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佛公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为了联通周至与佛平方向,从广济进山后到达秦岭分水岭顶,在海拔2600M+盘旋,直至一脚踏三县2823M,开始转向八斗河方向,下坡到达八斗河流域,经厚畛子到达老县城。由于G108的修建,导致这条公路在修建了一半的时候荒废,无人居住,曾做战备公路使用,据说因当时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追究设计人员责任,枪毙了总设计师。后期伐木昌盛,修建改线,平行与周佛公路,海拔略低,通往陈河,与G108在陈河乡相连。盘旋在山顶的公路,修筑在峭壁上的公路,那充满变幻的公路,那有着太多故事的公路……那是一条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公路。 编辑
黑峪—甘峪湾—望长沟—桃园子—柏树底—四架梁—新兴村—米汤堡—老周佛路—姚家山—永红林场-黑山寺—时家山—南大坪—环山路—马召,南北穿越全程约60里。
9:30開始徒步,10:30第一個農家,10:50第二個農家右邊走,路過白楊樹,11點第三處農家,東新村休息十分鐘,11:50第四個農家。
從這裡開始視野開闊,花海、野果漫山遍野,有核桃,毛栗子,五味子,向日葵,野葡萄,柿子,野梨,山楂,蘋果,野韭菜。
12點第五個農家上面右邊直接上梁,12:45第六個農家,午飯速度解決,這裡農家淳樸,有熱水免費提供,我沖了兩碗奶茶和紫菜湯,雞蛋夾餅,30分鐘解決戰鬥。
13:10分兵分兩路穿越,我們選擇a線,走走周佛路。a線從第六個農家院前往西走,開始還是有許多小拔高,13:30第七個農家,遇到岔道都是往西北拔高,領隊在岔路口等我們。下來是一段切梁而行的蒿草路,草已經一人高,年久無人行走,小路幾乎被蒿草蓋滿,道路不現,必須用手撥開蒿草尋路,小路兩掌寬,左側就是溝道,需小心行走,前面的一個驢友跑的快,差點跌下溝去,小路上上下下,14:30終於走完蒿草小路,到界碑大路處,據說這裡是一腳踏三縣的2823M,我們終於踏上了老周佛路。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108国道
1、周佛公路
那是一条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公路。盘旋在海拔2600M的山梁上,围着一个个山头盘旋,然后在两座山之间用发卡弯连接在一起。经过峭壁时就凿出一条路来。后来,终究因为这路的设计失败造成巨大的代价而中途放弃。而后,一条传奇故事般的公路遗留在了秦岭深处,静悄悄的演绎着很多像这路一样沉寂的故事……盗伐,盗猎,搬迁……虽已废弃,但路基依然坚固,足矣承受如此多的历史变迁……
1970年初,周(至)佛(坪)路开工,这是横跨秦岭山脉的一条公路。分给户县修建任务31.7公里,全在周至县境内海拔2,300米高的老君岭以南,需要建桥6座,修涵洞96孔。户县成立临时工程指挥部,抽调民工一万一千多名,以公社分编为营,下设连、排、班组织,于1970年元月14日先后进入工地。
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气候寒冷,人烟稀少,民工到达后,先盖起工棚三万四千二百五十多平方米,建起石灰窑2个,木炭窑27个,制作各种运输工具四千多件,开荒种菜二百多亩,接着进入全面施工。三里峡段,岭高150米,长1,000米,全是悬崖峭壁,秦渡营第五连不畏艰险,攀登悬崖凿炮眼,很快打通了路基。宋村营工程段,还先后四次提出路基改线的合理化建议,使工程缩短四千七百多米,少挖土石13.1万立方米,节省工日10万多个。1970年11月20日,全段工程历时十个多月,提前完成。实际筑路31.4公里,挖运土石163万立方米,建成大中型桥梁6座,涵洞81孔,修防护工程145处,总长3,615米。竣工之日,0702北段指挥部为户县召开了祝捷大会。
户县第二期支援修建周佛路(即0702公路)是1971年4月开始动工的,筑路地段在秦岭梁,是周佛路南北段接头处,总长3公里,建桥4座,上民工两千五百多人,仅三个多月便完成任务
黑河水库
俯瞰黑河金盆水库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大山里的人家
到山民家休息
田园风光
远看大山
盘山公路
盘山公路
一片菜地
盘山公路
蓝天白云
俯瞰人家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丛山峻岭
丛山峻岭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山恋起伏
田园风光
山间小道
山间小道
大山深处有人家
大山深处有人家
大山深处有人家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
遗弃的房子
田园风光
生活在山里的山民
房前空地
山花烂漫
山花烂漫
界碑
标示牌
周至县林场
田园风光
湿地保护区
老周佛路
老周佛路
远看周至县
远看周至县
远看周至县
远看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