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新加坡小众路线三日谈

作者:海豚桃 显示图片

在我固有的认知中,如果选择在新加坡生活,应该是挺舒适的,如果选择到新加坡旅行,应该是挺无趣的。

至于无趣的原因,就是与中国的大城市太像了,一样的现代化、一样的街景样貌、一样的车马喧闹,除了气候更加湿热以外,我真想象不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新加坡从来没在我的旅行清单上出现过,甚至连开放了转机96小时免签后,我都没有考虑过要去新加坡旅行。

直到我看到了李光耀的自传,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解这个国土面积只有733.1平方千米的国家,它以苦难为基石,借势借力发展腾飞。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直面现状、运用优势、灵活务实的国家与领导人。在那段时间,我的生活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局,或许,新加坡是上苍送给我的礼物,让我从中获得启发与力量。

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有发现新加坡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直到我看到一本旅行类期刊,上面介绍新加坡是全球第一个倡导和发展“可持续旅行”的国家,我才瞬间得到灵感。不如,向「新」而行,看看这个国家关于可持续旅行的创意与坚持。


新加坡早已被称为“中国人出境游第一站”,从语言、饮食到文化、习俗,似乎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挑战和新意。初访新加坡,不想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束缚,于是,我放弃了攻略书上所谓的“必打卡”和“Must-see”,选择从“花园城市”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走访新加坡的绿色空间。

当我知道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一个践行“可持续旅行”的国家时,更坚定了要在城市中探访森系元素的想法。想要发展“可持续旅行”,绿色环境,必然是首要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经过精心筛选,最终我决定用三天的时间前往五个充满惊喜和赞叹的“城市最佳绿色空间”。

按照行程规划,我选择住在新加坡的市中心,以便自东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完成五个目的地的巡游。

乌敏岛位于新加坡的东面,是新加坡本岛的第三大外岛,这座低调又朴素的小岛完好地保留了新加坡未开发前的风貌,随处可见这个奇迹般国度的“前世”景象,以此作为新加坡之旅的起点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从市区乘坐地铁换乘公交车可直达樟宜村码头,十来分钟的船程便可登上乌敏岛。


在登岛码头租了一辆自行车,一头扎进茂盛的热带雨林。

经过一小段柏油路后便是无尽的泥土路,沿着滨海森林颠簸骑行,头顶是遮天蔽日的阔叶林,如果停下来休息,即刻便会成为蚊子的美餐,只能“风驰电掣”般地向雨林的最深处飞驰。









小岛的最东端藏着整座岛屿的宝藏——仄爪哇湿地,这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一片真正的探险乐园!

自行车只能留在保护区外,推开嘎吱作响的铁丝栅栏门,徒步走入寂静的密林,360度全方位、全视角的热带气息扑面而来,时不时地会遇到成群的猴子躲在树后窥探,好像我是这里唯一的“不速之客”。



保护区是经过修缮和规划的,虽然鲜有游客到访,但是木栈道和瞭望塔这些基础设施还是配备的很完善。

木栈道沿着沼泽和红树林而建,既便利参观又不破坏生态,丰富的热带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任谁都会想要跟它们来个不期而遇吧!






除了热带雨林和红树林,整座岛屿还分布着橡胶园和椰树林,岛民也会在自家院落种植热带水果或者饲养鱼虾。

乌敏岛保留着新加坡本岛难得一见的乡土情怀。在岛上畅游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本岛的现代繁华,两相对比,你会更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奇迹而赞叹不已!



回到新加坡本岛,我们一路向南。

在肯特岗公园到花柏山之间有一连串山地,新加坡人喜欢来这里休闲和徒步,因为不用离开市区,便可步行在茂密的山地丛林中,登高远眺,城市风貌与海洋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新加坡人习惯称这个集丛林、拱桥、小径、高空步道为一体的景观带为南部山脊。

在这片景观带上分布着无数葱郁的森林与草地,巨树森林、参天古木,原始次生林、红树林、水椰林、园艺植物……丰富的植物种类,让这片热带植被的栖息地成为多样性的生动教材。我想,这里才应该是学校自然课的真正课堂!




据说,新加坡境内有七座鱼尾狮雕像,居然在南部山脊的一个小山顶上偶遇了一座,很是新奇。






Tips:
1、有地铁直达南部山脊步道的入口,交通方便。地铁口还连接有一个购物商场,补给方便。
2、南部山脊有缆车直达圣淘沙岛,且只有往返票。
3、南部山脊是一片很大的区域,基本没有零食摊,务必提前准备好水和干粮。
4、南部山脊有自己的网站,可以提前规划路线。

福康宁公园位于新加坡市中心,从我居住的明古连地区来看,算是向西而行。

福康宁公园的前身是康宁要塞,战争期间曾是军事基地,公园内至今依然保有少量军事设施的遗迹。

我建议在清晨沿着山地步道进入公园,体会一次承包整片热带林地的宁静与清幽。



在我心里,福康宁是“城市绿洲”的代名词,前一秒还是车水马龙的街市,走入公园的一瞬间,如茵草地和繁茂树林便映入眼帘。

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市中心,人们开辟绿地,为自然留足空间,让每个人可以随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看似不经济的做法,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为“花园城市”这个靓丽的名片又增添了最精彩的一笔。


福康宁公园内还设有博物馆,展出了14至19世纪的文物。与此同时,新加坡第一个实验性的植物园也以香料园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古迹斑驳、古木盘亘,穿行期间,古意盎然,这片绿地是新加坡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休憩身体、滋养心灵的宝地。


Tips:
1、福康宁公园是一片完全开放的区域,环绕一周有很多步道入口。
2、国家博物馆旁边就是其中一个步道的入口,也是著名网红“”树洞”所在地!

从福康宁公园向北行进,是新加坡大名鼎鼎的植物园,这个植物园结合了原始森林和奇异花圃,成为城市中一片古老的雨林秘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新加坡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橡胶业曾作为新加坡的支柱行业,最初就是在此地培育和种植的。



新加坡植物园就像一座热带雨林的微缩景观,在此精心栽培着2000多种热带以及亚热带的绿色植物,同时,还专门设有胡姬花园、兰花园、姜园、进化园和草药园等珍贵的花艺苗圃。

身临其境在这座像热带植物百科全书一样绿地花园,不时绕过悬垂的藤蔓,不时轻抚常绿的乔木,在水生与沼生植物的湖畔流连,在奇珍异草的花圃前顾盼,如果足够幸运,还可以在植物园里看见悠然踱步的大蜥蜴。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上唯一的热带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也是一座收集、研究、保存、培育热带植物的宝库。



三天的新加坡之旅即将结束,我回到起点再次向东而行,这次不是去樟宜村了,而是去新加坡的地标建筑樟宜机场。

离开新加坡前一定要去看看知名的雨漩涡(Jewel),足有四层楼高的瀑布倾泻而下,充沛的水量和水雾,笼罩着周围苍翠的绿色植被,好似将雨林秘境搬到了室内。我发现,一座建筑或者一处景观,做好差异化和地标化,配套好商业,就等于一个现金流的制造机。

在这个存量时代,我们应该多去探访这些具有启发性的地方,或许,更多的灵感也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 



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向、多产业的协同共进,但是,绿色环境,永远是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探访新加坡的绿色空间,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向“新”而生,生命、生存、生活,生生不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作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率步前行,始终致力于创造和开发绿色空间和自然环境,为可持续旅行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资源与助力。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冬季风雪的寒凉,不如向“新”而生,到新加坡的森系秘境中体验一份绿洲中的清凉!

从被侵略、被驱逐,到孤注一掷、奋力崛起,在残酷的国际世界中站稳脚跟,新加坡,这个在地图上恨不得都要拿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国家,用三十年的时间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关于挑战与奇迹的故事。

三十年,一个普通人的职业生涯也不过三十来年而已。可是,大多数人的三十年似乎并无太大改变和建树,而新加坡,已然超越自身、超越近邻,走出区域,走向世界,成为东南亚最强经济体,成为全世界人向往的“花园城市”和移民国度。挑战与奇迹,也许,正是新加坡的魅力!

新加坡真是一个非常适合City Walk的国度,值得探访的地方很多,且相对集中。从福康宁公园的一个步道口走下来,不经意间遇见了心心念念想要看的“最上镜”建筑——旧禧街警察局。

每次看图片时,都会被旧禧街警察局五彩斑斓的窗户吸引。其实,创意并不复杂高深,有时只需要一点点的改变而已。


建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睛点,反而大批量的开窗设计,还会让人有一丝密集恐惧症。但是,将这些临街的窗户刷上五颜六色的颜料,既有序又缤纷,瞬间,就会变得层次分明、灵动活泼。

再看看这个建筑之前的用途,竟然是个警察局!如此欢脱的氛围与严明的律法相联系,好像“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让人更加好奇和印象深刻。想知道那些每天板着脸的国家法制执行者在每次进出大楼的时候会不会也为这么明快的色彩而会心一笑呢。


街角的旧禧街警察局现在早已改做他用,却没有改变它的名字,每天依然吸引着潮水般的旅行者慕名而来。它已经不仅是一座建筑了,更成为了新加坡都市里的一道彩虹。

跑到旧禧街警察局马路对面,拍下建筑的全景,再转身便是新加坡曾经的生命之河——新加坡河。


无论是旧禧街警察局还是新加坡河,都不在规划中的行程内,它们是旅行送给我的惊喜遇见。

顺着河水的流向而行,来到克拉码头,这里曾是新加坡摆脱悲苦命运、借势腾飞的基石。凭栏远眺,让人很难不遥想起200多年前的那个改变新加坡命运的春天。一位叫斯坦福·莱佛士的英国人就是沿着眼前的这条河登陆新加坡的土地。那时新加坡还是无人问津的小渔村,而莱佛士从中却看到了无尽的财富。

莱佛士在此推行免税政策并设立自由港,很快,河口两岸开始建设起一排又一排的仓库,越来越多的商船被宽松的税务政策和商贸环境吸引,通过马六甲海峡沿新加坡河到达克拉码头登陆,借此,新加坡通过转口贸易积累起大量的资本。


在今天新加坡街头,有不少莱佛士的雕像,距离新加坡河不远的地方还建有一座非常豪华的莱佛士酒店,都是在纪念莱佛士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虽然斯坦福·莱佛士是英国殖民者,但是他看到了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渥,对发展贸易来说是天赐的优势。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到他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对商业贸易的重视。

新加坡借新加坡河走入历史舞台,同时,也让这条河不堪重负。100多年后,新加坡河已因为繁忙的交通量受到严重污染。直到20世纪末,在李光耀的主持下,开始了真正地对河水、河道的治理,经过10年的努力,才让绿色生态重回新加坡河。作为花园城市,新加坡河是绝对不能”缺席”的。

今天的克拉码头及新加坡河沿岸最具魅力的就是那一排又一排经过更新改造的仓库,它们“华丽转身”,由锈迹斑斑的危房成为时尚新潮的餐厅和咖啡馆,特别是在夜幕降临后,这里变为新加坡市中心最热闹的欢聚场所。还是那条河流,还是那些老房子,在人间烟火中续写着新加坡故事的新篇章。


动身启程去新加坡之前,就有传闻说鱼尾狮在维修,根本看不到。鱼尾狮雕像作为新加坡的地标,百年不遇维修一次,让我赶上了,实在有趣。新加坡的天气很是湿热,每天中午我都不得不回酒店避暑、小睡,睡醒后经过一番挣扎,还是起身,坚持去鱼尾狮公园。因为我知道,在大名鼎鼎的鱼尾狮雕像身后,还藏有一只mini版的娇小鱼尾狮,论及可爱程度,或许更胜一筹呢。

从明古连的酒店步行到鱼尾狮公园,先是在阿秋甜品店小坐,品尝了这家老店的招牌甜品杨枝甘露和黑芝麻糊,又途径莱佛士酒店门前,对这座欧式老派建筑风格酒店的设计称赞。走到临近鱼尾狮公园的地方,发现街边、广场上全是三五成群的人在围坐和聚会,正当我满心疑问地走入地下通道,才发现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看面孔应该是东南亚国家的人,越南、老挝、泰国人等等,看状态他们应该不是新加坡的居民,也许是来这个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打工的人。

他们席地而坐,聚餐、说笑,或干脆躺在角落里睡觉,说实话,我还是挺震惊的,在新加坡靠近滨海湾,算是最繁华的地方,竟然有如此规模的人聚集在此。作为外来打工者,或许他们也很难融入新加坡的主流世界,繁重的工作之余,也只有三五好友坐在一起,会友、谈心,在异国他乡找寻一些与社会的交集和存在感。

其实,我也有疑问,他们与其经常在此约见朋友,为什么不用宝贵的时间多学个新技能,哪怕只是多阅读一些书籍也好呀,只有提高自身价值,才能提高收入,让他们扭转打工者的身份,真正地留在且融入新加坡的主流世界。但是,我终究没有向任何人问出我的疑问,我想,世界太大了,人的经历、阅历千差万别,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可笑又无解的。


正当我还在脑中思索着这些打工者的生活处境时,天下起了雨,我向四周环顾,才发觉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走到鱼尾狮雕像身边了。果不其然,如传闻所说,鱼尾狮被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了。我倒是也不惋惜、不流连,直接转向雕像的身后,寻找“小鱼尾狮”。

鲜少有攻略或者游记中会提到这个“小鱼尾狮”,它被鱼尾狮雕像的光环淹没,其实,除了体积不同,两座雕像没有太大的差别,都将狮子和鱼的形象结合并卡通化,诉说着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新加坡也成“狮城”,传说是一位王子经过此地,看到了一个长相狮子一样的动物而得名,后人多有评论说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根本不会有狮子这种动物,因此,当年那位王子(如果真有那位王子的话)看到的应该是老虎。在我的心里,传说约等于戏说,我对这种传说和后人解读都只是随便听听,今人无法验证传说的真伪,难辨真假。

但经此传说,“狮城”便成为了新加坡的别名。至于鱼尾的形象,是在纪念新加坡曾经是个地处偏僻的小渔村,那是新加坡的起点。底部的“浪花”设计,讲述新加坡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借助临海的优势,逐“浪”拼搏的奋斗历程。鱼尾狮雕像的设计将新加坡的历史与发展融入其中,再以卡通化的形象呈现给世人,既新颖独特,又具有极大的亲和力。李光耀总理曾为鱼尾狮雕像的落成剪彩,而今天,鱼尾狮雕像也成为了新加坡的旅游标志,蜚声海外、深入人心。


说到新加坡的旅游,不得不提在鱼尾狮公园附近的滨海湾地区,那里是新加坡富足与繁华的成果,是依靠旅游吸金的主要区域。

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去金沙酒店,也有没到对岸的博物馆、名品店和滨海湾花园,只是站在“包裹”严实的鱼尾狮雕像旁边隔海向对岸眺望。想象着新加坡提供给旅游者的那种高端、奢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律法严苛,2024年春节还有去新加坡的旅行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调侃“第一批免签去新加坡的中产已破产”云云。其中主要表达新加坡的“规矩”太多,咱们国人过去旅游一个不小心就被罚款。新加坡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用严苛的律法重塑国民素质,增强不同种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与此同时,良好的素养和习惯也将新加坡打造成驰名内外的“花园城市”。

放眼世界,对于国土面积小的国家来说,旅游资源非常匮乏,想要发展观光业,吸引大量旅游者到访,就必须寻找并打造出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新加坡选择了“花园城市”。也就是就我初次来新加坡选择绿色生态主题的原因。

借由干净、整洁、花草繁茂的城市景观,引来潮水般的旅游团,酒店、餐厅,交通、各类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因旅游团的需求被建造和经营,观光业拉动需求与消费,经济被整体盘活。


除了法律严酷,另一个被网友们吐槽最多的就是新加坡的物价。我在新加坡购物的时候就简单粗暴地在新加坡元的基础上乘以5,换算成人民币,因此,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也着实地因高物价而肝儿颤。

不过,闲暇时我还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新加坡经济好,居民收入高,另一方面也许是通过高物价来筛选游客。毕竟新加坡面积不大,承接能力有限,如果旅游成本再不高,如何妥善安顿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观光客呢。以高消费为门槛,赚所谓的“富人”的钱,也是一种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模式。万花筒般的世界存在很多种旅游模式,新加坡走了一条“经济好-收入好-物价高-门槛高”的路线吧哈。


从鱼尾狮公园步行到达士岭组屋,我选择了一条能穿越新加坡CBD区的路线。CBD区是新加坡跻身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区,整个区域的一部分是建在填海造路的土地上,可见新加坡对发展国际金融业的迫切和决心。

对于开展国际金融业,新加坡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据所在地的时差,新加坡与伦敦、纽约等老牌“金融中心”在24小时全球金融业务营业中正好衔接。有没有发现,新加坡自身不畏难、谋发展,那些想发展就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也恰到好处地能与之匹配。真是自助者天助啊。


在CBD当天正是非工作日,街道上冷冷清清,一些做“打工人”生意的快餐店也都不营业了,真想见识一下工作日时这里人头攒动,大家步履匆匆的样子。

举起相机想拍下写字楼和天空的照片,才发现小小的取景器中竟然“挤”进来四五栋摩天大楼,密集而高耸的大厦是人们每天谋求生活的场所,叫它金融中心的时候,有一种豪迈和野望,但是,回到这小小的取景器中,我所感受到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普通人被局限在这促狭的空间,艰难谋生。

阴雨天气,配上颜色单调的大厦,让彩色拍摄在视觉上只呈现出了黑白色调。这正好就像我在CBD区楼下的连廊里步行时所感受到的那样,一面是国际金融的雄心,一面是普通打工人的艰辛,黑白分明。



组屋制度,一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项新加坡的住房制度。

组屋,类似我们的保障房制度,与高价的商品房相对应,专门给年收入低于某个数字的人提供的价格更优惠的住房。不过,新加坡的组屋也不想很多人想象中的谁都可以买,除了收入条件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约束条件,例如:年龄、婚姻情况等等。

对新加坡的组屋一直很好奇,无意中了解到新加坡最早期,也是最著名的达士岭组屋是可以登顶的,瞬间,我便将其列入行程。虽然不确定最终是否有时间亲临现场,但我会力促其实现。


达士岭组屋距离CBD区不远,但是其规模很大,N栋密集的高楼连接在一起,且售票口和入口只在其中一栋的一楼。到组屋群楼下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一直找不到售票口让我有点心烦意乱,正在这时,一个华人模样的男生迎面走来,我想都没想就直接开口用中文问路。幸好,我会说中文,告诉我在E栋的一层便可购票和领取门禁卡。

在新加坡旅行的几天从买饭、买票到租车、问路,都是用中文沟通,以至于当我把钱递给组屋售票处的印度裔小哥儿时,也自然而然地说中文。小哥儿先是一愣,然后摇头摆手地用英文告诉我,他不会中文,请我说英语。我和华先生面面相觑,顿时愣住了,10秒钟后才反应过来,我们在国外,不可能一直都用中文沟通。

直到我们乘坐电梯登顶时,还在谈笑此事,在国外旅行,居然把用中文沟通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说呀,去新加坡自由行,语言真的不是问题。


我们是晚上登顶达士岭组屋的,又在楼下转了两圈找不到入口,因此没有拍组屋本身的样子,不过,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达士岭组屋的照片,也不遗憾。倒是夜晚登顶,首先收获了CBD璀璨的灯光。

走出电梯口就看到了CBD的灯光,照片怎么也拍不出亲临现场、裸眼所见的耀眼与繁华,是活力,也是欲望,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矗立在这片灯火前凝神,CBD区聚集着新加坡最具财力的支柱型企业,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金融,万业之母,新加坡依靠资金的融通与流转赚取全球财富,从贫瘠弱小变为资本强国。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工业、农业、制造业都很难有所发展建树,对于没有土地的国家来说,科技、金融、旅游,这些依靠互联网、依靠借贷、依靠人气儿的生意才是扭转危困局面的最好出路。新加坡看懂了,且把握住了!


组屋的天台把每一栋楼都连接起来了,我环绕了一圈,用时将近30分钟,因为大,也因为我走得慢,想好好眺望一下远处的海港。虽然天已经黑了,但是海港的灯光向世界诉说,它依然还在忙碌着。把视线移向更远的地方,翻过一座凸起的小岛,就是马六甲海峡嘛,我不确定,但是,眼前的画面始终吸引着我无法移目。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和印尼共同管理着世界上最繁忙,也是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幸运的是,在狭长的马六甲海峡中,新加坡所占据和管辖的地方恰好吃水深、适合建设海港,也正因为此,新加坡从上世纪初直到今天,始终都在依靠新加坡港发展转口贸易。虽然转口贸易只是货物的中转站、船舶和人员的补给站,但是随着人、财、物的涌入,滚滚的财富也随之而来,为新加坡建设基础性设施、发展金融科技以及打造花园城市都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资金和可能性。

新加坡三日谈,在尾声总结的时候,其实,我想说的是,新加坡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短途旅行,我真正的收获是通过了解和观察新加坡的发展,从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都说旅行是为了回归,我想,这里所说的回归,也许就是回到自身、反思自身吧。

1965年,从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赶出联邦的那一年开始,这个资源匮乏、面积狭小、“恶邻”环绕的国家始终在兢兢业业地寻求生存和发展。有没有觉得,它就像我们一个个出生于毫无资源的原生家庭,也没有耀眼的学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懵懂的年纪被抛向现实社会的普通打工人呢,无依无靠、战战兢兢。

或许,你也是这样一个普通人,那何不从新加坡的发展中学点什么呢。面对窘迫现实、执行高强自律、深挖独特优势、借助金融科技,放眼全球、灵活务实、独步天下……这就是我理解中一个关于新加坡挑战与奇迹的故事。

都说新加坡的消费很高。其实,我一直觉得旅费这件事还是根据每个人对旅行的期待和目的,丰俭由人。

此行新加坡航空的往返机票是1700元,市中心地铁沿线的连锁酒店两晚人均不到900元,签证费300元(以后就可以省掉了),市内交通均搭乘地铁和公交车。一日三餐都选择在“遍地开花”的食阁解决,一餐人均30元左右就可以体验到地道的新加坡美食。最后就是景区门票,我设计的这条森系路线基本上都没有门票,属于自然绿色生态范儿哈。最后合计下来,人均3000多元,到新加坡度过一个小长假,在经济下行期,性价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省钱攻略
原则:主打一个消费降级,低成本出行,高性价比出游(也算呼应了可持续旅行的倡议吧哈)
✅非节假日期间新加坡航空可以刷到1千多元的往返机票
✅在食阁或小贩中心解决午餐和晚餐,尽量选择含早餐的酒店,或提前在超市自备早餐,新加坡的早餐店很少,网红的土司工坊价格较高
✅新加坡航空和国航有往返夜航的航班,可以省下住宿费
✅在机场可以办公交卡,各地铁站均可充值,尽量地铁和公交出行,新加坡的出租车很贵❗️另外公共交通可以直接刷visa卡
✅随身带个水杯,大街上常有直饮水
✅新加坡的住宿费很高,即便民宿和青旅的价格也高到令人震惊,基本都在千元以上,推荐市中心地铁沿线的快捷连锁酒店,性价比超高
✅免费景点有很多极具游览价值,一些门票很高的景点性价比反而不高
✅随身带☔️


日均2万步+的足迹👣导览
原则:找寻绿色空间、主打森系景点、兼顾时代繁华

D1:清早抵达新加坡,福康宁公园-克拉码头(新加坡河)-南部山脊-牛车水
D2:  乌敏岛-鱼尾狮公园(远观金沙酒店)-CBD区-达士岭组屋
D3:新加坡植物园-樟宜机场雨漩涡

从北京到新加坡旅行,最节省时间和金钱的方式就是搭乘国航或者新加坡航空的飞机,六个小时的航程,经过一夜,清晨抵达新加坡。因为是夜航的缘故嘛,价格比转机航班贵不了多少。避免转机之苦,节省住宿费用,清晨抵达即可开始行程,且效率更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晚上要住在飞机上,只能放弃住宿的舒适度。


住在市中心一直是我选择酒店的原则,这次也不例外。我住在了明古连地铁站旁边的宜必思连锁酒店。

这个酒店的优点可太多了,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出行都很方便;酒店含丰富的中西式早餐,对于早餐店少且消费高的新加坡来说,既可以节省寻找早餐店的精力,又可以享受到多样美味;酒店一层有个7-11,可以解决大部分必需品的补给;最后,就是酒店价格,在对比了动辄千元以上的酒店和近千元的民宿后,宜必思含税每晚不到900元,真是太具有吸引力了。


🍜美食推荐
新加坡美食融合了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等饮食文化和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呈现。大街小巷遍布着很多食阁,有些藏在居民区,需要提前做一些攻略。食阁内的餐食量都不大,对食量小的女生应该刚刚好,对男生来说实在是需要double。




🌹天天海南鸡饭
无法形容的美味,只能说对不太喜欢南方菜的我来说都赞不绝口

🌹豆花和酸柑汁
每个食阁基本都会有一个摊位是卖豆花或酸柑汁的,清爽解腻,适合抵御东南亚的暑热

🌹鱼丸汤
手打鱼丸细腻和弹牙,搭配鲜汤和面线,是“中国胃”最好的慰籍

🌹沙叻
马来美味的代表,微辣有椰奶香,可以搭配米线

🌹阿秋糖水
非常出名的甜水老铺,杨枝甘露、红豆沙、黑芝麻糊这些传统甜品值得尝试

🌹印度菜
每个食阁中都有印度菜档口,口味丰富的咖喱值得体验,一份荤素搭配的套餐足够两个人食用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新加坡对华免签了!

我听说以前新加坡签证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是一个女生单独出行,很大概率会被拒签。看来,时代不同了,连新加坡都需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期,更开放一点、更热情一点。不过,以新加坡行事灵活又务实的风格,这种转变是意料之中。

我去新加坡的时候还需要办理签证,从XC网上花费300元签证费,也算对时代变迁的一份见证吧。

新加坡与中国没有时差。省掉多少算时差与倒时差的麻烦呀!

我是在北京兑换的新加坡元,首推中国银行或者工商银行,兑换的币种会比较全。汇率是1新加坡元=5.35人民币,汇率随时变动,出行前做好确认。基本上在新加坡付款时就简单粗暴地乘以5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