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自古有“世外桃源”之称。地势北高南低,气候差异明显,分上、中、下三坡,三坡之名始于此。区内悬崖深谷,榛莽古林,雄、险、奇、秀,蓝天、碧水、绿荫无污染,有数 十种天然野生绿色食品及野兔、山鸡、河虾及农特色佳肴可野餐;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各式客房 及家庭旅馆的传统火炕可野宿;有天然浴场可沙浴、日光浴、游泳、滑沙、划竹筏,也可骑马 奔驰,乘驴车游荡,采核桃、杏仁、伏花椒,登野山、观野景等,故“三坡”以“野”定名。
另据《涿洲志》载,明初燕王朱棣兴师扫北行至野三坡境内的奴才岭时,见一只松鼠在那里捧食松果,燕王以为在对他拱手施礼,就对左右曰:“兽且如此,况人民乎!”于颁恩诏免除丁粮。三坡人民也免除了一场灾难。“松鼠讨封”的故事至今在三坡广为流传。
时至清兵入关推翻明朝后,清政府对三坡地区实行重赋,不许三坡人民加入科举考试的行列,还经常骚扰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组织了家道殷实,素孚众望的“老人官”来管理坡内的一切事务。这也许就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主选举制度。后来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寻父路经三坡,三坡人民奋力抵抗。康熙皇帝称三坡人民为“穷山恶水,野夫刁民”强给三坡人民加了个“野”字,这就是野三坡的来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