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霞光落海滩 梦幻月光映海面 (汕尾 厦门 霞浦海岸行)

作者:月色朦胧FOTO 显示图片

那些年身体好、有时间,正沉浸于摄影的热度里,一边游走各地欣赏美景,一边拍摄照片留存记忆。

借厦深铁路于2013年12月28日全线通车运营之际,2014年5月从广东汕尾出发,与朋友相约享用这条便捷快速通道,一个从北京南下、另一个从深圳东向汇聚于福建厦门,开始我们厦门鼓浪屿和霞浦追寻梦幻海滩的摄影之旅。



大交通:
汕尾~厦门,动车约2.5小时
厦门~霞浦,动车约2.5小时
福鼎~北京,动车约9时47分






厦门鼓浪屿海岸





霞浦下青山特大桥






霞浦小皓海滩




霞浦杨家溪大榕树





霞浦沙江S湾





福鼎八尺门围网




宁德七都甲骨文





霞浦东壁海滩

早些年广东汕头很出名,而汕尾却不知名,那是因为汕头是一个地级市,而且还是改革开放首批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之一。而那时的汕尾默默无名,只是夹在深圳和汕头两个特区中间的一个小渔村,实际是一个不亚于北方县城的一个镇。


汕尾品清湖

1986年初,我首次从广州去汕尾,交通方式是长途公共汽车,道路状况是弯弯曲曲的普通国道。车辆穿过平原、越过山区、路过海湾、坎坎坷坷七八个小时才到达。虽然路途辛苦,但风景优美,看着绿树掩映中白墙霉黑的民居,田野中不时飞起的白鹭,植被茂密的丘陵和白云缠腰的高山峻岭,不禁感叹粤东这个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之一。虽然汕尾不出名,但海陆丰农民起义却很有名(熟读《毛选》的一代人都能在毛泽东选集中找到),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当路过今日鲘门镇时,太阳照耀下的海面出现在右侧,波光涟涟,耀人眼目。一路青山绿水突然改变成大海波涛,不免令人兴奋。第一次去汕尾看海印象颇深,退潮后的海滩(品清湖岸)布满海菜,西南面远方一道金色的沙坝令人称奇并深深印入脑海。

🌞   🌖  🌗  🌘  🌑  🌒  🌓  🌔  🌞

时光荏苒,光阴如箭,当这次再来汕尾已是20多年后,小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南方沿海一座新兴的地级市。



汕尾拥有455.2公里的海岸线,是广东省海岸长度第二位的市,境内有881个岛屿,是广东省海岛最多的市,又拥有我国大陆最大滨海潟湖品清湖。汕尾还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诞生地。红海湾、红土地、蓝色海洋、绿色岛屿,汇聚成美丽的海滨风光,加上诱人的海鲜,独特的民俗文化,汕尾成为一个景观多样的海滨旅游城市。


汕尾是全国6个特级渔港之一,每年春节及休渔季,品清湖内泊满渔船,渔民们以船为家,在船上生活,而每年开渔季万船竞发奔向大洋,场面蔚为壮观。


休渔期渔民们将船连成一排搭成通道,便于各船之间通行交流,甚至还在渔排上搭建房子,建立小卖部等生活设施,仿佛如陆地上生活一般便利。


沿着汕尾大道走向尽头,便是汕尾海港,客轮码头、渔船码头、游船码头沿海岸线铺开,对面一道金黄色的沙舌再次映入眼帘。这是一条天然形成的沙坝~沙舌半岛,长1850米,宽85米(网上有人说是人工筑就而成,实则为天然形成、人工筑固而已,同时进行了绿化美化)。现在的沙舌岛是在汕尾港外的一条狭长的绿洲,汕尾人一般简称为“沙舌尾”,是构成汕尾港可遮风挡浪的天然屏障,外面连接着浩瀚的太平洋,阻挡住外海的波涛汹涌,在内港形成风平浪静的水面,因而形成汕尾优质的港口资源。


沙舌岛是属于汕尾市新港街道新港村辖下,位于城区对面海上,坐渡轮约十几分钟就可到达,而开车则要环绕品清湖一圈才能到达。


沙舌岛风光秀丽,海滩秀美,夕阳西下,落日生辉,是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汕尾看海上日出日落的绝佳地方。


虽然30多年对蔚蓝大海上的一抹金色沙线印象颇深,但前前后后去了十几次汕尾,远远地看着它由金黄变成墨绿,至今也没上岛一游,下次再去一定要上岛。(两拼图来自网络)

汕尾品清湖实际上是一个小山包环绕的内海,地理学上的潟(xì)湖,也就是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位于汕尾市中心城区。品清湖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有名的自然潟湖。成因是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潟湖”。品清湖南面是构成汕尾港屏障的大沙坝著名“海上沙舌”和浩瀚的太平洋。


品清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天然避风良港、是重要的渔业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是汕尾港“生命湖”、被誉为汕尾“母亲湖”。是中国大陆第一大潟湖、中国第二大潟湖、亚洲第二大潟湖。


品清湖的水为海水和汇入的河水,湖面随着大海的潮汐也有升高降低,湖岸也会随之裸露或淹没一部分。但是现在的品清湖岸却没有潮涨潮落、只有轻微的水位高低变化。原因是在靠近城区的湖岸建起了沿海绿道公园等城市设施,天然形成的湖岸已难见踪迹。



现在的品清湖水质良好,各种水鸟在此栖息。汕尾市民于茶余饭后、健身休闲来往于品清湖畔的沿海观光步道,真是有福了

从汕尾海港沿海岸向东,来到汕尾凤山祖庙旅游区。景区主建筑由凤山公园、凤山祖庙、凤仪台妈祖(天后圣母)石像三大部分组成。


凤山上高大的妈祖石雕像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妈祖石雕像。凤山景区不仅是汕尾市著名的风景区,也是粤东地区百姓尤其是沿海渔民朝拜妈祖的地方。



凤山妈祖广场一角。
凤山妈祖广场位于凤山与品清湖之间,是汕尾市民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广场,曾开过多场大型演唱会。



沿着品清湖边继续向东,是汕尾新城区发展的方向,沿岸是崭新的小区楼群、商场超市。多次来往汕尾,但每次都只游览一小部分,希望有机会对汕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在广东汕尾过一个夏天般火热的春节》@https://imfw.cn/l/306345497

乘上动车从汕尾到福建省厦门市只需两个多小时,5月14日我轻轻松松来到厦门,与北京南下的同伴汇合。因从前游玩过厦门市区的部分景点,所以此行目的地就集中在鼓浪屿,两天两晚游走于鼓浪屿本岛,用11号量遍全岛。


我们当年从火车站乘公交🚌晃晃悠悠来到中山路对面厦门轮渡码头。花8元钱乘上轮渡,没十来分钟就登上了大名鼎鼎的鼓浪屿钢琴码头。钢琴码头下船向左不远就到达了提前预订的酒店,酒店位于鼓浪屿东南,且不用提行李爬坡,步行约三五分钟就到。酒店条件一般,是一层的平房小院,想必现在早已升级换代了。5月的鼓浪屿已经湿热,白天都在30度以上,好在标间内空调洗浴还好用。



鼓浪屿钢琴码头(上图灰色高楼右下的白色建筑是钢琴码头),是鼓浪屿岛上最有历史的码头,历史上常用作倒卖华工的所谓“猪仔码头”。1976年新修建成外观为白色钢琴造型的新码头,2012年随客流量增加而扩建成现在的模样,成为鼓浪屿琴岛的象征。


为保障鼓浪屿岛上市民的正常交通,现在只有厦门市民或持有厦门社保的人员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搭乘鼓浪屿钢琴码头到厦门轮渡码头1号厅。而游客只能于晚上才能利用轮渡码头来往于鼓浪屿三丘田码头和钢琴码头登岛。


在船上回看厦门市区,只见高楼林立,船来船往,要不是小船和海面上的几块大石头,恍惚似又看到了美国波士顿海岸。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是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建。皓月园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


园内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有郑成功身高10倍的郑成功雕像。


皓月园距离厦门本岛很近,是观看拍摄金茂双子楼的地方,也是回看厦门闹市区高楼大厦的好地方。



📢经过两天两夜的实地探查,鼓浪屿著名的风景名胜主要位于岛的东侧、南侧和西南,岛北以燕尾山生态公园树木花草为主。因岛上温度较高,我们在一早一晚出门观景,中午前后酷热时段在酒店避暑休息,重点介绍两条到达岛西观看日落的免费线路。

鼓浪屿听涛崖位于岛的西侧偏南,海滩以礁石为主,建有海边观景栈道,是晚饭后休闲散步、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这是一个一般游人很少到达的地方,只有居住在岛上或刻意要观看鼓浪屿日落的游客才会倾心寻找的地方。



上岛第一天的傍晚,我们从居住的酒店出发,沿复兴路向西~中华路~港后路,路过林巧稚故居、鼓浪屿干部疗养院、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沙滩等,沿鼓声路转角后到达听涛崖。这是一条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海景为一线景观丰富的线路。


到达听涛崖就开始有大美的晚霞景观可看可拍,听涛崖附近可以变换着前景拍摄美丽的海滨日落。遥望海面对岸的厦门集装箱码头和水面一艘艘随波荡漾的小艇,享受鼓浪屿丰富前景的海边日落,比仅一片水面的海上日落要美多了。




听涛崖下方的海边栈道,边走边观赏日落晚霞,美美哒!






这里人少景美,拍摄和欣赏风景的好地方。











随着晚霞消散,夜幕降临,海边的风景也在变化,渐渐有暖渐冷,画风转变。


这里继续向北就是鼓浪屿第二大沙滩~美华沙滩。

回程边走边拍,港仔后海浴场位于鼓浪屿的正南方海滨,菽庄花园旁边,有一片鼓浪屿最大的平缓沙滩。




此时恰逢圆月初上,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平静的水面上,远处的厦门双子座高楼耸立,鼓浪屿一角华灯灿烂,勾勒出一幅鼓浪屿月夜的岁月静好画面。





菽庄花园附近有着鼓浪屿最灿烂的夜景

在沿海路向北拐角处,有一座灯塔,一闪一闪的灯光,在夜晚看上去格外醒目,指引着来往的船舶。对面的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透过蒙蒙水雾,显示出一派繁忙热烈的气氛,隐约中一艘大船正在装卸货物。






菽庄花园是鼓浪屿著名的收费景点,面积不大,其最大特色是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



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




日光岩是鼓浪屿全岛的制高点,海拔92.68米,为一块40多米高的巨大花岗岩,经长年风吹雨淋,变得光滑、挺拔,岩顶有可以登顶的平台,能远眺全岛风光,是收费景区。


夜色中的日光岩高高矗立,是鼓浪屿不可忽视的地标。





景区内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郁,极具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日光岩寺、郑成功纪念馆等人文胜景。











第二天傍晚,匆忙走在白天探好的线路上。从居住地出发,经龙山洞隧道到达内厝澳路,再继续向西到达内厝澳码头附近的沙滩线路。线路从龙山洞中横穿鼓浪屿中心区域。


龙山洞本为鼓浪屿上最长的隧道,全长426米,是连接鼓浪屿东部的三丘田码头和西部的内厝奥码头免费的便捷通道,从洞中横穿鼓浪屿免去了曲折爬坡绕远的地面道路。行人进入洞内顿感清凉舒适,仿佛脱离岛上湿热环境,进入了一个舒爽的世界,来鼓浪屿不妨体验一下。


这里是鼓浪屿的正西方,退潮的滩涂上反射着晚霞的光芒,一个个类似江南的乌篷船搁浅在海滩,成为鼓浪屿原始而特色的海岸前景。


前面的海峡是航线,不时有大型客货轮通过,在一人独享的安静海滩上,看夕阳缓缓下降,看轮船来来往往,吹拂着温柔的海风,有别于匆匆忙忙的旅游。





这边的摄影前景相比听涛崖稍显单一。

鼓浪屿全岛禁止车辆行驶,游人必须安步当车,岛上的道路狭窄而有坡度,相对而言,岛东南西道路相对平缓,岛中心方向相对坡度较大。


岛上的建筑各具特色,造型多样,往往不起眼的一个建筑就容纳了满满的历史,也许是某个明人居住过的地方,或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因为我偏爱视野开阔的风景,所以没有更多拍摄这些建筑,想想有点小遗憾。



上岛当天就开始探查鼓浪屿全貌。
鼓浪屿最热闹的一条街,蛋满灌、老人海蛎煎、叶氏麻薯、闽南肠粉、小敏沙茶面等,都是地道的闽南美食。小逛中吃吃喝喝等待傍晚来临。

霞浦素有“中国滨海摄影基地”之称,是许多摄影发烧友必去的天堂,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海岸滩涂,有勤劳勇敢在海岸劳作的人民,有海边隆起的山坡形成的天然观景台,有海水养殖设施构成的壮观场景,还有老树民风畲族村庄的古老风貌。这一切构成霞浦摄影的多种元素。加之霞浦人灵活的头脑和成熟的摄影旅游一条龙服务,使得霞浦摄影品牌名声遐迩。


我们当年在网上找了一家霞浦的摄影地接团,报价是五天全包,商务连锁酒店双标每人1800多、普通酒店1500多。电话联系后确定参团,人到付款。
摄影团由两位老师组建,他们对线路景点及大海潮汐情况烂熟于心,全程安排除了天气不可控之外,其余吃住行摄团员们都非常满意。


霞浦观景摄影,除了其他地区的日出日落、天阴天晴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要考虑大海潮汐因素。大自然的潮汐作用让滩涂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霞浦沙江的 S 湾,也只有在没有退潮或者说涨潮海水淹没的时候船只才能在航道中穿梭,呈现出动静相宜和动感之美。八尺门围网也需要有海水的画面才显优美;而小皓、东壁、七都滩涂等,当海水退潮时,才是欣赏和拍摄的最佳时期。所以,当地有经验的摄影领队(摄导)是需要的。


我们在霞浦的具体摄影行程:
1D 上午到达,下午拍织鱼网,小皓东(阴)。
2D 馒头山日出(阴),东安渔排(阴),下午半月里畲族村(雨)。
3D 北岐日出(浓雾),沙江S湾,下午小皓西
,东壁。
4D 上午杨家溪(雨),下午七都甲骨文。
5D 晨下青山大桥,杨家溪,下午八尺门围网,小皓东。
五月天气不给力,五天中,前四天为阴雨雾天,第五天晴天间多云,天公配合才有一些可看的美图。


小皓是是霞浦最著名的摄影创作基地,距离县城中心约18公里。这里的海岸是平缓的沙滩,沙滩东西两岸隆起的山包和礁石成为天然的观景台。


在太阳光这个魔术手的照耀下,退潮后的沙滩奇妙无比,居高临下观看沙滩色彩深浅不一,纹理线条曲折柔美;在蓝天白云彩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调,于是这里的沙滩被称为“五彩滩”。


在我们第三次来到小皓观景台时,终于天公不负有心人,五彩海滩现身画面。退潮后的沙滩也变得晶莹闪烁、金光耀目。



每次潮汐过后就变换出新的曲折水道,远远看去仿佛是一条条灵动的小河,退潮的沙滩上渔民在上面劳作,赶海、捞鱼苗等场景是金色沙滩上的最好点缀,



渔民拿着大簸萁状的鱼网,在退潮的浅海里铲来铲去,捕捞海货,不亲临现场真没见过这种捕捞方式。






海岸一角用于养殖的网笼、竹竿也是小皓沙滩的风景组成。









沙滩上散落的渔网、搁浅的小船的海岸风景。



海水中悬挂在竹竿上晾晒的海带。





人鸟共享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海滩。




海面上飞舞着成群的白鹭。






海面上海岸旁,一大群白鹭欢快飞翔;海水里沙滩上,鱼虾游荡,成为鸟口美食。此处赘述一下,我在霞浦没拍到的最遗憾的一景。每天我们乘车出入霞浦县城,在路口一片树林上,总有一群洁白的白鹭在树梢上休憩玩耍,它们头后翘起的羽毛,格外可爱,总想抽空过来专门拍摄这些白鹭,可每天收工后实在太累,错过了机会,成为此行最遗憾的记忆。



在山上观景台居高临下拍摄小皓沙滩,必须用200-300毫米以上长焦镜头,否则沙滩上的人物就极其渺小。第一次在东侧观景台上等候了半下午一直不见太阳露头,只有最后一天第三次再来补拍小皓,终于等来仅仅十几分钟的太阳光,有光的沙滩顿时变的金色一片,一切也显得鲜活起来。



第二次来小皓同样是阴天,在西侧的礁石和沙滩上近距离拍摄,金黄沙滩上黑色的礁石、条状的纹理,赶海的渔民,飞翔的白鹭,晾晒的竹竿,以及海边渔民的房子,无不成为拍摄的元素。









收获的肥美的大海带足够吃几顿的,小桶里是赶海所得的鱼虾。


游客捡到的小螃蟹。






第一次上小皓东观景台,半个下午没等到一丝光线,拍摄的画面平淡无奇,毫无立体感,但是观景台边野生的莓果却招人喜爱。

霞浦是著名的摄影基地,除了自然的滩涂和渔民们的劳动场景外,也是专门为摄影产业而发展起来的摆拍基地,杨家溪就是霞浦摆拍的鼻祖。杨家溪榕树下的“水牛摆拍”是霞浦摆拍生意最早开始的地方。从十多年前起,这里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上演农夫在烟雾中牵着耕牛劳作的场面。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和人们休闲假日的增多,摄影成为一种大众消费,成为和旅游并列的休闲产业之一。摄影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为了获奖,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演变为一种精神享受,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后期制作,享受随时可以回看美图美景的过程。所以霞浦摄影产业的发展壮大是顺应社会潮流的结果。

第一次去杨家溪,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小雨绵绵,不得不身穿雨衣打着雨伞拍照,因为没有阳光,明知不可出现丁达尔光束,也就随意拍了几张。












采摘满满两筐枇杷挑着途经大榕树的村民,抢拍



五月的杨家溪,正是枇杷成熟采摘季节,上图后面的一片树林就是密密匝匝的枇杷园,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我们第三次从杨家溪离开时买了一些带回北京,树上熟的枇杷果然味道鲜美。


我和大榕树


霞浦的最后一日摄影行程终于迎来了阳光,不甘心的我们再一次奔赴杨家溪,为的是那一缕缕丁达尔光下的大榕树








模特和挑着刚采摘的枇杷的村民。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拍到了那束光

东壁依山临海,视野开阔,是拍日落的理想景点。退潮沙滩上,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小溪流从中穿过,冲刷岀一片复杂多变的纹理,柔美的线条在日落的余辉下呈现出金灿灿的色调,给多彩的沙滩增添几多生机。东壁的摄影点不仅能拍到气势恢宏的日落,也能拍到渔民捕鱼织网的场景,更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优美线条。


我们当年来到东壁摄影点,还只是一个很原始的小块土地作为观景台,高高在上,左侧有山岩遮挡,公路桥已搭好桥墩,桥面搭了一半,当时心想,这桥一修该影响摄影拍摄了



其实不然,现在这座桥修好后,成了一个视野开阔的摄影平台,或左或右均有可观的视野,并且距离海滩更近,对长焦镜头的要求也不那么苛刻了。而原来的摄影平台不仅视角非常局限,还必须200毫米以上长焦才好应对。








只是我们这次没有遇到好的光线,没拍出更出彩的照片。


每当日落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向海滩,此时的海滩是最美的。可惜随着云层加厚,一点仅存的太阳光也渐渐逝去,我们只好提前收工。

下青山特大桥位于盐田乡浒屿澳,距离霞浦县城29公里,距离盐田乡11公里。是一个非常便利就能够到达的摄影点。桥下的水面上排布着大面积的鱼排和房屋,是霞浦另外一处水上人家聚集地。大桥就是一个极佳的摄影平台。


这里是一个全时段的摄影拍摄点,夜晚观赏海上渔耕近景和点点渔火,以日出日落前后时段拍摄最佳。


我们于凌晨天色未明时到达这里,在黎明前的蓝光下拍摄仅有的一扇亮灯的渔家水上房屋。


天色微明时的场景。


早起勤劳的渔工。



起床梳头的女主人。
海上水汽较大,太阳并未在水面升起,而是在高出水面的云端露出了金黄的笑脸,几天来我们终于迎来霞浦的朝阳。


这朝霞如此绚烂美丽,水面上布满海上养殖的浮标,小船在其中穿梭,犹如农民在自己的田野里劳作,展现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海上渔耕图。





水面倒映着天空诧紫嫣红,随着太阳升高天空渐渐变换成五彩缤纷、云霞飞洒,海天同灿烂。








云霞淡去后的清爽蓝天,使得海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让人的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变得清爽而欢乐。



又见晒海带。趁着好天气,我们要多跑几个点,很快离开了这里。


这是又一处消逝的景观。八尺门围网位于福鼎市江边村、福鼎市城南几公里处。围网原本是海边渔民进行围网养殖鱼蟹的一种方式,海边的渔民,根据大海的潮汐,在家附近海边用竹竿撑起纱网围成圈,圈养鱼和螃蟹等。



传统的围网养殖在很多地方都已消失,2013年这种行将消失的劳作方式却因摄影师的发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名噪一时。但好景不长,随着城市扩张、房地产开发加速,填海造地、围海造田已成趋势。现在的八尺门围网这一景观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霞浦摄影项目中一处消失的景观。



渔民们随意在滩涂上摆出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迥异的围网,黄绿相间,造型多变,无序之中见有序,为平淡无奇的内海面增添了色彩,汇聚成一幅令人赞美的抽象画,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又衍生出一幅幅的水墨画、山水图。












围江馒头山,周边有一大片平坦的滩涂,每天黎明前后东方天空变幻的晨光倒映在海滩,是馒头山为主体的周围滩涂大放异彩的时段。可惜我们赶上了阴天,完全没有日出的晨光色彩,只见天空和海面由暗转明,起早劳作的人们划着小船忙来忙去,也是别有一番景象在眼前。


通往馒头山的路是一条神奇的路,涨潮时淹没在海水之下,而退潮后又裸露于滩涂之上,便于人们行走。






海岸滩涂旁,渔民房顶上,汇集而来身着五彩斑斓服装的摄影人,这些人成了灰暗风景中的点缀。

沙江的海面上,一根根竹竿排成了一个大大的S湾,渔船在这湾道中蜿蜒穿行。众多插在滩涂上的竹杆形成的优美线条错落有致,每当海带收获季节,竹杆上挂满晾晒的海带,渔民驾着小船在S形水道上穿梭忙碌,此景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滩涂风光画。


阴天的沙江S湾看上去只有黑白两色,仅能拍出水墨画般的画面,要不是等来穿行于水道的小船,显得过于单调。


所以利用后期手法改变画面的色彩,使画面看上去更加赏心悦目。但这种需要天时地利的画面仅凭一次霞浦之行是很难捕捉到的。






沙江的S湾固然是风景中的极品,但是站在学校高高的楼顶上,环顾周边风景无限。若能赶上日出霞光会更美。


晨雾消散,远山再现,一天中风云变幻,时阴时晴,沙江镇的风景也随天而变,站在楼顶环顾,领略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晨雾渐渐消散,远山白云映入眼帘,一群鸽子在滩涂上方飞来飞去,使这静静的海岸显露生机。密密麻麻的竹竿森林是沙江镇居民的劳动成果,每当11月份海带丰收季节,上面挂满了海带随风摇曳,逆光下透出明亮的光芒,而此时的沙江镇会彰显出另外的风采。



沙江老镇中心老式围屋黑色屋顶构成的老建筑群,彰显了海岸滩涂水乡的特色,宛若江南又别于江南,突出了霞浦滩涂海岸的民俗风情。


只可惜在老镇周边新盖起的水泥板砖楼毫无美感之言,完全丧失了闽南民居特色,突兀在画面里,让人欲除而不能


这也是一处消失的景观,比八尺门围网消失的还早。七都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七都镇,这里曾经有一处奇特的滩涂美景。渔民种植蛏子在海滩上拢起了一条条直的或弯的堤坝,这些堤坝从高处俯瞰组成了令人称奇的图案,这些图案涨潮时如迷一样地藏在海水之下,当潮水退去这些堤坝组成的图案像重新发现的甲骨文一样展现在人们眼前,摄影人称之为海上甲骨文。




这是被称为芭蕉扇的景观,是七都海上甲骨文的标志景观之一, 一条条放射状的垄坝,组成一个平铺在水面上的芭蕉扇,圆弧状的外沿和下端深处的扇柄尤为逼真。




这是七都海上甲骨文另一著名标志景观,随着潮水退去垄坝组成的一条大鱼赫然显示,鱼头上鱼嘴鱼眼形象逼真,大半个鱼身子也显露无遗,只可惜没有鱼尾部分。当初这里的渔民在造垄坝时,可能也没想到会组成这么有趣的图案






2014年随着宁德七都滩涂的开发,这片美丽的滩涂变成了工地,随后逐渐将纳入城市的范畴。七都甲骨文因摄影而成名,遗憾的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的绝佳美景没有能够作为遗产保护下来,不能被更多的人们观赏赞叹。好在我去的早,我看见了,我有幸拍下了滩涂上的一条“大鱼”和一个巨大的“芭蕉扇”,只是那时扇柄已被建筑工地破坏。



山上花鸟,随手拈来。

东安渔排是霞浦最集中、场面最宏大的海上养殖基地,有"海上威尼斯"之称,数十万个油桶和数百个小木屋组成的海上渔排,过万人生活、工作在这里,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镇。这里是我国海上水产培植养育生产基地,每天有大量水产品供应我国居民生活所需。
我们乘坐的渡船穿梭在水道之中,犹如穿梭在城市的街巷里,旁边是密集的养殖设施和高起的水上房屋,据说这座水上城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最佳拍摄地点:东安的小山包上或油菜屿。


东安岛海域,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得天独厚的葫芦形的港湾,使之成为天然避风港,非常适宜发展海上养殖业,因而被当地人地誉为"聚宝盆"。



去东安岛可以往返搭摆渡船到东安渡口,再经过一个水坝、沿山边小道爬上山到拍摄点。去油菜屿,则需要包一个船往返。


渔排上已经建起小超市、小饭馆、卫生所及淡水引流设施,还有水上派出所,能够满足渔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政府部门对鱼排和房屋进行编号,他们来往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穿梭于渔排水道间的渔船。


这里东靠东吾洋,西临官井洋,洋中风恬浪静,水质洁净,盛产大黄鱼、鲍鱼、海参、大虾、蛤蜊、海带等海产,有"天然鱼库"之称。















满满一船海带在水道上行驶。






拍摄结束下山途中留个影。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大海起波澜,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一曲老歌萦绕在耳边


在霞浦确实遇到织鱼网的渔民,有男有女,都不像是小姑娘,不是在沙滩旁,而是在马路边。


作为渔民真实的劳动场景,拍下来就是记录历史、记录生活、记录一个时代的瞬间。







畲族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仅闽东地区畲族人口就有18万,约占畲族总人口的40%,霞浦县名列第二位。霞浦有三个畲族自治乡,盐田乡、崇儒乡、水门乡。


霞浦的白露坑村半月里自然村现存畲族古迹很多,至今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占地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古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且存文物颇丰。从清代秀才帽、手抄本、婚嫁头饰、文书武具、祭祀法器、牌匾楹联到青花瓷瓮、琴桌案几、橱柜碗筷、绣花钱袋等生活用品,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它对研究畲民族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白露坑村半月里自然村。


霞浦畲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大都杂散在山区或者半山区的的汉族村落中。


畲族人爱戏,传说畲族人雷海青,能编会演、还善吹笛子、弹琵琶、技艺超群,一次进京演戏,声震京城、被唐明皇召宫演出、受皇帝赏识,就此雷海青被封为“戏状元”“五品乐官″、“田公元帅“等、因此、畲人对戏剧十分厚爱、称“戏祖宗”为“元帅爷”。



畲族男子着装一般与当地的汉族无异,但妇女还保持着民族特征,即头发向上梳圈,用红头绳梳成发髻直盘头顶。年轻妇女头上都有豪猪针,吊大耳环,戴银手镯。已婚妇女头发顶横一根银簪,未婚少女头上没有插银簪,以一根红线缠在右额前头的头发上以示区别。而现在的年轻妇女也甚少着民族服饰,现存的老年妇女已经像文物一样的存在。


用照片留存历史记忆,用照片留住一个民族的传统生活民俗。




传统畲族家庭生火烧饭的场景。









畲族民居局部。


日常劳作之一。







霞浦畲民多信佛教,农历初一、十五早晚烧香拜佛。




村口的大榕树广场是畲族村民文化活动聚集场地。

北岐距离霞浦县城东五公里,200多户人家,面临海洋,是有名的紫菜养殖场,村民以从事海产品养殖和远海捕捞为业,收入颇丰。这里有渔港,有肥沃的滩涂,也有壮阔的海面。是霞浦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天色不亮,就乘车出发,在车上等了半个多小时,浓雾弥漫,没有散开的一点意思,只好打道回府。遗憾未曾谋面的北岐海湾。

🚅  🚆  🚅  🚆 🚅  🚆  🚅  🚆  🚅

5月21日我们在福鼎乘上开往北京南的动车,结束本次广东汕尾和福建厦门、宁德的海岸之旅。

在宁德,虽然多数天公不作美,但霞浦的摄影之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下了满屏美图。霞浦的摄影地接团队也给我们留下好印象,霞浦摄影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