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塔川和篁岭三日游

作者:花飞春梦 显示图片

山河忽晚,人间已秋,为了寻找秋天的童话,看了马蜂窝好多蜂友的游记和笔记,最终选择这个徽州、塔川和篁岭三日游。
第一天:塔川看秋、徽州宏村。
第二天:篁岭赏秋、石门山大峡谷、月亮湾漂流、婺源梦里老家。
第三天:上午桃园豸峰古村,下午返程。


一、第一站去离宏村不到40分钟的塔川,也是去宏村的必经之路。秋季来这里徒步,将双脚放在地狱,将眼睛搁在天堂,十步一景,五步一画。



塔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中,此为“塔”字而来。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村子带来无穷的灵气,此为“川”的由来,合起来为塔川。



塔川以秋色出名,漫山遍野的乌桕树由绿、黄、红色彩斑澜,再加上白墙黑瓦的小村子,当炊烟袅袅时,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吸引着摄影爱好者们流连往返。




古香古色的村落、五彩斑斓的彩林、诗意朦胧的薄雾,组成了徽州最美的秋色,而这条徽州小环线,更是串起了徽州的所有精髓。






二、有一个地方,它有个美丽诗意的名字叫徽州。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无论白天黑夜,徽州都像是一副恬淡的水墨画。
一石一瓦,一草一木,一溪一潭......无论堆砌多少辞藻,也无法完整表达徽派建筑的意境。


在徽州,有着中国最水墨般的山水画卷,一梦徽州山水路,胜却人间无数。


画里水乡——宏村,水,一直是宏村灵气所在。你无需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无数如虹的拱桥与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不知从这里启蒙了多少著名的学者,侧耳倾听,曾经朗朗的读书声似乎还萦绕在耳旁。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直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粉墙、黛瓦、马头墙…… 每个来到宏村的人都有自己对它的解读。


在徽州,有着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古村落,村村是画,步步皆景。




曾经,多少路过此地的文人墨客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到哪里终。如今,很多游人不远千里来到徽州,不只是为了风景,更是一种情怀,重拾被商业化冲淡的古镇情怀。


1、南湖,宏村最美的地方是哪里?有人认为是月沼,更多人认为是南湖。相对来说,南湖的视野更加开阔,景色层次感更丰富。


站在南湖岸边,连绵远山, 雅致的徽派民居、春绿夏红秋黄的荷叶、蓝天白云的倒影、随意畅游的鸭子构成一幅唯美美的乡村水墨画图,如果没有南湖的点缀,宏村就和其他徽州乡村一样,虽然雅致,但不是最美的那一个徽派古村。



绿水萦绕白墙,红花洒落青瓦,站在堤岸边看去,硕大的湖面似一块一尘不染的明镜。湖对岸白墙黑瓦低矮的老屋错落有致地挨在一起,远看仿佛是连排地凭空悬浮于湖水之上,与自己的倒影互相重合。天上没有云彩,淡淡的蓝,没有一丝皱褶地印在镜中——似墨写意,只要是见过此景的人,都会不由得赞叹,真不愧为“中国画里水乡”。


清澈的湖水倒映着两旁斑斓的秋色,远远望去,如梦如幻。


宏村始建于南宋,目前为世界文化遗产,月沼是较早期的景观,南湖是明朝万历年间才开挖的人工湖。宏村人在建村挖湖、挖水塘方面虽然充分考虑风水格局,不过最初并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是为了解决本村人的生活及农事用水问题。无论是月沼还是宏村,本质上都是蓄水池。


“花月南湖画不及,穹蓝云浮入镜来。”


2、南湖上的画桥,画桥坐落于南湖中间,南湖形状似弓,画桥似箭,箭头朝外,寓意时时刻刻保卫村庄。因为进入景区就能看到画桥,所以这里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了,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地方。宏村是超级适合拍照的,一年四季都适宜,古民居拍摄主要在早晚,色温低,光线佳,最主要是可以避开大规模的人群,清晨的宏村还处在一片静寂之中,一切都比较原生态,如果晚上住在宏村,千万别错过拍摄夜景的机会。拍宏村最佳的取景就是古建筑和其水中的倒影,以南湖和月沼湖为最佳地,可以尽情享受这里的湖光山色,水中村,村中水。


画桥的景象出现在很多影视剧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卧虎藏龙》中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就是从南湖的画桥上牵马过桥去镖局的。“画桥”取自清乾隆年间宏村青年诗人汪彤雯诗作《南湖春晓》,诗曰: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水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鞭吟过画桥西。







3、宏村先人比较重视教育,他们把湖边的最好的土地拿来建造学堂,这座学堂叫南湖书院,是宏村的重要文化景点。





南湖的水质非常清澈,倒影和实体景观相互映衬,是古典版的天空之境。 静静地站在南湖边,或者坐在湖边的石凳子上,眼前的景色令人沉醉。南湖不仅是摄影胜地,也是写生胜地。


画院的学生三五成群的在画画。



4、水圳,渡过画桥,真正的宏村就在眼前了。印象中的宏村除了宽阔的院落以外就是窄窄的巷子。穿梭在窄巷中,抬头望,是一线夹与黑瓦之间的浅蓝;低头看,则是粗糙的石板路和一绢细流——长达400米的水圳把清澈的溪水引入宏村的每家每户,与牛胃贯通,此谓“牛肠”,构建了一张巨大而方便的水网。漫步于“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中国画中,不禁遥想,这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是多么有创意的发明。



  水圳即为牛形村落的“牛肠”,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牛胃”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原有河道,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当时族里规定:每天早上8时以前,水圳之水专供饮用,过了8时才可以在水圳里浣洗,当然现在的饮用水已改为自来水了。


脚下斑驳的石板小路,让人感觉犹如走进古巷的时间隧道,抬头望去,一面墙上长出几枝树杈绿叶繁茂,一个写着徽字的灯镶嵌在墙上,向过往游人讲述着小巷里的故事,走在这样的巷子里,心情异常宁静,空荡荡巷子里只有一个人的脚步声,让人心生感慨,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此时此刻总想让脚步放慢些,让心灵融进这难得的相逢,细心体会古巷的魅力,从缕缕漂浮的空气中感知这里久远的故事。





刚好夕阳西下,我在拍摄被光照的金黄的柿子树和果子,突然飞来一只鸟在枝杆中间,只能拍了个背。


5、月沼是李安的《卧虎藏龙》拍摄地之一,在王氏祠堂门口。身临其境才发现,它比荧幕上更加美丽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青瓦白墙,红灯笼,水中倒影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行走于画中,被称为“水中故宫”。





6、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徽州人甚为讲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或“学而困则商”。他们常年在外,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创造了充裕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发展条件;成为富豪大贾之后,便投资故里。除建造住宅、购置山场、田地、造桥、筑路、投资办学等以外,就是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博取声名。徽州人历来是聚族而居,尤在南宋之后,特别是受了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便就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
汪氏祠堂,在月沼的北岸,是一座高大威严的祠堂一—汪氏宗祠乐叙堂。


进入前院,可见四柱三间三重檐贴墙门楼,又称五凤楼,气势恢宏。门楼正中砖雕上竖着刻有朱红色的“思荣”两字,字旁是“双龙戏珠”砖雕图案。门额刻有“世德发祥”的字幅,寓示着家庭繁荣。围绕字幅四周是精美砖雕。檐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下枋刻狮子戏绣球,上枋刻麒麟、凤凰等,寓示吉祥如意。



这篇家训,也成为徽州儒士的道德规范。当时他们奉行“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以朱熹极力倡导的三纲五常为天理,维护天理,可以舍身取义,不惜杀身成仁。



徽州三雕是古徽州地区具有徽派风格,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记载了时代的变迁,并影响着更广泛的工艺领域。汪氏祠堂的砖雕、木雕和石雕集一体。



这里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和议事的场所。正堂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正堂开敞宽阔,明间正中挂“乐叙堂”匾,下方挂有几幅祖先画像。


正堂左侧上悬“世胄之光”匾额,表彰的是清乾隆壬辰科进士,授中憲大夫、两江总督汪日章。匾额之下两幅题字,其一是宋代大儒朱熹的“独乐而若与人,与少乐不若与众”,意为自己一个快乐,不如与别人分享,与少数人快乐,不如与大家一起快乐。另一是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古贤人圣人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为得理”,意为成功的贤人以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愿望作为自己的目标,强调了“以人为本”。




百家姓展览馆。






出来后顺着月沼湖走出这个圆形湖。












老公在对面拍照,我无意中走进别人的画中。




7、古村风情,出月沼湖,在古村巷子深处兜兜转转,还发现好多美食美味。










来一只烧饼又香又脆。







快出宏村看到学院的学生,写生结束排队回住地。



三、江西婺源
1、梦里老家喆啡酒店,晚上八点钟终于到酒店,看看干净整洁的房间,阳台上推开门可以走出去,有一个观景台,早晨可以看看远山近水,还有薄薄的晨雾,缥缈不定,感觉自己快成仙了。






古枫成林,村舍聚集,红叶彩林穿插在青瓦白墙间,全然透着一幅水墨丹青的韵味。



树叶也变成了金黄色,秋风起,秋叶落,整个村子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行人都忍不住停留下来,静静地欣赏此景。早上的村子会格外地美,晨雾弥漫村庄,让人觉得在人间仙境中,当第一缕阳光落下,整个村子感觉拥有了神圣的气息,以为到了上帝的后花园


温暖的阳光,照在这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还有高高的马头墙上,在山清水秀的景色衬托下,显得韵味十足。







山谷之间,云雾飘渺,烟波浩渺,逶迤连绵,气势壮观,山影如黛,雾色青青,仿佛或浓或淡的水墨在宣纸上浸染渗透。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还生存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你便能见到最震撼的秋色,铺天盖地的金黄色,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森林与湖水的交织,让人心动。





尤其是清晨的时候,炊烟袅袅,再配上晨雾和光影的绝美变换,整个婺源就像是仙境一般。




古意盎然的民居,脚下的石板路,被五彩斑斓的色彩包裹,真的是村村是画,步步是景。


我们去酒店吃好自助餐,因为第二天的行程是去篁岭看晒秋,我多拿了2个煮熟的鸡蛋,以备不时之需。
2,篁岭这个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来过篁岭的人,反复再来,或者留下,不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风景,不是停留在悠长的天街和蜿蜒的小巷迷失了方向,更不是沉迷于安逸的恬淡生活不再有追求……而是这里的黛瓦、粉壁、马头墙恍若隔世的桃源,这里的玉米、辣椒、油菜花唤醒了记忆中的乡愁。





(1)索道,我们乘索道上山,节省时间和体力,另外还可以在高空欣赏一下半山上梯田。


坐上长长的索道进入这个半山腰的小村落,梯田是篁岭春天的代表。而一排排长长的木架上拖着圆圆的簸箕里,晾晒着秋天的丰收,却是独属于篁岭秋天的色彩。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山野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2)晒秋图,到山上村里,抬头看看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胸怀,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桔红色的柿子摇曳在枝头,显得格外耀眼,看着就很软糯可口,和白墙黑瓦的房屋相结合,散发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山村气息,让人感觉丰收的喜悦还在。


祈求“柿柿”顺心、万“柿”如意的好运气。








“田间收获多秋晒,七彩农俗尽眼前”,译文: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


生活在篁岭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现在逐渐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成了网红打卡地。


世间很多的美好都会随着似水流年成为过眼云烟,而炊烟升起的美有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力量。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生活气息,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就能触摸到乡愁。在篁岭,有柴米油盐,也有诗和远方。来这里的摄影师,他们会悄悄捕捉围着锅灶蒸清明粿、做豆腐脑的阿姨,也会记录下雨天的天街上,撑着一把伞为快要凋零的菊花遮雨的小女孩,亦会悄悄拍下在阳光下切南瓜片和辣椒的晒秋大妈。


他们以房为布,以粮食为色,以晒窗为调色板,以晒物支架为笔,绘出中国最诗意的晒秋。


红红的辣椒,黄黄的皇菊。






行走在篁岭,走过的每一条小巷,看过的每一面墙,数过的每一片瓦,都让人熟悉又亲切。踏着青石板小路,呼吸着新鲜空气,推开一扇嘎吱作响的木门,就像是回到了家!











篁岭,可以说一步一景,春夏秋冬皆秀丽宜人。走在天街上,你会惊奇地发现,斑驳的墙上爬满长长的藤叶,路旁的垃圾桶是曾经见过的木水桶,装满辣椒的晒匾是用竹篾编成的,木结构的房屋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木香。走着走着,你也会禁不住奔向正对着天街长巷挂满了红柿的柿子树,你好奇地喃喃自语,走上前去一探真假。









(3)怡心楼。








(4),从怡心楼出来我们直接去垒心桥和天街。



一路上都是山茶油树开花,洁白一片,引来好多蜜蜂。







秋天到了,梯田花海里的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垒心桥的高空玻璃栈道,惊心动魄,考验爱心,看谁手心里汗多。


婺源新网红打卡景点之一;在两座山之间的吊桥,为“垒心桥”,桥面是木板铺的,中间有一段是玻璃,从玻璃往下看有点刺激,站在桥上可以鸟瞰两座山上的层层梯田和篁岭的民居,黄色的是菊花爆满山,不是油菜花噢。垒心桥的右下方还有一座桥,感觉那座桥上看景可能比这座桥更一览无余,象蚕丝一样的吊桥在风中晃动,行人走在上面像荡秋千,有惊无险。






天街是婺源篁岭景区十大看点之一。篁岭是个高居500米山腰中的明清古村落,牌坊、祠堂、众屋等典型徽州古建保存完好。百余栋鳞次栉比的徽派古建,沿坡而建,愈见错落有致。一条300多米长的石板街道,如玉带般横贯村落,将邮驿、酒坊、伞铺、食府等商铺串联成高挂天边的“天街”,宛如流动着的浓缩版《清明上河图》








篁岭很美,美在乡愁。美在墙上的留白与泛黄的记忆;美在油菜花与徽派建筑的完美融合;美在童话般的晒秋风景。





3,下午我们去石门峡谷深处探幽。


(1)篁岭石门峡与篁岭景区近在咫尺,是一处原生态的峡谷风光。
谷内飞瀑流泉、峡谷幽深,更有奇石胜景,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峡谷内生态好,沿源头水而上,趣味游步道连接峡谷和趣味乐园,更增加乡野趣味和互动性。
优越的自然环境,让篁岭石门峡在这片秀丽的自然峡谷中建造出一个趣味乐园,乐心、养心、活心。


这一路上,你还能欣赏到斑斓的彩林、蜿蜒的小溪、迷人的秘境,每一秒都让人舍不得眨眼。


这里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7月份平均气温更是只有20.7℃。除纳凉戏水外,石门峡还有各种闯关类的体验项目,是一个团建拓展的好去处。


峡谷内翠壁兀立、草木横生、瀑布飞流、浪花飞溅,各种岩石形态各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


沿溪而上,水里是天、树、石的倩影,倏尔闪烁的银光,是鱼在溪水中畅游,自然景观奇特迷人,象形石栩栩如生,令人称绝。








(2)英雄闯关、户外拓展,景区通过体验活动和寓乐于游,把峡谷山光水色和户外体验完美融合。








老公在山泉边偷偷的拍一只小鸟,那只鸟好像聚精会神捉水中小鱼。





















3,月亮湾漂流,“‘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儿时的革命歌曲,此时突然脱口而出。这个景点没有安排在预先的行程,20元漂一下,感受一下红色之旅。


一叶扁舟荡漾水面,岁月静好,甘愿沉沦,
月亮湾坐落于秋口镇金盘村附近,婺源至安徽休宁公路沿线上,是县城前往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和伟人故里江湾的必经所在,距离县城五里左右。












在这个深秋,让你感觉这里变成一个火红的世界。枝头泛着红,天边染了红,水里印着红。



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




借用蜂友3张图
秋季的月亮湾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如果晚上住在附近,清晨五点则月亮湾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晨雾笼于水面上,宛如一张中国山水画。




漂流结束,一路风景,一路兼程,晚上在这个酒店吃好晚饭,去逛逛梦里老家的夜景。




4,梦里老家夜市














逛完夜市,回酒店休息,准备明天的行程。




6,桃溪村位于婺源县中云镇龙山乡,鹅峰山下十八里桃溪经流三个自然村——豸峰、孔村、坑头,都是保留完好的千年古村落。
一千多年前,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看中了鹅峰山下的风水,从安徽歙县黄墩转迁婺源坑头,成了桃溪潘氏始祖。学而优则仕,可谓在桃溪潘氏家族体现得淋漓尽致,“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让门庭闪烁着持久的光耀。桃溪下游的孔村、豸峰由此繁衍。



豸峰,原名又叫“寨峯”。因村对面的那座高耸的豸山尖(又叫文笔峰)而得名。北宋年间,豸峰始祖潘椿年,携兄弟四人从坑头迁居到这里建村,把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崇儒重贾的秀美家园。有一首诗,是这么形容豸峰的:“来龙山古发源长,成义高风百代彰。绿水缠绵环屋绕,青峰排闼向天扬。承源固本多通达,重礼崇仁有俊良。但看苍松荫一角,千年村落尽辉煌”。


此村没有被开发,原生态的村子,没有被商业化,这才是古村风貌。


我们来到这个原生态的古村,这里少有游客,徜徉在深幽的古巷中,让人沉湎在豸峰过去的时光与民俗风情之中。













祠堂




冬笋穿至一人高,阳光照射下,如箭在弦上。




成义堂”是豸峰总祠“企贤堂”遗存的一个分祠,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成义堂,祠门朝临桃溪,入口八字照墙,古桂蔽阴的水磨青砖门头上,“通奉大夫晋三公祠”的字样清晰可辨。围廊、寝殿、廊间组成繁复的建筑结构,精美的雕饰,呈现着过往的奢华。正堂上方,365块木榫组成螺旋斗拱的八角穹藻井,仿佛寓示着由一个个日子组成的岁月。斗拱上的莲台、木雕龙凤,月梁梁托上木雕狮子倒挂,诠释着民间图腾的意象与心中的祈愿。这座古建筑的一砖一瓦,都积攒着远古的静谧与记忆。



















明代著名尚书潘旦、潘鑑故里孔村,是桃溪潘氏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孔村人文昌盛,名人辈出,民风纯朴,敦亲睦族。孔村依山傍水,一派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民居依溪而建,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恬静的气息,映照着村民生活的安然与鲜活,就像一幅优美的中国画,彰显千年古村的韵味。








游玩豸峰古村结束,我们的三天行程划上圆满句号,回家拉。每次游玩回来上班,精力充沛,总想着再次出游的规划。