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水,云漫猎色黔东南、阳朔之旅

作者:思遥 显示图片

       习惯了海边休闲式的度假,在黄金周选择内陆热门景点需要一定勇气,堵在高速上遛狗、打羽毛球,在景点四处看人头的一幕幕总会像噩梦一样逼着自己打退堂鼓。好在“活地图”斌团长提前做了很多功课,规划路线行程,避开拥堵路段,错峰选择景点才最终促成这次黔东南之行。

行程安排:
10.1 宜春-株洲-娄底-铜仁江口县
10.2 梵净山-镇远
10.3 镇远-西江千户苗寨
10.4 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广西河池
10.5 河池-桂林
10.6 桂林-宜春
      桂林阳朔作为行程的最后一站本在计划之外,只在回程路上作短暂停留,却因台风“彩虹”的突然到访,不得不调整行程,驻足停留一天游玩以弥补对黔东南意犹未尽之憾。

      写在前端:参加这次旅行的夏小白同学强烈要求在游记中要写些自己的心得,小白的主动请缨,乐于思考分享自己的旅行感悟,自然能给游记增色不少,值得点赞。
      夏小白:我一贯认为许多名人名言、谚语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有其道理所在的,比如其中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让我倍为推崇。人生的所谓阅历、经验、人格魅力除了需要在纵向上的时间积淀,就好比一个人在10岁、20岁、30岁、40岁……对于人生的观点以及旁人对其的认识都会必然性地不同,至于是会越来越好还是会越来越差倒不是太重要;而另外同样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在横向上的博览、博采。唯有时间+广度终将塑造一个唯一的独具特质的你!
      大体上而言,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至于是不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由于种种原因,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段,没有把精力放在“行千里路”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面,不过现在开始好像也不晚吧!

      清晨6:00,队伍沿着沪昆高速从宜春出发,进入湖南境内车流明显增多,在湘潭一段见到三起轻微追尾事故,造成拥堵。自驾出游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想必出事车辆只能遗憾中断行程了。
     车子缓慢进入娄底境内后,马上换程娄怀高速,一路畅通无阻,12:30到达湘西凤凰,下高速休整。



          在高速出口找了家苗家风味菜馆就餐,空闲之余想起几年前曾到凤凰古城一游,现在只有些依稀的印象,再好的记性也不如烂笔头,如果早有写游记的习惯就不至于此了。
         一直对湘菜情有独钟,感觉湖南人个个都能烧一手好菜,当初在宜春本地菜馆曾风靡一时,如今被湘菜馆杀得残喘生息,可见湘菜受大众欢迎程度。

       过了湘西,到铜仁已不足百公里,一路经江西、湖南、贵州三省,行程700公里,于15:00到达江口县云舍土家村。



      云舍有“天下第一土家村寨”之称,坐落在梵净山脚下的太平河畔。传说从前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
      云舍土家村属于非热门景点,近几年才进行商业开发,即使在黄金周游人也屈指可数,估计10月2号的米酒节才会迎来人流高峰。景区门票68元,好在得到大门口当地揽客食宿人的帮助,以20元一人的团票价进入景区。







       从正门进入景区看到的都是后期商业开发的设施,似乎与“土家村”不着边际,但是丝毫没有减弱大家的兴致,可能是在车上困太久了,终于能施放一下。



       继续前行几百米,才依稀看到村落,沿途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偶闻牛羊哞叫,入得村寨,连通村寨的仿佛处处都是一样的房舍,青砖、黑瓦、木楼、石板古道……





      游人的到来并不影响村里居民的恬静生活,是否画面过于优美,外人不忍去打破这种宁静。





        村子的中心位置有一院落,也是村委会的办公场所,院子很大,也成了村里人集会悠闲的好去处。正好村里安排了一场的民俗表演,村里人早已在此等候。



表演在一阵鼓声中隆重开场,表演者并非专业演员,都是村民的本色出演。



这位擂鼓大叔每次见到镜头都异常配合,大叔蛮拼的





当地人的婚俗表演,中间加入了互动环节,新郎和新娘都是从观众中乱点鸳鸯谱选的。


表演结束后,谁也阻挡不了小伙伴们的激情四射。


      村子的本地人是不从景区大门进出的,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来到老村口,见到了传说中的风雨桥,浅浅的河滩,清澈见底的河水欢快的流淌,青山环绕,好一幅诗情画意的水墨丹青。



天色渐暗,机缘巧合我们住进了本地人自建的竹楼(猫三竹楼第一庄),100元一间客房。竹楼刚建成不久,条件虽然简陋了些,但也干净清爽。年轻老板夫妇质朴热情,非常友善。




晚餐是老板亲自下厨烧的土家菜,大都叫不上菜名,印象深刻的是鱼腥草烧腊肉,实在受不了那鱼腥草的味道,却是当地人十分钟爱的一道菜。


晚餐过后,支起音箱,队友们跳起了舞,歌声回响在宁静的山村,村民们也一个个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在欢歌笑语中,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黄金周去梵净山的人比较多,景区每天限流8000人进山,猫三竹楼老板凌晨五点就带着一人去帮我们排队买票,实在感动。



天还没有亮,我睡意全无,在村边随意走走,一位阿婆正在做油炸饼,我靠近驻足观看。这位阿婆主动和我攀谈起来,还搬张凳子让我坐着,虽然语言上沟通不太顺畅,但云舍人的热情善良真的让人心暧暧的,在旅游景区当地人能保持着这份质朴着实的不易。


听说要给老板娘留影,她顿时欢快得像只小鸟,换了身衣服和我们合影。


早餐是老板凌晨三点起床为我们特意做的江口米豆腐,怕我们上山太耗体力,多做了一些让我们打包带上山。猫山竹楼的老板夫妇应该是80、90后,靠着勤劳和善良经营着他们的小家,祝愿他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顺便也为他们做一下广告:猫三竹楼第一庄 13885666466 13638129333


云舍村到梵净山景区只有15公里路程,一到梵净山景区,这片蔚蓝让人激动。






路边的小吃看着就能刺激味蕾,勾起路人的食欲。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主峰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
费用:门票110元/人,环保车单程10元/人,索道往返160元/人,单程90元/人

到缆车站有一段比较长的路程,需要坐景区的环保车,其实是烧汽油的小面包车,山路曲折狭窄,司机开得又快又凶,十多分钟的路程充满刺激和惊险,除了佩服司机的车技,余下的只有多喝两口水压压惊。





观景台上的风景蔚为壮观,后面都是脚程,主峰上的景色一定更美。




无需任何修饰的蓝色,纯净。身处此地,能让人心迅速沉静下来,如果伴着梵音袅袅,已是和仙人无二。




负责拍照的我难得有张自己的照片,要珍藏。



老廖这造型像是知识青年下乡啊


光光是我们队里的开心果,他有一套让自己保持快乐的生活哲学,和佛家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



斌团长的招牌跳


可爱的夏小白,在哪都不忘秀恩爱






到达主峰,有一段路异常险峻陡峭,道路狭长,只能单人通过,如果景区不限客流的话,很容易发生意外。






景区安排了武警维持秩序,也成了一道风景。


下山的路上遇到很多附近的游客,他们说今天梵净山的天气非常难得,平常大都处在云雾当中,能见度很低,不少游客都抱憾而归。
我对梵净山的印象三个字:敬、净、静

夏小白:对于旅游小白而言,名山大川去的不是太多。由于多年野外的工作经历,再加上个人爱好,对于我来说,游任何一座山的终极目标无疑是好好体会一把“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登顶途中的坚持考验的是我们追求目标的执着、忍耐、意志力;登顶途中的短暂回眸既是对人生旅途的小结和休憩,也是重整雄风的人生途中加油站;至于登顶后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表,好在这只是人生需要攀爬的无数山峰中的之一,而不是唯一。
不知道当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时,我们正在攀爬途中的或者最终攻克是一座什么样的人生大山?
梵净山号称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不过比较遗憾,对于这块佛教文化,本次感悟的有所欠缺!而更多的是欣赏到了位于蓝天白云下高处的自然状的美丽页岩地质公园,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唐僧去西天取回的经书吗?那简直是三生有幸,善缘所至!细细婆娑经书叶纹,尽管我无法将其逐页翻阅,只能奢望冥冥之中的天意,能将经书中的顿悟通过我的手传递些许给我这个世俗皮瓤,净化一点我那颗混沌的心灵。


从梵净山到镇远200公里,路上了解到镇远正在举办首届刨汤民俗文化节。50元一人的门票包餐,我们立即赶往文德关活动举办地。
上度娘查了下刨汤的解释:
刨汤是我国西部等省和重庆地区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逢年过节讨个好彩头,是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最大的事。临近春节前夕,又到了熏制腊肉的时节,农家人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拉到院里 宰杀,有句话说:“鱼吃跳、猪吃叫”,现杀的新鲜猪肉,甚至还泛着热气的猪肉、猪血、猪内脏切成片,下锅翻炒,再用猪大肠熬制锅汤,加一些自酿的甜酒,去腥增鲜。待到肉熟汤滚,再将其猪肉等又混入汤锅中,加辣椒、蒜苗,吃的时候可以边吃边加血旺、蔬菜和豆腐。这就是铜仁的“刨汤”,而所谓“刨”,其名来源于木匠的工具,像推木头一样,把猪身上的猪毛给刨掉,以得其名。


到达文德关,几十张餐桌坐无虚席,现场十分热闹。


几个姑娘唱着动听的山歌,依次给每桌的客人敬酒。主办方为客人准备了苗家米酒,入口香甜,十分可口。




刨汤的猪肉非常新鲜,有种独特的清香味,据说主办方一大早就开始杀猪备菜,准备晚上的餐宴了。


餐席边已经音乐四起,民俗表演开始了。




文德关非常适合搭账篷,旁边还有热水免费供应,今晚就在这露营了。





朋友说这位姑娘有点像刘诗诗,这么一说,还真没说错。


民俗表演的重头戏是篝火晚会,有不少互动节目,只是我们第二天就要赶往西江苗寨,只能抓紧时间到古镇去看看夜景。



江两岸的夜宵场面实在壮观。


镇远古镇是全开放的,不需要门票。相比丽江、凤凰的古镇,镇远显得宁静、低调,适合慢生活的细细游玩。镇远有几处不错的景点,可以让你舒适的玩上两三天,只是行程不允许,希望能留到下次专程来享受慢生活的惬意了。

夏小白:如果有人问我,对于镇远印象如何,我会有一些语塞。大半天在梵净山的兴奋、午后路途的奔波、晚上喝着苗家米酒、篝火晚会、露营,好像有些体力透支,导致来到了如此之远的镇远古城居然没进去逛一下。可见对于出门游玩之人而言,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多么的重要!
好在老婆大人替我夜游了古城一番,回头转述了一下镇远印象。哦!如此这般!好像遗憾的心情有所缓解。难怪有人说和爱人在一起,快乐和幸福是可以分享并×2的!
倚仗与各位露营大侠结伴同行,帐篷买回后,未进行预组装,且并不太担心搭设帐篷事宜。等到搞定宿营地后,还是有些许失望。
小白以为露营帐篷应当有一个可拆卸的顶,在一个无云的远离尘市的山野、河谷,必不能有任何的非自然的光污染、声污染,静静的躺在帐篷内,手握爱人的手,放松、再放松,想象一下,吸纳天地之精华,远望着漫天的繁星,耳听不知名的虫鸣,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找到启明星(其他星星不认识),这样是否就能找到人生的北了?等等,好像有点异味?哦,原来是脚臭!



镇远的早餐以粉面为主,与江西口味相近,价格公道,6元一份。
西江千户苗寨是比较热门的景点,尽管镇远到西江千户苗寨仅有130公里路程,下了高速通往苗寨的道路却十分拥堵,路况不佳,车辆缓慢在山谷中前行,正好可以仔细欣赏沿途美景。车窗外是青山与绿水的世界,在半山腰偶尔会看到零零散散,错落有致的小苗寨,镶嵌在绿色中,时而发亮时而淹没



临近中午才赶到景区北门,景区门票100元,观光车票:4次20元/人。


进入景区,一路美食琳琅满目,谁能抵御住诱惑。












据说凯里的酸汤鱼最为正宗,在西江苗寨终于尝到了这道名菜。酸汤鱼的酸味尤其独特,是苗族特有的加工方法制成的酸水,加上野生稻田鱼为原料才有了这道流传数千年的名菜,鱼肉质鲜嫩,辣味十足,鱼汤拌饭也是美味。











西江苗寨的中心广场,也是原住民举行集会的地方。




电影海报一般都这造型


苗寨会安排原住民表演一些简单的节目,原汁原味,没有过多修饰。



中心广场最火爆的应该是租衣服拍照,10元一套限20分钟,我们也不例外,最后还衣服的时候才发觉拍了一个多小时,不过老板并没有多加钱。






白水河将寨子一分为二,一边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木质吊脚楼,对岸主要是俯瞰寨子的观景台,后期建的建筑比较多,材料也以砖混结构为主。


华灯初上,夜晚才是苗寨最热闹的时候,不断有游客涌入苗寨。寨子里的住房在黄金周价格已经涨了很多倍,我们还是决定出去找地方住。
尽管很多人说西江千户苗寨商业化太严重,但我对它的印象挺好,苗寨的规模壮观令人震撼,原汁原味的东西也不少,寨子里的商家明码标价不宰客,饭店的菜好吃价格实惠。 如果时间充裕,我倒是想在里面住上一两天,感受千户苗寨的历史文明。

夏小白:车队在青山绿水的峡谷地带中行进,远眺两岸半山腰不时出现的村寨,感觉就是一个字“美”,真想选定一个看上去相对规模较大的寨子,就此停下,直接奔袭上山,去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苗家风情。
那成片的历经岁月侵蚀的木质吊脚楼呈现出黑涩的持重,楼下的几只土黑猪正哼哼地拱着猪槽,几只色彩各异的土鸡跑来跑去,不时慌张地到猪槽里夺食,苗家老婆婆倚坐在向阳的屋檐下,眯缝着眼,瞌睡、醒来、再瞌睡、再醒来,间或用充满爱意的苗语呵斥着调皮的顽童,不知道被多少代人踩过的石板,泛着凝重的青光,一路向上、向左、向右,将一家家、一户户苗人小楼串连起来。
咦?制高点上还有一个看上去有些年份的亭子,大约能宽松容纳十几人。是类似南方村落村头常有的大樟树下,供苗人休憩闲谈的场所;还是类似北方的烽火台,供苗人放哨抵御外族侵略的眺望台;也可能是千户苗寨适应现代旅游所需设立的观景点呢?我不知道,但是站在这里俯览苗寨全景,还有那不多的几缕炊烟,尽管并没有闻到小时农家做饭时焚烧松针的特有清香,但我也是醉了!

在离西江苗寨20公里的三棵树镇找了家宾馆过了一夜,这宾馆其实就是家庭旅馆,条件比较差,收费340一间,无奈大家都非常累了,无心再去找其它地方,只能将就一晚了。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金色的光渐渐照亮三棵树镇,路上行人也多了起来。


行程190公里接近中午到达荔波小七孔景区,人非常多,排队买票、坐车耗费了不少时间。
台风“彩虹”的到来,贵州、广西都下起了雨,这也让我们对后面的行程开始担忧。

小七孔有“小九寨”的美称,景区之名由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而得。小七孔景区比较大,基本都是与水相关的景点,可以让你好好在里面玩上一天。




景区可以按东线和西线两条路线游玩,其实景点一样,就是一个是顺序一个倒序的差别,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我们直接到最精华的小七孔,再往回走的西线。














到达小七孔,雨越下越大,让游人的兴致大减,我们也急忙往回赶。



在荔波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与桂林山水已十分相近了。


这是最后一个景点卧龙潭,卧龙潭的瀑布很有美感,半弧垂下水帘,汇聚成怒吼的浪花,一动一静,阴阳之美。



因为时间和天气的原因,遗憾没有去鸳鸯湖看看。

夏小白:回头想想这么多年来除去因公出差等原因个人在外游玩之外,真正和老婆同游之经历屈指可数。
第一次,1996年与老婆在北京待了40天,印象最深的是上八达岭长城,买完门票,登上长城,走了一个门楼,老婆说走不动了,下长城,返程,真正脚踏长城不超过40分钟。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各位看官,我算好汉吗?
第二次,1999年,湖北襄樊,我在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呆的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项目,老婆来探亲住了一个月。项目部驻地在张湾镇,距离城区约10KM左右。某日,早早吃过晚餐,搭乘公交进襄樊市区游玩,返程,老婆说怕晕车不想坐汽车回。于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俩手挽手坐上了一辆人力三轮车,10元车费一路悠哉悠哉10KM人力三轮到驻地。至今想想,在个人感觉挺浪漫的同时,那位蹬三轮的大哥你现在还好吗?
第三次,2010年,端午,第一次一家三口自驾游到长沙,黄兴路、火神庙、橘子洲,午饭后感觉意犹未尽,老婆提议去凤凰古城转转?当然响应!那时凤凰古城尚不收门票,但由于路况不好加上驾驶技术不够老道,从长沙—张家界—吉首—凤凰,等找好客栈,吃完晚餐已是晚上快11点,儿子说想玩一下电脑,于是夫妻二人夜游凤凰古城,甚是开心。事后,我们告诉儿子古城夜景不看太可惜,儿子回答说给个机会让我们夫妻独处!什么情况?是想玩电脑吧?
然后,好像没有然后了!
所以鸳鸯湖,这个名字好,意义重大,必须认真游一游。上鸳鸯湖,好像没啥?湖畔小道走一走。下鸳鸯湖,好像也没啥,听说湖中有鸳鸯树,划船一游!想当然以为有船夫划船+解说,咱只需优哉游哉欣赏美景,上船一看,统统自理!不过也不错,本来主要就是图的鸳鸯百年、永不分离的美好寓意!
水上森林、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飞云瀑布,一个赛一个,靠!原来美景都在下游啊!都是我的最爱!时间!时间!坑爹的节奏啊!

为了减少第二天的行驶路程,从荔波行驶180公里,我们在广西河池住了一晚。


清晨的河池已经是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袭来。我们不得 不放弃其他游玩计划,往桂林方向回程,沿途随便看看。


中午时分行程350公里到达阳朔,大家被沿途山水的秀美所吸引,冒雨也要去看看。
漓江边上到处是租竹筏的揽客船夫,随便找了一家,50元一人。




雨中的漓江云雾飘渺,江两岸旁立青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十分奇妙,美不胜收。





特别要鸣谢我们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开心果——小豆豆,为了给我们解闷,一路上给我们出脑筋急转弯,惊喜的是我已经能达到5岁小朋友的智商了。

夏小白:欣赏美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不是浪得虚名。1991年有幸坐火车来过一次桂林,那次天气很好,蓝天白云,火车速度也不是很快,自进入广西境内,这种千峰环立的极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就开始在眼前铺开,火车在山水之间蜿蜒行进,一个个婀娜多姿的美少女次第展开,目不暇给!一步一风景!
这次挺进阳朔,烟雨朦朦、水气袅袅,群峰带着迷人的面纱,欲遮还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其含义自是博大精深,非我等凡人能悟清。此次匆匆桂林行也算是“窥一斑见全豹”吧!好像此理解和比喻不是太贴切,希望佛和桂林都能宽容一些!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话豪不夸张,到过阳朔,对桂林就已经没有看山水的兴致了,然而就此回程仍心有不甘,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介绍桂林大圩古镇,对,就去那吧。


早餐的桂林米粉,味道不错。


大圩古镇离桂林市区不到20公里,尽管不需要门票,并不代表低质。到达古镇,眼前的凝重还是让人兴奋不已。大圩古镇曾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很多古建筑保存完好,古镇仍有不少手工作坊,老街多用青石板铺设路面,石板路旁的房子有的是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有的是木质结构的商铺,历史沧桑随处可见。



















夏小白:不知道六道轮回、前世今生是否存在?每次进入到类似这种极具历史和沧桑感的古城、古镇、古村,一种莫名的情愫都会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前世熟悉的场景吗?我扮演过什么角色?身边的爱人是我前世的什么人?

游玩古镇,也就结束了这次国庆出行。虽然一路行程紧凑,比较辛苦,途中受天气影响,计划中的景点未能成行,但收获颇丰。或许残缺美正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让你更有行进的动力,达到心目中的人生圆满。
我们团的光光说过“去哪里旅行不重要,只要在一起就好“,非常喜欢他的这句话。每一次出行,不管风景如何,大家总是非常快乐。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用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真心感谢组织者的费心以及各位旅队友的帮助和包容!兄弟姐妹们,谢谢了!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