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嵊泗列岛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岛上已有先民居住,在春秋战国时,这里已有舟楫飞舞,已是人鱼交欢的海上热土和海洋发祥地之一。菜园镇的基湖村就曾发现先民们使用过的石斧、石锛、陶片和完整的鹿角;同时还发现有战国前期人类居住的遗址。另据古籍记载,我国历史上九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唐朝鉴真和尚六渡扶桑;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明末郑成功征发东南等都曾途经嵊泗,嵊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一千余年。嵊泗列岛位于我国的“东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更可激发游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增加历史知识。
今嵊泗县,唐宋时称为北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县和蓬莱乡、北界村等一并废置,北界村这一地名亦废弃。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国人在花鸟岛上建造灯塔。因岛上两峰对峙形似马鞍,故称崇明县外海诸岛为马鞍群岛包括嵊山、泗礁、小洋,及其附近的岛屿 。上述北界和马鞍群岛,为旧时对今嵊泗列岛的称呼。
民国21年,即1932年8月7日,崇明县官方报——《新崇报》第四版《学术评论》栏,刊登了周会《开发泗礁、嵊山之商榷》一文。其云:“盖定海、嵊泗间交通,实较与本邑按:指崇明 为便。”于此,首先使用了“嵊泗”这一地名。1934年3月,崇明县颁发了嵊泗设治的官方文书。嗣后,嵊泗遂为江苏省崇明县之第五区。此乃“嵊泗”这一地名,见诸于官方记载的最早记录。自1932年至今,已有70年。嵊泗之“嵊”和“泗”,取自嵊山和泗礁。原均无偏旁,为“乘”和“四”。“乘四”嵊泗者,一乘四马,为岛屿围拱之意。嵊泗列岛,意即岛屿众多的列岛。然而,当时所指的嵊泗,包括泗礁山及其附近的岛屿旧称巴克列岛 和嵊山及其附近的岛屿旧称马鞍列岛,此即今嵊泗列岛之雏形,亦可称为狭义的嵊泗列岛。广义的嵊泗列岛,应包括巴克列岛、马鞍列岛和乱形列岛即大、小洋山及其附近的岛屿,以及滩浒。即今嵊泗县全境。
1949 年 10 月,置嵊泗县,属由大陆流亡本县枸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1950 年 7 月,嵊泗解放,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松江专区。 1951 年 3 月,特区和军管会均撤销,复置县。隶属不变。 1952 年,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嵊泗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 1953 年 6 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58 年 10 月,舟山专员公署和嵊泗县均撤销,遂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1960 年 11 月 -1962 年 4 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 年 4 月,恢复县建制,嵊泗县仍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70 年 4 月,改舟山专区为舟山地区,嵊泗县属舟山地区。1987 年 3 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
节庆文化
嵊泗贻贝文化节
时间:每年七月中、下旬
地点:嵊泗望海广场或基湖沙滩
活动介绍:嵊泗贻贝文化节是嵊泗岛上最大的节庆活动,首届于2003年盛大举行。主要通过海洋·海岛高峰论坛、贻贝文化经贸活动、嵊泗海鲜推介会、万名游客品贻贝、贻贝烹饪大赛等系列活动,推动贻贝经济,弘扬海洋文化。活动历时约1-2月,期间会有浓郁的渔乡风情汇演,沙滩音乐风暴、狂欢派对、另类表演、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