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读书来补充——《东周列国志》
关于 “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烽火戏诸侯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
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
京)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
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
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
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
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
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
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
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在这本书里,当然你不仅仅能够看到介子推“割股啖君、守志焚绵上”的故事,而是一幅浩瀚磅礴的历史画卷,众多王侯、将相、文人、贤士一一出场,引领你回到那个群雄并起、战火纷飞却浮华美好的年代。
本书有各个出版社的多个版本,其中比较好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岳麓出版社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带评论和注释,岳麓出版社的书都是单纯的原著,看个人喜好。
带上音乐去旅行——《琵琶相》
回流时光,沧沧茫茫,女声幽幽唱;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事。
12首现代精致创作,将琵琶渊远文化隐含其中,丰富的曲风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时而甜美、时而轻巧、时而壮阔、时而婉转,以琵琶的万千风情,娓娓诉说三千年来众生相。
两岸最受瞩目钢琴才子的林海,乐评人说他是个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有着萧邦的气质,德布西的慵懒与优雅,以及具有
George Winston亲和而强烈的旋律性,和Keith Jarrett丰富而充满想象的思考性。他二十岁从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
国范·克莱本(VAN CLIBURN)钢琴大赛,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1992年,林海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游弋于古典、
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琴音流露出干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的况味。
这张专辑,之前只听过《琵琶语》,那是午夜时分一个广播节目的背景音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与恍若天籁般幽幽吟唱的女声,在寂静的深夜,轻易打动了一颗郁烦浮躁的心。
也许,你会觉得琵琶这样的乐器,还是适合在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秋月画舫中款款弹起,却不知,它清脆响亮的泛音,在中原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听到,会有另外一种穿透心灵的震撼。并且,自然地生出许多风雅古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