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乡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
这片古盐田海拔2300多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 ,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
盐井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自古以来,产盐之地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西藏吐蕃王朝时期,盐比金子还贵,就因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战争,此后也是发生多次交战...
盐井盐田至今仍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桶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这种晒盐方式产量低下,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年产盐量约 两三百万斤。天气好时三至五天便可扫一次盐,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农历二、三月份——即桃花盛开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故称为“桃花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盐房内挂满了钟乳晶盐,非常震撼!
现在盐井盐田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云南省计划在澜沧江流域建立7坐大型水电站,其中一座曾计划建在德钦佛山乡,建成后上游水位上涨,这片盐田将被淹没,故在西藏政府强烈的反对下而作罢。
虽然逃脱了被淹没的命运,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一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不想从事这古老的制盐业,做盐业的越来越少,有面临失传的危机;二来由于江水浸泡、风吹日晒等因素古盐田的木质支柱受到损坏,每年澜沧江涨水时,易被江水冲毁,加上古盐田处在陡坡下,存有被泥石流、滑坡冲毁的隐患。
内容来自游记《阳光与风的作品——盐井千年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