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座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18年遭火灾被焚,1923年由当地阿吉主持集资、募捐重建了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积116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喊“乃玛孜”之用。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
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在寺内庭院东南角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
门票:15元
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雄奇、险峻、幽深、宁静和神秘。
天山神秘大峡谷位于独库公路旁,距离库车县城约70公里,是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中的一条峡谷。维语中,“克孜利亚”意为“红色的山崖”。那些红褐色岩石正是在亿万年的风雕雨刻之下,才形成今日的“神秘大峡谷”。站在谷底仰视高山,只觉得陡峭的峰峦似乎随时随刻都会压将下来,令人眩晕。
进入谷内,在红褐色的山峦中步行,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清凉的世界。谷口十分开阔,但是深入谷中,峰回路转,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谷底比较平坦,许多时候都能够闲庭信步,两侧是高耸的石壁,脚下是细沙,不少路段还覆着一层浅浅的水,结着薄薄的一层冰。抬头仰望,在蓝天的映照下,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神犬守谷、旋天古堡、显灵洞、玉女泉、卧驼峰等景观个个形态逼真。
峡谷中神秘的阿艾石窟距谷口不足2公里,高悬于绝壁之上,最初仅可攀着30多米高的悬梯而上,如今旁边已经加建了石阶栈道。根据考证,石窟建于盛唐初期。石窟很小,深不足5米,约一人高,洞顶呈拱形。窟内三面皆有残存的壁画,而壁画上竟然罕有地出现了汉字,与古西域地区其他数百座石窟相迥异,充分显示汉文化的痕迹。
门票:50元
克孜尔千佛洞
被誉为“艺术宝库”的克孜尔千佛洞,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地方,背倚明屋塔格山;南临木扎尔特河和却勒塔格山,山抱水绕,林木葱郁,彼此辉映,浑然一体,构成壮丽的画卷。
克孜尔千佛洞大约始建于3~4世纪,或者更早一些;盛期在6~7世纪;8世纪末吐蕃占据龟兹后逐步废弃,其相继营造的时间达五六百年之久。
这座千佛洞已编号的有236个窟,目前窟形尚完整的有135个窟。其中有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佛的大像窟;有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的中心柱窟;有窟室为较规则的方形窟。毗诃罗窟又称僧房,多为居室加甬道式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生活设施。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窟,多呈规律地修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单元。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这种窟室结构和布局,在我国石窟建筑中较为罕见。
克孜尔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画均绘塑于支提窟内,虽然塑像多已毁坏,但壁画尚保存约有5000平方米,题材主要为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此外,反映弥勒说法和僧人习禅的题材也有一定的比重。
与其他石窟相比,克孜尔千佛洞可说是我国修建得较早、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石窟寺。它的特殊窟形、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深刻地反映了龟兹佛教的情况,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准,是游览和研究佛教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门票:谷东区门票55元,谷西区门票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