是神厨,宰牲口做祭品的地方,现在有百家姓展览。







历代帝王庙里的美景



重修后的彩绘



镇脊


从历代帝王庙出来继续向东,走那么6、7分钟就到了广济寺。

广济寺最早建于金代,多次重建,现在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免费参观。

香火挺旺盛的,善男信女们很多,可门口的那些乞讨者太煞风景了。










中国地质博物馆就在广济寺的对面,过马路就是。个人对这个完全不感兴趣,所以就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