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盘锦境内的地名竟达千个之多,有的来之河川地势,有的来之物产资源,有的来之历史事件,有的来之宗族姓氏……从不同来由中可以看到历史之沧桑,文化之蕴涵。
盘锦名称的由来
在明朝的版图上,盘锦市地域大部分为广宁所辖。古驿道也大致沿边墙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驿马方—闾阳驿—盘蛇驿—高平驿—沙岭驿等皆为当时重要驿站。
盘蛇驿(今属北宁)正当闾阳驿与高平驿之间,是从辽水之滨到闾山脚下的必经之地,襟水而连山。因此旱有盘山驿之称。清朝同治年间,绕阳河及黑鱼沟(即西沙河)两岸大片荒野划为牧放官马的草场,并派员分段管理。盘蛇驿则拟为官员驻地(因洪水而工程未竣)。到清朝末期(一九0六年),分广宁、锦州辖地一部分设盘山厅,并为一邑,当初选定今胡家镇北大圈附近的城基屯(当时属牧场的康家段内)为治所,但因方位偏僻,地势低洼,加之双台子绅商恳切要求,逐将治所迁入双台子,盘山之名也相随沿用。
自一九一三年改厅为县以来,虽行政区划几经变化,县、区也曾几度易名,但县级却相对稳定,“盘山”二字亦没变化。境内常家盐场(今属大洼县王家乡)为清朝所设,时称盘山场,这也是较早地应用“盘山”一词的例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记述)。对于盘山一名的由来,近年报刊及内部出版物上也偶见有关文字。有的认为盘山本无山,起名盘山是盼山心切,谐音而已;也有的传说是努尔哈赤封县送错了封签儿,把有山的地名送到没山的地方了,但多数见解趋于盘蛇及闾山两种因素组合而成。蛇乃小龙,盘结山上,颇有祥瑞之气,是先人在感情上喜于接受的。
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当年曾拟三个名字(即:辽凌、辽大、盘锦)上报中央造纸局,一九五0年十月经批复圈定“盘锦”作为场名,是根据苇场西部有条盘锦河而定,从此以后盘锦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节庆
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节
是由辽宁省旅游局、盘锦市人民政府主办,盘锦市旅游局承办的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每年7月—9月在盘锦市举办。多年来“湿地旅游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北国湿地之都”绿苇红滩的夺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